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德,妨碍了受施者获得施受,他本身因吝啬而毁坏了自己。』
五月廿一日
若你观察树木或草芥,
它们展现了互不相同的本质与美型,
它们有很多不同品种。
再观察甲虫,飞蛾或蚂蚁等小昆虫,
它们展现互不相同的本质与类型,
它们有有很多不同品种。
观察具有四肢的大小动物,
它们展现了互不相同的本质与类型,
它们有很多不同品种。
观察腹足类、蛇类与爬虫类,
它们展现了互不相同的本质与类型,
它们有很多不同品种。
观察鱼类与水族类,
它们展现了互不相同的本质与类型,
它们有很多不同品种。
观察鸟儿与飞行类,
它们展现了互不相同的本质与类型,
它们有很多不同品种。
这些生物的本质与类型可以区分,
但人类却没有这些本质与类型的区分。
不论头或发、耳或眼、口或鼻、唇或眉,
都没有巨大分别。
不论颈或肩、腹或胸或生殖器,
都没有巨大分别。
不论手或脚、手指或指甲、小腿或大腿或肤色。
都没有其他生物的类别那麽繁多,
人的类别远不比其他生物繁多,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只在於风俗习惯的不同。
五月廿二日
国王问:『那先(Nagasena)尊者,善与恶,何者为大?』
『陛下,善为大,恶微不足道。』
『如何解释呢?』
『陛下,若作恶者深感懊悔,想著:「我做了一件恶事。」他的罪恶就不再增加。但是,行善者并不感到懊悔,心里没有悔意。因此愉快之感油然而生,从愉快之中引出了喜悦。因为喜悦,身体就会平静。有了平静的身体,一个人就会感到快乐,心念也由於快乐而能够专注集中。心念专注的人能清楚看见事物的真相,而善行就是这样不断增加。』
五月廿三日
有一次,世尊居住在尔沙里(Vesali)附近的一座树林中的一间大堂中。当时,有一个名叫卡兰那巴林(Karanapalin)的婆罗门在为离查密(Licchavis)盖一所房子。一日,卡兰那巴林看见婆罗门频义亚宁(Pingiyanin)从远处走来,趋前问道:『尊贵的频义亚宁,一大清早您从那里来?』
『我从沙门乔达摩那里来。』
『那您对沙门乔达摩的精辟透彻见解有何看法?你认为他是一位智者吗?』
『我如何能与他相比?我又是谁,如何能评定他那精辟透彻的见解?只有和他一样的人才能评定沙门乔达摩的智慧。』
『阁下给沙门乔达摩的赞美可真是高呀!』
『我如何能与他相比?我又是谁,如何能赞美沙门乔达摩?受赞美的人也真心赞美沙门乔达摩?受赞美的人也真心赞美沙门乔达摩。他是天神与人中最崇高的。』
『您看见了他的甚麽优点,竟然使你对他如此信服?』
『就有如一个人品尝了美味的食品之後,就不再渴望品尝其他较差的食品;一样的,一个人听了乔达摩的全部妙法之後,再也不渴望听其他人、群众、隐士或婆罗门的讲话了。』
『有如一个饥饿、虚弱的人看到一块蜜饼,享受了它的甜美滋味,一样的,当一个人听了乔达摩的全部妙法之後,心中感到甜美与安详。』
『有如一个人得到一支黄色或红色檀香水,不论他嗅吸木的根部、中部或顶部,都能闻到一股绝顶的清香味;一样的,当一个人听了乔达摩的全部妙法之後,所有的忧虑、悲伤、痛苦、哀痛、绝望都会消失。』
『有如一个被炽热的天气折磨得疲倦厌烦、喉乾口渴的人,来到一个清甜凉澈的池塘,一个美好的歇脚处,便跳入水中沐浴、畅饮一番,消除了一切悲痛、疲劳与烦燥,一样的,一个人听了乔达摩的全部妙法之後,所有的悲痛、疲劳与烦燥都会消失。』
听了频义亚宁的这番话,卡兰那巴林从座位站立,摆好披在肩上的袍衣上角,以右膝著地,伸出双手,朝世尊所在的方向说了三遍:『礼敬世尊、圣者、正等正觉佛陀。』
『善哉!频义亚宁,善哉!有如一个人把摔倒的扶正,把被封盖的揭开、为盲人指引道路,在黑暗中亮起明灯以让视觉正常的人看清。同样的,你为我阐明了佛法,我也将皈依佛、法、僧。在我有生之年,请把我当做受皈依的在家弟子看待吧!』
五月廿四日
有一种东西,若加以修习和发展,有助於培育割舍、放弃、镇定、寂静、高深知识、觉悟和证得涅槃。甚麽东西呢?那是对平静的冥想。
五月廿五日
婆罗门桑加拉跋(Sangarava)对世尊说:『至善乔达摩,我们婆罗门徒主持祭祀,也鼓励他人行祭礼。祭祀者能积大功德,也能造福许多人。反之,出家修行者只帮助自己,使自己平静,只引导自己迈上涅槃之道。这人所修持的是只能为自己造福利的修行罢了。』
