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十四、书信集续编▪P12

  ..续本文上一页灭、灵光独耀时,当研教到境观相资、圆解大开时,当持名到能所双亡、无住无染时,当修密到寂然不动、见闻了了时,不都是“这个”吗

  可见方便不同,归元无二。以指标月,意在见月。话虽如此,但离心意识、直指本心,简便迅速,毕竟莫过于禅宗了。

  记得有一次,访问元音老人。席间,彼突然起身,入内室闭门不出。久别重逢何以如此?别人定会奇怪。其实是互除习气。一面,他自己练心,力求透得过去;一面,锻炼我于逆境中忍得过去,实乃大家也……

  一切佛法,莫非“黄叶止啼”,所谓“法尚应舍”,法即是“有”,何况非法,非法即是“空”,空有二边不著,而又灵知不昧,这是什么?可以大悟也……

  [大愚法师“切忌用力”一句。编者注]意即儒家所谓“勿忘勿助”之意,亦即是不取不舍之义也。“助”即是用力,此事非力所能胜,妄想脱落、本心现前,此即“狂心不歇、歇即菩提”之妙旨,修持悟此,思过半矣。

  色相即性、事理不二,翠竹黄花、深契玄旨。既已悟理,须加事上磨炼,于一切境缘上、历境验心处,与习气作斗争。此即理悟后了真修。二祖开悟后,游茶肆酒馆,正是做这个练心功夫。愿你以六字大明为修法,以历境锻炼为要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时,看是什么,古人悟在“当下”,你试拈提之……

  子夜打坐,正好万籁俱新之时,彻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远矣,犯什么忌讳!

  弘一大师当年断食的体验,仁者欲亲身感受一下,何善如之。食色二欲,是欲界众生之致命伤,今能体验之,宁非出世之胜因,遥祝平安吉祥……

  释道儒同源,源头虽同,然深浅毕竟不同,老子亦有“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等说法。然今既学佛、了生死大事,非得昏闲于此努力,愿莫大焉。

   李开宇述:师精神很好,与我讲述禅宗祖师说佛法时,“无法可说”的不少公案。禅门中师徒对话的意蕴,常不在言语中,因“无法可说”,所以祖师常在别人请教“什么是佛法”时,指东话西。得意处,徐老手指着我手里的茶杯说这就是“佛法”,这就是“当下”的“这个”,若不见本性,即使打坐到“一念不生”、“了了分明”之境,依然还有“一念不生”这一念。有一句话,我不解,师拿笔在纸上写着“向上一著,千圣不传”,愚与师会心地笑了。

  智宇仁者:

  大作敬领,额面盎肩,满脸喜气,甚为难得,衷心感谢。人生无常,生死倏至,大事因缘,其在斯乎!敬叩康乐。

  愚 恒志 敬上2004年10月29日

  [选自李开宇原载于《上海佛教》的“顶礼”、“关于幻斋随笔的随笔——向徐恒志大德请益点滴”、“走进幻斋赏花取金”、“兔”“鼠”禅缘——浅记徐恒志大德]

  

答觉融法师

  觉融吾师道席:

   案例纪实三则,已听读,(目力不行,叫别人代读。)宋某着相取境,害人不浅!阿国师随缘指点,自是禅者风貌,可佩!惜识者不多,可为深叹!

  近来目力、脑力、体力逐渐衰败,虚度九十,老而无用,惭愧惭愧。

  仁者用科学观点,阐明佛法,不胜敬佩!际此新年及新春佳节,敬祝众生易度,少病少恼!一切吉祥!

   , 弟子徐恒志顶礼2005年1月9日

  

答乘一法师

  乘一法师道席:

   金山寺简介等已收到,知仁者发广大心,绍隆三宝,拟修建湖州金山寺,适应信众需求,开发旅游资源,甚为难得。但工程艰巨,愿仁者好自为之,利乐有情。

  政府同意在原址上修建金山寺,必须取得批复文件, ,才算落实合法,祈仁者妥善行之。顺祝定慧圆明!

   学人恒志和南 2001年12月1日

  乘一法师道席:

   手书拜悉。欣知棣溪金山寺已或政府批准登记,与五座寺观一起取得了合法手续,从此仁者可以安心办道,并弘法利生,敬致以虔诚祝贺!愿仁者真为生死,发菩提心,绍隆三宝利己利人。

  兴办寺庙原非易事,只好慢慢行之,竭诚恭敬,在冥冥中三宝必加持之。

  一年容易,春节又到,在新的一年中,尚祈自强不息,好自为之,是为企盼。此颂福慧庄严,皆大欢喜!

