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的低贪生活——广西大学演讲▪P2

  ..续本文上一页子上了。

  当然,大家不要误解,我并不是完全排斥物质。我们需不需要吃饭、穿衣?需不需要使用现代的交通、通讯工具?当然需要。如果没有这些,肯定不太方便。不过,在享用物质文明的同时,人类也应该有所节制。

  佛经中说,如果一个人欲望过大,就算拥有了全世界的财富,内心还是不会满足。举个例子,一百万元够不够花?对欲望大的人来讲,这只是个小数目,买一辆高级轿车都不够。一千万元够不够花?许多人觉得,如果有一千万元,肯定够花了。可是当他们真有一千万元时,又感觉不够了。一亿元够不够花?还是不够……

  在我家乡一带,以前人们有一辆自行车,就特别高兴。如果某人买了自行车,别人都会借来,骑在车上照相。后来,有了摩托车,人们就觉得自行车没什么了。再后来,有了长安车,人们又感觉摩托车没什么了……所以,欲望的黑洞是永远填不满的。

  圣雄甘地曾说:“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有科学家也指出,假如全世界都达到美国的生活水平,20个地球的资源也不够用。所以,人类若再不节制贪欲,终会毁掉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

  过去,中国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随处可见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后来,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中国不断进行开发,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不少地方,碧蓝的天空变成了灰色,肥沃的良田变成了荒漠……

  古时候,人的贪欲不大,所以对环境破坏不严重。拿捕鱼来讲,古人要么钓鱼,要么人工撒网。而现在的捕鱼,是用几十公里长的拖网,将整片海域的鱼类一网打尽。由于人类不加节制的掠夺,地球上平均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平均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

  大家想一想:假如世界上所有的水源、土地都污染了,海里游的、空中飞的、森林里栖息的动物都灭绝了,我们还能生存下去吗?

  

  而且,人类肆无忌惮地捕食动物,这也是不道德的行为。前段时候,个别中国人去国外,他们无视当地习俗,随意捕食野生动物,最后引起了全世界的非议。

  有人认为:人类有权占有地球上的一切。这种观点大错特错!人类并不是地球的主人。据科学家估算,目前地球的年龄有46亿年,而人类的出现,只是最近几百万年的事。因此,人类自认为是地球的主人,就可以为所欲为,这绝对是说不过去的!

  四、“低贪”才能“低碳”

  1、树立低贪的理念

  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低碳生活,那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方法各种各样,不少环保组织也在为此努力。而我认为,最根本的是要调伏自心,如果做到了“低贪”,不仅能实现“低碳”,生活也会非常快乐。

  佛经中讲过:“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像在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吃的一般,几年穿一件衣服,住的也是普通平房,但因为没有太多欲望,所以生活得无忧无虑。从电视中也可以看到,这些人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他们的歌声经常回荡在山谷中。

  2、串习低贪的理念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低贪”呢?并不是想想就可以做到了,必须经过反复训练。而要进行这种训练,最好首先了解佛教的道理。

  听我这么一讲,有些人可能会想:“这个人是不是来宣传佛教的?是不是想让我们学佛?”这种顾虑是多余的。只要是真理,不管在哪里都有价值,所以,佛法并不需要我来向你们推荐。只不过通过多年学习,我对佛法的价值有所了解,我也希望各位得到佛法的利益,所以才向各位稍加介绍。

  当然,佛教并非如有些人想的那么简单。在佛教中,有现代人无法领会的许多高深道理。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以无上的智慧宣说了天文学、物理学、环保方面的真理,直到今天,人类才对这些道理有所发现。以天文学来说,佛陀在印度南方的米积塔宣说了《时轮金刚续》,按其中的方法,不依靠任何仪器,就可以准确地推算出每年日食、月食的发生时间。如果看了《毗奈耶经》、《阿含经》、《楼炭经》中的道理,相信大家一定会对佛陀的智慧生起信心。

  我经常想,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如果能了解一些佛法,对自己百分之百是有利的。但可惜的是,现在的人对真理没有希求心,每天只是以看电视、上网打发时间,在一些媒体的引导下,内心的贪欲不断增长,最终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痛苦。

  其实,人类应该知足少欲,不要太贪了。如果每天打妄想:“我有钱该多好!有豪宅该多好!有名车该多好!”不仅白天想,甚至做梦也在想,这不会有什么利益。与其成天打这种妄想,还不如做点实际的事,想想如何促进环保、如何帮助弱势群体。

  今天的主题是环境保护,实际上相比之下,心灵环保更为重要。由于受西方思想影响,不少年轻人的心受到染污,整天处于贪、嗔、痴、嫉妒、傲慢的状态。这些烦恼非常可怕,如果过于严重,人就无法控制自己,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所以,大家除了关注外在的环保,更要重视心灵的环保。在短短一节课中,我不可能把许多道理讲圆满。但听了这堂课,大家至少要知道:贪欲有什么过患?知足少欲有哪些功德?自己应当怎样调伏贪欲?

