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六、观世音菩萨感应记▪P2

  ..续本文上一页

  仰山问香严:师弟近日见到处如何。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无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仰山曰:你只得如来禅,未得祖师禅。

  香严后又得一偈:

  我有一机,瞬目似伊。

  若还不识,问取沙弥。

  (指出真心人人本具,个个不无,本来现成,当下就是。)

  十一、修证阶位表解(此标题编者加)(略)

  十二、菩提心(凡夫往生后)观经九品“发心”情况(发胜义菩提心)表解(略)

  十三、三关表解(略)

  十四、十八界、十二处表解(略)

  十五、《始终心要》表解(略)

  十六、三界(俱舍论时间品)表解(略)

  十七、三十七道品表解(略)

  十八、十二因缘表解(略)

  十九、二执表解(略)

  二十、八识心王心所与诸门关系解释图(据八识规矩颂)表解(略)

  二十一、五时八教判释表解(略)

  二十二、《心经》七分

  全经可分为七分,即谈七个方面:

  第一、总持分,谈纲要;

  第二、色空分,谈色空;

  第三、本体分,谈本体;

  第四、妙用分,谈妙用;

  第五、果德分,谈效果;

  第六、证知分;

  第七、秘密分。

  作此七分,层次清楚,提纲挈领,易于理解。

  二十三、巴利语佛经《经集》摘录

  郭 良 鋆译

  《犀牛角经》

  周游四方,毫无怨忿,事事满意,克服险阻,无所畏惧,让他像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不必为他人的儿子操心,让他像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这种爱欲对我来说是瘟疫、脓疮、灾祸、疾病、利箭和恐惧。看到这种爱欲的可怕,让他像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竭力获得至善,诚心诚意,行动积极,勤奋努力,坚韧不拔,让他像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无种姓者经》

  怀有怒气,怀有敌意,邪恶狡诈,见解错误,弄虚作假,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生活富裕,但不赡养青春己逝的年迈父母,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仁慈经》

  犹如母亲用生命保护自己的唯一儿子,对一切众生施以无限的仁慈心。

  《雪山夜叉经》

  他像独来独往的狮子或大象,不寻求感官享乐。

  世上有五种感官快乐,心是第六种;摒弃这六种感官快乐,就能摆脱痛苦。”

  《胜经》

  身体由骨和腱连接而成,粘上膜和肉,裹上皮,这样,身体的真相就看不见了。身体里装满肠、胃、肝、膀胱、心、肺、肾和脾。还有鼻涕、唾液、汗液、桨液、血液、润滑液、胆汁和脂肪。

  从它的九窍中,经常有污秽流出:眼屎从眼中流出,耳屎从耳中流出。

  鼻涕从鼻中流出,从口中有时吐出胆汁,有时吐出痰。汗液从身体排出。

  它的头颅充满窟窿,里边装着脑子,傻瓜出于无知,才认为它是好东西。

  身体一旦倒毙,浮肿发青,被扔在坟场,亲人们不再照看。狗、豺、狐狸、蛆虫、乌鸦、兀鹰和其他生物都来吃它。

  世上具有智慧的比兵摒弃欲望和贪求,获得永恒的宁静,达到坚定不移的涅槃境界。

  《林主夜叉经》

  行为正当、有耐心、有活力的人获得财富,凭真理获得声誉,凭施舍获得朋友。

  《大吉祥经》

  施舍,依法生活,爱护亲属,行为无可指责,这是最高的吉祥。

  思想不因接触世事而动摇,摆脱忧愁,不染尘垢,安稳宁静,这是最高的吉祥。

  《法行经》

  堕入恶道,从子宫到子宫,从黑暗到黑暗,这样的比丘死后必定走向痛苦。

  《罗睺罗经》

  愿你摒弃美丽迷人的五官享乐,虔诚地出家,结束痛苦。

  不要贪图衣服、饮食、供养和住处,你就不会返回这世上。

  二十四、台宗资料:

  十如总说:

  相:相以据外,览而可别,内动外彰,远长来报。

  性:性以据内,自分不改,习性内蕴,遇缘即发。

  体:体以主质为义,通指现未色心。

  力:力功能为义,指未来力能堪任苦乐。

  作:作以运动构造为义,指现世三业,创造诸业。

  因:因以宿习种子为义,指种现相生,习续不断。

  缘:缘以疏助为义,指缘器具,能成业习。

  果:果以习成享受为义,如习善恶诸业,或现或未感受诸果。

  报:报以未来招感为义,如富贵贫贱苦乐天渊,悉酬往因。

  二十五、世界安立(据华严经)表解(略)

  二十六、藏密气功研究会学术交流大会论文丛刊(摘录)

