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身体也是道的化现▪P2

  ..续本文上一页地方一站,不需要任何仪器便晓得这个地方的能量指数高不高,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适不适合修行,能不能在此修行悟道。就像高速公路,有主干侧支,大自然的能量也分主道、侧道、侧侧道。

  生活中经常有种现象,一个人身体本来很健康或者很有道心,结果到一个地方后身体也不健康了,道心也丢失了。或者还有一种人本来没有道心,身体也不好,可是到一个地方后身体也健康了,道心也生起来了。可见处所不仅与人文环境有密切关系,和自然环境、以及自然界的能量更有关系。尤其对一个没有禅定功夫、尚未入道的人来说,更是举足轻重,有着绝对的关系。因为人人都是一个缩小的宇宙,而有禅定功夫的人就相当于一个可聚可发、收发自如的巨型发电机和能量场,只要他在这个地方打坐或者在另外一个地方打坐时心里想到这里,自然界的能量就过来了,这个地方的磁场和灵气指数就改变了,就会由负能量变成正能量。身体不好,缺乏道心,没有菩提心的人,或者一打坐脑袋经常产生贪嗔痴、杀盗淫等负面念头的人,只要来到这个磁场,这个能量场就会把他充满负面信息的能量场慢慢给转换并融化掉,使负面信息变成正面信息,变成正能量。所以我们到了一个好地方,自然就被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风水环境改变了。

  只有在高度放松、身心和谐的情况下,生理上的疼痛和思想上的负面信息才容易突破,才能尽快地进入到灵性层次。当我们明白了头脑里产生的任何一个念头都是全然力量的一部分,因此无论是好的念头,还是不好的念头,你只是很轻松自然地看着它即可,不要压制它、否认它,越否认它越说明你的心力越加重了放在它身上的砝码,反而给它注入了更强大的力量,要让自己从它的“环境”里超脱出来,高高在上。

  带着觉照观看一切,哪个不是道呢?哪个不是智慧呢?哪个不是佛性的显现呢?我们的每一个念头,包括贪嗔痴慢疑都是佛性的显现。恐怕很多人接受不了贪嗔痴慢疑也是佛性的显现。你们有几个人能接受贪嗔痴慢疑就是佛性、就是佛的化身这个观点啊?呵呵,有一半人能接受。不错!有一半人能够成佛,我今天晚上就没有白讲。举手的人就能够成佛,不举手的不能成佛。这就是一种境界!一种格局!一种根器!在多数人心目中只有慈悲、善良、和蔼,智慧才是佛性,这才是佛的化身。你们要记住,佛是全然的力量、万有的力量,无论什么样的形象、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身份,佛都具备。如果佛不能以百千万亿个面孔、形式、方式、方法出现在大家面前,他就不配被称为“千百亿化身佛”,他只能被称为要么“万行”,要么“一行”,要么“三行”,因为不会变化嘛,当然也就是一个凡夫俗子了。既然是圣人,就是无常心、无常态。

  所以祝愿大家在禅修时,或者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从你的头脑里,还是从你的内心乃至从你的灵魂里所产生的任何一种念头,不管是善的、恶的、无明的、智慧的、好的、丑的,你都淡淡地、轻松地看着它,它都是你的力量,只要到了一定的高度,你都会用上这些力量。因为这种万有的、全然的力量现在在上面,而你在下面,所以你用不上。如果颠倒过来,你在它的上面,你便会发现都是大能量,都是佛的力量,也都是自己的力量,都是你弘法度生和修行成佛所必须的。

  今天来了很多新面孔,下面这个时间给你们提问题。可有可无的问题就不要问了,只要给它时间自己就会解答。如果是堵在你胸中令你无法入静,不是时间能够解决的问题就要当下解决。如果养成一有问题就问的习惯,就意味着在日常生活当中一有困难就请人帮助,一有压力就推给别人。平时的工作风格就是你修行的风格,修行的风格也是你工作的风格。

  问:阿弥陀佛,我想请问上师在坐禅时应该怎么去观想?

  师父:那要看你修的是什么法门,你的师父是怎么教你的,不同的法门要用不同的方法。通常有念佛的、修禅的、天台一心三观的、密宗的观想更是五花八门。每个法门都有它圆满的步骤和一系列的用功方法。在佛教里比较有代表性的、形成格局的有八大宗派,其中禅宗又分为五家。为什么要那么清晰地分门别类呢?也是因为不同的根器适合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手段才能触及到他的灵魂深处。

  实际上就法门来讲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只要会用功。任何一个法门都是用来对治心灵、对治头脑、对治身体。一个法门你会用功了,所有的法门到你手里你都会用功。就像会开“宝马”,也会很快学会开“奔驰”,会开“奔驰”就很快会开“劳斯莱斯”。掌握了净土宗法门的用功方法,一旦想学禅宗的用功方法,也能很快掌握。所有的法门都是人为的,都是假名安立的把戏。无论人为地制造了多少方法,创立了多少法门,都是用来对治我们的身心,对治我们的烦恼和恶习以及我们的业障。一个方法掌握了,所有的方法就都掌握了,一法通,法法皆通。不存在某些人理解的念佛能进入状态,打坐进入不了状态。无论是念佛还是打坐,都是在心上念,在心上坐。并非盘腿才叫坐禅,而是心坐下来才是坐禅;念佛也不是嘴巴念,而是心念发动起来了才叫念佛(净土)法门。如果心未降伏、没抓住,所有的法门只是个死的工具。修法门,修道是心的力量发动起来了

