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尊者阿迦曼传▪P22

  ..续本文上一页而宣说正法。那个讯息是绝对地真实,在各方面都是不能反驳的。由於恭敬的感恩,他被感动得整夜都不餍足地忆念着佛陀的功德和殊胜。但是法是如此的深奥,因此,传布正法可能会招来无情和敌意的批评,结果,在这方向上的努力,可能伤害大於帮助别人。这就是在他发现无上正法之後,瞬间经过他心里的想法。过了一下子,他扩大他的眼界,回顾他的修习,并视察别人的潜能。

  佛陀之道是适於所有像他那样,愿意并敢於接受挑战的人,当然会有更多这类型的人们。自从佛陀宣说那个讯息以来,就已经有过无数的弟子们,他们已经能够证知并达到相同的法了,在佛陀无馀入灭的前、後都是如此。这是随後的想法,让他决定把佛陀的讯息,再度带给那些愿意热诚而恭敬地听受的人们。至於教导那些不愿听受或听闻而没有敬意或兴趣的人们,是没有什麽妙方的,他们把法视为平凡无奇,待它就像老生常谈而已。只有在一连串痛苦的考验之後,才能赢得无上法。把无价的正法消溶於汪洋中是没有用的,就像一个人在溶解没有价值的东西一样,只有为了那些用心聆听的人们,正法才得以宣说。一个医生是为了治疗病人们的痛苦才开立处方,只要他们宁愿抱病过活,他们就会对医生的劝告一直置若罔闻了。

  一个以法自律的人是自足的,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找到宁静和喜乐,因为他不必依赖任何人或任何事去寻求他的福祉和安稳。没有任何事情能打扰或烦乱一颗已经绝对地净化了的心,它是不可动摇的。因此,尊者阿迦曼大部份的时间都宁愿住在旷野里。当机缘许可时,他时时帮助别人。正法所在之处就有宁静和喜乐,当心意即是法义时,它本身就是喜乐和宁静。为了表面上的成果而奋斗,只会增加自己的痛苦。这使尊者阿迦曼在说法布道时非常小心,决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说法。佛陀所采用的方法,必须永远予以尊重和追随。这永远是他修习的准绳,以提醒他们自己,以自制来追随佛陀之道,於现在、将来获得丰富的利益。

  再度考虑着说法布道和修习的方法,尊者阿迦曼再次思惟着已经了然於心的无上法,那是法的完全显示,在那同时也是无法预料、无法想像和无法描述的。他觉得他好像已经死了,然後又再度出生一般,但如此奇特的死亡和出生,却不能以任何已知的事物加以描述。随着这新奇的出生而显现的内明是前所未知而梦想不到的,纵使它与生俱来就属於心意本身。晓悟他的内明光辉是如此不可思议和令人兴奋的奇妙,一时之间让他想起:或许没有任何人能够了解这麽难解和这麽深奥的法。

  065解脱法

  尊者阿迦曼的心意天生就是极其活跃,经常喜欢特技表演,即使在他早期的修习阶段也是如此。随着最後的目标在望,它再度演出本身强烈的特别节目。当叁重轮回(英、中译注:烦恼、行业、果报)被打破时,仍然留下它的叁个圆圈环绕着(解脱心)。随着第一圈结束时,就生起巴利语所谓的「lopo」(断除),意即藉着它的最後功能,对於一切有情事物的执着都被断除了。随着第二圈结束时,就生起巴利语所谓的「vimu-tti」(解脱),意即藉着它的最後功能,究竟解脱已经达成。随着第叁圈结束时,就显现了巴利语所谓的「analayo」(没有留恋和欲望),藉着它的最後功能指出事实,现在没有留恋和欲望存在着。心意从那时以後成为「ekacitta」(一心),「ekadhamma」(一法),再没有像有情世间的二元性了。

  这是解脱法,一了百了地脱离了所有的有情事物,然後成为一体。这解脱法只发生一次,不会有两次或更多。佛陀和他的圣弟子们知道解脱法只有一次,从此以後就成为一心和一法,再没有更高的果证了。身心诸蕴仍然这样保留着,就是完全没有任何不同成份的诸蕴,它们不再是有毒的,不再有害了。在证果之後,他们一如从前那样保持着自己,没有任何的增减,它们仍然依照心意的指令作用,而心意现在不再执着於它们了。各自在自己的境界里运作着,各自在自己的境界里都一样地真实。彼此之间再没有冲突或挣扎,因为诸蕴都已经以它们自己的方式而得以平静了。这个协调运作的情况,将会持续到诸蕴各自分离时。

  被净化的心意於是成为yathadipocanibutto—(燃料耗尽)火熄灭尽了。

  普通的语言至此已经到了它的极限,更进一步的描述成了不可能。这就是那个重要的夜晚,发生於尊者阿迦曼身上的事情,当叁重轮回的叁圈之後,世间和解脱之间的界限变得很稳固(虽然世间和解脱仍要一起运作一段时间)。

