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陀法语(一日一则)▪P7

  ..续本文上一页迷於赌博有六种危害:若赢了,会激起对方怨恨;若输了,会痛失钱财;所说的言语不被法庭接受;被朋友、官员疏远;没有人愿意与他成亲,因为人们都认为赌徒养不起妻子。

  

  四月廿三日

  忍辱是最高的苦行。

  四月廿四日

  我曾听过『永持爱心是最伟大崇高的』之说。世尊就是这句话的证明者,因为他被证实是永持爱心的。

  

  四月廿五日

  当时,有一名比丘患了痢疾,摔倒在自己的粪便中。世尊与阿难尊者正在视察宿舍。遇上这病僧,世尊问道:『比丘,你怎麽了?』

  『我患了痢疾。』

  『没人照顾你吗?』

  『没有的,世尊。』

  『为何其他比丘不照顾你呢?』

  『因为我对他们没有用处,世尊。』

  於是世尊对阿难说:『你去提水来,我们一起冲洗这病比丘。』水提来後,世尊负责倒水,阿难负责洗刷。冲洗完毕,两人合力把病僧抬上床。

  过後,世尊召集众僧,问道:『比丘们,为何不照顾那病比丘?』

  『因为他对我们没有用处,世尊。』

  『你们都没有父母在身旁照顾,如果彼此不相互照顾,又有谁来照顾你们呢?你们如果愿意照顾我,就应该照顾患病之人。』

  

  四月廿六日

  舍利弗尊者说有五种方法可以灭除升起了的嗔念。那五种呢?

  『就以一个言语洁净,行为却不洁净的人为例子吧!假设有个穿著以破布制成的袈裟的僧人,看见路上有块破布,便用左脚踩压著,用右脚摊开,观看它有利用价值,然後继续上路。同样的,对一个言语洁净,行为却不洁净的人,我们不必理会他的行为;相反的,应注重他洁净的地方。』

  『对於一个言语不洁净,行为却洁净的人,我们又如何灭除嗔念呢?假设有一个被炽热的天气折磨得疲倦厌烦、喉乾口渴的人来到一个长满青苔、水藻的池塘。他投身入池,拨开苔藻、再用双手掬水来喝,全身备觉爽快,然後继续上路。同样的,对一个言语不洁净,行为却洁净的人,我们不必理会他的言语;相反的,应注重他洁净的地方。』

  『对於一个言语、行为不洁净,心念却不时达致清澈平静的人又如何呢?假设有一个被炽热的天气折磨得疲倦厌烦、喉乾口渴的人,看见一个积满水的牛蹄印坑,他於是想:「这是牛蹄印坑,如果我用双手或找个杯来掬水,必定会把泥浆给搅拌上来,变得不适予饮用了。若我扒在地上,像牛一样低头饮水又如何呢?」想著他便如此做了。同样的,对於一个言语、行为不洁净,心念却不时能达至清澈平静的人,我们不必理会他的行为、言语,应注重他清澈、平静的心念。』

  『对於一个言语、行为不洁净、心念又不能达至清澈平静的人又如何呢?假设有一个身患重病,痛苦难挨的人,独自徒行在前後都没有村落的大道上,既找不到合适的粮食与药物,也找不到人来照顾或指引到另一个村落去。若有人看见他,一定会起怜悯之心,想著:「这可怜的人,若得不到他人的帮助,一定会死去。」同样的,对於一个言行不洁净,心念又不能达至清澈平静的人,我们应发慈悲心,同情他,想著:「这可怜的人应放弃恶行、培育善行,否则死後一定不能轮回到善道。」

  『对於一个言行洁净,心念又清澈平静的人,我们又如何灭除嗔念呢?假设有一个被炽热的天气折磨得疲倦厌烦、喉乾口渴的人,来到一个清凉澄澈的池塘。池边万木争荣、林荫蔽天,是个歇脚的好地方。於是他跳入水中沐浴畅饮一番,再躺在树荫下歇息。同样的,对於这麽一个人,我们应想著他在言行上的洁净与心念上的清澈平静。』

  

  四月廿七日

  如果你的敌人,

  在他的势力领域中伤害你;

  你又何必心中懊恼,

  在自己领域中伤害自己。

  含著满眶热泪,

  你离开嘘寒问暖、鼎力相助的家人。

  你何不离开敌人?

  何不撇下带来莫大伤害的愤怒?

  把你围困的愤怒,

  腐蚀了你努力培育的一切德行之根,

  谁会如此愚蠢呢?

  何以他造了恶业,

  你为之愤怒?

  难道你愿意模仿他的恶行?

  如果有人激怒、煽动你,

  要你去造恶;

  你何必气愤,

  何必如他所愿。

  如果你生气,

  他或许会受害、或许不,

  但你觉得气愤,

  你必定自己受害。

  如果敌人气昏了头,

  自甘走上痛苦之道,

  难道你愿意步他後尘?

