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溫暖之家 第二章 培育品性善良的孩子▪P9

  ..續本文上一頁什麼所得到的幸福與苦難都不盡相同。佛陀參究其中的道理,進而發現因果輪回的存在以及它的正確不虛。

  曾有一位高僧就曾解釋過,何謂“業”

   ““業”這個詞是中詞,不執著“善”,也不執著“惡”,“業”只是“作用”而已”

   “既然有了作用,就會形成因果,就像我們爲什麼會餓,是因爲要吃。如果不吃就會餓;如果不睡覺就困,睡飽就不困了。”

   ““業”在這裏只是中性詞,是作用,不必去區分行善還是造惡,但是如果去造作了,就一定會有果報。”

   “物理學曾經解釋得很清楚,有多少的作用力就會有相同的反作用力,科學家牛頓曾經發現力學的原理 ,反應相同于作用,在佛教教義裏也是如此“做什麼,得到什麼””

   “科學家乃至全世界,發現和承認這個真理叁百多年。但是佛陀發現這個法則,已有兩千年,而且理解得更有深度。”

   “舉例來說,被墮胎的嬰孩表面上看來,似乎是這個孩子命不好,錯的是他的父母,因他們不想生下他,而去墮胎,以致這個嬰孩的生命很短暫。但是佛陀教導我們,不要只從表面去理解,而應該更深一層的去認識和留心觀察。爲什麼這個嬰孩不去投生于其他家庭,這世界還有那麼多的父母供他選擇,他卻選投生到准備要墮胎的母親腹中去。”

   “原因主是這個嬰孩前世殺生太多,以至于殺業太重。當投胎爲人的時候,殺生的果報也就跟隨之感應,帶著報應一起投胎到這個母親肚裏,而這個母親同樣喜歡殺生,也就有了殺業的果報,母親和孩子的果報相同,所以才會互相牽引,嬰孩才能投胎進入到母親的腹中,如果不是這樣,他是無法投入這個胎裏的。”

   “當這個中陰身剛一進入胎裏的時候,母親就有妊娠反應,一直想殺生,而有些母親的妊娠反應,使得她們想喝新鮮的血液。如果喝不到新鮮的血液,妊娠反應就不會好。”

   “還有一些更嚴重的,就是母親一懷孕,就是馬上去墮胎,這是很重的“殺業”,而業務的報應是很深、很複雜的,超了我們所能想象的!”

   “有的時候,報應是非常明顯的,就是當這個國家的人民都累積了很多殺生的罪業時,這個國家就會出現新的法律,允許女性墮胎。”

   “那麼,當有功德的嬰兒降臨的時候,母親會怎麼樣呢?”

   “佛教解釋得很清楚,當有功德的嬰兒要降臨的時候,會爲他的家庭帶來興旺。當然,身爲母親者更是日夜期待孩子的來臨,因此,便會積極地行善,甚至點香燃燭向佛祖祈禱,祈求天賜麟兒。而當誰要從天界來投胎時,也一定會選一個有福報的人當他的母親。他投胎之後,母子都會健康平安。”

   “天人的功德威德力是很神奇的。當他在母親的腹中時,母親的妊娠反應,是怎麼樣都不好,但是只要她去行布施,就立刻轉好。這說明這個來投胎的孩子前世是個善人,所以當他在胎中時,就讓母親有這樣的妊娠反應,使母親喜歡布施,不像其他的孕婦,只想喝新鮮的人血。”

   “那些來投胎的天人,才一進入母親的腹中,母親就有妊娠反應,並且知道該做些什麼。如果打坐念經會使身體感到舒服,母親就會去打坐念經,此時,在腹中的胎兒就會和母親一樣,感到輕松自在。”

   “世人的差異就在于業力不同,即是來自前世的業報和現在的業報,我們是改變不了。一部分業力是與身俱來,我們是無法更改,另一部分是我們今世自己所修的。”

   “正等正覺佛陀再叁強調,我們不能再增加罪業了。不然,我們今日所造惡業,一定會有明日報應。哪怕只是一點點的惡業,都千萬不要去造作。”

   “佛教教義:“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指的就是行善積德。當我們行善積德,善的業果就會立刻回報幸福給行善之人,同時讓來世更好更幸福。”

   “業是製定個人生命之差異,我們會清楚地從世人身上看到其差別和它的奇妙之處。誰在前世行了很多善,今世出生就會應有盡有,如具有好容顔財富與智慧。如果我們明白這些,就會相信:“所有的業都會導致果報”。

   “對于我們來說,當我們今世出生後,不管怎麼樣都要學會忍耐,同時還要積極地行善積德,不能被罪惡戰勝。要用最堅強的毅力,修行靜坐,讓心靈保持健康。這世間,沒有其他的方法能超越靜坐的修行,靜坐的時間越長,你行善的信心就會隨著提高。”

   “我們的世界觀應該以因果法則爲准則。所以我們一定要規劃生命的方向,不要迷失。我們想讓自己今世得到什麼,就隨著自己的理想去做吧!因果真的存在,業障也一定會有報應。行善得善報,行惡得惡報,正遍知佛陀所說的話怎麼會錯呢,而且這些教誨都已經被接受奉行了兩千多年!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明顯地看到世人的差異,這些都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業力影響所致,也說明了因果的真實不虛,因此,我們不應對此懷疑或曲解,請積極地行善培福吧!”

