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注意,在观想皈依境的时候,应观想自己的前方是有很多珍宝的的悦意之地,而非一般的平庸之地。
之后观想前方有一棵五枝的如意树。在如意树的中枝之上, 有八大狮子所围绕的狮子座,狮子座上有日月之垫,垫上有自己的根本上师,其本体为根本上师,形象为莲师;
于后枝上,观想所有的经函在彩虹里;
于右枝上,观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等八大菩萨围绕;
于左枝上,观想以舍利佛、目犍连等为主的阿罗汉围绕;
于前枝上,观想由三世诸佛围绕;
于五枝中间有护法、空行——男性护法和女性护法。男性护法向外,护持正法不受障碍所损,女性护法向内,护持悉地不外泄。
以重楼式皈依境的方式,观想莲师头顶上方向上依次而列传承祖师直至普贤王如来,现量呈现在自己的前方。尤须注意:不要将上师仅观为上师,传承祖师就是各位传承祖师,而应将上师观想为
传承祖师之总集,一切传承祖师亦为上师之幻化。
观想的时候不应该将皈依境观想成是绘画或者雕像等,应该观想所有一切都具有大悲、遍知、威神力之自性。不光是皈依境,包括莲花、如意树的五枝等都具备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都具备悲、智、力的自性。比如,不应将莲花观想为一般庸俗的花,而应该观想一切都是上师之大悲游舞。
(3)细宣顶礼方法
观想皈依境后,恭敬地身做顶礼、语念诵皈依偈、一心专一祈祷上师三宝。
恭敬顶礼的时候,顶礼的不是自己一人,而是观想左方是父亲、 右方是母亲、前方是怨敌,如是周围一切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在一起做顶礼。或者,观想自己幻化种种微尘 ,身如是顶礼,就如夏天风吹的时候一切花会弯下一样,自己幻化成很多身而恭敬行顶礼。观想当自己于心间合十时,周围一切也都是如是合十于心间,同样,当自己于喉间合十、弯腰顶礼的时候,所有一切都于喉间合十、弯腰顶礼。
如此,自己的身幻化成无数微尘顶礼就有无量的功德。
按照喇嘛仁波切顶礼的传承,顶礼时应该是五体投地而做顶礼。喇嘛仁波切顶礼的传承法规是:站着的时候要站直,不应弯腰;双脚并拢,既不要分得很开,也不要不要前后叉开。
合十的时候,双手手指贴在一起,掌心为空,合十的手如同未开的莲花花苞一样。此处要注意手指要贴在一起但不能十指交叉。十指交叉的手形在萨迦派的传承中是有的,比如他们以左手代表五方佛、右手代表五个佛母,以这样的手势来表示悲空双运,但是我
们此时不要这样做,要像花苞一样合十。为什么掌心中间为空心呢?有教言说应观想空心中有个如意宝。
站立顶礼的时候,先是合十在心间,接着合十举过自己的梵顶,接着合十在喉间,接着又合十在心间。
顶礼时,五体投地——前额、手、膝盖等,都要触在地上而做顶礼。喇嘛仁波切顶礼的方式是全身都扑在地上,手指贴在地面上,在未起身前,于自己的头顶再合十。
之后站起来,再于心间、头顶、喉间、心间合十,又扑到地上。
(4)顶礼的功德
为什么要顶礼?主要是恭敬,处于低位而恭敬。
顶礼时,于低位顶礼,则自己的二障会得以清净。
顶礼时先在心间合十,应明了而清晰地观想自己身、语、意都具备功德;
首先合十在梵顶,顶礼佛之身,从而得到佛的金刚身之加持,清净自己身的业障、习气,相续中种下四身佛之种子;
第二合十在喉间,顶礼佛之金刚语,从而得到佛金刚语的加持,清净自己一切语的业障、习气,相续中种下报身佛之种子;
第三合十在心间,顶礼佛之金刚意,从而得到金刚意之加持,清净自己的意之业障、习气,相续中种下法身佛之种子。
接着弯腰五体投地,顶礼佛之身、语、意,从而得到一切加持,清净自己的五毒之业障习气,相续中种下色身五智的金刚持的种子。
因此,全身匍匐在地的时候应观想自己身、语、意的一切业障习气无余清净。
顶礼后站起来,又和刚才顶礼一样,自己一切的好坏贤劣、今
生来世、中阴,唯一就是专一祈祷上师而皈依。
如是顶礼时,并非是自己一人,而是遍虚空自他一切众生都于心间、头顶、喉间合十,顶礼上师三宝,应如是祈祷如是顶礼。
(5)万法摄一而修
大家可以有属于自己的皈依方法:比如,口里念诵十万皈依偈时,内心可以缘四厌离心以观修和安住交替而修,或者口里在念诵皈依偈时,内心可以缘修菩提心以观修与安住交替而修也是可以的。
有些人之前不知道修行的方式,现在知道了就要如理如法的修,如理如法而修就是正法。
(6)止观交修