  居士:阿弥陀佛,从去年下半年看到上师的书后,我就开始学习莲花生静功,观想头是莲花苞放开,然后把呼吸也住在上面,大概每天坐一个小时,第二天早上起来就会流鼻血。

  师父:你是用功时心提的太紧,绷的太紧了。为达到某种境界,渴望出现境界的心太急切,于是心火上升。对治的方法首先让身体放松,平静下来,往外呼几口气,把热气从嘴巴里泄出去后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呼气时小腹一定要随着呼气扁进去,把热气挤出去后,这个热气和热量才不会停留在上焦和头上,导致牙齿红肿、鼻孔干燥、耳鸣、眼睛充血丝。身体放松了,只需要稍微对治一下就过去了。

  居士:阿弥陀佛,能问性与命吗?

  师父:直截了当地讲就是从生理和心理上同时下手修炼,就是性命双修。所谓“大道不离身心”也是在讲离开生理和心理即无大道可言。身体是心灵的载体,如果仅仅执着于修心态(思想),而忽略了身体,那心将于何处安立呢?如果太在意身体的反应而忽略了对起心动念的观察,整个心都放在了身体的觉受上,比如哪儿涨啊,哪里有股气在窜动啊…… 都是不对的。最终是以心态来衡量、鉴定功夫的深浅,绝不是以身体放了多少光,腿能盘多久,多少天不吃饭来衡量谁是高人。身心合一谓之道。

  真正能在心态上超越——心态能稳定在一个层次上,那身体的功夫及其净化、转变的速度就会像顺风之船杨帆而上。

  有时身体疲劳久久不能恢复,是因为我们的心没有收回来、没有沉淀下来,一直还处在思考状态或烦恼当中,尽管身体静下来了,但精神仍然处于疲劳状态。一个人要在身体上养成一种习惯,一个动作连续暗示三次便可以形成习惯,但要想在心灵上、思想上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重复三千次。一个思想懒惰的人必须暗示自己三千次——我很勤劳,我很勤劳,我很勤劳……然后其心灵才会真的变得勤劳:遇事不再怕烦恼,能深思熟虑心平气和地分析、判断、审视。可见越是微细的力量越难捕捉,要想改变更是困难。

  居士:上师,怎么理解六识的本来面目是七识,七识本来面目是八识?

  师父:正好这里有个套娃可以给你们做示范。发明这个道具的人一定是个开悟的人,真的是功德无量。用它来做道具表法、讲法太好了。(师父把套娃一个一个地打开、取出来)你们看,这第二个套娃就是第一个的本来面目(灵魂),第三个就是第二个的本来面目。常听人说我做梦出去了,指的就是第二个(魂),很少有第三个出去的,更不要说第四个出去了。所谓的开悟见到本来面目必须见到它(最后、最里面的一个套娃)才是最究竟圆满的本来面目。通常说的精灵鬼怪可能是第三个或第四个,能见到第五、第六个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凡是认为看到本来面目的人,只是第二个就第一个而言是本来面目,第三个就第二个来讲也是本来面目。西游记里有很多变化多端的精灵鬼怪也是有禅定功夫、有修炼的,他们通常是第三个灵体,世间的水火已经拿它没办法了,除非是天上的水火才能降伏他们。有时我们做梦从房顶上掉下来或者和人打架被砍了一刀,砍的就是第二层的我,早晨醒来后身体也会痛。其实不管是哪一层的本来面目,他们彼此都有连带关系。

  就佛性而言,头脑里出现的任何一个念头都是正常的、对的,都是圆满的、有用的。但是当我们处在头脑思维的状态中就总是喜欢分别善恶对错。

  过去没见到套娃,我给大家讲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时,讲的很吃力,不知道怎么讲才能让大家明白。我曾经用墙来做比喻:突破第一层墙看到了第二层墙,突破了第二层墙才看到第三层墙,突破了第三层墙只是看到了第四层墙,所以看到的第四层墙和穿透第四层墙在论功夫时才能分的开。在理论上辩论时旁观者是无法分清的,会以为看到第四层墙和穿透第四层墙的两个人在功夫上不分上下。禅宗就形成了独有的方式来检测一个人的禅定功夫。两个禅者一见面会问话,一个问:“蓝天一柱”。外行一听,这俩人在打什么哑谜?牛头不对马嘴。行家一听便知道,于是答:“碧海深崖”。如果没到这个境界就会发呆,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

  2000年来了个和尚,往我面前一站便说:“万里无云”,我接着就说:“切莫执着”。因为他是修禅定的,在他的心灵画面上出现过万里无云的境界,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所以一听就知道,那是禅定功夫。只有身心慢慢净化、净化、净化……净化的很深沉,眼睛一闭就大放光明了。大放光明阶段结束后就如同中秋季节,天高气爽…

《身体也是道的化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打坐小技巧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