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什么所得到的幸福与苦难都不尽相同。佛陀参究其中的道理,进而发现因果轮回的存在以及它的正确不虚。
曾有一位高僧就曾解释过,何谓“业”
““业”这个词是中词,不执着“善”,也不执着“恶”,“业”只是“作用”而已”
“既然有了作用,就会形成因果,就像我们为什么会饿,是因为要吃。如果不吃就会饿;如果不睡觉就困,睡饱就不困了。”
““业”在这里只是中性词,是作用,不必去区分行善还是造恶,但是如果去造作了,就一定会有果报。”
“物理学曾经解释得很清楚,有多少的作用力就会有相同的反作用力,科学家牛顿曾经发现力学的原理 ,反应相同于作用,在佛教教义里也是如此“做什么,得到什么””
“科学家乃至全世界,发现和承认这个真理三百多年。但是佛陀发现这个法则,已有两千年,而且理解得更有深度。”
“举例来说,被堕胎的婴孩表面上看来,似乎是这个孩子命不好,错的是他的父母,因他们不想生下他,而去堕胎,以致这个婴孩的生命很短暂。但是佛陀教导我们,不要只从表面去理解,而应该更深一层的去认识和留心观察。为什么这个婴孩不去投生于其他家庭,这世界还有那么多的父母供他选择,他却选投生到准备要堕胎的母亲腹中去。”
“原因主是这个婴孩前世杀生太多,以至于杀业太重。当投胎为人的时候,杀生的果报也就跟随之感应,带着报应一起投胎到这个母亲肚里,而这个母亲同样喜欢杀生,也就有了杀业的果报,母亲和孩子的果报相同,所以才会互相牵引,婴孩才能投胎进入到母亲的腹中,如果不是这样,他是无法投入这个胎里的。”
“当这个中阴身刚一进入胎里的时候,母亲就有妊娠反应,一直想杀生,而有些母亲的妊娠反应,使得她们想喝新鲜的血液。如果喝不到新鲜的血液,妊娠反应就不会好。”
“还有一些更严重的,就是母亲一怀孕,就是马上去堕胎,这是很重的“杀业”,而业务的报应是很深、很复杂的,超了我们所能想象的!”
“有的时候,报应是非常明显的,就是当这个国家的人民都累积了很多杀生的罪业时,这个国家就会出现新的法律,允许女性堕胎。”
“那么,当有功德的婴儿降临的时候,母亲会怎么样呢?”
“佛教解释得很清楚,当有功德的婴儿要降临的时候,会为他的家庭带来兴旺。当然,身为母亲者更是日夜期待孩子的来临,因此,便会积极地行善,甚至点香燃烛向佛祖祈祷,祈求天赐麟儿。而当谁要从天界来投胎时,也一定会选一个有福报的人当他的母亲。他投胎之后,母子都会健康平安。”
“天人的功德威德力是很神奇的。当他在母亲的腹中时,母亲的妊娠反应,是怎么样都不好,但是只要她去行布施,就立刻转好。这说明这个来投胎的孩子前世是个善人,所以当他在胎中时,就让母亲有这样的妊娠反应,使母亲喜欢布施,不像其他的孕妇,只想喝新鲜的人血。”
“那些来投胎的天人,才一进入母亲的腹中,母亲就有妊娠反应,并且知道该做些什么。如果打坐念经会使身体感到舒服,母亲就会去打坐念经,此时,在腹中的胎儿就会和母亲一样,感到轻松自在。”
“世人的差异就在于业力不同,即是来自前世的业报和现在的业报,我们是改变不了。一部分业力是与身俱来,我们是无法更改,另一部分是我们今世自己所修的。”
“正等正觉佛陀再三强调,我们不能再增加罪业了。不然,我们今日所造恶业,一定会有明日报应。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恶业,都千万不要去造作。”
“佛教教义:“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指的就是行善积德。当我们行善积德,善的业果就会立刻回报幸福给行善之人,同时让来世更好更幸福。”
“业是制定个人生命之差异,我们会清楚地从世人身上看到其差别和它的奇妙之处。谁在前世行了很多善,今世出生就会应有尽有,如具有好容颜财富与智慧。如果我们明白这些,就会相信:“所有的业都会导致果报”。
“对于我们来说,当我们今世出生后,不管怎么样都要学会忍耐,同时还要积极地行善积德,不能被罪恶战胜。要用最坚强的毅力,修行静坐,让心灵保持健康。这世间,没有其他的方法能超越静坐的修行,静坐的时间越长,你行善的信心就会随着提高。”
“我们的世界观应该以因果法则为准则。所以我们一定要规划生命的方向,不要迷失。我们想让自己今世得到什么,就随着自己的理想去做吧!因果真的存在,业障也一定会有报应。行善得善报,行恶得恶报,正遍知佛陀所说的话怎么会错呢,而且这些教诲都已经被接受奉行了两千多年!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明显地看到世人的差异,这些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业力影响所致,也说明了因果的真实不虚,因此,我们不应对此怀疑或曲解,请积极地行善培福吧!”
