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兰州商学院问答▪P2

  ..续本文上一页

  答:要对上师三宝生信心,有两个途径:

  一、依靠前世的缘分。前世学过善法、行持过善法的人,即生要生起信心是不难的,很自然。

  二、依靠串习,多看前辈大德的传记,同时认真学习佛理。看传记,人就会被感染,会生起信心。而学习佛理,如《中观四百论》所讲的:如果你对佛陀所宣说的隐蔽深奥的事理有疑惑,学习无相空性法门,便可生起决定信解。

  为什么呢?因为空性法门是最深的学问,世间任何智者无法依靠自力来了解,唯有佛陀才能洞察、宣说,因此,当你一旦领悟时,自然对佛陀以及上师三宝生起不退的信心。

  问:以前法王说,能念一千遍《普贤行愿品》有非常殊胜的功德,让大家一起念。但现在法王圆寂了,我们是否还可以这样发愿念?

  答:当然可以。

    (六) 问:我是一名大二学生,接触佛教已有两年,但在专业课和佛法的学习中,总是不能合理安排时间,请问,我该怎样安排时间,多念些经和咒呢?

  答: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因此,在学专业的同时,早晨、晚上或者空余的时间,都能学习佛法。

  学习佛法时,你可以多念经咒,也可以阅读经典。现在汉地对佛经的研究不够,《大藏经》只是摆着,没有人去深入研究,这一点很遗憾!因此,知识分子学佛,应该多看释迦牟尼佛在2500多年前留下的智慧宝藏,只要你去看,就会生欢喜,就会获得无尽受用。

    (七) 问:请问,婚外恋有什么因果?

  答:世间此类行为多之又多,至于它的果报,看一看《增壹阿含经》 、《善生经》 、《十善业道经》 ,就知道了。

    (八) 问:请问如何破“我执”,有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

  答:寂天论师在《入菩萨行论•智慧品》中抉择了二无我:人无我、法无我。抉择时,从身体的各个部分——头发、牙齿、肢体……一一剖析下来,都不见有“我”;而“我”所耽著的一切法,也都没有自性,这样就破除了“我执”。这是最好的剖析理论。

  或者也可以参话头。比如,禅宗让大家参“我是谁”、“念佛者是谁”,以此摧毁“我执”;藏传的密法中也有,比如“我在何处”、“往东方去的是谁”,有悟性的人参进去之后,最终就会开悟:噢,原来“我”和“我”所耽著的一切,本来没有;以前是错将“无”执为“有”、“无我”执为有“我”了。

  当然,对这些道理,要长期研究佛教之后,才可以产生真正的信解。

  现在汉地的学校,对佛教普遍比较重视了,有了研究机构,学生也多多少少有了兴趣,这从你们的提问也看得出来。本来藏民族是全民信佛的,可是现在的年轻人,信心也不够,见解也不够,反而还不如你们了。对此,一方面我感到困惑,一方面,每次去藏族学校时也劝他们:“你们要好好研究佛教,从前我们的佛教是如何如何兴盛……”

  不过,现在在他们的心目中,除了感情和钱以外,什么都装不下,很悲哀!年轻人的悲哀!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烦恼也难免,但是,如果把人生的价值全部定位在这些方面,就不会有光明的前途了。

  所以我认为,在读书的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追求真理;其他的,暂时来讲不重要。

    (九) 问:感谢堪布在炎热的夏天给我们带来清凉的讲座。我是甘肃中医学院的,学的是中医专业。刚才您在讲座中提到了拜伦•凯蒂,让我觉得您的涉猎非常广泛。请问,您对她的《一念之转》看法如何?

