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精要引導文——初學悅耳·寶藏庫之前行引導 第二十講▪P2

  ..續本文上一頁注意,在觀想皈依境的時候,應觀想自己的前方是有很多珍寶的的悅意之地,而非一般的平庸之地。

  之後觀想前方有一棵五枝的如意樹。在如意樹的中枝之上, 有八大獅子所圍繞的獅子座,獅子座上有日月之墊,墊上有自己的根本上師,其本體爲根本上師,形象爲蓮師;

  于後枝上,觀想所有的經函在彩虹裏;

  于右枝上,觀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大勢至菩薩等八大菩薩圍繞;

  于左枝上,觀想以舍利佛、目犍連等爲主的阿羅漢圍繞;

  于前枝上,觀想由叁世諸佛圍繞;

  于五枝中間有護法、空行——男性護法和女性護法。男性護法向外,護持正法不受障礙所損,女性護法向內,護持悉地不外泄。

  以重樓式皈依境的方式,觀想蓮師頭頂上方向上依次而列傳承祖師直至普賢王如來,現量呈現在自己的前方。尤須注意:不要將上師僅觀爲上師,傳承祖師就是各位傳承祖師,而應將上師觀想爲

  

  傳承祖師之總集,一切傳承祖師亦爲上師之幻化。

  觀想的時候不應該將皈依境觀想成是繪畫或者雕像等,應該觀想所有一切都具有大悲、遍知、威神力之自性。不光是皈依境,包括蓮花、如意樹的五枝等都具備盡所有智和如所有智,都具備悲、智、力的自性。比如,不應將蓮花觀想爲一般庸俗的花,而應該觀想一切都是上師之大悲遊舞。

  (3)細宣頂禮方法

  觀想皈依境後,恭敬地身做頂禮、語念誦皈依偈、一心專一祈禱上師叁寶。

  恭敬頂禮的時候,頂禮的不是自己一人,而是觀想左方是父親、 右方是母親、前方是怨敵,如是周圍一切叁界六趣一切衆生都在一起做頂禮。或者,觀想自己幻化種種微塵 ,身如是頂禮,就如夏天風吹的時候一切花會彎下一樣,自己幻化成很多身而恭敬行頂禮。觀想當自己于心間合十時,周圍一切也都是如是合十于心間,同樣,當自己于喉間合十、彎腰頂禮的時候,所有一切都于喉間合十、彎腰頂禮。

  如此,自己的身幻化成無數微塵頂禮就有無量的功德。

  按照喇嘛仁波切頂禮的傳承,頂禮時應該是五體投地而做頂禮。喇嘛仁波切頂禮的傳承法規是:站著的時候要站直,不應彎腰;雙腳並攏,既不要分得很開,也不要不要前後叉開。

  合十的時候,雙手手指貼在一起,掌心爲空,合十的手如同未開的蓮花花苞一樣。此處要注意手指要貼在一起但不能十指交叉。十指交叉的手形在薩迦派的傳承中是有的,比如他們以左手代表五方佛、右手代表五個佛母,以這樣的手勢來表示悲空雙運,但是我

  

  們此時不要這樣做,要像花苞一樣合十。爲什麼掌心中間爲空心呢?有教言說應觀想空心中有個如意寶。

  站立頂禮的時候,先是合十在心間,接著合十舉過自己的梵頂,接著合十在喉間,接著又合十在心間。

  頂禮時,五體投地——前額、手、膝蓋等,都要觸在地上而做頂禮。喇嘛仁波切頂禮的方式是全身都撲在地上,手指貼在地面上,在未起身前,于自己的頭頂再合十。

  之後站起來,再于心間、頭頂、喉間、心間合十,又撲到地上。

  (4)頂禮的功德

  爲什麼要頂禮?主要是恭敬,處于低位而恭敬。

  頂禮時,于低位頂禮,則自己的二障會得以清淨。

  頂禮時先在心間合十,應明了而清晰地觀想自己身、語、意都具備功德;

  首先合十在梵頂,頂禮佛之身,從而得到佛的金剛身之加持,清淨自己身的業障、習氣,相續中種下四身佛之種子;

  第二合十在喉間,頂禮佛之金剛語,從而得到佛金剛語的加持,清淨自己一切語的業障、習氣,相續中種下報身佛之種子;

  第叁合十在心間,頂禮佛之金剛意,從而得到金剛意之加持,清淨自己的意之業障、習氣,相續中種下法身佛之種子。

  接著彎腰五體投地,頂禮佛之身、語、意,從而得到一切加持,清淨自己的五毒之業障習氣,相續中種下色身五智的金剛持的種子。

  因此,全身匍匐在地的時候應觀想自己身、語、意的一切業障習氣無余清淨。

  頂禮後站起來,又和剛才頂禮一樣,自己一切的好壞賢劣、今

  

  生來世、中陰,唯一就是專一祈禱上師而皈依。

  如是頂禮時,並非是自己一人,而是遍虛空自他一切衆生都于心間、頭頂、喉間合十,頂禮上師叁寶,應如是祈禱如是頂禮。

  (5)萬法攝一而修

  大家可以有屬于自己的皈依方法:比如,口裏念誦十萬皈依偈時,內心可以緣四厭離心以觀修和安住交替而修,或者口裏在念誦皈依偈時,內心可以緣修菩提心以觀修與安住交替而修也是可以的。

  有些人之前不知道修行的方式,現在知道了就要如理如法的修,如理如法而修就是正法。

  (6)止觀交修

  如是修一個小時之後又猛烈祈禱上師叁寶。最後一切衆生融入皈依境從邊放光內收,就像鳥一樣,一同飛入皈依境之中。同樣,上方的傳承祖師依次向下融入,最後融入蓮師,之後安住。之後,于自心與上師無二中安住