“每当想到师父的教导,就会在心里思考因果法则,科学家们对此展开研究,至今也只得到一点点成果而已。但是我们的正遍知的佛陀早已经发现了,并总结因果的规律:死而不灭,若行善则上升天界;做恶则堕入地狱;摒除欲望则得以涅槃。”
所以,在我们的生命中,如希望脱离生死轮回,我们就要坚决地远离罪恶,行善积德。今世净化心灵,让心灵清净纯洁,行善所得的功德就会跟随我们到来世去。到时,我们会得到好相貌,财富和智慧。所有这些福报都会降临在具有高尚道德的家庭里。这是让我们生命再次获得成功的一个特好机会。因为在未来世转生时,这些功德也会随着出现在每一世轮回的生命中,一直到达无欲无求的那一世为止。
同样的情况,如果说父母想让具有功德之人来投胎做自己的孩子,就必需行善积德,持之以恒的诵经修行,远离导致毁灭之道(酗酒、嫖妓、闲逛、赌博、结交损友、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勤修行(修心、修身、修慧),让心灵永远清净纯洁。其实,父母的功德和来出生孩子的功德都是相近的,这时父母能得到带着功德而来降生的人,成为自己家庭的成员,使家族的香火得以延续的主要原因。
六、 胎 教
所有的父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体健康,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但是很多父母不知道要让孩子平安出生,必须在为人父母或结婚之前,先培养良好的品性。而不是等孩子出生前才开始注意,这对孩子并不是一个好的开始,而且很难让孩子成为父母期望中的好人。所以,请留心以下所述:“培养腹中胎儿的品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在佛教里认为需从孩子尚未出生时就要开始了。即是说,谁要生而为人,并不仅仅是父母细胞的结合而已,投胎时还需具备结生识(投生的灵魂)。生命才能投胎于母亲腹里。孩子能在胎中孕育的其中一个关键条件,就是---业,至于是善或是恶,将取决于父母亲。
因此,如果父母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行为,纯净的心灵,才有机会让良好的结生识投生于腹中。
父母应该在怀孕前,就要培养本身良好的品性。在言行举止上,都要小心谨慎,把恶习戒除,持守五戒。这是让良好的结生识投胎于母腹中所应作的准备。
男女双方要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品性,最迟也必须要在结婚之前,或者知道自己怀孕的时候,要尽最大的努力爱护胎儿。在行走或活动时,要小心。
除了吃清淡的食物,尽量不要服用太多的药品,或食用腌制类食品和酒类食品外,连不好的情绪也要非常的小心,这能避免母亲与胎儿受到刺激,产生不良的影响。
中国人早就知道这个重要性,所以从古代开始,就很注意“胎教”了。
话说在清明节时分,有两姐妹相约一起去祭拜祖先。在途中她们见到地上有一个钱袋,妹妹很高兴的对姐姐说:“姐姐,我们运气真好。这是我们的财运呀!”
“亲爱的妹妹,我们不能私吞这袋钱。”
“为什么呀?”妹妹疑惑地问道。
“姐姐现在已有三个月的身孕。为了熏陶我的孩子的品德,从一怀孕,我就开始培育胎里的孩子,希望他不要成为贪婪的人,凡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千万别作非分之想。我们就站在这里等待失主来认领吧!我相信他一定会回头来寻找的!”
就在这时,有个女孩走过来,看见姐妹俩手上拿着钱袋,站在那边,好像在等人似的。于是就起了贪念,假装问道:“你们有看见一袋钱吗?”
妹妹回应说:“就在这里!”
那少女马上眼睛一亮,说:“那是我遗失的,请还给我吧。我妈妈正等拿着这些钱去买酒喝呢!”
可是,姐姐却机警地问道:“那你什么时候遗失了这个钱袋?”
这个女孩心虚地答道:“你问那么多干嘛?”
此时,又有一个面带泪痕的女孩,朝她们走过来,她边抽搐边问道:“姐姐,你们站在这里,不知道有没有看到一袋钱呢?我刚才拿着一袋钱经过这里,而这些钱是为了要买金银元宝,烧给我已往生的妈妈,钱是什么时候掉的,我也不知道……”话还没说完,已经泣不成声。而先前来的那人女孩,就趁这个女孩说话的时候溜走了。
于是,姐妹俩把钱还给了真正的失主,那个女孩非常感动,再三地感谢姐妹俩的善心。之后姐妹俩就继续上路。妹妹说:“你实在有智慧,很会处理事情。我还以为,只要有人来认领,姐姐就会立刻把钱还给他。”
姐姐说:“既然要帮人,就必须认真小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谨慎,不可敷衍了事。如果姐姐这么大意,轻易地就把钱交给那个贪心女人的话。那倒不如不捡那袋钱。
而我们捡了那袋钱,一定要找到真正的失主。姐姐希望胎里的孩子,能成为有品德的人,所以就趁这个机会教育他。妹妹高兴地点头赞同。
把这个故事告诉大家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看到要培养孩子成为好人,就要从孩子在胎中时开始,如果母亲知道自己怀孕了,还继续喝酒抽烟,而父亲还怂恿她一起去想说做坏事。
那么,腹中的孩子肯定受到不良的影响。当他生出后,可能会成为有缺陷的孩子。但是,如果父母亲能努力与胎中的孩子交流,让他在胎里就有了行善的意识,那这个家庭肯定会得到好品德的孩子。
因此要教育孩子成好人,父母必须在还没有怀孕的时候,就要具备善良的品行。因为这是让孩子能平平安安的出生,也是使孩子永远具有智慧的最好保证。
《温暖之家 第二章 培育品性善良的孩子》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