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行动才有说服力▪P4

  ..续本文上一页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喜欢听她的歌。一听她的歌,你就知道她是个情种,一生都被情欲所困。她绝对不是被性欲所困,她一出生就已经超越了性欲。而有一种人一出生就被兽性所困,内在没有情感的世界。如果当初邓丽君能有幸听闻佛法,得到明师的指点,她很快就能突破情欲,转小情小爱为大情大爱,生起大悲心,她就真的能心怀天下了。她的力量很大,可惜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向去发展。记得早年看过宣化上人的光盘,说邓丽君将来会下地狱。当时我不懂,心里疑惑:为什么邓丽君会下地狱呢?看了后面的解释才知道:大家一听邓丽君的歌,就掉进情感的漩涡里出不来。

  而一些现代低级趣味的歌舞,一听一看就让人掉进性欲的漩涡,更可恶!一个圣贤之人,无论他的演奏还是歌舞,都会让人的心灵升华,超越性欲、情欲与物欲。中国传统的歌舞很高雅,是精神上的享受,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为什么一曲《高山流水》能让你超越物质世界,进入精神世界,甚至从精神世界进入灵性世界呢?因为这首曲子本身就来自灵性世界。在座的有谁听过意大利歌唱家帕尔瓦蒂的歌?我在北京看过他的演出,他的歌会把你带进精神世界。所以我们唱歌要唱高雅的歌,能触动人心灵的歌,让人一听就思道,就想跟你修行。不要认为唱歌是世俗人做的事。出家人并不是不能唱歌,而是要唱高雅脱俗的歌。前些日子我说过,艺术是灵魂美的再现。你心灵的层次高,你表演的歌舞层次就高。你所做的事、你的作品就是你心灵的写照,你灵性的再现,包括吃饭穿衣和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你内心的写照。所以每个人所做的事、每个人的作品,都代表了他的层次、品位、品质与修为。

  问:我在工作或家中念阿弥陀佛时,思想总是不能集中,该怎么对治呢?

  师:你做事时就全身心地做事,不要做事时又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时又想着要做的事。有一种人认为:我学佛了,就什么事都不管了,回到家,饭也不做,碗也不洗,卫生也不搞,什么都不做了,把所谓的学佛放在第一位。学佛是你个人的事,家庭是大家的事,你必须先把大家的事都做完了,有剩余时间才做你个人的事。你什么事都不做不管,结果就是家庭成员对你不满,对你所谓的学佛产生反感,反对你学佛。在这种环境下,你又怎么能安心学佛,把佛学好呢?你必须让周围的人都喜欢你,支持你,你学佛才能真正进入状态。否则,无论你怎么学,也无法与佛产生感应,感受不到学佛的真正滋味。我们做任何事都需要别人的认可和支持。之所以别人不认可不支持,是我们做人没做到位。尤其是做一件大事时,更需要得到身边亲人的支持。如果最亲的人都不支持,想得到他人的支持就更难了。

  问:为什么我一起心动念,浑身上下就不舒服,甚至会感到很孤独、很恐惧呢?

  师:那是因为你对你所提的问题感觉太迫切了,有些问题是需要时间来解决,环境来调和的,不能太急。当我们力量不够时,可以慢慢等待因缘成熟,当因缘成熟了,条件具足了,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实际上我们每做成一件事,我们的作用都是在穿针引线,当外在的因缘、条件具备了,事情也就做成了。就像我手上的这串佛珠,如果没有中间这根线把一颗颗珠子串起来,也就不成其为佛珠,一旦串起来,就成了一件作品。你内心渴望的事、必须做的事,当下就去做;两可的事(可做可不做的事)可以慢慢努力,但要把心放平。

  问:请问达到什么状态才是究竟圆满?

