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胜过技巧
今天晚上的话题很早就想讲,只是怕你们承受不了,一直推到今天。过完农历六月二十,我就要搬到兜率天去了。在此之前,我还是想把这个话题讲给你们听一听。尽管现在你们听了可能承受不了,但你们以后会知道我的用心。
东华寺这么多小和尚的智商都很高,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包括几个女众也很聪明能干。尤其是BW,也想和我们男众比一比,我非常高兴。你想跟我比,我打心底里佩服你。你们千万不要想:我不能超过师父。我一直排斥这种观点。如果学生不敢超过老师,孩子不敢超过父母,这就是老师和父母的悲哀。你们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超过父母,学生超过老师,弟子超过师父,他们会觉得没面子,心里会不舒服。没有一个父母或老师或师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生、弟子超过自己,即便有,也是万中稀有。中国人自古就期望青出于蓝要胜于蓝。
看一个人的成就,不是看他个人的成就有多高,而是看他培养了多少超越他的人才,他的追随者、下一代的成就有多高。要成就一番事业,绝对不是一个人能达成的。一个人只能做事,但成就不了一番事业。做一番事业需要一个团队。
几个小和尚的智商都超过我,可是为什么给人的感觉是贪图享受、自私自利、没有目标、没有责任心、没有上进心呢?有时候看到你们这么聪明,却做出这么蠢笨的事,我感到非常不好意思。我自己做错了事还不会这么羞愧,你们做错了事我反而更不好受。我知道你们内在不是这样的,甚至非常大公无私,可是,为什么表现出来的行为却显得愚昧无知呢?因为不懂得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不会把握轻重缓急,给人造成了错觉。
为什么不懂?因为第一个阶段在家里,你们的父母没有好好教育你们,没有教你们如何为人处事。第二个阶段在学校里,你们的老师也没有教过你们如何为人处事,教的只是一些知识、技能。现在是第三个阶段,你们来到寺庙,我既是你们的师父又是你们的领导,如果第三阶段你们再不碰到教你们如何为人处事的人,这一生你们都不会再有第四次机会了!人的一生就这三次学习机会:家庭父母的教育、学校师长的教育、单位领导的教育。现在你们面临的是最后一堂课,最后一次机会。如果最后这堂课不给你们补上,或者你们不学会,这辈子就没有机会了。
除了没人教你们之外,还因为你们不是用自私的心来做事,不会在技巧方法上下功夫。如果你们是自私贪婪的坏人,一定会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包装自己,在形式和技巧上下功夫。正因为你们的内在很阳光,所以在为人处事的时候才忽略了方式方法。但是,你的智商再高,不懂得如何为人处事,不能启用你的智商,谁会用你呢?你的智商再高又有什么用呢?
佛教有一个观点:评断一个人不能单凭他的行为。单凭行为来评断一个人,恐怕这世界上没有一个好人。因为好人往往不会在意自己的表现形式。以外在的行为来评断人,可能会冤枉好人。同样,有些坏人的手法技巧很高明,表现得很正气,你也会误以为他是个值得信任的好人。
我作为你们的师长和领导,看到你们身上的缺点不说,就是对你们的不负责任。如果你们看到我的不足不说,就是不忠。而且你们出去就代表了我的形象,所以我看到了必须说。这是你们人生中最后一次受教育的机会,说了你们可以不改,但我一定要说。也许你们现在接受不了,但是三年五年乃至十年后,当你们出去独当一面时,会想起我今天说的话。
一个人的形象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我们出家人为人师表,言行举止显得尤为重要。过去我也忽略了这些。这几年寺庙建立起来了,我出去走访的时间相对多了一些,发现言行举止特别重要。因为初次见面,第一印象就占了80%。纵然你的品质很好,你推销自己的方式错了,别人也不会接受你。而品质恶劣的人推销自己的手法很高明,别人也容易接受他。
做任何事,我首先考虑做了不会后悔。比如我18岁出家时,学校每个月发20块钱费用,我每个月都省10块钱寄给我外婆,那么多年一直如此。建东华寺时,我每个月给她寄100块钱,直到07年她去世。当时我没有回去,但一点都不后悔。因为我曾经在她身上用过心,孝敬过她,当我回忆的时候,心里觉得很轻松欣慰,没有遗憾。如果当时不省吃俭用每个月给她寄10块钱,即便现在有能力给她再多也没有意义。
你们出家人和居士来到我身边,我对待你们的道理,和你们交往交流的方式也一样。尽管跟你们说话的时间很少,但没有一个人我不放在心上。你只要来到我身边,我都会用心雕琢你,发掘你的潜力,让你把能力和长处发挥到极限。我相信巧匠无弃材,每一种材料都有最适合它的雕琢方法,每一个部分都有它的用途,除非你不是一个能工巧匠。你们来到东华寺,每个人都在蜕变,都在脱胎换骨,只是个别人转变得比较慢。
一个人的道行好是体现在为人处事上。你对工作认真负责,做事有始有终有交代,这就说明你修行好。什么是福报?优秀的综合素质就是福报。它包括过硬的人品、较强的办事能力、精湛的为人处事的技巧和方法、很强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几项具备了,你就有福报。没有这一系列的优良品质,哪儿来的福报?福报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你的品质和行为决定了你有没有福报。