  愚朽 徐恒志和南2002年2月9日

  登觉法师道席:

  接手教,知近在般若密多寺,福建地区仁者有道缘,可以长住。我因年高体衰,种种不便,不能来福建讲法、利生,甚觉抱歉,请予谅解。

  修心不外静中修(闭关)动中修(事上磨练)二途,一切人事皆我炼心之处,仁者既得此庙,弘法利生,乃是家业,既有因缘,传法何妨,请仁者好自为之。

  目花,不能多写,祈保重。即颂一切吉祥。

   愚朽 恒志合十2003年6月14日

  乘一法师慈鉴:

  《金刚经》诠释已收到,因目力关系,当大略阅之,并为之写序,以满仁者之愿,亦弘法利生所需要。节日甚忙,节后当抽时间写之,请勿念。顺祝行履安详,六时平安。

  愚朽 徐恒志叩上2003年2月20日

  乘一法师:

  您好!您发来的短信,我已收到。按您的要求我已转告徐老,他老人家非常认真、仔细看过后,让我也转发一则短信给您。内容如下:“短信已悉。自修与传法(心中心法)可同时进行,继续弘法,以满足众生求法之望,亦不负仁者出家之初衷,请三思!徐恒志”

   弟子 宣妙2005年8月29日

  [经编者认真核对,“徐恒志”三字为徐恒志上师亲笔签名,编者注]

  

答西安刘志强居士

  志强仁者道席:

  

  久未通讯,思念之忱,与日俱增,“心有灵犀一点通”,同道者,虽千里亦同心也。接手书,甚为快慰!愚贱体如常,虽年屈耄耋,幸托福平安,惟平日常有三多,信多、电话多、来客多,不免忙于应付。自思德薄能鲜,愧惶实深!

  

  《狮子吼》一书是苏州明学法师、缪留根居士等所发表,争辩甚烈,有人问我如何对付,愚告以五译与两种会集本俱在,可以根据各自所见,各取所需,不必勉强,但不能再多论辩,因如此下去,实有损于众生慧命,对众生不利。且梅光羲、黄念老、净空法师等,皆学淹古今,深有修证,非一般可比。自此以后,论辩似乎减少,总之此事各随所需,见智见仁,各行其是而已,多辩何益!仁者以为然否?

  郑州李锐锋居士来函欲协助出版愚之《全集》,意诚情切,近正搜集近几年文稿,拟寄去审阅,此事正在进行中,尚未最后落实。仁者欲从事助印,仁心德意,至为赞叹!待出版落实后,再由大家助资去包销若干(他是准备向社会发行)赠送同修,如此比较简便,届时当告诉某居士,取得联系,尚祈暂待,为盼!

  知张家口李雅诗居士,能根尘脱落进入一心境界,非夙有灵根,何能致此,不胜欣慰!但根尘脱落也有粗细深浅之别,祈李居士认透本来,静中修、动中练,定慧互资,动静结合,将势如破竹,愿共勉之。

  仁者能知一切如幻,甚为难得,《圆觉经》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但声闻初果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水,况思惑乎,况尘沙惑和无明惑乎。故从来大德悟心以后,悟后起修,如丧考妣,如防风灯,正为习染多生,非一蹴而就;圆教行人了分段生死以后,尚须破四十二品无明,才能了变易生死,成为法身大士,故禅宗破初关后,尚须勤于保任,奋除习气,否则成为“悟后迷”,故历来大德悟后提倡净土法门,以期利钝全收,同入弥陀愿海也。生死事大,愿与仁者共勉之。

  近抽空写了一些随笔,随感而发,无足观者,今由邮局寄上一份,谨供参考而已。

  贵仙居士必能精进,奋除妄想、执著,但愿共脱迷网,成办己躬下大事因缘,共出生死苦海,共度苦恼众生,互相勉励,不负所期也。欣慰何如!顺颂寂而常照,寂照同时!贵仙居士于此问好!

   愚朽 徐恒志拜启 2001年8月7日

  

  志强仁者道席:

   手书拜悉。有关问题,奉复如下:

   一、《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怀疑为伪经者甚多,愚翻阅此经觉其语句,很多地方,不是佛教术语,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特别“心无虚妄,身行真正,左撇为真,右捺为正,常行真正,故名为“人”。按印度岂有“人”字,分而析之,岂非伪造?故疑为伪经者,实有根据。另一本则改为“左为真,右为正,常行正真,故名为人”。亦似欠通,故此经虽有益于劝人为善,但说是“佛说”实不甚妥当。我也疑是伪造。

  二、某老人乃净宗闻人,其所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走错路了”此语实嫌欠圆,因净土乃三根普被,利钝兼收之大法。从下根人来说,因不必高谈“自性”、“唯心”,全事即理,蓦直念去,理在事中,但对上根人说,则不妨念佛即是念心,念极情亡,则理事双融,心佛不二,根尘脱落,禅净不二。某老专为初机学人着眼,“自性”、“唯心”则专就一句弥陀,即是法界全体上着眼,各人设施不同,悲心则一。万法不离自心,若界外有个阿弥陀佛,心外有西方净土,岂不成为心外取法?所谓“唯心净土,即净土不离唯心;也即弥陀不离自性。仁者所论,亦即此义,圆融无碍之谈也。

   三、仁者所示“放下”语…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十四、书信集续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