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觉悟之路》第六章 初转*轮▪P2

  ..续本文上一页一般人对外部根境的精神态度。

  第三圣谛涉及到佛教信徒的最终日的--涅槃,即苦的终结。涅槃可望在此生中通过断除一切形式的贪砍而获得。放弃对外部世界的所有执著,人们可以由心智之慧眼理解涅槃。

  苦谛依所谓的众生或其生命的各个方面而建立。我们必须谨慎的加以认识、分析和检验。这种检验过程会引导人们如实地了知自己。

  此痛苦的因就是贪爱和执著,此为第二圣谛。

  法句经说:从贪生忧,从爱生怖,离欲无忧,更无恐怖。(216)

  佛说贪爱引发再生(Ponobhvika)。此巴利语非常值得注意,因为有些学者宣称佛陀没有讲授轮回之法。此第二圣请问接地谈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存在。

  第三圣谛必须通过修习八正道而获得。此乃无上正道,是通往涅槃的唯一捷径。这就是第四圣谛。

  佛陀从各个方面阐述了四圣谛,以强劲,富有力量的语言结束了本经。

  “诸比丘。在此三个方面,我以十二种形式如理知见此四圣谛绝对真实。在我未曾真正明了之前,我没有认为我已获得圆满的无上正等正觉(Anuttara--sammasambodhi)。”

  “当我对此四圣诺绝对真实如理如量真正明了之后,我知道我已获得圆满的无上正等正觉(Anuttara--sammasambodhi)。”

  “当知识和觉悟生起后,我的解脱无可动摇,此生乃是最后生,今后更无他生。”

  佛陀刚讲完此经,五比丘中最年长的乔陈如当下了悟佛法,获得了第一圣果,觉悟到有生必有死(Yam kinvi samudayadhammam sabbam tam nirodhadhammam.)。

  当佛陀演说此《转*轮经》时,众地神欢呼道:佛陀世尊在波罗按斯城附近的鹿养苑宣说了无上妙法,此世间一切苦行僧、出家人、天人、魔王或梵天都无能讲说。

  一听到这个消息,所有其他天界的天人和梵天大众都同时随喜欢呼。

  突然.一束豪光、远胜于天人的灵光照亮了整个世界,给众生带来了无限的安乐和幸福。

  《转*轮经》(5)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捺斯城(6)近郊的鹿养苑,世尊白五比丘言:

  诸比丘,出家人应避两边(anta):

  1.沉缅于色声享受,此为卑贱,低下,庸俗,无益。

  2.执迷于自我折磨,此为痛苦,荒唐无益。

  抛弃此两个极端,如来(7)了悟中道(Majjiapatipada),增长知见(cakkhu),趋向安乐(8)(vupasamaya),智慧(9)(abhinnaya),菩提(10)(sambodhaya)和涅槃。

  诸比丘,何为如来所悟增长知见,趋向安乐,觉悟,菩提和涅槃之中道?

  如来所悟中道为八正道,即正见(sammaditthi),正思维(sam-masamkappa),正语(sammavaca),正业(sammakammanta),正命(sammaajiva),正精进(sammavayama),正念(sammasati),正定(sammasamadhi)。(佛陀继续说道)

  诸比丘,此是苦谛(dukkha-ariya-sacca)。

  生为苦,老为苦,病为苦,死为苦,怨憎会为苦,爱别离为苦,求不得为苦,总之,此五蕴之聚(11)即是苦。

  诸比丘,此是集谛(dukkha-samudaya-ariya-sacca)。

  轮回(ponobhavika)之因即是贪,以情欲执著彼此,贪执感官享受(kamatanha),贪执有生(bhavatanha),贪执无生(vibhavatanha)。

  诸比丘,此是灭谛(dukkha-nirodha-ariya-sacca)。

  彻底远离断除贪欲,舍离,由此得到解脱,无有任何执著。

  诸比丘,此是道谛(dukkha-nirodha-gamini-patipada-ariya-sacca)。

  此乃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1.此是苦谛。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苦,我应知。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苦,我已知。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2.此是集谛。

  诸比丘,我对闻所末闻之法生起眼,此是苦之因,我应断。

  此是苦之因,我应断。

  诸比丘,我对闻所末闻之法生起眼,此是苦之因,我已断。

  此是苦之因,我已断。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3.此是灭谛。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灭,我应证。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灭,我已证。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4.此是道谛。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道,我应修。

  诸比丘,我对闻所末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道,我已修。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佛陀在结束此经时说:)