   所炼的是自身基础的脉与气,能炼出来的生命功能与妙法。炼的结果是身无病痛心安乐,最终能获得长寿与幸福。

  二十七、标题不详【前缺页,编者注】

  (昔善星)比丘,虽诵得十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者,为未见性故。

  《达摩血脉论》上说: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

  9、禅的表现手法,独创一格。

  10、《大涅槃经》迦叶菩萨品:“如是佛性,即有七事:一常、二我、三乐、四净、五真、六实、七善。”

  11、见性是依于当下的直觉。

  12、百丈被野鸭所转,未能契于真谛,所以又问什么处去也。依然追逐主观而忘却归向主体自己,故说:“贪看天上月,失却掌中珠。”

  二十八、禅宗与大圆满

  向上一着的西来大意,与大圆满的脱嘎很有关系。

  禅宗顿悟之后,若不重整旗鼓,打扫多生习气和业识如何叫成佛。大圆满中又有大圆满心要及心中心比较层层入深的修法。大圆满中二种次第:彻却、脱嘎,彻却是见本体的事,脱嘎贵在现起大用,现证虹身,属于究竟利生的事。修彻却的,以刹那了悟生佛平等,本来清净,,生死涅槃,本无差别...。禅要经数年寒暑的参究工夫,一旦遇缘,桶底脱落,彻见本来面目。彻却由上师灌顶加持,开发自性种子,使顿感本净现前,以后就随时随地安住于明空不二,自在无碍的本净体中,一切妄念,不加收拾,自不散乱。这样每天修持不断,在舍报入中阴之寂,顿然融契于法尔圆成的大游戏境,所遗尸体,除指爪头法余皆化虹而去,最低也使遗体缩为尺许。这种成就,在大圆满中,仅依“彻却”即能得到

  脱嘎行者,先借一种修气功夫,使重染“俱生智”的浊气,尽量排出,再利用一条由心至眼与佛相通的胜义智眼,使与身外日月等光相接触,在相应时,可刹那化......【后缺页,编者注

  上述

  1、作部,以种种事相为主,结坛、供养、斋戒,最迟十六生成佛。

  2、行部:以念诵、苦行、坛场、供养、事本尊如父母,最迟七生成佛。

  3、瑜珈部:以三密加持而得悉地,事本尊如友,最迟三生成佛。

  4、无上部:

  大瑜伽,以生起次第为主,视五大种即佛,最迟转身成佛。

  随瑜伽,以圆满次第及自性明点为主,视五蕴即佛,最迟中阴成就。

  极瑜伽,大圆满心续次第,以本净“彻却”(立断),任运“脱噶”(顿超)现证虹身及长寿悉地,了知生佛平等,转涅槃皆是普贤大游戏境,与普贤合其体性,是为最高成就。

  九乘次第为宁玛派所独有,然众生机感不同,法门各异,九乘次第,是为诸法的会归,然不可执总废别,盖一切诸法,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

  (上根造所写)

  显密二乘差别:

  1、显于体道果昧于抉择,真言乘不尔,故殊胜。

  显教勤修止观,时经多劫,始得一分之果。真言乘直扼身语、脉风、明点等要,以无作智无分别法身藏为体,即于一生等悟入法界真胜义谛而证菩提。

  2、显于三毒勤苦克制,竟无能除;密以微妙欲贪等大乐为道,不断三毒自然清净。密则以有相之生起次第息绝戏论,以无相圆满次第扼脉风之要,而起正智。

  3、就难易言,密也为胜。显乘不离取舍,于难舍事,疲惫无功;密则无论何法,皆可助道。

  显乘于二资粮分别渐修,所立五道多劫难穷,密则直入无别智论。

  4、果之差别,显乘许长时后得果,密则许当下自然得果。若精进修行三昧耶清净,即生即可成就。

  5、显乘不外布施持戒六度等,长劫稽留,真言乘了知一切皆为诸佛刹土,随所受用皆成资粮,不断烦恼、自然清净。

  所云大圆满者,即指菩提心,超绝思身审,无取无舍,大圆满心髓光明金刚藏乘胜于余乘:

  1、余乘道皆般若胜,故速证悟,此法依“见根”要,仅有精进大小,而无根之利钝。

  2、余道无不观待能诠文句次第,此法不待片言只字现量见义,……口诀部中,“外”“内”“秘密”三部,则有现身化为光明身之要。此乘法又分二部,一为“彻却”(立断),一为“妥噶”(顿超)。前者可即身化为微量而成佛,后者尤胜:境界光明,即生化为光明。

  3、红教原名“宁玛瓦”,旧的意思,意为莲花生大师这派,传入西藏最早。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无须向外驰求,法尔如是,无有生死、涅槃、取舍等垢染,任运而住,诸法起时,刹那圆满故。

  4、萨迦教:内地知此名的很少。

  宁玛派之教法,分显密九乘:以外、内、密三科分摄。

  外三乘,普贤(王)如来应化身,释迦佛所说显教。

  (1)声闻—四谛;

  (2)缘觉—十二因缘;

  (3)菩萨—六波罗蜜。

  内三乘:普贤(…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六、观世音菩萨感应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