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念之道 大念處經析解與問答▪P55

  ..續本文上一頁處,是否有其它驢子爲你按摩腳及背?」「沒有。」「若是如此,你的生活必定很苦。」

  由于母驢的話,牠變得很不滿。在送完貨物之後,商人回到驢子之處,向牠說道:「來,我們走吧。」「你自己走;我不走。」該商人不斷地用溫言勸牠走,但牠還是不願意走。因此他就罵牠。最後他想:「我有個辦法可以使到牠走。」而說出以下的偈:

  「我將爲你做一枝棒,擁有十六吋長的刺;

  我將把你切成碎片。知道嗎?驢子。」

  驢子聽後說:「若是如此,我知道應該怎麼對付你。」然後牠說出以下的偈子:

  「你說你將爲我做一枝棒,擁有十六吋長的刺;

  好!若是如此,我將以前腳穩立于地,

  用後腳踢掉你的牙齒。知道嗎?卡巴塔。」

  聽了牠的回答之後,該商人心想:「是什麼原因令到牠這麼說?」他向四處看,最終看到那只母驢。他想:「啊!一定是這只母驢教牠的。我將向牠說:『我將送你一只像牠那樣的母驢做妻子。』以異性爲誘,我將令到牠肯走。」因此他就說出以下的偈子:

  「我將送你一只面如珍珠母、

  擁有一切美貌的母驢做妻子。

  知道嗎?驢子。」

  聽了這些話之後,該驢子感到很高興,而以以下的偈子回答:

  「你說你將送我一只面如珍珠母、

  擁有一切美貌的母驢做妻子。

  若是如此,卡巴塔,

  至今我每天走七由旬的路,

  今後我將每天走十四由旬。」

  卡巴塔說:「好,那就走吧!」說後就帶該驢子回到貨車之處。

  過了幾天,該驢子就問他:「你不是說要送我一個妻子的嗎?」商人答道:「是的,我的確是那麼說,我不會毀約的。我將送你一個妻子。但是我只提供你一份食物。它可能夠也可能不夠你和你的妻子兩個吃,但那應是你自己解決的事。當你們兩個一起生活之後,你們就會生小驢子。我給你的一份食物可能夠也可能不夠你和你的妻子及兒女們吃,但那應是你自己解決的事。」聽了商人這些話之後,驢子的欲念就消失了。

  說完這個故事之後,佛陀說該商人就是他自己,雄驢就是難陀尊者,母驢則是難陀尊者以前的未婚妻國美王妃。

  你可能會說佛陀講了一個蠻幽默的故事。但他並不是開玩笑,而只是說出事實罷了。

  問10:在很多佛陀的本生故事裏,都有著人類可以跟動物互相溝通的情況,例如禅師所講的商人與驢子的故事。是否以前的人都擁有可以跟動物談話的能力?如果是的話,請問是用什麼方法?是以語言還是以意念來溝通?爲什麼現在的人卻沒有這種能力?

  答10:有一些本生故事裏很清楚地記載有些動物能夠講人話,因爲牠們在不久前的過去世裏是人。在其它的本生故事裏,佛陀把動物的思想以語言來表達,因爲他知道那些動物在想什麼。

  問11:如果一個人平時會莫名其妙地産生某些念頭而感到恐懼不安,這是不是業果?它不但幹擾我平日的生活,也幹擾我修禅。我曾嘗試不理會它,但是沒有效。我應該如何克服它?

  答11:我們不能說那肯定是你的惡業,因爲它可能是如此,也可能是因爲你不如理作意而造成的。如果要克服它,你應該把不如理作意轉爲如理作意。

  問12:一位還未證得禅那與觀智的禅修者應該如何對治他的邪見、惡念及不善心所呢?

  答12:他應該正念地專注于他的禅修目標,例如出入息或四大。除此之外,他也可以如理地思惟,例如思惟生、老、病、死、四惡道、生死輪回之苦等等。他也可以思惟佛法。當他這麼做時,就能防止還沒有生起的邪見與惡念生起,以及去除已生起的邪見與惡念。

  問13:如果一個初學禅者從小就悲觀,對自己缺乏信心,認爲自己無法成功,對于這樣的人,我們應該如何開導他?

  答13:這種人是不容易開導的。你可以試試向他說法,以便激起他對佛法僧的信心。只是一般上他是不會很有信心地聽聞佛法。若他能夠繼續修禅就會很好,因爲如果他在禅修方面有進步的話,他就會對佛法産生信心,也會生起自信心。

  戒學釋疑

  問14:我本來想要出家修學戒定慧,尤其是學習帕奧禅法,但是我看到一些持戒清淨的人不好好修行,卻愛搬弄是非、批判性很強,我內心很難過也很怕。爲何持戒清淨卻不能更包容、更慈悲地對待其它人呢?

  答14:你不應該理會及受到其它人的煩惱影響;你應當記得即使是佛陀也會遭受批評與誣告。當某人對你或其它人批評或搬弄是非時,那是他個人的惡業,你不應以相同的態度對待他。

  問15:一位自認持戒嚴謹清淨的人,一直在談論是非、專挑別人的缺點、瞋恨心很強、妒忌心又很重,這種人的行爲符合佛陀的教法嗎?修禅會有障礙嗎?