  串习低贪理念,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佛教提倡“日行一善”,如果能以这种理念行持,一定会有成效。

  以前有一位滴水禅师,一次他给师父倒洗脚水时,随手把多余的水倒掉了。师父不悦地说:“一滴水虽然微少,却可以拯救生灵,可以滋润干渴,你怎么能随便浪费呢?”听了师父的教言,他非常震撼,为了牢记这个教言,后来他改名为“滴水”。

  在我们看来,一滴水算不上什么,虽然也知道应该节约,可是每天照样在浪费水,这种状况发展下去,最终会造成可怕的后果。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青蛙放进滚烫的开水里,它马上跳了出来;把青蛙放进冷水中慢慢煮,直到被煮死,它始终没有跳出来。所以,人类如果不尽快克制贪欲,不尽快改变生活观,一直得过且过,久而久之,地球就无可挽救了。当然,大家也不要误会,我所谓的克制贪欲,并不要求所有人都剃光头,到寺院去出家当和尚。

  如果稍加思维,我们不难明白:人只要有中等的物质条件,就足以快乐地生活下去。拿住房来讲,在喇荣五明佛学院,一间小小的土房子,修行人可以住上二十多年。而过多的奢侈和浪费,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总之,要做到知足少欲,就需要不断地训练。否则,今天听我讲了一节课,各位非常有感觉,下课后马上忘得一干二净,这样意义就不大了。其实人很需要训练,有了训练,就没什么做不到的事情。运动员经过千百次训练,可以自如地运用身体;马戏团的猴子、老虎、马,经过反复训练,也能表演各种节目。同样,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只要长期训练,很多恶劣的习惯就会改变过来。

  结 语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大家应该反省:我们有必要纵容贪欲吗?如果没必要,那是沿着错误的路继续走下去,还是另换一条路?我们若在这方面没思考过,不管有多少物质享受,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我看过一篇文章:在一个风光旖旎的美国海滨城市,生活着一位富裕的华裔女士,她在当地有一栋豪华别墅。有一次,一个同学打电话给她,说要去美国出差,想顺便看望她。得知老同学要来,她非常高兴,开着宝马车把同学接到自己家。

  到了她家,映入同学眼帘的,是一幅惬意的场景:碧绿的游泳池,宽敞的网球场,郁郁葱葱的花园,花园中是漂亮的别墅,别墅前停着几辆高档轿车。进入别墅以后,是十几间宽敞的房间,墙上挂着世界著名画家的作品,她让同学随便选一间住。

  看到这么多空着的房间,羡慕之余,同学又有一些不解:“你的家人呢?他们不和你一起住吗?”她无奈地说:“丈夫几年前有了外遇,已经离开了我;儿子长大了,有自己的理想,也搬出去住了。现在我非常穷,除了钱以外,什么都没有了……”说着说着,她就哭了起来。

  可见,假如自心没有调伏,哪怕拥有世间的一切,也不会拥有幸福。这样的人生非常可悲!希望各位努力调伏自心,过知足少欲的生活,在有限的生命中,为他人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其实,在佛教的经论中,有许多调伏自心的理论和修法,短短的一堂演讲中,我也不可能一一宣说。以后,各位要善加观察,看这个世界是什么状况?身边的人是什么心态?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贪欲会带来什么后果?……这样观察之后,你就会明白:生活不能太贫穷,也不必太富裕,只要有基本保障就可以了。

  也许跟信仰有关吧,我总是觉得,现代人非常需要学习佛法,如果学习了佛教的经论,对自己只会有利益,不会有任何害处。现在有人说:“不要学佛,否则容易出家。”这是一种偏颇之辞。事实上,在学佛者当中,大多数是在家人,只有个别人出家。而且,出家也不是入于邪道,如果是真正的出家人,对自己和社会都是有利益的。

  最后,我再次提醒各位:若想保护环境,必须从心入手。如果没有降伏贪欲,再怎么谈论低碳生活,也没有实际意义。只有抓住问题的根本,调伏内心的贪欲,懂得知足少欲,才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快乐!

  --------------------------------------------------------------------------------

  [1] 艾伯特•阿诺•戈尔(1948-),美国第四十五任副总统,由于在全球环境问题上的贡献,获得了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佛教的低贪生活——广西大学演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