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尊者阿迦曼传▪P17

  ..续本文上一页早,当再度碰上了那个感官意念时,治愈的伤口会再度裂开,像以前一样,再下「猛药」。

  当有很多在这方面仍有缺点的比丘们聚集时,他们一定很容易受到这类感官意念的影响,程度或大或小。透过尊者阿迦曼使用猛药的恐怖,一个比丘可能彻底地免疫一段时间,但是隔些时候,他可能又减少免疫力了,於是他必须被「舌挞」了,必须接受尊者阿迦曼的特效药治疗了。对於尚未绝对地解脱於烦恼的心意,这是可以想见的,它会时儿走入歧途。

  当然,长老阿迦曼非常清楚这个事实,也不希望处处监督着他的弟子们。只有在事情非常有害地威胁到(心意)开发时,他才严厉地批评比丘们,以利於查核他们放肆无羁的思想。他希望他们的思想安住於解脱的主题上,和必然朝向解脱的努力上。因此,在傍晚的开示时间里,猛药经常下给当天心意失控的人。无疑地,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他做为一个法师独特的和有用的能力,一个对弟子具有他心通的人,就能为了他们的利益和进步,而有效率地帮助和管制他们。至少,他的能力阻止了他们玩弄这些有害的思想和情绪,并检查他们心意中有害的杂草的过度蔓延,因为一个思想,不论是善的或不善的,总是重复生长。 

  049他的禅思经验

  尊者阿迦曼对於比丘弟子们的开示特别的详细和深奥。彻底地解说戒律的修持,不同程度的禅思和智慧也论述得更长更详细。所有程度的禅思和中级程度的智慧,从他住在沙里卡洞起,就成了他直接的亲身经验。在东北住了一段时间之後,他的功夫更有进展了。所以他能够详尽地对他训练和引导下的比丘和沙弥,解说所有程度的禅思和中级程度的智慧。

  尊者阿迦曼的禅思,不论是初级程度、中级程度或是高级程度都是非常特别的。一下子,他的禅思在初级程度,另一下子又在中级程度,并跑到外面去拾取几乎无穷尽种类的讯息和事件。他有时会和肉眼所看不见的众生沟通,例如鬼魂、恶魔、那伽、无数境界的天使。当接待那些亲近他而肉眼所看不见的客人时,他就是运用这种中级程度的禅思。另外有些时候,心意会自己从身体脱离并游历各种微妙的空居天界,从欲界到非常微妙的高级境界。这些游历有时也会带他到黑暗的境界,那里有众生在感受着他们自己业报的痛苦。

  在描述这些境界时,有时会用到「上」和「下」的字眼,但是必须要了解这些措词并不意味着垂直的旅游或是任何高度的变化。它们是指微妙或粗劣的程度,「上」是微妙程度的增加,「下」是粗劣程度的增加。相似的比较可见於人类世界中,当我们谈到罪犯时,某些人要服轻微的短暂徒刑,而在同一个牢中,另有一些人则要服重大的长期徒刑。对两种犯人之间的区域而言,并没有「上」或「下」的区别。从空居天界到黑暗的境界也没有所谓的垂直旅程。然而,仍有显着的差别,就像在人的世界中,那些在牢里的和那些在牢外的,都能彼此知道一些,至少能够知道另一个群体真实地存在。那些统称为鬼和天使的,有着他们自己的境界,不只对我们来说是看不见和不可知,对其它境界也是如此,尽管心意的交叉识流,奔驰穿梭於每个存在的境界。

  这些境界之所以看不见和不可知,是因为每个个别的心理能力之故,而非不存在或不实在。这些境界或许是悲苦的非人境界或人类的世界,或称做天人的天堂世界,或称做梵天的高级天堂世界。换句话说,有些人能够知道他们的存在,甚至游历其间,也就是因为他们个别的(心意)开发所致。所以在「上」、「下」的词意被直接体悟以前,这需要特殊的心理能力。这种措词只是从传统语言中借用,然後延伸应用於表达一个新的、抽象的意义。 

  050禅思习惯形成的效果

  因为他的心意是极度活跃而不安定的,尊者阿迦曼的中级禅思曾经和他的初级禅思紧紧连接着。一下子的初级禅思就足以把心意送入中级程度,然後它就跑出外境去捡拾讯息或目击外在的事件。(经常,在这期间,不顾他自己。)一直到他後来能够有效地控制他的心意时,他才能随意地,多方面运用各种程度的禅思。一下子他的心就进入初级禅思,接着就希望进入中级,那之後,他就撤入禅思的基础处,称之为不可动摇的程度(安般那),随他所欲地息隐在其中。

  这个第叁深奥程度的禅思是微妙的、不可动摇的,而其中的宁静和喜乐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尊者阿迦曼说,他已经同样地达到了这个高级程度的禅思,但由於他的性向是在一切时中使用智慧,所以他能够自己突破它形成习惯性的效果,不会长久地贯注於其中。一个修行人如果情感上执着於这个高级程度的禅思,当他变成自我满足而忽略了在开发智慧的道路上前进时,就阻碍了他自己的进步。有很多修行的佛教徒,他们在修行道上的进步,是用高级禅思中微妙的嗜好效果来予以查验,因为它的喜乐是习惯形成的。他们被导向了轻忽智慧的运用,陶醉於自满的蚕茧中,如果没有来自优良禅师的强烈警告,他们就不能从这个界限中解脱自己,而会断定这种成就本身必然就是痛苦的熄灭—涅槃了。

