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品勝過技巧

  人品勝過技巧

  今天晚上的話題很早就想講,只是怕你們承受不了,一直推到今天。過完農曆六月二十,我就要搬到兜率天去了。在此之前,我還是想把這個話題講給你們聽一聽。盡管現在你們聽了可能承受不了,但你們以後會知道我的用心。

  東華寺這麼多小和尚的智商都很高,我是看在眼裏喜在心裏。包括幾個女衆也很聰明能幹。尤其是BW,也想和我們男衆比一比,我非常高興。你想跟我比,我打心底裏佩服你。你們千萬不要想:我不能超過師父。我一直排斥這種觀點。如果學生不敢超過老師,孩子不敢超過父母,這就是老師和父母的悲哀。你們千萬不要認爲孩子超過父母,學生超過老師,弟子超過師父,他們會覺得沒面子,心裏會不舒服。沒有一個父母或老師或師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生、弟子超過自己,即便有,也是萬中稀有。中國人自古就期望青出于藍要勝于藍。

  看一個人的成就,不是看他個人的成就有多高,而是看他培養了多少超越他的人才,他的追隨者、下一代的成就有多高。要成就一番事業,絕對不是一個人能達成的。一個人只能做事,但成就不了一番事業。做一番事業需要一個團隊。

  幾個小和尚的智商都超過我,可是爲什麼給人的感覺是貪圖享受、自私自利、沒有目標、沒有責任心、沒有上進心呢?有時候看到你們這麼聰明,卻做出這麼蠢笨的事,我感到非常不好意思。我自己做錯了事還不會這麼羞愧,你們做錯了事我反而更不好受。我知道你們內在不是這樣的,甚至非常大公無私,可是,爲什麼表現出來的行爲卻顯得愚昧無知呢?因爲不懂得爲人處事的方式方法,不會把握輕重緩急,給人造成了錯覺。

  爲什麼不懂?因爲第一個階段在家裏,你們的父母沒有好好教育你們,沒有教你們如何爲人處事。第二個階段在學校裏,你們的老師也沒有教過你們如何爲人處事,教的只是一些知識、技能。現在是第叁個階段,你們來到寺廟,我既是你們的師父又是你們的領導,如果第叁階段你們再不碰到教你們如何爲人處事的人,這一生你們都不會再有第四次機會了!人的一生就這叁次學習機會:家庭父母的教育、學校師長的教育、單位領導的教育。現在你們面臨的是最後一堂課,最後一次機會。如果最後這堂課不給你們補上,或者你們不學會,這輩子就沒有機會了。

  除了沒人教你們之外,還因爲你們不是用自私的心來做事,不會在技巧方法上下功夫。如果你們是自私貪婪的壞人,一定會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包裝自己,在形式和技巧上下功夫。正因爲你們的內在很陽光,所以在爲人處事的時候才忽略了方式方法。但是,你的智商再高,不懂得如何爲人處事,不能啓用你的智商,誰會用你呢?你的智商再高又有什麼用呢?

  佛教有一個觀點:評斷一個人不能單憑他的行爲。單憑行爲來評斷一個人,恐怕這世界上沒有一個好人。因爲好人往往不會在意自己的表現形式。以外在的行爲來評斷人,可能會冤枉好人。同樣,有些壞人的手法技巧很高明,表現得很正氣,你也會誤以爲他是個值得信任的好人。

  我作爲你們的師長和領導,看到你們身上的缺點不說,就是對你們的不負責任。如果你們看到我的不足不說,就是不忠。而且你們出去就代表了我的形象,所以我看到了必須說。這是你們人生中最後一次受教育的機會,說了你們可以不改,但我一定要說。也許你們現在接受不了,但是叁年五年乃至十年後,當你們出去獨當一面時,會想起我今天說的話。

  一個人的形象在任何時候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我們出家人爲人師表,言行舉止顯得尤爲重要。過去我也忽略了這些。這幾年寺廟建立起來了,我出去走訪的時間相對多了一些,發現言行舉止特別重要。因爲初次見面,第一印象就占了80%。縱然你的品質很好,你推銷自己的方式錯了,別人也不會接受你。而品質惡劣的人推銷自己的手法很高明,別人也容易接受他。

  做任何事,我首先考慮做了不會後悔。比如我18歲出家時,學校每個月發20塊錢費用,我每個月都省10塊錢寄給我外婆,那麼多年一直如此。建東華寺時,我每個月給她寄100塊錢,直到07年她去世。當時我沒有回去,但一點都不後悔。因爲我曾經在她身上用過心,孝敬過她,當我回憶的時候,心裏覺得很輕松欣慰,沒有遺憾。如果當時不省吃儉用每個月給她寄10塊錢,即便現在有能力給她再多也沒有意義。

  你們出家人和居士來到我身邊,我對待你們的道理,和你們交往交流的方式也一樣。盡管跟你們說話的時間很少,但沒有一個人我不放在心上。你只要來到我身邊,我都會用心雕琢你,發掘你的潛力,讓你把能力和長處發揮到極限。我相信巧匠無棄材,每一種材料都有最適合它的雕琢方法,每一個部分都有它的用途,除非你不是一個能工巧匠。你們來到東華寺,每個人都在蛻變,都在脫胎換骨,只是個別人轉變得比較慢。

