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智慧之光▪P15

  ..续本文上一页和语表两色,合共有五种变化色。

  (25~28)、相色(lakkhana rupa)有四种:

   1‧色积集(upacaya):其相发生于一个生命初期的真实色,它导致诸根成长、完成,及适当的色法达到足够的程度与继续成长。

   2‧色相续(santati):在诸根完成后,它确保真实色在一生中相续不断。

   佛陀把一生分为两种时期,即从投胎至眼、耳等诸根成长为第一时期,另一时期是从诸根完成后开始。在第一时期里,色法的生起名为「色积集」。第二时期,色法的生起名为「色相续」。这两种色是为真实色的生起(upada,生时)。

   3‧色老性(jarata):真实色的成熟或老化,它是真实色的住时(thita)。

   4‧色无常性(aniccata):真实色的坏灭,它属于真实色的坏灭时(bhavga)。

   十八个真实色加上十个非真实色,一共有二十八色。在这二十八色当中,地、水、火与风名为界(dhatu),或大界(maha dhatu),或种色(bhuta rupa)。其它二十四色名为所造色(upada rupa),因为它们是依靠四大界而生的。

  色法的本质

   这二十八色是不能够独自或单独存在的,而只能以色聚的组合形态出现,最小的色法组合名为「密集」(ghana)。在同一粒色聚里的诸色是:

   同时生起(ekuppada),

   同时灭(ekanirodha),

   同住于一处(ekanissaya)。

   在一粒色聚里的所造色(upada rupa)是来自或依靠同一粒色聚里的四大而有。另者,同一粒色聚里的四大是互相依靠的。四大和所造色都不依靠另一粒色聚里的四大。

   为了能以智如实知见究竟色、所造色如何依靠四大,以及见到四大如何互相依靠,首先就必须能够看到色聚。当禅修者能够看到色聚后,他也就能够看到每粒色聚里的究竟色法有八个、或九个、或十个、或更多。过后,他亦须以智辨明每个色法的自性相与本质。只有如此,他才能得知究竟色法,这辨明色聚的方法名为「界分别」。

   在《中部‧根本五十经篇‧双大品‧牧牛者大经》中,佛陀说:「诸比丘,具足十一支之比丘,不能在此教法里有成长、提升或成就。」对于所举十一支当中之一,佛说:「诸比丘,云何比丘不知色?」对于这点,佛陀进一步解释:「诸比丘,言是比丘不如实知无论何色,所有之色皆是四大、及依四大所造之色。诸比丘,如是比丘谓不知色」 。

   本经注释书说:什么是「不知道色法」?对于四大,他不知道两点,即它们的「数目」与「起因」。不知道它们的数目即是不知道巴利文经典所列下的二十五色: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女根、男根、命根、身表、语表、空界、水界、色轻快性、色柔软性、色适应性、色积集、色相续、色老性、色无常性与食素。

   如同不知道其牛有多少只的牧牛者一样,不知道色法有多少的比丘没有能力辨明色法、非色法(名)、名色法和它们的起因,以及观照它们的三相,而达到禅修的目的。

   就像其牛群不会增加的牧牛者一样,于佛法中,该比丘不会增长其戒、定、观、道、果或涅槃。如不能得享五种牛产品的牧牛者一样,该比丘不能得享五法,即戒、定、慧、解脱与阿罗汉的解脱知见。

   不知道色法的起因,是指不知道「这些色法有一个起因、两个起因、三个起因、及四个起因」。如同不知牛的颜色或形状的牧牛者一样,不知道色法起因的比丘是没有能力辨明色法、非色法(名)……与阿罗汉的解脱知见。

   欲证得道、果与涅槃的禅修者,必须特别注意佛陀这一番叮咛。如果要知道色法的数目与它们的起因,你就必须能够各别地辨明与分别诸色聚,因为不能分别色聚就无法分辨何种色法是业生、心生、时节生与食生。因此,不能分别色聚者不能说他已见究竟法。

  色法的三种密集

   若欲见究竟色,禅修者就必须破除三种密集(rupa ghana,或色厚)。《大疏钞》解释色法有三种密集,它说:Ghanavinibbhogan”ti santati samuha kicca ghabanam vinibbhujanam vivecanam. ( Maha-tika . 1. p365 )「识别密集是指分别,简别密集的『相续』、『组合』与『功用』」。

   一、「相续密集」(santati ghana):无论是业生、心生、时节或食生,一切色聚里肯定有火界(tejo dhatu),火界亦名为时节(utu)。这火界或时节能够制造与增加新的时节生食素八法聚,此色聚里有地、水、火、风、颜色、香、味与食素。