  当敌人激你生气以伤害你,

  让这般怒意自行消失,

  别无谓的伤害自己。

  

  四月廿八日

  锡达(Citta)居士对众比丘说:『假设有一根绳子或一把牛轭将一头黑公牛与一头白公牛绑在一起,那麽应该说黑牛是白牛的枷锁呢?还是白牛是黑牛的枷锁呢?』

  『不!都不是,居士,黑牛、白牛都被绳子或牛轭所束缚。』

  『比丘们,与此同样的,眼根不是物件的枷锁,那物件也不是眼睛的枷锁;因为它们二者而产生的欲望与执著才是枷锁。耳根与声音,鼻根与气味、舌根与味道、心与念头等都不是枷锁。因为它们的相互配合而激起的欲望与执著才是真正的枷锁。』

  『善哉!居士,你说得好。你具备了与佛陀精湛的教诲相一致的慧眼!』

  

  四月廿九日

  金米拉(Kimbila)问世尊:『如来证入涅槃後,甚麽因素能使佛法持久?』

  『当如来证入涅槃後,如果男女僧众、居士能够敬重与注意佛、法、僧,能够敬重与注意修行、禅定、热诚、善好,那麽佛法就会持久。』

  

  四月卅日

  当我告诉一些愚人『放弃它』时,他们却说:『这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这沙门太强调小节了。』他们非但没有放弃,还对我与其他要修行的人感到不满。这形成了他们的坚韧、结实又牢固的枷锁,不易被摧毁,有如一块大木头难被磨损一般。

  

  五月

  

  五月一日

  认真的人持有信心,不多疑。

  认真的人精力充沛,不懒惰。

  认真的人稳定专注,不会散乱。

  认真的人清楚了解,不混乱。

  认真的人智慧高强,不愚昧。

  你具备了这五种素质後,还应培育另六种素质。对於如来,你应如此冥想:『如来就是世尊,是一位无上士(世间最尊贵者)、正遍知(能正确遍知一切事物)、明行足(德行与善行都圆满俱足)、善逝(虽入涅槃,却从不舍弃众生)、世间解(了解世间一切事理)、调御丈夫(能善巧调御众生的根性、化导他们)、天人师(教化天神与人之导师)、应供(德行圆满、受人供养)、世尊(世人所共同尊重者)。

  对於佛法,你应如此冥想;『世尊对佛法的教导达至尽善尽美。佛法是显见的,不为时间所限,人人都可亲身尝试的,佛法是上进的,智者可以自己证得。』

  对於僧团,你应如此冥想:『世尊的弟子修习得很愉快、修习得很直截、修习得很正确、修习得很有规律。这四对人、这八种人都值得供养、殷勤招待、赠送礼物及合掌顶礼,他们是世间无比的善好的源头。』

  对於自己的德行,你应如此冥想;『它是完整无缺、没有瑕疵、没有失去光泽、带来自由、被智者称赞、纯净的、能使心念趋向集中的。

  对於自己的布施,你应如此冥想:『布施对於我是一种收获。处在众多吝啬之人中,我却能慷慨解囊、乐於分享、乐於助人、乐於布施。

  对於天神,你应如此冥想:『四大天王、三十三天神、雅玛天神、欢喜天神、制造天神、保护天神、大梵天四周之诸天神。这些天神升上天道之前所具有的信心、德行、智慧与布施,我也同样具有。

  当一个圣洁弟子冥想这些事物时,心念便能脱离贪、瞠、痴。这时他的心念笔直地固定在这些事物上。他真心的感到善的愉快、佛法的愉快、佛法所带来的愉快。人若愉快,喜悦便油然而生。因为喜悦,身体便能达至平静。有了平静的身体,他感到快乐,心念也由於快乐而能专注集中,有句话形容这样的人:圣洁弟子冥想佛、法、僧,冥想德行、布施与天神,他平稳地、住在不平稳的人群中,平稳地过活。

  

  五月二日

  净化德行的要素有哪些?在进行净化时,有德的人应修持戒律,并立志彻底净化德行:『如果我的德行不圆满,我将致力去净化,使其达至圆满。即使我的德行已圆满,我仍然以智慧从旁补助。』这就是德行的圆满净化。净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立愿、精力、毅力、勤奋、警惕性与全神贯注,都是净化德行的要素。

  

  五月三日

  信心有余而智慧不足者缺乏判断力,其信心缺乏根基。智慧有余而信心不足者错在奸诈狡滑,这习性有如吃错药所导致之病一样难治。一个信心与智慧两者平衡的人,只对有根基的事物有信心。

  

  五月四日

  尼甘塔·那达布达(Nigantha Nataputla)的弟子阿士曼拉卡布达(AsibandhaKaputla)来到世尊跟前。世尊问他:『尼甘塔·那达布达教导弟子们甚麽教义?』

  『世尊,那达布达教导说:如果一个人习惯性地杀生、偷盗、邪淫、撒谎,他便会入地狱。一个人的命运决定於他平日的习惯性行动。』

  『但是,若如你所说:一个人的习惯性行动决定了他的命运,那麽根据那达布达的这个教诲,没有人会下地狱。假设有一个人只在白天或只在晚上,或只在一些时候杀生,你认为他最习惯的行动是杀生或不是杀生呢?』

  『世尊,他最习惯的行动不是杀生。』

  『假设有个导师教导如此的教义。他有个信徒对他很有信心,想著:我的导师说谁若杀生、偷盗、邪淫或撒谎,便会坠入地狱。我曾做过这些事,所以我一定会下地狱。於是他坚持这个见解,不加以割舍、放弃,不停地思想这见解,结果他真的下了地狱。但是如来在世时,曾谴责、严厉地谴责杀生、偷盗、邪淫与撒谎,说道:「戒绝这些。」他有个信徒,对他很有信心,想著:『世尊多方谴责杀生、偷盗、邪淫与撒谎,并说:『戒绝这些。』我曾做过这些,这是错的,不好的。而且在想到这些都已不能挽回时,我便很後悔。』有了这种想法,他於是放弃这些行为,脱离了恶道。由…

《佛陀法语(一日一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内观的开发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