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晴空万里,没有一丝压迫感。但是多数禅修者到了这一步就不知道如何再进步了,都被卡在这种状态里,很难再往上突破了,即所谓的享受禅定境界。在这个阶段呆上一段时间也会枯燥,任何一个境界的出现、发生、存在都是阶段性的,不可能永远保持一种境界。如果你修行多年还是晴空万里或者还是万里无云,那说明你没有进步。
从一个鲜活的肉体上是根本看不到它的灵魂的。何时你的身心稍微有所放松,你在睡觉或打坐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并看到飘出去一个。这种境界一般人差不多都有发生过,但他是做不了主的,既不知道是怎么出去的,也不知道怎么回来了。看大家坐得很整齐,我想现在大家的心应该是整齐的,是不是啊?
众人:是。
师父:不然的话,外表没有理由这么整齐啊。外表整齐,内在才会整齐;内心井然有序,外表的行为举止也会井然有序;内在错乱无章,外面的为人处世、行为举止也是错乱无章。我们的房间能整理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是因为我们的内在也是井井有条、干干净净的。内在渴望干净的人所到之处都会收拾得干干净净,不管是厨房还是办公室。要想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就看他的工作场所,他是厨师,你就看他的厨房;他是文职人员,你就看他的办公室;他是和尚,你就看他打坐的范围是否整齐。内外是一体的,你千万不要说我是无心的,我外表做的和内心想得并不一致。你有意做时也许会这样,但别人往往是看你在不经意间的语言和行为。因此,对于修行人慈悲心固然重要,但养成一个好习惯更重要,尤其在未入道之前更是如此。
人生一路走来,值得我们见异思迁、违背初衷的事太多太多。为何许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却一事无成?当初立的志向都被沿途风光,被所谓的见异思迁改变了。本来当和尚是想当法师、想成佛,突然某居士给了一笔款:“师父,咱俩做生意吧。”于是你就去做生意了,更可恶的是干脆还俗做生意,结果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血本无归。这就是见异思迁,忘了初衷。这种情况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屡见不鲜的。一个人精力有限,没有得道之前的智商也有限,所以孔子讲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句话用在凡夫身上谈何容易,有的人一辈子都确立不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也不知道该追求什么。你说想成佛,给你100万你马上就去做生意了,这就是没有确立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如果你真想成佛,别人给你创造再多的机会叫你升官、发财,你看都不会看的。本来你想做生意,想当亿万富翁,突然认识一个万行大师,他用三寸不烂之舌五分钟就说服你成佛比发财还要好,结果你生意不做了,工厂不开了,去想成仙成佛了。没想到十年下来佛也没成,工作也没了,家庭也没了,真成了孤家寡人一个。
学佛,个人因缘不同,有的是出家因缘,有的不是。所以在家人也不要羡慕出家人,出家人也不要羡慕在家人。如果你的人生刚刚开始,尚未立定目标,或者还不知道要确定什么目标和方向,找个明眼人看看你是个什么材料,适合放在哪里、雕琢成什么样的作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会告诉你这一生是当官,还是发财,是搞艺术,还是从事某个专业。每个人都有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位置,令自己开心的、轻松的职业,就看你能否找到。如果你至今尚未找到,还没有准确的定位,你仍然会一路见异思迁下去。
未见到自性之前,人受耳朵、眼睛的主宰。六根门头最活跃、捕捉信息最迅速、最锋利的是耳根,其次是眼根。昔日祖师讲修行要一门深入,不像现在某些人宣传的那样,只是打坐,或者只是念佛就叫一门深入,这叫邪见。一门深入是指通过六根的一根门头一门深入。我不否认专门念佛叫一门深入,专门打坐也叫一门深入,只能说不是正见。真正的一门深入是从你的六根中任何一个门深入都可以开悟成佛。在入门、入道之前是从一个门进来,当你通过一个门入道后,六个门你都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任何一个门都可以进进出出,都能直捣核心与自性融为一体。
天天吃馒头,吃一段时间会难受;天天吃米饭,吃一段时间也会厌倦。所以要经常改变饮食:早上吃馒头,中午吃米饭,晚上吃面条。无论吃什么都是为了满足、调和自己的口味,都是用来辅助身心健康的。无论学多少法门,拜多少师父,前提条件必须能帮助我们增长禅定,否则参访再多的名师,读诵再多的经论,方向本身就错了。所以才有人问:“师父,我是打坐的,能不能念佛?”碰上一个邪见的人,他会回答你,打坐是绝对不能掺杂念佛的,否则法门就错了。法门错了又怎样呢?它只要能对治你的散乱心就是对的。身体不舒服打不了坐,心又散乱,怎么办呢?通过念佛来统摄散乱心为何不可?任何一个法门都是为了都摄六根专注在一个点上。所以佛教才提倡“法门无量誓愿学”。为何说法门无量还誓愿学呢?就是指身心在不同的反应的阶段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对治。任何一个方法都是为了把我们的身心往道里牵引。所以出去参学时听到一些师父回答问题不够圆满,站在他的水平上,这个问题回答的是圆满究竟的,他现在这个状态也许就是我们十年前的状态,他现在这个水平就是我们十年前的水平。今天我们又上了几个层次,回过头来看他时才觉得他不够究竟,不够圆满。这时没有必要去反对他,驳斥他。中小学老师带的学生比大学教授的学生更多,你不能说谁的学生多,谁的水平就高,当然,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学生多可以代表一个人的水平,但不是绝对的。
一个合格的明师有慧眼,什么样的人来到他面前,他都能不经过脑袋,不假思索地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对方轻易地带入道里,对方跟哪个寺庙、哪个方位、哪个法门有缘,他将来在哪个方位可以大展宏图。任何人,尤其是没有成道的人都受五行的制约,既然受五行制约,我们就要学会利用五行来辅助我们的身心和修行,辅助我们的事业。如果你跳出三界外了,当然就不受五行制约了,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到任何一个领域去发展。同样,任何一个法门拿在你手里,放在你心上都会使用,尽管是工具,但是拿在不同的人手里,它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工具固然重要,我们的心更重要,你虽然不会用功,但你只要真的渴望用功,通过时间的累积你的功夫还是能上道的。所谓的功夫不外乎方法加时间,正确的方法加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就能出功夫。在家人有条件的话,每天最少要有一次静坐,不能低于四十分钟。要想成就,要想了生死必须要有禅定功夫做基础。这个禅定不一定要盘着腿,端身正坐也可以入禅定。所谓睡有睡相,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任何一个相上你都可以修出功夫来。出家人喜欢盘腿,在盘腿时容易捕捉到某种感觉;有些人喜欢架二郎腿或者喜欢靠在沙发上找到某种感觉。因此,修行的形式是不应该受局限的。
释万行2013.3.25
《身体也是道的化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