  一個人的道行好是體現在爲人處事上。你對工作認真負責,做事有始有終有交代,這就說明你修行好。什麼是福報?優秀的綜合素質就是福報。它包括過硬的人品、較強的辦事能力、精湛的爲人處事的技巧和方法、很強的責任心和無私的奉獻精神。這幾項具備了,你就有福報。沒有這一系列的優良品質,哪兒來的福報?福報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你的品質和行爲決定了你有沒有福報。

  一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不需要怕事,事情來了去面對和承擔就好了。是你的事,你躲不掉;不是你的事,你也拉不來。有的人很怕事,不願意多事,沒事最好,有事也是退避叁舍。這種人注定成不了事。一個怕事的人怎麼可能成事呢?萬行這種人是永遠都不找事,但有事絕對不會怕事,不會躲事,不會回避事。凡是事業有成的人都不怕事,甚至是多事的人。東華寺誰注定能成就一番事業呢?就是FX。因爲他好事、多事、不怕事、喜歡管事、啰嗦事。盡管他的手法不完美,但這種人到任何單位領導都喜歡,只要輕輕一扶,他就成功了。領導最痛恨的就是占著位置不做事,發現問題不說的人。如果一個團體裏都是這樣的人,這個團體怎麼生存發展?但是,如果一個團體裏都是愛管事的也亂了套。所以一個團體裏怕事的人不能多,好事的人也不能多,不能讓這兩種人成片成勢,一旦成片成勢就一定會壞事。這兩種人最多只能有兩個,兩個人成不了勢,也壞不了事。但是沒有這兩種人也不行。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怕事躲事,在修行這條道路上,內心的貪嗔癡你也會懶得去清除,你會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有就有,沒有就沒有,不去管它。日常生活中的行爲決定了修行中的行爲,修行中的行爲也決定了日常生活中的行爲,和爲人處事的方式方法,內外是一致的。一個能成事的人,他對自己言行舉止要求的非常嚴,尤其是對自己的惡習會恨之入骨,必除之而後快。同樣,他對身邊親朋好友的惡習也會恨之入骨,痛下殺手。所以爲什麼我對身邊的弟子這麼狠呢?對你們的缺點我確實非常痛恨,正因爲愛之深痛之切,才會用這種手法。實際上我是一個凡事都講道理的人,沒有道理的事我是不會做的。

  小時候我外婆就告訴我:做人要忘我,做事要忘身。做事的時候要把自己的身體忘掉,不要怕累怕髒怕曬怕渴怕餓,一做事什麼都不在乎才是做事忘身。所以做事的時候就要全然地投入,不要命地做。事情做完了,該怎麼玩就怎麼玩,該怎麼活潑就怎麼活潑。就像你們想買籃球架打籃球,我不反對,甚至你們想搞個友誼賽,花點錢,我也不會阻攔。只要對你們身心健康有益,我都會支持。因爲我沒有豐富多彩的青少年生活,所以希望在東華寺形成一種活潑的氛圍,我的徒弟都能有一個豐富的青少年生活。我不怕你們玩。但是,我要求你們做事的時候就要像狼一樣,做人的時候就要像羊一樣。狼很有團隊精神,做起事來不要命,不達目的不罷休。

   有時候辦一些事是不能計較代價的,付出再大的代價也要辦,因爲不辦就會影響你以後的發展,決定你未來所有的成敗。所以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難,這一步也一定要突破。做事是一定要有結果的。做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終,要踏踏實實地把事情做好,因你的能力、品質、品味、風格、形象等等,都體現在你所做的事情上。所以看一個人就看他做的事,以事來論人。做事是看結果,做人要看過程。

  有的人認爲自己修行得很好。既然你修行好,爲什麼爲人處事一塌糊塗?怎麼證明你有修行呢?有修行也是體現在爲人處事上。佛法最後講的是一個“用”,在用上體現你的素質、品質、品味、形象、能力和修爲。你的學曆再高,腿盤得再久,不能啓用,都是假的。

  一個人要會做事,眼睛會管事,但不多事。事無巨細,就事情來講,不分大小,小事也是大事,大事也是小事。問題往往出在小事上。因爲大事是原則性、方向性的,誰都不會犯錯,對手往往是從小事上來攻破你。一個會做小事的人就會做大事。既然你現在在做小事,爲什麼不先把小事做好呢?你說:“我不想做小事,想做大事。”你小事都做不好,都不願意做,讓你做大事,你更做不了。

  做事要用心,要有膽識、氣魄,敢于承擔。你敢擔當,敢要多大的舞臺,我就給你多大的空間。尤其是想成佛作祖,沒有強健的體魄、超人的膽識和氣魄,不敢擔當,怎麼可能呢?

  小聰明是不管用的,古人講:大事難事看擔當。我不怕你們做錯事,就痛恨你們有事不敢擔當。我有一句座右銘:不會做事,做錯事,是你的能力問題;不做事,是你的人品問題。一個人到任何地方都要做事,要對得起一日叁餐。所以我不允許你們不做事,但能接受你們做錯事。

  你們這些小沙彌犯點錯誤是正常的,大家都在學習階段,都不是聖賢。古人講在修行途中爲賢,到了目的地爲聖。現在大家連賢都稱不上,五戒十善守好了才算賢人。大家問問自己:我守好了嗎?

  一個人的品質如何,能力如何,就看關鍵時刻能不能…

《人品勝過技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什麼是人生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