   “每當想到師父的教導,就會在心裏思考因果法則,科學家們對此展開研究,至今也只得到一點點成果而已。但是我們的正遍知的佛陀早已經發現了,並總結因果的規律:死而不滅,若行善則上升天界;做惡則墮入地獄;摒除欲望則得以涅槃。”

   所以,在我們的生命中,如希望脫離生死輪回,我們就要堅決地遠離罪惡,行善積德。今世淨化心靈,讓心靈清淨純潔,行善所得的功德就會跟隨我們到來世去。到時,我們會得到好相貌,財富和智慧。所有這些福報都會降臨在具有高尚道德的家庭裏。這是讓我們生命再次獲得成功的一個特好機會。因爲在未來世轉生時,這些功德也會隨著出現在每一世輪回的生命中,一直到達無欲無求的那一世爲止。

   同樣的情況,如果說父母想讓具有功德之人來投胎做自己的孩子,就必需行善積德,持之以恒的誦經修行,遠離導致毀滅之道(酗酒、嫖妓、閑逛、賭博、結交損友、好吃懶做、遊手好閑),勤修行(修心、修身、修慧),讓心靈永遠清淨純潔。其實,父母的功德和來出生孩子的功德都是相近的,這時父母能得到帶著功德而來降生的人,成爲自己家庭的成員,使家族的香火得以延續的主要原因。

  六、 胎 教

   所有的父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體健康,成爲一個有用的人。但是很多父母不知道要讓孩子平安出生,必須在爲人父母或結婚之前,先培養良好的品性。而不是等孩子出生前才開始注意,這對孩子並不是一個好的開始,而且很難讓孩子成爲父母期望中的好人。所以,請留心以下所述:“培養腹中胎兒的品性”。

  

   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性,在佛教裏認爲需從孩子尚未出生時就要開始了。即是說,誰要生而爲人,並不僅僅是父母細胞的結合而已,投胎時還需具備結生識(投生的靈魂)。生命才能投胎于母親腹裏。孩子能在胎中孕育的其中一個關鍵條件,就是---業,至于是善或是惡,將取決于父母親。

   因此,如果父母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行爲,純淨的心靈,才有機會讓良好的結生識投生于腹中。

  父母應該在懷孕前,就要培養本身良好的品性。在言行舉止上,都要小心謹慎,把惡習戒除,持守五戒。這是讓良好的結生識投胎于母腹中所應作的准備。

   男女雙方要培養自己具有良好的品性,最遲也必須要在結婚之前,或者知道自己懷孕的時候,要盡最大的努力愛護胎兒。在行走或活動時,要小心。

   除了吃清淡的食物,盡量不要服用太多的藥品,或食用腌製類食品和酒類食品外,連不好的情緒也要非常的小心,這能避免母親與胎兒受到刺激,産生不良的影響。

   中國人早就知道這個重要性,所以從古代開始,就很注意“胎教”了。

   話說在清明節時分,有兩姐妹相約一起去祭拜祖先。在途中她們見到地上有一個錢袋,妹妹很高興的對姐姐說:“姐姐,我們運氣真好。這是我們的財運呀!”

  

   “親愛的妹妹,我們不能私吞這袋錢。”

   “爲什麼呀?”妹妹疑惑地問道。

   “姐姐現在已有叁個月的身孕。爲了熏陶我的孩子的品德,從一懷孕,我就開始培育胎裏的孩子,希望他不要成爲貪婪的人,凡是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就千萬別作非分之想。我們就站在這裏等待失主來認領吧!我相信他一定會回頭來尋找的!”

   就在這時,有個女孩走過來,看見姐妹倆手上拿著錢袋,站在那邊,好像在等人似的。于是就起了貪念,假裝問道:“你們有看見一袋錢嗎?”

   妹妹回應說:“就在這裏!”

   那少女馬上眼睛一亮,說:“那是我遺失的,請還給我吧。我媽媽正等拿著這些錢去買酒喝呢!”

   可是,姐姐卻機警地問道:“那你什麼時候遺失了這個錢袋?”

   這個女孩心虛地答道:“你問那麼多幹嘛?”

   此時,又有一個面帶淚痕的女孩,朝她們走過來,她邊抽搐邊問道:“姐姐,你們站在這裏,不知道有沒有看到一袋錢呢?我剛才拿著一袋錢經過這裏,而這些錢是爲了要買金銀元寶,燒給我已往生的媽媽,錢是什麼時候掉的,我也不知道……”話還沒說完,已經泣不成聲。而先前來的那人女孩,就趁這個女孩說話的時候溜走了。

   于是,姐妹倆把錢還給了真正的失主,那個女孩非常感動,再叁地感謝姐妹倆的善心。之後姐妹倆就繼續上路。妹妹說:“你實在有智慧,很會處理事情。我還以爲,只要有人來認領,姐姐就會立刻把錢還給他。”

   姐姐說:“既然要幫人,就必須認真小心。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謹慎,不可敷衍了事。如果姐姐這麼大意,輕易地就把錢交給那個貪心女人的話。那倒不如不撿那袋錢。

   而我們撿了那袋錢,一定要找到真正的失主。姐姐希望胎裏的孩子,能成爲有品德的人,所以就趁這個機會教育他。妹妹高興地點頭贊同。

   把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的目的,是爲了讓大家看到要培養孩子成爲好人,就要從孩子在胎中時開始,如果母親知道自己懷孕了,還繼續喝酒抽煙,而父親還慫恿她一起去想說做壞事。

   那麼,腹中的孩子肯定受到不良的影響。當他生出後,可能會成爲有缺陷的孩子。但是,如果父母親能努力與胎中的孩子交流,讓他在胎裏就有了行善的意識,那這個家庭肯定會得到好品德的孩子。

   因此要教育孩子成好人,父母必須在還沒有懷孕的時候,就要具備善良的品行。因爲這是讓孩子能平平安安的出生,也是使孩子永遠具有智慧的最好保證。

  

  

《溫暖之家 第二章 培育品性善良的孩子》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