  心意的专一,产生这种平静舒泰或均衡,伴随着这个禅思程度的宁静喜乐,仍旧是植根在「有」的因缘流程之中,在流程的结果—「生」之中。没有敏锐的智慧之光,生死的轮回不能被打破。因此,那是合理的,各种程度的禅思都要与智慧结合,对於高级禅思更是如此,其中智慧必须予以有力地强化,以防止自我的迷惑。

  051不还者的中道—不可捉摸的烦恼

  在他第二次前往东北的旅程中,尊者阿迦曼深切地体会到,叁果的圣弟子,不还者(阿那含)是以中级的智慧为其特性。这个程度的成就需要完全达到身体性质的念住(中译注:身观念处),它超越了身体是动人而可爱的假设,也超越了身体是丑陋而可恶的假设。透过智慧的开发,心意已经离开了两个极端(它们同样地感性),行走於其间的中道,体悟了它们不过是步行的石阶而已,因此完全地不执着於它们。这是对於不还者的最低要求,也就是通行记号。不还者需要更多智慧的修习和开发,以获得这个道果上的最大利益。能够这样做的不还者,就有资格生於净居天界中的第五重天(阿迦尼吒,中译注:色究竟天),不必再生於较低的四重天之中。

  尊者阿迦曼有一段很长的时期,持续在不还果的程度上,我们从尊者阿迦曼本人知道这件事。没有人提供他任何谘商,他必须慢慢地而且非常谨慎地前进。那是一条他还不是很熟悉的道路,任何时候总是有着滑倒或走入岔路的可能。从经验中,他知道当念住和智慧变得更微妙和更开发时,就证知了更深的法义,而烦恼也相对地变得更微细和不可捉摸了,更加狡滑地产生自我迷惑,藏匿得更深,也更聪明地伪装着,因此在一个障碍能被超越以前是很痛苦的。所有的障碍都必须独自勇敢地去面对,坚决地去战斗,除了从经典上学到的一些之外,不能指望其他的引导或建议。每当他「开荒拓野」的时候,他必须忍受多麽痛苦的考验啊!在他历经劫难而回来教导我们,节省我们的时间和努力之前,他要忍耐多少的痛苦呢!

  尊者阿迦曼偶而会告诉他的弟子们,有关於他那段日子里的尝试和错误,悲哀和困窘,考验和几乎殉道。当听着他是如何勇敢地承受痛苦时,作者被感动得两度流泪,同情着他在当时数说不尽的痛苦,敬畏他已证知了深奥的法义。作者经常会这样想,在这一生中,一个人是否能够达到他一小部份的成就?他的叙述真的令人鼓舞,在需要勇气的时候,给予作者更新的勇气。

  尊者阿迦曼曾经说过,每当精进的意愿加强时,群居的意愿会同步地减弱而希望隐居。然而,有许多弟子在他的引导和训练之下,而且尊敬他为师长,所以他必须留住一段时期,直到他们或至少其中某些人,在若干程度上能够帮助他们自己为止。他知道自己内在的开发还未完成,因为当时他只有达到第叁果的证悟,在达到究竟的果证之前,还有一阶有待开发。 

  052老虎交响曲—纯净慈心的感化力

  尊者阿迦曼可能在那空番诺城附近,斯里宋卡拉区的沙凤村一带,住了叁或四个雨期安居,有一年住在卡米牙伊区的惠赛村。他喜欢惠赛村、卡米牙伊、诺宋和口克克拉一带,因为它们都是山区。尤其是在花可固村里,他说,那里除了天使之外,还有很多老虎接近他。天使经常在夜间来听他说法,而凶猛的大老虎则在他的住处附近自由地漫步着。这些老虎有时会以交响曲的方式互相嘶吼着,而它们雷鸣似的吼声回汤林间,不绝於耳。它们的吼声,就像人类从远方互相呼叫着,当一只老虎吼叫时,另一只就回应它,不久之後这个地区就回汤着震耳欲聋的吼声了。这恐怖的交响曲是间歇性的,停了一下子,然後又重新开始,每一个乐师都使出他最佳又最大声的演奏。有时,跟他住在一起的比丘和沙弥整夜不能入睡,被这些森林之王的窒息性歌声叫醒着。尊者阿迦曼有善巧的方法来激励弟子们的行为,「你们这些懒骨头要小心老虎啦,它最喜欢的莫过於把懒惰的比丘和沙弥饱餐一顿了。任何害怕老虎的人,就不要害怕加强自己的精进。那些加强精进的人,就不会丧身老虎口中。」

  在他的激励开示下,他的比丘和沙弥都被鼓舞着,而在老虎的雷鸣吼声中,他们会振作自己做经行禅思。准备牺牲他们的生命,全然不顾自己忐忑不安的恐惧。

  他们的小平台高出森林的地面只有几英尺,无法抵挡任何凶猛的野兽。如果任何一只森林之王想要把他们吃掉的话,这些比丘和沙弥将会是毫无办法的。尊者阿迦曼的警告,因此最受尊重地被遵守着。有时会看到一只大老虎在比丘的住区来回地走着,但它不伤害任何人,或许它只是想要经过而已。尊者阿迦曼知道老虎不会攻击他的弟子们,因为来听他说法的天使们,经常守卫着这个区域。他们曾经对他和所有在这个区域的弟子们提供了他们的保护,告诉他们,他们不会受到伤害。这些天使也请求他,尽…

《尊者阿迦曼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