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念之道 大念处经析解与问答▪P55

  ..续本文上一页处,是否有其它驴子为你按摩脚及背?」「没有。」「若是如此,你的生活必定很苦。」

  由于母驴的话,牠变得很不满。在送完货物之后,商人回到驴子之处,向牠说道:「来,我们走吧。」「你自己走;我不走。」该商人不断地用温言劝牠走,但牠还是不愿意走。因此他就骂牠。最后他想:「我有个办法可以使到牠走。」而说出以下的偈:

  「我将为你做一枝棒,拥有十六吋长的刺;

  我将把你切成碎片。知道吗?驴子。」

  驴子听后说:「若是如此,我知道应该怎么对付你。」然后牠说出以下的偈子:

  「你说你将为我做一枝棒,拥有十六吋长的刺;

  好!若是如此,我将以前脚稳立于地,

  用后脚踢掉你的牙齿。知道吗?卡巴塔。」

  听了牠的回答之后,该商人心想:「是什么原因令到牠这么说?」他向四处看,最终看到那只母驴。他想:「啊!一定是这只母驴教牠的。我将向牠说:『我将送你一只像牠那样的母驴做妻子。』以异性为诱,我将令到牠肯走。」因此他就说出以下的偈子:

  「我将送你一只面如珍珠母、

  拥有一切美貌的母驴做妻子。

  知道吗?驴子。」

  听了这些话之后,该驴子感到很高兴,而以以下的偈子回答:

  「你说你将送我一只面如珍珠母、

  拥有一切美貌的母驴做妻子。

  若是如此,卡巴塔,

  至今我每天走七由旬的路,

  今后我将每天走十四由旬。」

  卡巴塔说:「好,那就走吧!」说后就带该驴子回到货车之处。

  过了几天,该驴子就问他:「你不是说要送我一个妻子的吗?」商人答道:「是的,我的确是那么说,我不会毁约的。我将送你一个妻子。但是我只提供你一份食物。它可能够也可能不够你和你的妻子两个吃,但那应是你自己解决的事。当你们两个一起生活之后,你们就会生小驴子。我给你的一份食物可能够也可能不够你和你的妻子及儿女们吃,但那应是你自己解决的事。」听了商人这些话之后,驴子的欲念就消失了。

  说完这个故事之后,佛陀说该商人就是他自己,雄驴就是难陀尊者,母驴则是难陀尊者以前的未婚妻国美王妃。

  你可能会说佛陀讲了一个蛮幽默的故事。但他并不是开玩笑,而只是说出事实罢了。

  问10:在很多佛陀的本生故事里,都有着人类可以跟动物互相沟通的情况,例如禅师所讲的商人与驴子的故事。是否以前的人都拥有可以跟动物谈话的能力?如果是的话,请问是用什么方法?是以语言还是以意念来沟通?为什么现在的人却没有这种能力?

  答10:有一些本生故事里很清楚地记载有些动物能够讲人话,因为牠们在不久前的过去世里是人。在其它的本生故事里,佛陀把动物的思想以语言来表达,因为他知道那些动物在想什么。

  问11:如果一个人平时会莫名其妙地产生某些念头而感到恐惧不安,这是不是业果?它不但干扰我平日的生活,也干扰我修禅。我曾尝试不理会它,但是没有效。我应该如何克服它?

  答11:我们不能说那肯定是你的恶业,因为它可能是如此,也可能是因为你不如理作意而造成的。如果要克服它,你应该把不如理作意转为如理作意。

  问12:一位还未证得禅那与观智的禅修者应该如何对治他的邪见、恶念及不善心所呢?

  答12:他应该正念地专注于他的禅修目标,例如出入息或四大。除此之外,他也可以如理地思惟,例如思惟生、老、病、死、四恶道、生死轮回之苦等等。他也可以思惟佛法。当他这么做时,就能防止还没有生起的邪见与恶念生起,以及去除已生起的邪见与恶念。

  问13:如果一个初学禅者从小就悲观,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无法成功,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开导他?

  答13:这种人是不容易开导的。你可以试试向他说法,以便激起他对佛法僧的信心。只是一般上他是不会很有信心地听闻佛法。若他能够继续修禅就会很好,因为如果他在禅修方面有进步的话,他就会对佛法产生信心,也会生起自信心。

  戒学释疑

  问14:我本来想要出家修学戒定慧,尤其是学习帕奥禅法,但是我看到一些持戒清净的人不好好修行,却爱搬弄是非、批判性很强,我内心很难过也很怕。为何持戒清净却不能更包容、更慈悲地对待其它人呢?

  答14:你不应该理会及受到其它人的烦恼影响;你应当记得即使是佛陀也会遭受批评与诬告。当某人对你或其它人批评或搬弄是非时,那是他个人的恶业,你不应以相同的态度对待他。

  问15:一位自认持戒严谨清净的人,一直在谈论是非、专挑别人的缺点、瞋恨心很强、妒忌心又很重,这种人的行为符合佛陀的教法吗?修禅会有障碍吗?