  如是上師與自心無二中護持而安住,當妄念生起、無法安住的時候,就又念誦一遍皈依、發心、金剛薩埵、供曼茶等。念誦時要隨文思義去觀想念誦。最後是回向和發願

  回向和發願後就收坐。此時便能起身去做其他事情。

  依照以上所宣,坐間之時自己要時時憶念、護持皈依境,這樣自然能稱爲真正的修行者。十萬皈依偈也是如是去念修。

  五、皈依的學處與目的

  辛四:學處與目的

   外相以《涅槃經》所傳叁應斷學處爲:不複敬禮世間神祗;不複損惱有情衆生;不與外道同行共住。上師竅訣中所授之叁應修學處爲:應恭敬佛像乃至碎片;僅有一字;紅黃色相。《攝事分論》中所謂之叁同分學處爲:外依止上師,修行諸法,披戴紅黃色衣也;內誦咒與定期上供;密修習見修行叁要。 目的:暫時獲得無量福報,究竟證得佛果。

  (一)叁應斷學處

  皈依佛後,不能再皈依世間神祗,如山神等等。如果只是爲了暫時在修行中不出現違緣,暫時可以供養恭敬神,但如果是爲了來世能獲得究竟佛的果位而去頂禮世間神鬼等,已經違背了皈依。

  皈依法後,自己的身、語、意都不能損害任何有情。

  皈依僧後,不能再皈依外道,不能與外道同行同住。外道在藏地是沒有的,但有與此同類的,比如對上師有邪見、對正法、僧衆有邪見,不信因果、不信今生來世,這種屬于同類,同樣也不能同行。

  以上爲所應斷除的叁種學處。

  (二)叁應修學處

  在上師的竅訣中,皈依佛後,乃至佛像的碎片都應恭敬頂禮,並放在清淨處;皈依法後,對只言片語,乃至一字佛經,亦生起恭敬心,頂戴供養,並生起真實法寶之敬信;皈依僧後,對僧寶所依乃至紅黃補丁衣裳亦生起真實僧寶之信心,故恭敬、供養、頂戴,

  

  置于淨處,並觀清淨心。

  此爲所修所取的叁種學處。

  (叁)叁同分

  叁同分即 :皈依佛,要依止上師 ;皈依法,修習正法;皈依僧,平日應佩戴紅黃色之相。

  皈依佛、法、僧以後自然要依止上師修正法,要佩戴紅黃色,自己的飲食、受用都要先供養叁寶,行、住、坐、臥中要祈禱上師叁寶,同樣還要教導別人皈依叁寶、祈禱叁寶。

  如是內誦咒與定期上供;密修習見修行叁要。如是奉行。可以暫時獲得無量的福報,究竟證得佛果,有如是功德。

  六、結語

  依照叁學處,皈依佛後,佛像的碎片都要恭敬放在清淨處,要生起是真佛之想。

  有些人把佛經和佛像放在包中,自己騎跨或者坐在包上都是不如法的。有佛經和佛像的地方,墊子等不淨之物從上面拿過都是有過失的,是一種不恭敬的行爲,不應這樣去做。還有些人把墊子放在頭上,這也是不如法的,墊子放在頭上,是對身上的加持品不恭敬,這樣做是不恭敬的行爲。有些人走過經堂的時候,不顧自己的墊子從金剛道友頭上拿過,不是故意的、也並非是傲慢心,都是愚癡,這同樣是有過失的,有墮入旁生道之因。

  在經堂中法會結束,有些人有急事,就拉起裙子從金剛道友身

  

  上跨過,這樣做造下很大的過失。在藏地,除非是瘋子,否則沒有人會這樣做。以後要取舍行爲,如理行持。

  有些不知道如何恭敬上師,于是造下很重的過失。比如有些上師和弟子之間好像根本沒有上師的概念,就像世間的好朋友一樣,自己有好衣服就遞給上師並說:“上師你穿吧!”;覺得自己的帽子好就說“上師你戴吧!”,這些都是不恭敬的行爲。還有些人把自己的墊子從上師的裙子上方拿過;上師的左側有個東西,自己就從上師的右側手伸過去拿,這些都是不如法的。以前由于不知道這些行爲是很大的過失而造下過很大的罪障,現在知道了就要如理如法地奉行。

  這樣宣講不是嚴厲強製的要你們恭敬,而是如是恭敬可以清淨自己的二障,圓滿自己的資糧,爲了這些而宣講的。

  記得有一次,我在路邊走過的時候,很多的人都很恭敬地行禮,當時有一個做攝影的漢族人問我:“爲什麼他們要這樣做?如果他們不這樣恭敬你,你會開除他們嗎?”並不是這樣的,這樣恭敬並非是要求,也不是強製他們這樣做。比如說,世間的父母對我們有恩德,所以我們要孝順他們,那麼此時我們給他們端茶、倒水,做這些還需要理由嗎?與此相同,上師對自己有恩德,而且對上師恭敬可以圓滿自己的一切資糧。

  今天的法宣說到此。

  回 向

  【備注】:此爲弟子根據大恩上師講法記錄略作整理,更詳細的

  

  內容請參考聞法錄音。因時間倉促,恐有錯謬。故于大恩上師及道友面前忏悔!願大恩上師*輪常轉!信衆法喜充滿!早證菩提!

  

《金剛精要引導文——初學悅耳·寶藏庫之前行引導 第二十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