世尊说:『婆罗门,我来问你一个问题,任由你回答。假如一个如来出世在世间,是一位无上士(世间最尊贵者)、正遍知(正确遍知一切事物)、明行足(德行与善行都圆满俱足)、善逝(虽入涅槃却从不舍弃众生)、世间解(了解世间一切事)、调御丈夫(能善巧调御众生的根性、化导他们)、天人师(教化天神与人之导师)、应供(德行圆满受人供养)、世尊(世人所共同尊重者)。他说:「来!我以自力证得觉悟,得大欢喜,你们也一起来!通过自力,你们也可以证得觉悟,得大欢喜。」导师因此将佛法传授给数百人、千人、万人。婆罗门,这样的出家修行,所惠及的是自己还是众人呢?』
『至善的乔达摩,这是利益大众的修行。』
五月廿六日
天神对世尊说:『有六件事不会使人堕落。哪六件?即尊敬导师、佛法、僧团、修行、热诚与慈爱。』
过後,世尊把天神的这番话重覆给僧众听,并说:
深切尊敬佛法僧,充满热诚与慈爱,
如此比丘不堕落,他已经趋近涅槃。
五月廿七日
人若受病苦,不去求医治;
纵有医生在,非医生之过。
与此相同者,被烦恼压抑,
受烦恼折磨,不寻导师帮,非导师之过。
五月廿八日
多奇妙啊!多不可思议啊!乔达摩多麽安详,容光焕发,晶莹透彻,有如秋天的黄枣一样晶莹明亮;有如刚摘下的棕榈一样晶莹闪光,也有如灵巧的金匠把一块黄金放在坩埚内铸打成一件小装饰品,然後放置在一块黄布上更显得无比的光辉闪亮;同样的,悉达多六根清静,容光焕发、晶莹透彻。
五月廿九日
假设有一个浑浊不清、烂泥翻滚的水池,一个视觉完好的人,即使站在池边,也看不清水底的蚝、贝壳、卵石、砂砾和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为甚麽呢?因为水已浑浊不清。同样的,一个心念混乱的人无法明白自己与他人的利益、无法达到更高的境界,又为甚麽呢?因为心念混乱。又,假设有一个清澈平静的水池,一个视觉完好的人,站在池边,能看清水底的蚝、贝壳、卵石、砂砾和在水中游动的鱼。为甚麽呢?因为池水平静,没被搅动。同样的,一个心念平静的人可以明白自己与他人的利益、能达到更高的境界。为甚麽呢?因为心念平静,不被搅动。
五月卅日
你所关心、接触的人│你的朋友、至亲、同族、亲属,各个都应得获通知、奠定基础、建立起「入流」的四个条件。那四个?即信佛、信法、信僧和持圣者所喜爱并且能促进心念集中的德行。
五月卅一日
当时,婆罗门桑达里卡· 拉笆加(Sundcrika Bharadvaja)坐在世尊附近,问道:『至善的乔达摩有到 呼卡(Bahuka)河沐浴吗?』
『 呼卡河有何特别?有何好处?』
『至善的乔达摩,许多人都相信 呼卡河能净化他们。他们在那里洗去罪恶。』
世尊於是说:
呼卡河、 熹卡卡河、
佳雅河、桑达里卡河、
莎拉莎蒂河、巴雅哥河、
或 呼玛蒂河,
愚者常沐浴其中,
却洗不去罪恶。
众河有何用?
不能净化恶人,
不能净化企图作恶者。
善人日日都特别,
善人日日都圣洁,
善人日日都行善。
沐浴善行中,
众生得保护。
你若不撒谎、不伤害、不偷盗,
你若信佛法、慷慨又大方,
去佳雅河有何益?
佳雅河与家中井一般样。
六月
六月一日
还应做甚麽?你应如此思想:「举止应纯正、洁净、光明磊落、没有瑕疵和自我约束。但不可因自身已纯正而妄自尊大,贬损他人。」你应如此训练自己。
六月二日
世间有那八种推诿责任的人。他们有那八种过失?当一个人被伙伴责怪时,以健忘为托词,说道:「我记不得,我记不得。」这有如一只放恣的马,被车夫鞭打、催促时,竟乱跳、乱扭,把车厢吊转回头。这人就如这马一般。
当他被伙伴责怪时,冲口争辩道:「你有何资格说此话,你凭甚麽认为自己可说此话!」这有如一只放恣的马,往後踪跃,把马车的围栏折断。这人就如这马一般。
又,当他被伙伴责怪时,反驳道:「你自己也做了这些事情,先纠正自己吧!」这有如一只放恣的马挣脱被绑於柱子上的後腿,还将柱子踩坏。这人就如这马一般。
又,当他被伙伴责怪时,竟避而不答,大动肝火,怒形於色。这有如一只放恣的马,跑错了路,使车厢摇晃不定。这人就如这马一般。
又,当他被伙伴责怪时,竟然对大众比手划脚,为自己辩护。这有如一只放恣的马,高举身躯踢出双脚。这人就有如这马一样。
又,当他被伙伴责怪时,竟然不理会责怪者与众人,继续为所欲为。这有如一只放恣的马,不理会车夫或鞭子,紧咬著绑於嘴部的马衔。这人就如这马一般。
又,当他被伙伴责怪时,说道:「我没有犯错,我也不在乎。」就此不出声,使大众气恼。这有如一只放恣的马,被催促时,不肯前进或後退,像一根柱子一样,矗立不动。这人就如这马一般。
又,当他被伙伴责怪时,说道:「你们何必为我操心,我要放弃修行,重过凡夫的生活,你们满足了吧!」这有…
《佛陀法语(一日一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