   举眼十法聚来说,若分别此色聚,我们将会看到十个色法,即上述八个加上命根与眼净色。在这十个色法里,其中一个是火界,这火界能够制造与增加新的时节生食素八法聚。

   如此,每当色法到了住时,眼十法聚里的火界就能制造四或五代的时节生食素八法聚。在这一系列的最后一粒色聚里的火界不能再制造时节生色聚,其它种类的色聚亦是如此。

   有些色聚里的火界可制造四或五代的色聚,有些则能制造更多代。一切类此生起的时节生食素八法聚都名为时节生色。

   所吃下的食物是由含有食素的时节生食素八法聚组成的。当这些食素还未被吸收进入体内时,它还是属于胃中物。在业生的消化之火(在命根九法聚里的火界)的助力之下,这些时节生食素被消化了,然后被吸收与变为食素八法聚散播至全身。这些食素八法聚名为食生食素八法聚。在此食生食素的助力下,业生色聚、心生色聚和时节生色聚里的食素能够制造一系列十至十二代的食素八法聚。若所吃的食物含有高等营养的食素,那可根据它的强度而制造许多代的食素八法聚。

   当禅修者能够清晰和各别见到这些过程,及能够辨明这些过程里的每一粒色聚,他即已破除了相续密集。

   二、「组合密集」(samuha ghana):当能够分别究竟色(paramattha rupa)时,即已破除了组合密集。这即是以智(bana)看清色聚里每一究竟色(八,九或十个)的自性相。

   三、「功用密集」(kicca ghana):当能够以智(bana)看清在色聚里的每个究竟色的作用时,即已破除了功用密集。

   所以为了破除所有三个密集,禅修者必须能够辨明每一种色聚里的每一究竟色之相、味(作用)、现起与足处(近因)。如果想要见到这些,禅修者就必须培育定力至近行定或安止定。]

   色 业 处

  帕奥禅师 讲

   缅译英:Bhikkhu Dhamminda﹙法王比丘﹚

   英译中:Bhikkhu Dhammagavesaka﹙寻法比丘﹚

   色聚有「明净」与「非明净」两种,仅只含有「净色」(pasada rupa)的色聚才是明净,其余色聚皆非明净。

   首先,应该辨明各别明净与非明净色聚里的地、水、火、风四界,大有可能会发现到它生灭得非常迅速。在这阶段你还没有能力分别诸色聚,所见的色聚是仍有体积的极微粒子,由于你还未破除三种密集(亦作厚),即相续密集(santati ghana)、组合密集(samuha ghana)与功用密集(kicca ghana),所以还属停留于概念(pabbatti),而未到达究竟法(paramattha)的境地。

   所以尚未破除组合与形状的概念之前,仍然会有「小粒」或「小块」(极微)的概念存在。若不更进一步地分别诸界(dhatu),反而观照这些极微小粒子的生灭修习观禅,那你只是在尝试以概念为根基来修观禅而已。所以你必须更进一步分别诸界,以便得见究竟色法。

   若因色聚极度迅速生灭,而未能辨明单一粒色聚里的四界,就不应该观察它们的生灭。这就好像遇到不想见的人一样视若无睹,不予理会它的生灭,而只是专注和知道单一粒色聚里的四界。

   若还不成功,你应当交替地同时注意全身的地界,再单看一粒色聚里的地界;然后同时注意全身的水界,再单看一粒色聚里的水界;同时注意全身的火界,再单看一粒色聚里的火界;同时注意全身的风界,再单看一粒色聚里的风界。如此修习,你将能辨明明净与非明净色聚里的四界。

   当你已能如此修习时,即可逐一地辨明眼、耳、鼻、舌、身与意处门里诸色聚的四界,进而辨明六处门里的明净与非明净色聚的四界。

  二十八色

   色(颜色,vanna):这是每一粒色聚里都有的,它是色所缘(ruparammana,即看的目标)。这个色法是非常易于辨明的。

   香(气味,gandha):这是每一粒色聚里都有的。你应先辨明鼻净色与有分意界(bhavavga manodhatu)两者。为了看到这些,应先辨明鼻子里的四界,你将会很容易地看到鼻净色。必须在鼻子正确的色聚里才能看到鼻净色,若已能成功地辨明六处门的明净与非明净色聚里的四界,就能很容易地看到明亮的有分意界。它是在心脏里以心所依处(hadayavatthu)为依靠。心所依处是由名为心色十法聚(hadaya dasaka kalapa)的非明净色聚组成的。在辨明鼻净色与有分意界之后,你可选一粒色聚来辨明它的香,香是一种可由鼻识或意识认知的法(dhamma)。鼻识依靠鼻净色而生起,意识在有分意界里生起,而有分意界与意识都必须依靠心所依处。这是为何在你想要辨明色聚里的香时,必须先观察与这过程有关的鼻净色和有分意界。

   味(味道,rasa):这也是每一粒色聚里皆具有的。在看舌净色与有分意界的时候,再选一粒色聚来辨明它的…

《智慧之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菩提资粮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