如是修一个小时之后又猛烈祈祷上师三宝。最后一切众生融入皈依境从边放光内收,就像鸟一样,一同飞入皈依境之中。同样,上方的传承祖师依次向下融入,最后融入莲师,之后安住。之后,于自心与上师无二中安住
如是上师与自心无二中护持而安住,当妄念生起、无法安住的时候,就又念诵一遍皈依、发心、金刚萨埵、供曼茶等。念诵时要随文思义去观想念诵。最后是回向和发愿
回向和发愿后就收坐。此时便能起身去做其他事情。
依照以上所宣,坐间之时自己要时时忆念、护持皈依境,这样自然能称为真正的修行者。十万皈依偈也是如是去念修。
五、皈依的学处与目的
辛四:学处与目的
外相以《涅槃经》所传三应断学处为:不复敬礼世间神祗;不复损恼有情众生;不与外道同行共住。上师窍诀中所授之三应修学处为:应恭敬佛像乃至碎片;仅有一字;红黄色相。《摄事分论》中所谓之三同分学处为:外依止上师,修行诸法,披戴红黄色衣也;内诵咒与定期上供;密修习见修行三要。 目的:暂时获得无量福报,究竟证得佛果。
(一)三应断学处
皈依佛后,不能再皈依世间神祗,如山神等等。如果只是为了暂时在修行中不出现违缘,暂时可以供养恭敬神,但如果是为了来世能获得究竟佛的果位而去顶礼世间神鬼等,已经违背了皈依。
皈依法后,自己的身、语、意都不能损害任何有情。
皈依僧后,不能再皈依外道,不能与外道同行同住。外道在藏地是没有的,但有与此同类的,比如对上师有邪见、对正法、僧众有邪见,不信因果、不信今生来世,这种属于同类,同样也不能同行。
以上为所应断除的三种学处。
(二)三应修学处
在上师的窍诀中,皈依佛后,乃至佛像的碎片都应恭敬顶礼,并放在清净处;皈依法后,对只言片语,乃至一字佛经,亦生起恭敬心,顶戴供养,并生起真实法宝之敬信;皈依僧后,对僧宝所依乃至红黄补丁衣裳亦生起真实僧宝之信心,故恭敬、供养、顶戴,
置于净处,并观清净心。
此为所修所取的三种学处。
(三)三同分
三同分即 :皈依佛,要依止上师 ;皈依法,修习正法;皈依僧,平日应佩戴红黄色之相。
皈依佛、法、僧以后自然要依止上师修正法,要佩戴红黄色,自己的饮食、受用都要先供养三宝,行、住、坐、卧中要祈祷上师三宝,同样还要教导别人皈依三宝、祈祷三宝。
如是内诵咒与定期上供;密修习见修行三要。如是奉行。可以暂时获得无量的福报,究竟证得佛果,有如是功德。
六、结语
依照三学处,皈依佛后,佛像的碎片都要恭敬放在清净处,要生起是真佛之想。
有些人把佛经和佛像放在包中,自己骑跨或者坐在包上都是不如法的。有佛经和佛像的地方,垫子等不净之物从上面拿过都是有过失的,是一种不恭敬的行为,不应这样去做。还有些人把垫子放在头上,这也是不如法的,垫子放在头上,是对身上的加持品不恭敬,这样做是不恭敬的行为。有些人走过经堂的时候,不顾自己的垫子从金刚道友头上拿过,不是故意的、也并非是傲慢心,都是愚痴,这同样是有过失的,有堕入旁生道之因。
在经堂中法会结束,有些人有急事,就拉起裙子从金刚道友身
上跨过,这样做造下很大的过失。在藏地,除非是疯子,否则没有人会这样做。以后要取舍行为,如理行持。
有些不知道如何恭敬上师,于是造下很重的过失。比如有些上师和弟子之间好像根本没有上师的概念,就像世间的好朋友一样,自己有好衣服就递给上师并说:“上师你穿吧!”;觉得自己的帽子好就说“上师你戴吧!”,这些都是不恭敬的行为。还有些人把自己的垫子从上师的裙子上方拿过;上师的左侧有个东西,自己就从上师的右侧手伸过去拿,这些都是不如法的。以前由于不知道这些行为是很大的过失而造下过很大的罪障,现在知道了就要如理如法地奉行。
这样宣讲不是严厉强制的要你们恭敬,而是如是恭敬可以清净自己的二障,圆满自己的资粮,为了这些而宣讲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路边走过的时候,很多的人都很恭敬地行礼,当时有一个做摄影的汉族人问我:“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如果他们不这样恭敬你,你会开除他们吗?”并不是这样的,这样恭敬并非是要求,也不是强制他们这样做。比如说,世间的父母对我们有恩德,所以我们要孝顺他们,那么此时我们给他们端茶、倒水,做这些还需要理由吗?与此相同,上师对自己有恩德,而且对上师恭敬可以圆满自己的一切资粮。
今天的法宣说到此。
回 向
【备注】: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记录略作整理,更详细的
内容请参考闻法录音。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二十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