..续本文上一页我发现:每当我想一句话时,有种情感跟着来,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之后,我发现:在我想某件事前,在我心里已有一些模糊的念头:关于我要想的内容,不管是人、食物,或想要做某事。在我心里尚未形成一句话之前,我有一种非常隐约的感觉,某些境界将出现,它非常细微。当我察觉到时,它出现又消失,我再度安定下来。
当某种外境生起时,我的心有点焦躁不安,我的心在跳。当我观察到这种感觉或情感,或有想做某事的欲望时,即使是想喝一杯水的欲望,我能观察到这欲望,并看着它消失。有时,我的脑海里有一杯水的影像,当我想要喝水时,我看见水壶和茶杯的影像,我观察到口渴的感觉,当我观察到这感觉时,它消失了,我的身心再度安定下来。然而,一直有一些念头像一个沸腾的茶壶在心里翻腾,当你观察得越多时,你的心越能安定下来,然后,我只是停止思考,不做任何事。
觉察当下所发生的事物,不要想知道任何事。觉察当下所发生的事物就像一面大的镜子,在镜子前面的物体被反映在镜子上,镜子并不执取任何物体。
当所缘境消失时,会有感受,要观察心中的感受,这感受会消失。观照当下的感受,你没有做任何事,在那阶段,禅修不是要你去做某些事。禅修是非常自然的(没有人为的造作),要花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某种定境。有人说:“你禅修已经很久了,或许你忘了,对初学者而言,禅修是多么的困难。”这是真的。
我记得刚开始禅修时,我想逃走,我感到绝望,我想:“虽然我真的想禅修,但是这不适合我。”我喜欢思考,我喜欢读心理学、哲学、比较宗教学,这些书籍让我想太多。我也想成为一位作家,有时我会坐下来写一篇谈论佛法的文章,我的脑海里会有一些奇妙的想法,某些极好的想法在我心里酝酿。我想:“这非常精彩,我必须写下来,没有人像我一样有好的腹稿!我真的能诠释得很好,我真的能启发别人。”然而,我的老师说:“不要写,甚至不要写你的禅修日志,因为如果你想写禅修日志,当你坐下来禅修时,你会认为:“这是令人惊叹的,我要写下来。”而在那一刻你的禅修业已结束,你无法超越它。”
你甚至必须放下你的观智,“外境出现了,放下!”你是否知道你必须放下多少?我们对我们的所知(深入的了解)产生执著,所以也要放下一切的知识。
实修指导
刹那定(khanika samādhi)这个词,大多数人不了解它的意思,翻译时,译为刹那定。刹那定是什么意思?因为有刹那定这个名词,因此我们可以谈论不同的定。关于禅定,修安止定(appanā-samādhi)或近行定(upacāra samādhi)时,我们的心专注在一个固定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不变的。
观禅的所缘境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件事情,这说明观禅的所缘境是会改变的,会改变的东西表示它出现一会儿,然后消失。当所缘境在那里,我们观照的心也在那里。观察所缘境的心之所以在那里,是因为观照的心和所缘境同时生起。当所缘境不在那里时,观照的心也不在那里;当一个新目标出现时,心也会观察那个目标。由于所缘境只持续一会儿,所以观察的心也只持续一会儿。观察的心要紧紧跟着不同的目标,观察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能够持续觉知。
吸气和呼气是不同的事,即使同一次呼吸的感觉也会改变,大约花二三秒,它改变相当多。虽然相同的事一再重复,其间仍有变化,例如,你触摸这东西很多次,虽然你触摸相同的事物,每次是一种新感觉。如果每次你都能觉察你所接触的事物,你可以培养刹那定,而且可以持续一段时间,可能是几秒或几分钟,甚至几小时。当某些人在禅修中已经培养非常深的定时,观察的心和所缘境变得像胶水一样,黏在一起,就像你把非常黏的东西往墙壁上丢,它会黏在墙壁上。刚开始,就像你对着墙投网球,它接触到目标又弹回来。
虽然所缘境不断生灭,而你的心能持续观察它们的生灭,观察的心是持续不断的,因为所缘境是一直变化的,所以我们称这种短暂的定为刹那定,这并非指“只是培养几分钟的定”,修习观禅可以培养深湛的智慧,也可以获得解脱。刚开始,我们的定只有几秒钟,之后,刹那定持续越来越多秒,最后,它持续一、二、三分钟等等。它会持续一两分钟,然后,你会分心几秒钟。当你知道你的心跑掉了,你又把心收回来,如此一再重复。
在修禅定时,你可以决定“我将专注在这个目标一个小时,不分心”。这看起来像是你在对自己施催眠术和给自己建议,你的心能跟着那个目标一小时,没有跑掉。观禅的所缘境不断改变,无论所缘境如何改变,不重要,只要你能观察它。在修观禅的某个阶段,当你已经培养觉知的心时,你观察(觉知)所缘境,它们一个接着一个地生灭;正如你坐着从窗子往外看,你看见一辆接着一辆的汽车过去,你不会想要知道:是否它是丰田、马自达,黄色还是白色,你知道所观察的目标一个接着一个。
在开始禅修时,你选择一个适当的禅修目标,吸气呼气或是你身体的触觉,无论什么,只要适合即可。过了一会儿,你不再选择,你持续观察,所缘境可能一直改变,而你的观察是持续的。在禅修时,所缘境一直改变,禅修经验却不是一直都一样的。
有时,你的心专注在一个目标,你可以看到相同的感受,例如,你触摸这东西,你会有相同的感受,它不是一个感受,而是相同的感受的生起和消失。你可以看到所缘境和观察的心,看到它们快速生起又消失。有时,你观察不同所缘境的生灭,不是同一目标,而是不同的所缘境,它们非常快速生起又消失,然而,不管它们的生灭多么快,你能紧紧跟着它,正如一个玩杂耍的人一样,他在耍把戏,球和很多东西同时出现,观察的心要像这样,紧紧跟着不同的目标。
不要期望你的禅修永远相同,有时,你观察的目标太多;有时,观察的目标越来越少,只有一个非常细微的目标。你必须知道,当观察的目标太多,你无法一一观察时,你会失去定力,无法专注。这时你应该知道“我现在要减少观察的目标”。当你减少观察的目标到只剩下一个时,你能更专注在那个目标上,而这个目标也变得更微细。过了一会儿,它消失了,你再也不能观察它。有时,你观察的目标变得不清楚,在这种状况下,你必须选择另一个目标,有两个目标,好让你保持觉知。有时,你非常专注,好像入定,你看不到所缘境的生灭,你非常专注,你的心停在那里。
修习观禅若只是专注,静止不动,这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观察所缘境的特性。禅修的所缘境有两种特色,一种是自相,另一种是共相:自然的特性指软硬、冷热,这是它们特有的性质(自相);而它们共同的特性(共相)是它们会生灭。这种共有的特性,指无论它是什么都会生起和消失,在这一点上它们是共通的。
《深入内观的方法(焦谛卡禅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