  答15:这种人的行为不符合佛陀的教法,而且修禅对他来说会困难。在《清净道论》里有如下的记载:

  在古时候,有一次,有一位长老和一位年轻比丘入某个村子托钵。来到第一间家时,他们各获得一勺子的热粥。当时长老因胃生风很痛,因此他想:「这粥对我有益,我应该在它还未冷却之前喝。」居士们就拿了一张木凳到门外。长老坐了下来喝粥,年轻比丘看了感到厌恶而说:「这老人被他的饥饿击败了,竟然做出他应该感到羞耻的事。」长老托完钵回到寺院时问年轻比丘道:「朋友,在这教法中你有什么立足处吗?」「有的,尊者,我是须陀洹。」「朋友,那么你就不必再为证悟更高的圣道努力了,因为你冒犯了漏尽者。」当时该位年轻比丘即刻向长老请求原谅,而去除了由于冒犯圣者导致不能证悟更高圣道的障碍。

  如果有人批评圣者又不道歉,他就不能在那一世证悟任何道果;若果位较低的圣者批评果位较高的圣者又不道歉,他就不能在那一世证悟任何较高层次的道果。可见批评任何人都是不好的,因为你无法知道该人是不是圣者。

  问16:上次禅师说若对圣者造恶,其果报相当严重。为什么以同样的恶行对待圣者与凡夫所获得的果报会有差别?

  答16:因为圣者的戒定慧是非常高尚的,而凡夫的戒定慧则是下等的,有些甚至没有戒定慧。

  问17:如果冒犯了圣者,但没有因缘或没有勇气向对方道歉,而只是心生歉意,或只是对佛像忏悔,这样还会障碍道业吗?

  答17:是的,还是会障碍道业。如果那位圣者还活着,他应该亲自向他本人道歉。如果那位圣者已经死了,他应该去他的坟墓前或遗骨前道歉。

  问18:手捉金钱的出家人能否证得初果?

  答18:根据上座部的教法,如果真正的比丘接受金钱的话就不能证得须陀洹道果。有些接受金钱的比丘们说他们证得了须陀洹道果,如果他们是真正的比丘的话,那是不可能的。关于这点,我想要解释上座部的戒律。一个人要成为真正的比丘必须具备以下五项条件:

  第一项是「有效之事」(vatthusampatti):这是指戒子必须没有导致他失效的因素。他必须不曾弒父、不曾弒母、不曾杀阿罗汉、不曾恶意地伤害佛陀的身体、不曾导致僧团分裂、不曾跟比丘尼或沙弥尼行淫、没有顽固的邪见、最少二十岁等等。

  第二项条件是「有效之僧团」(parisasampatti):若是在印度之外受具足戒,包括戒师在内,在传戒时必须有最少五位真正的比丘做羯磨;若是在印度之内则需要最少十位。如果其中的某些比丘曾经犯了波罗夷罪,或者是以前受戒时不如法,致使真正的人数不够,那么传戒的羯磨就失效。

  第三项条件是「有效之结界」(simasampatti):若界是无效的,例如有电线、水管等把布萨堂和界外的建筑屋连接起来,那么传戒的羯磨就失效。再者,参加羯磨的众比丘之间的距离不可超过两个半腕尺。

  第四项条件是「有效之动议」(battisampatti):其中一位比丘必须宣读动议来通知其它比丘有关戒子请求受具足戒及谁是他的戒师。在动议之后必须再宣读羯磨三遍。如果宣读动议及羯磨时的次序不正确或不完整,那么传戒的羯磨就失效。

  第五项条件是「有效之羯磨」(kammavacasampatti):必须以正确的语法来宣读羯磨。若用错语法,则传戒的羯磨就失效,而戒子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比丘。

  在具足这五项条件之下,该羯磨就是有效的,而戒子就成为了一位真正的比丘。如果一位捉持金钱的真正比丘修行止观禅,他不能证得须陀洹道果。如果一位捉持金钱的比丘真的证得了须陀洹道果,那么他肯定不是真正的比丘。

  如今在上座部佛教的比丘尼及沙弥尼传承已经断了,所以我们不必讨论有关她们的情形。现在我们只有「戒女」,或许可以称她们为尼师。由于她们也穿着袈裟,许多大长老认为她们应该持守十戒,不可捉持金钱。然而她们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接受金钱。

  问19:禅师曾讲到一位树神因为比丘们在他的树下大便而杀死他们。请问树神杀出家人会有恶报吗?他会不会下地狱?

  答19:是的,那是恶业,会有恶报。如果那恶业在他临命终时成熟,他就可能堕下地狱。

  《律藏.经分别》里记载,有好些阿拉威城(Alavi)的比丘砍树来修理住所。有一次,有某一位阿拉威城的比丘去到一棵树下,想要砍它。当时,住在那棵树的女神向他说:「尊者,请别为了您自己的住所而砍倒我的住所。」

  然而该比丘并不理会她,依然把那棵树砍倒,而且还砍伤了该女神的儿子的手臂。当时,那位女神想:「我是否应该现在就把这个比丘杀死。但这么做对我来说是不适当的。或许我应该把这件事禀报佛陀。」因此,她就去见佛陀,并且告诉佛陀有关那件事。

  佛陀向她说:「很好,女神,妳没有杀死那位比丘。如果妳今天杀死了他,妳就造了许多的恶业。在某个地方有一棵树,妳就去住在那里吧。」

  过后,大众轻视且批评阿拉威城比丘砍树的作为,因此佛陀为比丘及比丘尼制了一条戒,那就是:伤害草木即犯了波逸提罪(pacittiya)。

  问20:请问禅师,对于持守一日的八…

《正念之道 大念处经析解与问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去尘除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