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忠实于生命的人。有人说林黛玉悲情,错误,林黛玉不悲情,有人说林黛玉小气,林黛玉不小气,为什么?
林黛玉大家知道,她父亲是一个官员,他只有他这一个女儿,一个官员,一个朝廷大员的女儿,在大观园里,她没有显示出她丝毫的富贵来,她非常随和,她非常非常热情,当香菱在向她学写诗的时候,林黛玉可以说是倾其所有,想把自己会的全都交给那么一个命苦的女子,当大观园分月钱的时候,正好别的丫头路过她的房间,路过她的房门,林黛玉很高兴地抓了一把,从筐里抓了一把就给了她。咱们在座的可不是,咱们在座的一到发工资的时候,就赶紧揣起来,恐怕让别人看见,或者说总是想跑到银行存起来,林黛玉不是,林黛玉不吝啬,可以说有一个见者有份的感觉,并且林黛玉很公道,当生了气,当别人道歉的时候,她会非常开心的接受,并且处理得非常恰当,她也跟小姐妹们融为一体。仅仅地以为林黛玉没有嫁给贾宝玉就认为林黛玉很悲惨,那么我们这在座的没有一个不悲惨的,谁也没有、几乎吧,没有几个嫁给相亲相投的一个的。
人生在世,有很多如意。有啊,不多,大多都是挑挑拣拣。长得漂亮的女孩就挑对方有地位没有,有背景没有,有钱没有,有权势没有,反正就是互相挑啊,挑到最后也是一场懵懂,活到四十岁、五十岁了,才知道,原来咱俩有差距,想离吧,怕人笑话,不想离吧,对付着过实在是难过,对方天天就有一个念头:我都有想掐死他的感觉。林黛玉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的,比较来说,她还是能做到大肚能容。所以说,单纯地把林黛玉划到悲情里,大家就会想,可能是根据林黛玉写的诗词,悲悲切切,写的什么《菊花诗》啊,写的什么《葬花吟》啊,写的什么《桃花行》啊,都透出一种伤感的,伤心的,伤情的那种气氛。就认为林黛玉像一个怨妇一样,像一个悲情女人一样,那么是错误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探讨地说一下,林黛玉写的东西就那风格。你爱看不看,她就那风格。她的性格、思想并不是那么悲情,相对来说,她还很热情,相对来说,她还很豁达。所以说啊,《红楼梦》啊到最后有句话,最后一句,大家不知注意没有,最后有一句话是,大家不管怎么样看《红楼梦》,反正《红楼梦》是作者不知道写的什么,抄者不知道写的什么,看者不知道写的什么。大家在看《红楼梦》最后一段的时候,就能看到:写者不知,抄者不知,阅者不知。我再给他加上一句话:为人自知。一个人一本《红楼梦》,一个人一个《红楼梦》,一个人一个心中的梦。至于说你怎么来掂量,怎么来衡量,怎么来实现,你内心这个梦,那是你自己这一生的努力。
这个“质本洁来还洁去”,昨天晚上我在考虑这句话,这句话有意思,这句话是有意思,可以把它当做一句人生的宣言,可以把它当做一种人生的规范,也能把它当做做人的规则。昨天在新浪微博有一个网友,给我提了一个问题,说:延参法师,你怎么看待这些社会上那些不公平的现象,你怎么看待这个社会上那些悲惨的故事,你怎么来衡量这个人世间的荣辱得失。我给他回了一句,且看《红楼梦》,多看《红楼梦》。为什么?“质本洁来还洁去”,这是一句规劝,人生在世要有本分,人生在世要有规范,人生在世要活的干净。什么叫干净?伤人的心咱没有,害人的心咱没有,伤害人的话咱没有,咱做一个本本分分,对得起这日出日落,干干净净,对得起这一场生死的人。这有什么错!
“质本洁来还洁去”,这个不是林黛玉的一个口号,它是对我们人们的一句规劝。来这一回人间为什么把它活的不清不白,来这一回人间为什么要活的说不清道不明?人生就是一场随缘,人生就是一场豁达,人生就是一场快乐。只可惜,大家在买到一本《红楼梦》的时候,《红楼梦》封面上有一句话:“只叹息美中不足”,“只叹息美中不足”所以说在这里,我给大家交流一下。在这人世间缺乏的是努力,存在的是美中不足。不要把那一点点的美中不足当做是生命的全部,不要把那一点点烦恼、把那一点点痛苦放在眼前,遮住整个世界,遮住整个人间。人世间美中不足常见,人世间知足常乐太少。所以说这个,林黛玉用她一生,短短的这十几年,她没有浪费。她很勤奋,她一直在参禅。这个大观园参禅的不止林黛玉一个人,贾宝玉、妙玉、惜春、紫鹃,非常非常多。参禅这几个到最后都活下来了,极个别的去世了。这个用十几年的人生道路完成了一个传奇,完成了一个人生的完美。那么,大家再给林黛玉加上一些误解,加上一些误导,加上一些个人成见,那么是显然不合适的。那么,用十年的光阴完成了一个比出家人还辛苦的参悟历程,那么能说这个人封建?能说这个人落后?能说这个人懒惰?所以说呀《红楼梦》我看过十几遍,我并没有被林黛玉的悲情感染,我倒认为林黛玉这个人好学上进。