  当夜剩馀的时间,尊者阿迦曼悲悯自己过去的无知,使他在生死轮回中受着无数的痛苦,不禁感伤而流泪。随着对於二千多年前佛陀所说正法的觉悟和果证,对他而言,就像一个孤独和疲倦的旅人,遇到了一个大水池,邀请他去啜饮它清净而怡人的池水。他觉得,为了这个伟大的发现,即使他能够用全部的生命来敬礼叁宝,还是不能适当地表达他对佛陀和从前曾经追随相同圣道的僧伽的感激。如果那里有任何人曾经看过他在顶礼流泪,那个人一定会认为他悲伤极了,正在祈祷着诸神的帮助。然而这些眼泪和顶礼,只是对於曾经帮助、引导他到达最伟大的发现的佛、法、僧,表示最深挚和谦逊的感激而已。这个流泪顶礼的比丘,是一个已经在他自己的心里认知了佛陀、佛法和僧伽的人。佛陀曾经说过:「任何人见到了法就见到了我,任何人见到了我就见到了法。」

  那天晚上,地居和空居天使,联合着,全心全意地赞美着尊者阿迦曼的果证,声音响彻诸识界,来拜访他并恭敬地表示他们希望听他说法。但是因为他仍然全神贯注於无上法,并且还要一些更长的时间,他指示他们,他仍然没空,希望他们能够以後才来。他们了解他的希望并回到自己的天界,欢庆着在他证果的第一夜,就亲见这位清净梵天(Visuddhideva,中译注:诸天视尊者为净居天的圣者)。

  黎明时,在他静坐禅思之後,尊者阿迦曼忆起昨夜所发生的奇迹,并对经常布施他食物的村民们表示感谢。他也感谢(在它下面静坐禅思)那棵树。当入村托钵的时间快到时,由於当天晚上,解脱的喜乐盈满身心,他最初想着,当天并不需要去寻求任何食物。但因为他对那些供养食物而帮助他的村民,有着慈悲心的缘故,基於道义上的责任,他照常地走向山地部落去了。

  那天对於村民有着一份特别程度的慈悲,对那些把食物放入钵里的人、正在家里工作的人和那些正在屋子前後院的泥地上玩耍的小孩子们,他更关心和慈悲地看着他们,然而在以往,他从未特别地去注意任何人。就连人们也都显得很高兴,当他们看到他走来的时候,都带着礼貌的微笑。

  回到山上他住的地方,他的身体没有需要食物的徵象,因为他仍然被法味所庇护着。他既不饿也不疲倦,但是食物既然已经在那里,他就食用它来维持身体的力量,身体不能长时间缺少粗食的。食物似乎没什麽味道,它被法味所取代了。就是巴利语所谓的Sabbaras-amdhammarasojinati—法味胜过其他所有的味道。

  066天使们表现他们的赞叹

  第二天晚上,从各种天界和从所有方向来的天使们,这些虔诚地尊敬佛法的天使们,第二次来拜访他。他们告诉他,昨天晚上他们所看到的光辉灿烂的法光,就好像所有肉眼看不见的众生世界,上层的和下层的,叁界里,突然地被敬畏的震动所撞击,同时惊叹於那穿透各界的眩目之光。藉着那片光明,任何一个心意开发到相当知识程度者,都一定会看透他以前所未曾见过与不知道的其他境界。

  「从您圣者所辐射出来的法光,远比数百个或数千个太阳还要光亮,」他们说:「那些没有看到或不知道这光明的奇迹者是可怜的,因为他们已经错过了生命中一次难得的机会。从各界来的天使们不禁对您圣者的成就,表现出他们的惊讶和欣喜的赞美。您的果证是伟大而奇特的,各种境界中,无法计数的有情众生们,都被那神圣的光明所遍覆着,体会到一种前所未知的喜乐。许多世间的众生则错失了我们现在所享有的这个卓越的机会。」

  然後,尊者阿迦曼为了他们进升於较高的生存境界而说法使他们欢喜。当他们都已经走了以後,他回忆自己的修习模式,曾经不寻常地被困难和危险所包围着,因此可以被称为「通过死亡门槛之道」。对他而言,很明显的,如果没有勇敢地面对一连串严酷的考验,一次又一次死亡的威胁,他是不能够实现愿望去达成最後的目标的。 

  067他的配偶(过去生的)

  过了不久,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如果以下的记事有某些不妥当的话,作者再度请求读者的原谅。但是因为这种事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作者不顾他自己,决定在这里记下它,以便贤能的人能够从此学到一些事情。

  尊者阿迦曼和他的妻子曾经一起发愿未来要成佛。在他的最後果证之前,当他静坐禅思的时候,她偶然地以肉眼所看不见的众生身形来拜访他。他会开示她,然後叫她离开。因为她对他的深切关怀,使她不能在任何境界上取得比较长久的转生。她耽心他会忘记他们过去的结盟和他们过去发愿成佛的决定。为了这个原因,现在,她被迫再度来拜访他。尊者阿迦曼曾经告诉她,他已经放弃了他的决定,以便於在这一生当中达到痛苦的熄灭。经历更多次的诞生也意指着更多次的死亡,因此也产生更多的痛苦。这一次,她是应他所想而来。过去,他们曾经长期一起承担苦乐的经历,他希望把自己的成就告诉她,让她不必要再关怀他。由於她深切的关怀,她必须住在一个微,细的,境界里,因此有一个肉眼看不见的身体。

  她希望自己能够常来,但她不敢这样做,因为她觉得为难,即使她知道,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对他或是对她,都不会有任何不名誉的事。尊者阿迦曼曾经告诉她,他不要她来,因为她可能已经成为延误他的…

《尊者阿迦曼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