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行動才有說服力▪P4

  ..續本文上一頁的一段時間裏,一直喜歡聽她的歌。一聽她的歌,你就知道她是個情種,一生都被情欲所困。她絕對不是被性欲所困,她一出生就已經超越了性欲。而有一種人一出生就被獸性所困,內在沒有情感的世界。如果當初鄧麗君能有幸聽聞佛法,得到明師的指點,她很快就能突破情欲,轉小情小愛爲大情大愛,生起大悲心,她就真的能心懷天下了。她的力量很大,可惜沒有找到一個好的方向去發展。記得早年看過宣化上人的光盤,說鄧麗君將來會下地獄。當時我不懂,心裏疑惑:爲什麼鄧麗君會下地獄呢?看了後面的解釋才知道:大家一聽鄧麗君的歌,就掉進情感的漩渦裏出不來。

  而一些現代低級趣味的歌舞,一聽一看就讓人掉進性欲的漩渦,更可惡!一個聖賢之人,無論他的演奏還是歌舞,都會讓人的心靈升華,超越性欲、情欲與物欲。中國傳統的歌舞很高雅,是精神上的享受,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爲什麼一曲《高山流水》能讓你超越物質世界,進入精神世界,甚至從精神世界進入靈性世界呢?因爲這首曲子本身就來自靈性世界。在座的有誰聽過意大利歌唱家帕爾瓦蒂的歌?我在北京看過他的演出,他的歌會把你帶進精神世界。所以我們唱歌要唱高雅的歌,能觸動人心靈的歌,讓人一聽就思道,就想跟你修行。不要認爲唱歌是世俗人做的事。出家人並不是不能唱歌,而是要唱高雅脫俗的歌。前些日子我說過,藝術是靈魂美的再現。你心靈的層次高,你表演的歌舞層次就高。你所做的事、你的作品就是你心靈的寫照,你靈性的再現,包括吃飯穿衣和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你內心的寫照。所以每個人所做的事、每個人的作品,都代表了他的層次、品位、品質與修爲。

  問:我在工作或家中念阿彌陀佛時,思想總是不能集中,該怎麼對治呢?

  師:你做事時就全身心地做事,不要做事時又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時又想著要做的事。有一種人認爲:我學佛了,就什麼事都不管了,回到家,飯也不做,碗也不洗,衛生也不搞,什麼都不做了,把所謂的學佛放在第一位。學佛是你個人的事,家庭是大家的事,你必須先把大家的事都做完了,有剩余時間才做你個人的事。你什麼事都不做不管,結果就是家庭成員對你不滿,對你所謂的學佛産生反感,反對你學佛。在這種環境下,你又怎麼能安心學佛,把佛學好呢?你必須讓周圍的人都喜歡你,支持你,你學佛才能真正進入狀態。否則,無論你怎麼學,也無法與佛産生感應,感受不到學佛的真正滋味。我們做任何事都需要別人的認可和支持。之所以別人不認可不支持,是我們做人沒做到位。尤其是做一件大事時,更需要得到身邊親人的支持。如果最親的人都不支持,想得到他人的支持就更難了。

  問:爲什麼我一起心動念,渾身上下就不舒服,甚至會感到很孤獨、很恐懼呢?

  師:那是因爲你對你所提的問題感覺太迫切了,有些問題是需要時間來解決,環境來調和的,不能太急。當我們力量不夠時,可以慢慢等待因緣成熟,當因緣成熟了,條件具足了,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實際上我們每做成一件事,我們的作用都是在穿針引線,當外在的因緣、條件具備了,事情也就做成了。就像我手上的這串佛珠,如果沒有中間這根線把一顆顆珠子串起來,也就不成其爲佛珠,一旦串起來,就成了一件作品。你內心渴望的事、必須做的事,當下就去做;兩可的事(可做可不做的事)可以慢慢努力,但要把心放平。

  問:請問達到什麼狀態才是究竟圓滿?

  師:所以你要修嘛,不修怎麼知道什麼是究竟圓滿呢?而且還要多讀佛經,你才知道怎樣修行才正確。佛法的落腳處和最後的歸宿都在經典裏。很多學佛人對學佛的目的、最後的結果、到哪裏去都答不上來。學佛首先要解決我們的煩惱問題。如果你活著都沒有解決,都沒有受益,你說死了能受益,能往生極樂,這符合邏輯嗎?就像你做生意,活著的時候都沒賺到錢,你說死了以後會發財會有錢,那不是可笑嗎?佛法不是爲死人服務的,恰恰相反,是爲活人服務的,是解決我們現實人生的問題,怎麼活的問題。至于怎麼死,那只是佛法的一小部分。對死人的服務更是順手捎帶,不值一提的小事。結果現在很多學佛的人把佛法扭曲了,搞顛倒了,活著的時候窮困潦倒,要文化沒文化,要素質沒素質,事業更談不上,生活毫無品質,那些沒學佛的人一看學佛的人是這個樣子,都不跟你學佛了。你想讓人跟你學佛,你拿什麼去說服人家,打動人家呢?

