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提要求要有本钱▪P3

  ..续本文上一页在佛的慧眼里没有邪教,没有邪道,也没有什么外道,只有究竟与不究竟。我们所做的一切跟究竟的佛法比,都不究竟,都不是正知正见。既然我们学佛,就要按照佛的正知正见来做,一切与生死不相干的,不能够帮助我们上求佛道的,都不是正知,不能够利益社会大众的,都不是正行。只有具备了正确的见解才能有正行。我们之所以做错,抓不到核心,就是因为见地不够,所以永远在边缘摸来摸去,尽管没少下功夫,但就是与道不相干,偏离了方向。

  佛法能够延续到今天,而且我们还能闻到正法(佛经在就是正法在),全靠古圣先贤们的无私奉献。如果真像在座的某些人的想法,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出家就是为了了生死,那干嘛还要出家呢?在家不是一样可以了生死吗,干嘛非要出家呢?你们说说为什么要出家?出家人回答一下啊!

  CN: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做人天师表。

  师:今天晚上CN师样样都回答得对。出家并不是仅仅为了了生死。如果仅仅是为了了生死,就不需要出家了。出家是为了弘扬佛法,把自己奉献给众生。如果你不能把自己奉献给众生,还出什么家呢。今天我们在这里姑且不谈奉献给众生。如果你连自己的基本工作都不能出色的完成,都是在推三推四,牢骚抱怨,你还能弘扬佛法吗?如果你不能把自己奉献给佛教,奉献给众生,就不要出家,做个居士一样可以修道了生死啊。

  在出家人的圈子里的确有很多机会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但是没有一个出家人因为追求世间的功名利禄,而有一个圆满人生的,全部都是悲惨的结局。我的确有很多机会追求世俗的财色名利,我也想过,但是我已经出家,就应该把自己奉献给我们的信仰,忠实于我们的信仰,就要对我们的信徒和信仰负责。我们穿上了这身僧服,如果不去追求名利,看上去会有很多机会,一旦真的去追求了,所有机会顷刻间就没有了。之所以看上去有那么多机会,是因为你不去追求,才给你那么多机会。因果就是这样,你越不喜欢的,它会越多的围绕着你;你越是渴望的,反而让你看不见摸不着。

  出家人唯一的、永远的追求就是上求下化。至于功名利禄,你不用追求,保你衣食住行无忧。如果你想在这个环境里,在这个舞台上,利用出家人的身份大发其财,大捞一把,那是绝对办不到的,你将为此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最终还是一场空。佛教里有有形的护法,也有无形的护法。有形的护法是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信众,如果你做一些或追求一些和你身份不相干的事,社会上的信众就会拒绝你,断了你的外缘;无形护法会从宇宙的另外一个空间切断你的这些因缘。

  有人说出家是一种行业,好多出家人不喜欢听这句话,认为自己不是在从事某个行业,而是在修行、了生死。我很喜欢这句话。我认为我出家就是我选择了这个行业,我也的确把它当成了我的终身事业——当作一种信仰的行业来做。世间各行各业,行行都出状元,我们为什么不力求自己成为这个行业的状元呢?古人在这个行业里出了很多状元,我们今天没有理由在这个行业里不成为状元。古人可以做到的,我们今天一样可以做到。

  如果建庙能坚持十年、二十年,就这一件事情,庙怎么能建不起来呢?如果讲法能坚持十年、二十年,哪里会没有信众,没有追随者!前辈们都是十年一个计划,一辈子就计划这一件事情——即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只是分了阶段:何时需要上求佛道,何时需要下化众生。就像这几天来了一个给大家做按摩的老菩萨,她非常有功夫,一辈子几十年她只做按摩这一件事,所以她对人体非常精通。她的手往人身上一搭,就知道问题在哪里,估计要多久可以治好。人家在一个领域里能默默无闻地干三、四十年,怎么可能不成就呢!如果你能把一件事做三、四十年,你也能成为专家,成为教授,成为大腕,成为泰斗。可是我们做不到,我们一直都是朝三暮四,好高骛远,舍近求远。

  学佛要以人为本,首先要具足一个人应有的基本素质,比如承受、包容、奉献、忍辱,以及良好的为人处事能力。作为人首先要生存,因此要有生存的本钱。如果作为一个人该具备的你都不具备,你又怎么能成神,怎么学佛呢?成神,学佛都是建立在成人的基础上。所以我说我们开始修的是人道,最后修的还是人道,虽然在中间的过程中我们修佛道,但是完善佛道,充实佛道,展现佛道,都是在人道中起用、体现,佛道离不开人道。为何佛门里讲,一个人纵然通达内明,若前四明不晓得,他就无法把内明给予众生。内明只有自己知道,俗人并不知道,你也无法介绍给别人。你所能介绍给人的就是前面的四明,真正的内明是无法介绍给一个没有开悟的人。但是前面的四明,只要是你会的,你完全可以复制给一个没有开悟的人。

  古人讲,立足社会要靠我们的德性;体现价值要靠我们的能力和技艺。一个人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没有能发挥的长处,没有让身边的人得到任何好处和利益,你的存在还有什么价值呢?其实我每天写段微博,都是针对东华寺的一些学佛人的现状有感而发,若没有这些现状,我还真的没有灵感,没有这么深的感触。

  下面的时间留给新来的居士,有问题可以提出来一起聊聊。

  问:请问您有没有机会再回第一次闭关的地方看看呢?