  答:她在写书之前,曾经遭遇了很多磨难,被家庭的烦恼困扰,还得了忧郁症……但她反复思索以后,醒悟到:自己此前的一切抱怨,都毫无意义!从此开始了放下自我、开导他人的快乐生活。

  她经由自我观察而获得的醒悟,有些类似于佛教的开悟,只不过,她不是这么说而已。但我很认同她的理念。尤其是,在她的指导下,很多人都解除了痛苦,感情上的、事业上的,甚至是交不起房费这样的痛苦。能解除众生的苦,无论是什么行为,佛教都认可。

  除了《一念之转》,她还有几本佳作,很值得看。尤其是年轻人,在你憧憬美好人生、追逐快乐生活的途中,提前准备一些面对痛苦的理念,很有必要。否则,痛苦一来,人就困惑了。

  其实我写《苦才是人生》,也就是这个目的。很多人说:“你不该取这么个名称,佛教徒是要给人带来快乐和光明的,怎么能提“苦”呢?”

  但我半开玩笑半解释说:“其实生活的底色原本是“苦”,你知道了,遇到它就不会逃避,会坦然接受;而一旦你接受甚至转变了它,也就不苦了。相反,如果你对快乐的希望过大,而现实中的苦又太多,就接受不了了,搞不好会自杀。”

  因此,我对他们说:“书卖得好不好无所谓,“苦才是人生”——这个名字我取定了!”

  问:从古到今有很多宗教信仰,这些不同的信仰该如何融通、减少对立呢?请教您的看法。

  答:在21世纪,不同的宗教之间,宗教与非宗教之间,我觉得互相理解很重要。

  站在佛教的立场上,任何一个人,你接受佛教也可以,不接受佛教也可以,我们很开放。但是,如果你不接受佛教,也不必一看到什么,就指指点点:“这些佛教徒怎么怎么……”在佛教徒这边明察秋毫,而在非佛教徒那边,天大的罪业也视而不见,这是有失公允的。当然,佛教徒也不该去攻击他人。

  其实,但凡一个宗教,它能生存至今,它的悠久历史足以说明它的生命力,说明它有它的魅力。因此,应当给以尊重。当宗教与宗教、宗教与非宗教人士之间有了尊重和理解,甚至能相互学习时,人类才有进步。否则,如果水火不容,自己的宗教也不一定有生存之地。

  因此我认为,理解胜过诽谤。

  但就算是你要诽谤,比如诽谤密宗,那你至少得了解它,专门学个五六年,懂了再诽谤也不迟。当然,诽谤其他宗教甚至是非宗教的理念,也是一样的。不然,诚如莎士比亚所说:“不要侮蔑你所不知道的真理,否则,你将以生命的危险重重补偿你的过失。”

    (十) 问:我对空性法门特别感兴趣,请问该如何串习这一空性不二法门?由此是否可以证悟?

  答:我们所见到的万法显现,它的本体是空性,但显现不空。而物理学家也认为:瓶子在显现上是瓶子,但本质上则是由分子、原子、夸克等组成,其实这也是一种空的认识。然而,对此该如何修证,物理学家没讲,佛教讲了。

  佛教讲空,不仅有理论:一切万法不是实有,也不是否认实有的空,是离开二边的;而且,通过修行的确可以证悟。当然,这要经由长期的熏习。否则,无始以来串习的都是实执,可以说塞满了相续,短时间是拿不掉的。只有长久地串习以后,才能证悟。

  而一旦证悟了,那在你的面前,万法显现是显现,并且非常明了,但对你而言,就像梦中的万事万物一样,不会有任何执著。

    (十一) 问:请问该如何看待梦境?

  答:人生就是一场梦,看待人生就是看待梦境。

    (十二) 问:我是甘肃联合大学的一名老师。如果有条件,我想在学校开办一个灵修中心,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佛教,培养学生的慈悲心。但是我想知道,这样的灵修中心应该开设哪些课程?选择哪些书籍?举办哪些活动?

  答:这种中心,跟禅文化结合就很好。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都有禅学社,华中科大也有心灵研究中心,你们要设的话,也可以从禅入手。因为禅对生活、对茶、对企业等的种种文化,都容易渗透。

  课程上,除了禅的思想以外,藏传佛教的菩提心修法很实用。菩提心提倡利他,有了利他精神,人就变得宁静了。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内心的浮躁、烦恼和焦虑,都是源于自我耽著,而有了利他心,自我耽著就弱了;为自己想得少了,烦恼和痛苦也就少了。当然,这方面的书籍很多。

  至于活动,可以举办讲座。请一些有学识的老师,像西南民大有研究佛教及心灵的大师,其他高校也有许多老师对汉传文化、藏传文化有相当造诣,请他们来讲一讲,提升一下学生的道德修养,将来对社会、对国家都有利。

  此外,如果整个教育导向上有些转变,就更好了。像最近兰科大、厦大、北大的老师们就在开会讨论这个问题,希望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传统的道德素养。这才是为学生的未来考虑!