在这里还和大家交流一个,就是说由于这个《红楼梦》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先生写的,后四十回是高鹗先生写的,有很多地方值得商讨,值得商讨。就是说这个后四十回是不是按照前八十回的意思,是不是完全很完整、很完美地顺应了前八十回的意愿。那么很遗憾,确实是有很多差池之处。那么在这里我可以简单提到一句,就关于这个林黛玉的去世方法,在这个禅语里是“玉带林中挂,宝簪雪中埋”。“玉带林中挂”是说林黛玉的去世,“宝簪雪中埋”是说薛宝钗。关于林黛玉的去世有好几种说法,咱们看的电视剧里是说林黛玉是病死,是病死,并且给林黛玉设了一个非常完美的死的方法,让观众朋友们顺其自然就把林黛玉看死了,就是说在观众朋友们不知不觉当中就上了导演的圈套。林黛玉顺其自然就死了,为什么?林黛玉有点小心眼,一看见贾宝玉和其他丫鬟、小姐在一起林黛玉就吃醋。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先天不足,林黛玉得的是肺痨、肺结核,可能是肺癌,还可能是气管炎,还可能是哮喘。反正是恰恰恰恰恰恰好林黛玉就死在贾宝玉结婚的那天晚上了。他怎么就那么巧呀?导演设计的!就说林黛玉的死,死在贾宝玉的洞房花烛夜之时,就是说有一种不健康的想法,那么林黛玉够歹毒的,你要不娶我我死在你结婚的时候。咱们在座的女同志可能都有这个想法,喜欢弄人,你要不娶我等你结婚那天我去你家门口上吊、服药,反正是你不娶我我也不让你好过了。这么理解林黛玉显然是差池了。恰恰从古至今能死在对方男友洞房花烛夜之时,从古到今也不多,林黛玉排第一。在这里我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并不是贾母的安排,也并不是王熙凤的掩盖,也不是所有人的欺骗。大家爱看电视剧可能认为大家在欺骗了。作为林黛玉冰雪聪明、千古一人,当大观园在筹备贾宝玉的婚礼的时候,平常潇湘馆人来人往,这几天忽然没人,不用说林黛玉,就行你那么笨你也能感觉出来:这到底是得罪谁了嘞?平常都是人来人往的潇湘馆怎么这几天怎么就就鸦雀无声?况且林黛玉早有预感,早有预感,几次三番她也掂量。有一次他从傻大姐那里听了一句,贾宝玉和薛宝钗比较般配。很多风言风语,林黛玉都会感觉到的,除了你感觉不到以外。那个林黛玉可以说是冰雪聪明,机灵人一个。后来有人问林黛玉哪里人,我说北京人。她聪明着来!能不知道吗?
林黛玉首先放下了贾宝玉。大家首先要清楚林黛玉来到人间是干什么的,林黛玉来到人间是做什么的。她就是一棵仙草。她就是一棵仙草,在人间她就是历练,她完成任务了。她完成了她能看到的,她能感觉到的。大观园是一个大社会,荣辱沉浮、悲欢离合、恩怨情仇,丫鬟婆子人来人往,那不是一个小地方。林黛玉这一生是来为开悟来的,他不是为耽误来的。像咱么在座诸位大多是为啥来的?是为耽误来的,互相耽误工夫。你怨我我怨你,你恨我我恨你,互相耽误工夫,耽误时间。人家林黛玉是为了开悟来的。
当时林黛玉是一棵仙草呀,前生是一棵仙草呀,但是这个仙草无根啊,日渐枯萎。神瑛侍者,就是佛身边的一个侍者一个罗汉吧,心生悲悯,用露水把它救活,用露水把她救活。当这个神瑛侍者要来人间历练一回的时候,这棵仙草提出来一个要求:能不能让我陪他这一趟?能不能让我也去历练一回?那个仙人就问他为什么,这个仙草就说我的命是他保全的,他去人间走一趟,我也我愿意陪一趟。我用泪水去供养他,还他一生泪,还他一世泪。大家知道当这个林黛玉哭哭啼啼、泪眼婆娑,当她发现自己泪少的时候,当她发现自己很难再掉泪的时候,也就是她归去的时候,这个她比贾宝玉要领会的深。
我在这里顺便普及一下咱们这个人生的几种死法,大家听听符合哪一种。我们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啊活这一趟到结尾的时候有几种结局。有的人寿命到了,但是这种人财缘没到,还有财缘,还有财缘,这种人是命尽财不尽。还有一种是财尽命不绝,还没活到时候,俗话说还不到去世的时候,但是在时间的福报没了,他也是到了走的时候。还有一种呀还有一种就是寿命也没尽,财缘也没尽,这种人怎么叫去世方法呢?就叫都不断。就是寿命也没到,福报也没到,这种人去世叫做横死。大体上就这么几种去世方法。还有一种就是寿命也到了,福报也没了,就是财缘也没了。这种去世方法叫做寿尽天年,功德圆满。所以说我在这里给大家提醒这一句,我们要好好做人,好好修行,把这个人生走向一个圆满。走向一个双保险,双“无”,也没命了,也没钱了。赵本山有句名言,说的很简单,“有些人死了钱没花完”,这是一种伤感。最伤感的是我们有些人,人活着没钱,也是一种伤感。在这里我们给林黛玉多一道感悟:人活不能没钱。但是,还要修行。林黛玉和桃花有何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说才延伸出今天咱们来讲《禅门桃花——林黛玉》。我在这里也简单讲了一下林黛玉的简单事情。从我刚才和大家交流的这种情况看,大家也就比较了解…
《禅门桃花林黛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