  师:以后肯定会有机会。最近几年我主要想在山里住住,静静心,学习,充实自己。以后会有机会去转一转,还有一帮老居士呢,要回去报恩,报答他们。

  问:你说以后不再搬家了,是不是以后你就定居在兜率天了。

  师:住在哪里并不重要,关键是我的心在哪里。其实我的心都在你们身上。

  问:上师,我和我的家人千里迢迢来到东华寺,今天有缘听到您讲法,非常受益。我有一个难题,想请您指点迷津,我的儿子就坐在那边,他今年上高一。让他自己说,行吗?

  师:可以。

  问:师父,我现在有点厌学。

  师:哦,人在青少年时期都是不爱学习的。但你现在必须学习,因为你这个年龄段正是学习的时侯,是不允许你出去打工、挣钱的。等你过了这个年龄段,你想坐在家里、教室里学习都不允许了,到了工作岗位就要好好工作。人的一生大体分三个阶段:学习是第一个阶段。你现在就处在这个阶段,所以必须学习。你是否想工作我不知道,但是以你现在这个年龄,只能让你好好学习。至于为什么厌学,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你可以和你的父亲探讨探讨,聊一聊。如果真的实在学不下去,也可以休学半年,自己在家里学,或者出去走一走,调整一下心态。像你这个年龄到社会上打工,一般的工厂都不敢要。

  我常说人在什么年龄阶段,就老老实实的去做这个阶段该做的事,如果该做的事情你不愿意做,将来到了另一个年龄阶段,该做的你一样不愿意去做,也做不好。读书的时候如果不愿意读书,该工作的时候也会不愿意工作。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我们都要把心静下来,去接受它,适应它。你今年十几岁啊?

  答:18岁。

  师:真是读书的好年龄。现在是知识的时代、智慧的时代。没有知识,没有智慧就没有办法适应这个社会。他现在的这种情况和我们东华寺的一些小和尚一样,智商都很高,但每天既不安心做事,也不安心学习,一般来讲,不喜欢研究经教,应该喜欢做事;不喜欢做事,就应该喜欢研究经教。可是他什么都不喜欢。如果你问他喜欢什么,他会说没有喜欢的东西。如此说来,他应该算个解脱、无烦无恼的人。但是并非如此,他比谁的烦恼都多,比谁心里的担子都重。其实他不是什么都不要,而是什么都想要。只是他知道自己什么都拿不起来,也放不下。

  没有本钱,拿不起来,怎么办呢?那就把想要的东西放在一边,为自己设定一个远期和近期的追求目标,先想办法充实自己,一旦自己的实力够了,想要的东西自然唾手可得。如果你没有实力,拿不起这个东西,即使别人拿来送给你,你也没办法消受。只有当自己的力量够了,能拿得起这个东西了,这时你把它放在手里,才能完全的消受它。我们通常说一个人的福报不够,智慧不够,所以消受不起,实际上指的就是他的能力和心态。如果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都不够,他就不配拥有那么多。即使别人把一些东西拿来给他,他也会很快把它败光。

  在东华寺我一直鼓励大家出去建寺庙。如果你能建起一座寺庙,就有能力管理一个寺庙,更有能力管住自己的身口意。不要指望别人把寺庙建好给你,建庙的过程你没有参与,将来也就不知道如何管理。即使别人帮你把寺庙建起来,或者别人把寺庙建好给你,你也管理不了。

  有个依止我的徒弟,建庙已建了好多年,一直都没建起来。我就问他出家多少年了?他说16年,建庙8年了,还没建起来。他说自己福报不够,业障深重。我说,如果你的左边是福报,右边是业障,他们会“啪!啪!”一人给你一耳光。这个业障和福报会骂你这个和尚,怎么不向自己找原因,就知道怪自己业障深重,福报不够!是他自己德行不够,不会为人处事,不能忍辱负重,贪生怕死,还喜欢摆臭架子,什么都不是,还装模作样当老大,谁愿意扶持这种人呢?谁到他的寺庙,一看这个和尚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办起事来像个二百五,信徒来后捐个香油钱就走掉了。若真有德行,会为人会处事,8年怎么还建不起一座寺庙呢?

  信众:法师,非常感谢您的点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东华寺能在您的手里发扬光大,我看到、感觉到了。非常高兴有像您这样很有德行的大师。

  师:东华寺能否在我手里发扬光大,我现在心里都没底。但是我会竭尽全力,让它能在我的手里发扬光大。如果能在其他人手里发扬光大,我也非常开心。我一直想,到我50岁的时候,如果能够辞掉东华寺的方丈,就是我的德行累积够了,还有8年时间。如果找不到方丈,那真是我的德行不够,感招不来这样的人才。如果十几年都在做同一件事情,老是呆在这个位置上沾沾自喜,还有什么意义呢?也应该退下来,让身边的人都试一试。

  如果真有本事,这么多年早就该发挥展现出来了。如果尽力了,但是没有成功,只能说明自己的力量就这么大,只能做这么大的事。如果还有更多的力量,应该举得更高才是。希望你们在座的都好好发心,接班人就在你们当中选取。

  释万行2012.10.14

  

《提要求要有本钱》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而立不惑知天命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