  “诸比丘,于此三个方面(13),在我没有真正以此十二种形式(14),明了四圣谛绝对真实如理之智之前,我没有于此世间,包括天人、魔王、梵天,以及梵志人天中,宣称我已证得圆满的无上正等正觉 (Anuttara sammasambodhi)。

  “诸比丘,于此三个方面,我以十二种形式,真正明了四圣谛绝对真实如理智慧之后,我即向世间,包括天人、魔王、梵天,以及梵志人天等,宣称我已证得圆满的无上正等正觉(Anuttara sammasambodhi)。

  “我生起知见和智观(nanaddassana),得不可退转的解脱(15)。这是我最后一生,今后更无他生。”

  世尊如是讲说了此经,欢喜雀跃的比丘们欢呼赞叹世尊之语。

  听着如此精辟阐述的佛法,乔陈如尊者即得清净无染的法眼(Dhammacakkhu)(16),觉悟了缘生缘灭之理。(17)

  当佛陀讲说此《转*轮经》时,众地神高声欢呼:“此微妙甚深之法非梵志、天人、魔王、乃至梵天所能说,今由世尊于波罗捺斯的鹿养苑开说。”

  听到这一消息,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以及色究竟天,一切天人同时发出了喜悦的赞叹之声。

  此时此刻,欢呼声即时传遍了整个梵天世界,于此同时,三千大干世界震动不止。

  一道豪光,远胜于天人之光照亮了大干世界。世尊说道:“朋友,桥陈如,你确实明白了,朋友,桥陈如,你真正明白了。”

  因此,桥陈如尊者被称为阿若桥陈如。

  《转*轮经》的一点醒思:

  1,佛教建筑于自我体验,因此是理智的,而非玄学。

  2,佛陀抛弃了一切权威,开发了自己的中道学说。

  3,佛教是生活之道,是生活方式。

  4,佛教的关键在于理性的悟解。

  5.盲目的信仰被丢在一边。

  6,强调了修证的重要性,而非信仰和教条。只有信仰和教条不能使众生得以解脱。

  7.在《吠陀》经典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祭祀与佛教毫无关系。

  8.没有授予思典的神祗。

  9.没有联系人神的僧侣阶层。

  10.戒定慧是达到涅槃的必经途径。

  11.佛教的基础是可以被实践证实的四圣谛。

  12.四谛与人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佛教与人具共同轴心,且是以内心为主。

  13.佛陀独自觉悟了四谛,以他自己的话,就是:此法闻所未闻。

  14.作为真理,四谛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15.第一苦谛涉及了自我,或自体的构成,以及生命中不同阶段。人们应对此加以分析检验和考证,这种实践将给人带来对自己的正确理解。

  16.对第一谛理性的认识将铲除苦因。此第二谛谈到一般众生对感官外部事物的心理态度。

  17.第二苦谛所关心的是潜伏在我们众生内心的强大能量。

  18.这种看不见的强大,不可抗拒的精神能量--贪是生命之苦的根源。

  19.第二谛间接地谈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20.佛陀承认了生死轮回的存在。

  21.业力学说,逻辑推理因此而得以暗示。

  22.虽然第三灭谛以个人为基础,但是,不同于第一二俗谛(lokiya),它是超越逻辑、世间的如实谛(lokattara)。

  23.第三谛则完全是自己觉悟,它是由精神之眼观见之法。

  24.此谛由彻底的舍离而得。不但放弃外部世界,也无著于内心世界。

  25.完全断除了执著就是第三谛的获证。但应注意,第三谛不是仅仅消灭了这种力量。不然的话,这将和断灭无异。涅槃必须由断除束缚众生于此世间的力量而获得。

  26.应该明白,涅槃非可造,而是获证,可以在此一生中证得。这样,虽然轮回之说为佛教一主要教法。但是,佛教的目的不依盼来世。

  27.第三谛须修习第四谛而获得。

  28.要消除这一强大的力量,八种具有威力的法门必须得到充分的开发。

  29.所有此八法皆为心法。

  30.八种强大的善心法集中起来击破一个人潜在的恶法。

  31.究竟清净,从轮回中得到彻底的解脱,远离一切情欲和非死(amata)等,都是此无上涅槃的随喜功用。

  32.这种解脱为圆满或为绝对纯净?后者更为确切。

  33.在此每一种情形之下,有人也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得以圆满

  谁得以净化

  在佛教中,无有众生,亦无恒久实体,但有意识的川流不息。

  更准确…

《《觉悟之路》第六章 初转*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