  答15:這種人的行爲不符合佛陀的教法,而且修禅對他來說會困難。在《清淨道論》裏有如下的記載:

  在古時候,有一次,有一位長老和一位年輕比丘入某個村子托缽。來到第一間家時,他們各獲得一勺子的熱粥。當時長老因胃生風很痛,因此他想:「這粥對我有益,我應該在它還未冷卻之前喝。」居士們就拿了一張木凳到門外。長老坐了下來喝粥,年輕比丘看了感到厭惡而說:「這老人被他的饑餓擊敗了,竟然做出他應該感到羞恥的事。」長老托完缽回到寺院時問年輕比丘道:「朋友,在這教法中你有什麼立足處嗎?」「有的,尊者,我是須陀洹。」「朋友,那麼你就不必再爲證悟更高的聖道努力了,因爲你冒犯了漏盡者。」當時該位年輕比丘即刻向長老請求原諒,而去除了由于冒犯聖者導致不能證悟更高聖道的障礙。

  如果有人批評聖者又不道歉,他就不能在那一世證悟任何道果;若果位較低的聖者批評果位較高的聖者又不道歉,他就不能在那一世證悟任何較高層次的道果。可見批評任何人都是不好的,因爲你無法知道該人是不是聖者。

  問16:上次禅師說若對聖者造惡,其果報相當嚴重。爲什麼以同樣的惡行對待聖者與凡夫所獲得的果報會有差別?

  答16:因爲聖者的戒定慧是非常高尚的,而凡夫的戒定慧則是下等的,有些甚至沒有戒定慧。

  問17:如果冒犯了聖者,但沒有因緣或沒有勇氣向對方道歉,而只是心生歉意,或只是對佛像忏悔,這樣還會障礙道業嗎?

  答17:是的,還是會障礙道業。如果那位聖者還活著,他應該親自向他本人道歉。如果那位聖者已經死了,他應該去他的墳墓前或遺骨前道歉。

  問18:手捉金錢的出家人能否證得初果?

  答18:根據上座部的教法,如果真正的比丘接受金錢的話就不能證得須陀洹道果。有些接受金錢的比丘們說他們證得了須陀洹道果,如果他們是真正的比丘的話,那是不可能的。關于這點,我想要解釋上座部的戒律。一個人要成爲真正的比丘必須具備以下五項條件:

  第一項是「有效之事」(vatthusampatti):這是指戒子必須沒有導致他失效的因素。他必須不曾弒父、不曾弒母、不曾殺阿羅漢、不曾惡意地傷害佛陀的身體、不曾導致僧團分裂、不曾跟比丘尼或沙彌尼行淫、沒有頑固的邪見、最少二十歲等等。

  第二項條件是「有效之僧團」(parisasampatti):若是在印度之外受具足戒,包括戒師在內,在傳戒時必須有最少五位真正的比丘做羯磨;若是在印度之內則需要最少十位。如果其中的某些比丘曾經犯了波羅夷罪,或者是以前受戒時不如法,致使真正的人數不夠,那麼傳戒的羯磨就失效。

  第叁項條件是「有效之結界」(simasampatti):若界是無效的,例如有電線、水管等把布薩堂和界外的建築屋連接起來,那麼傳戒的羯磨就失效。再者,參加羯磨的衆比丘之間的距離不可超過兩個半腕尺。

  第四項條件是「有效之動議」(battisampatti):其中一位比丘必須宣讀動議來通知其它比丘有關戒子請求受具足戒及誰是他的戒師。在動議之後必須再宣讀羯磨叁遍。如果宣讀動議及羯磨時的次序不正確或不完整,那麼傳戒的羯磨就失效。

  第五項條件是「有效之羯磨」(kammavacasampatti):必須以正確的語法來宣讀羯磨。若用錯語法,則傳戒的羯磨就失效,而戒子就不能成爲真正的比丘。

  在具足這五項條件之下,該羯磨就是有效的,而戒子就成爲了一位真正的比丘。如果一位捉持金錢的真正比丘修行止觀禅,他不能證得須陀洹道果。如果一位捉持金錢的比丘真的證得了須陀洹道果,那麼他肯定不是真正的比丘。

  如今在上座部佛教的比丘尼及沙彌尼傳承已經斷了,所以我們不必討論有關她們的情形。現在我們只有「戒女」,或許可以稱她們爲尼師。由于她們也穿著袈裟,許多大長老認爲她們應該持守十戒,不可捉持金錢。然而她們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接受金錢。

  問19:禅師曾講到一位樹神因爲比丘們在他的樹下大便而殺死他們。請問樹神殺出家人會有惡報嗎?他會不會下地獄?

  答19:是的,那是惡業,會有惡報。如果那惡業在他臨命終時成熟,他就可能墮下地獄。

  《律藏.經分別》裏記載,有好些阿拉威城(Alavi)的比丘砍樹來修理住所。有一次,有某一位阿拉威城的比丘去到一棵樹下,想要砍它。當時,住在那棵樹的女神向他說:「尊者,請別爲了您自己的住所而砍倒我的住所。」

  然而該比丘並不理會她,依然把那棵樹砍倒,而且還砍傷了該女神的兒子的手臂。當時,那位女神想:「我是否應該現在就把這個比丘殺死。但這麼做對我來說是不適當的。或許我應該把這件事禀報佛陀。」因此,她就去見佛陀,並且告訴佛陀有關那件事。

  佛陀向她說:「很好,女神,妳沒有殺死那位比丘。如果妳今天殺死了他,妳就造了許多的惡業。在某個地方有一棵樹,妳就去住在那裏吧。」

  過後,大衆輕視且批評阿拉威城比丘砍樹的作爲,因此佛陀爲比丘及比丘尼製了一條戒,那就是:傷害草木即犯了波逸提罪(pacittiya)。

  問20:請問禅師,對于持守一日的八…

《正念之道 大念處經析解與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去塵除垢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