  师:所以你要修嘛,不修怎么知道什么是究竟圆满呢?而且还要多读佛经,你才知道怎样修行才正确。佛法的落脚处和最后的归宿都在经典里。很多学佛人对学佛的目的、最后的结果、到哪里去都答不上来。学佛首先要解决我们的烦恼问题。如果你活着都没有解决,都没有受益,你说死了能受益,能往生极乐,这符合逻辑吗?就像你做生意,活着的时候都没赚到钱,你说死了以后会发财会有钱,那不是可笑吗?佛法不是为死人服务的,恰恰相反,是为活人服务的,是解决我们现实人生的问题,怎么活的问题。至于怎么死,那只是佛法的一小部分。对死人的服务更是顺手捎带,不值一提的小事。结果现在很多学佛的人把佛法扭曲了,搞颠倒了,活着的时候穷困潦倒,要文化没文化,要素质没素质,事业更谈不上,生活毫无品质,那些没学佛的人一看学佛的人是这个样子,都不跟你学佛了。你想让人跟你学佛,你拿什么去说服人家,打动人家呢?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佛人呢?我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生活有品位,素质高,修养好,有智慧,有慈悲心,样样都比不学佛的人好,我不用宣扬,你自然会来问我:为什么你活得那么有滋有味,家庭又和睦,而且还升官、发财呢?回答很简单:我在学佛嘛!(众笑、掌声)

  有一部份学佛的人禁欲,闹得夫妻不和;还有一部份学佛的人所谓的修苦行,结果要什么没什么,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一副穷酸的样子。你学佛学成这样,怎么弘法,怎么说服别人,怎么让别人信你呢?你要用事实跟人说话:我学佛之后,变得快乐了,有爱心了,心量大了,家庭和睦幸福了,事业成功了……各方面都比以前好了,你度人才有说服力。你要度他人,必须先把自己度成功。本来有的人没学佛之前,衣服穿得整整齐齐,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结果学了佛之后,听某个师父对他说:“哎呀,你太执着吃穿了,这样会损福报的,是解脱不了的……”结果他就开始节衣缩食,衣着随便,头发也不打理,一副邋遢的样子。有的女信徒听人家说:不要穿好衣服,不要化妆打扮,这些都是执著……结果把自己搞得像个大妈。这样你还弘扬什么佛法,怎么证明万行上师传的法好呢?你不是在毁佛法,害万行吗?你学了佛,更应该焕然一新,不仅内在改变了,人变得阳光、开朗、豁达、有爱心了,外表也改变了,比过去更好看更庄严了,而且过去戴一千元的手表,现在戴一万元的手表,过去开本田,现在开Q7了……这才证明你学佛学成功了!

  我说的是真心话,这是我多年来真实的感受。实际上真正护持佛法的都是那些成功人士。你没有成功,想护法也是有心无力。你看哪座寺庙不是盖得金壁辉煌?那是谁付出的?是成功人士。你在世间上没有成功,学佛想成功也是不可能的。你在世间上都玩不转,想在佛门里玩成功,可能吗?很多人主张到寺庙里拜佛:不要穿好衣服,不要开好车,不要拎好包。万行恰恰相反,你到寺庙来拜佛,来看师父,要穿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就像过节一样,把最好的东西穿上戴上用上。佛教所说的放下、不执着,并不是让你放下手中的宝马、奔驰,人民币、金条,漂亮名贵的衣饰、用物,而是让你在心里放下对这些东西的依赖、贪恋和执著。佛教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手中有金条,心中无金条。可是很多学佛的人是手中无金条,心中对金条的渴望比谁都强烈。你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啊!

  所以我们出家人对众生的宣传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你说你多么有修行,多么有能力,盖一座庙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盖不起来,怎么证明你有修行、有能力呢?你看台湾一些法师盖一座庙就成为世界佛教建筑物的标志,给台湾带来了多大的经济效益,对后来人的影响有多大!为什么他们的起点这么高呢?他们并不像许多出家人说的那样:搞这些会影响修行,会如何如何……那么,支持他们的钱财是从哪里来的呢?全是成功的信徒,没有这些成功的信徒,他们又如何弘扬佛法呢?我们是信佛的,当官之后,知道怎么利用这个职位去帮助社会和老百姓,我们是学佛的,有了钱,我们知道怎么用这个钱去利益社会,服务人群。如果你不是信佛的,可能当官后你不知道怎么最好地利益这个社会人群,发财后不知道如何发挥金钱最大的效益。

  所以金钱和权利不是罪恶,是服务社会和众生的工具。既然大家有这个需求又有这个机会,为什么不去争取不去用呢?佛教说不执著是指不刻意强求,不贪恋,不是让你不要拥有。

  释万行2012.01.24

  

《行动才有说服力》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表里如一就是道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