  什麼才是真正的學佛人呢?我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生活有品位,素質高,修養好,有智慧,有慈悲心,樣樣都比不學佛的人好,我不用宣揚,你自然會來問我:爲什麼你活得那麼有滋有味,家庭又和睦,而且還升官、發財呢?回答很簡單:我在學佛嘛!(衆笑、掌聲)

  有一部份學佛的人禁欲,鬧得夫妻不和;還有一部份學佛的人所謂的修苦行,結果要什麼沒什麼,沒有固定的生活來源,一副窮酸的樣子。你學佛學成這樣,怎麼弘法,怎麼說服別人,怎麼讓別人信你呢?你要用事實跟人說話:我學佛之後,變得快樂了,有愛心了,心量大了,家庭和睦幸福了,事業成功了……各方面都比以前好了,你度人才有說服力。你要度他人,必須先把自己度成功。本來有的人沒學佛之前,衣服穿得整整齊齊,家裏收拾得幹幹淨淨的,結果學了佛之後,聽某個師父對他說:“哎呀,你太執著吃穿了,這樣會損福報的,是解脫不了的……”結果他就開始節衣縮食,衣著隨便,頭發也不打理,一副邋遢的樣子。有的女信徒聽人家說:不要穿好衣服,不要化妝打扮,這些都是執著……結果把自己搞得像個大媽。這樣你還弘揚什麼佛法,怎麼證明萬行上師傳的法好呢?你不是在毀佛法,害萬行嗎?你學了佛,更應該煥然一新,不僅內在改變了,人變得陽光、開朗、豁達、有愛心了,外表也改變了,比過去更好看更莊嚴了,而且過去戴一千元的手表,現在戴一萬元的手表,過去開本田,現在開Q7了……這才證明你學佛學成功了!

  我說的是真心話,這是我多年來真實的感受。實際上真正護持佛法的都是那些成功人士。你沒有成功,想護法也是有心無力。你看哪座寺廟不是蓋得金壁輝煌?那是誰付出的?是成功人士。你在世間上沒有成功,學佛想成功也是不可能的。你在世間上都玩不轉,想在佛門裏玩成功,可能嗎?很多人主張到寺廟裏拜佛:不要穿好衣服,不要開好車,不要拎好包。萬行恰恰相反,你到寺廟來拜佛,來看師父,要穿得整整齊齊,漂漂亮亮,收拾得幹幹淨淨的,就像過節一樣,把最好的東西穿上戴上用上。佛教所說的放下、不執著,並不是讓你放下手中的寶馬、奔馳,人民幣、金條,漂亮名貴的衣飾、用物,而是讓你在心裏放下對這些東西的依賴、貪戀和執著。佛教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手中有金條,心中無金條。可是很多學佛的人是手中無金條,心中對金條的渴望比誰都強烈。你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啊!

  所以我們出家人對衆生的宣傳和引導是非常重要的。你說你多麼有修行,多麼有能力,蓋一座廟十年、二十年、叁十年都蓋不起來,怎麼證明你有修行、有能力呢?你看臺灣一些法師蓋一座廟就成爲世界佛教建築物的標志,給臺灣帶來了多大的經濟效益,對後來人的影響有多大!爲什麼他們的起點這麼高呢?他們並不像許多出家人說的那樣:搞這些會影響修行,會如何如何……那麼,支持他們的錢財是從哪裏來的呢?全是成功的信徒,沒有這些成功的信徒,他們又如何弘揚佛法呢?我們是信佛的,當官之後,知道怎麼利用這個職位去幫助社會和老百姓,我們是學佛的,有了錢,我們知道怎麼用這個錢去利益社會,服務人群。如果你不是信佛的,可能當官後你不知道怎麼最好地利益這個社會人群,發財後不知道如何發揮金錢最大的效益。

  所以金錢和權利不是罪惡,是服務社會和衆生的工具。既然大家有這個需求又有這個機會,爲什麼不去爭取不去用呢?佛教說不執著是指不刻意強求,不貪戀,不是讓你不要擁有。

  釋萬行2012.01.24

  

《行動才有說服力》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表裏如一就是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