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不需要怕事,事情来了去面对和承担就好了。是你的事,你躲不掉;不是你的事,你也拉不来。有的人很怕事,不愿意多事,没事最好,有事也是退避三舍。这种人注定成不了事。一个怕事的人怎么可能成事呢?万行这种人是永远都不找事,但有事绝对不会怕事,不会躲事,不会回避事。凡是事业有成的人都不怕事,甚至是多事的人。东华寺谁注定能成就一番事业呢?就是FX。因为他好事、多事、不怕事、喜欢管事、啰嗦事。尽管他的手法不完美,但这种人到任何单位领导都喜欢,只要轻轻一扶,他就成功了。领导最痛恨的就是占着位置不做事,发现问题不说的人。如果一个团体里都是这样的人,这个团体怎么生存发展?但是,如果一个团体里都是爱管事的也乱了套。所以一个团体里怕事的人不能多,好事的人也不能多,不能让这两种人成片成势,一旦成片成势就一定会坏事。这两种人最多只能有两个,两个人成不了势,也坏不了事。但是没有这两种人也不行。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怕事躲事,在修行这条道路上,内心的贪嗔痴你也会懒得去清除,你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不去管它。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决定了修行中的行为,修行中的行为也决定了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内外是一致的。一个能成事的人,他对自己言行举止要求的非常严,尤其是对自己的恶习会恨之入骨,必除之而后快。同样,他对身边亲朋好友的恶习也会恨之入骨,痛下杀手。所以为什么我对身边的弟子这么狠呢?对你们的缺点我确实非常痛恨,正因为爱之深痛之切,才会用这种手法。实际上我是一个凡事都讲道理的人,没有道理的事我是不会做的。
小时候我外婆就告诉我:做人要忘我,做事要忘身。做事的时候要把自己的身体忘掉,不要怕累怕脏怕晒怕渴怕饿,一做事什么都不在乎才是做事忘身。所以做事的时候就要全然地投入,不要命地做。事情做完了,该怎么玩就怎么玩,该怎么活泼就怎么活泼。就像你们想买篮球架打篮球,我不反对,甚至你们想搞个友谊赛,花点钱,我也不会阻拦。只要对你们身心健康有益,我都会支持。因为我没有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生活,所以希望在东华寺形成一种活泼的氛围,我的徒弟都能有一个丰富的青少年生活。我不怕你们玩。但是,我要求你们做事的时候就要像狼一样,做人的时候就要像羊一样。狼很有团队精神,做起事来不要命,不达目的不罢休。
有时候办一些事是不能计较代价的,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办,因为不办就会影响你以后的发展,决定你未来所有的成败。所以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难,这一步也一定要突破。做事是一定要有结果的。做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终,要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做好,因你的能力、品质、品味、风格、形象等等,都体现在你所做的事情上。所以看一个人就看他做的事,以事来论人。做事是看结果,做人要看过程。
有的人认为自己修行得很好。既然你修行好,为什么为人处事一塌糊涂?怎么证明你有修行呢?有修行也是体现在为人处事上。佛法最后讲的是一个“用”,在用上体现你的素质、品质、品味、形象、能力和修为。你的学历再高,腿盘得再久,不能启用,都是假的。
一个人要会做事,眼睛会管事,但不多事。事无巨细,就事情来讲,不分大小,小事也是大事,大事也是小事。问题往往出在小事上。因为大事是原则性、方向性的,谁都不会犯错,对手往往是从小事上来攻破你。一个会做小事的人就会做大事。既然你现在在做小事,为什么不先把小事做好呢?你说:“我不想做小事,想做大事。”你小事都做不好,都不愿意做,让你做大事,你更做不了。
做事要用心,要有胆识、气魄,敢于承担。你敢担当,敢要多大的舞台,我就给你多大的空间。尤其是想成佛作祖,没有强健的体魄、超人的胆识和气魄,不敢担当,怎么可能呢?
小聪明是不管用的,古人讲:大事难事看担当。我不怕你们做错事,就痛恨你们有事不敢担当。我有一句座右铭:不会做事,做错事,是你的能力问题;不做事,是你的人品问题。一个人到任何地方都要做事,要对得起一日三餐。所以我不允许你们不做事,但能接受你们做错事。
你们这些小沙弥犯点错误是正常的,大家都在学习阶段,都不是圣贤。古人讲在修行途中为贤,到了目的地为圣。现在大家连贤都称不上,五戒十善守好了才算贤人。大家问问自己:我守好了吗?
一个人的品质如何,能力如何,就看关键时刻能不能…
《人品胜过技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