  有了这样的教育,找不到工作也是能生存的,否则,单凭分数要面对人生的许多问题,就困难了。

    (十三) 问:我是西北师大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对佛教、传统文化都感兴趣。我看过各种不同的书籍,但始终收获不大,请问该如何学习,才会对佛法、佛教有个完整的了解?收益更大?该怎么选择适合大学生的经典、书籍?

  答:学任何知识,专注很重要。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一看,不能深入其中,那不说佛教,就是世间一般的文字,也不会有收获。

  我在看书之前,常会先提醒自己:“这里面肯定有很深的意义,可能是我不懂的。”因此,看的时候很专注。哪怕只看一节,也会反复思索: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这么说……而一旦心散乱了,就进不到它的精彩殿堂。所以,学佛法一定要专注。

  对于想系统了解佛教的朋友,我常常建议他们:要深入了解大乘佛教,最好学《入菩萨行论》;要了解空性,最好学《中观根本慧论》或《入中论》;要了解藏传佛教的修行次第,那就是《菩提道次第广论》或《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如果能常年钻研这些教理,那我相信,你的身心一定会有很大的变化。

    (十四) 问:我以前看过《和谐拯救危机》这部纪录片,那里面净空法师说:现在世界有越来越多的灾难,水灾、洪灾、雪灾、地震……这些灾难发生的原因,都是因为人类道德败坏、道德滑坡所致。

  但我想请问:您有什么证据证明,是人类自身的行为导致了这些灾难?说这是道德的问题,如何让人信服?

  答:《和谐拯救危机》里面,讲这些道理的人是净空法师,不是我。所以,你要找证据,应该问净空法师,让他提供给你。不是我说的,凭什么让我来讲?(众笑)

  如果你认为,因为净空法师是佛教徒,我也是佛教徒,所以我有责任讲出证据;那么同理,净空法师是人,你也是人,从人的层面来讲,你自己也应该来解释。这是因明的推理方法,你回去慢慢思维。

  不过,佛经中确实讲了,人类道德败坏时,会出现各种灾难。但是不是100%来源于此呢?也不是。人的前世或之前所造的业才是主因,而现在的思想、行为等,只是起了助缘的作用。

  问:那念经、念咒回向给受灾的人,真的能化解灾难吗?

  答:如果认为不会起什么作用,这个不对;但如果认为绝对会起作用,也不敢说。

  就像病人吃药,不懂的人认为,这个药要么就不起作用,要起作用就应该百分之百治好。但对医生来说,反而不敢肯定。因为每个人的病情、体质都不同,能治到什么程度,也要看情况。不过总的来说,吃药是有作用的。

  同样的道理,为了化解灾难,念咒、行善、做佛事,有些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而有些也不尽然,因为业太严重了,即使做了善法,也看不到明显的效果。

  那还要不要做善事,寻求佛法的保佑呢?这个是要的,就像病人仍要看病吃药一样。

  主持人:感谢上师!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下午的现场提问就到此结束。如果大家意犹未尽,可以通过网络和堪布的微博,继续与堪布交流。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尊贵的索达吉堪布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

  相信听了堪布的演讲,在座的朋友们对自己的内心、人与世界的关系,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愿堪布的话语就像炎热夏季的一杯凉茶,使我们内心得到清凉与安宁;更愿上师播撒的这颗智慧之种,在每一个朋友的心中生根发芽;愿我们大家携手共进,放下自我执著,发扬无私利他精神,共同拥抱更加广阔的天地!

  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以热烈的掌声恭送索达吉堪布......  

  

《兰州商学院问答》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