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尊者阿迦曼传▪P40

  ..续本文上一页典型方式。

  不论他到那里,都有着关於法义的问题请问他,但是它们太多了,无法记忆或记录。

  119在乌东泰尼

  尊者阿迦曼离开那空拉加西马继续前往乌东泰尼。他到达了空科城,许许多多的人们到火车站来迎接他,他们请他终止他的旅程一段时间,然而他说他不能这麽做,因为这城镇早先并不包括在他的旅程之中。

  到达乌东泰尼,他首先到菩提颂风寺,跟他的上座赵坤达摩伽地住在一起,他在那里受到许多来自乌东泰尼各地,也有来自诺格凯城和沙口那空的人们恭敬地欢迎。

  从菩提颂风寺,他前往诺涅尼维特寺,他在那里过雨期安居。在这里,他的上座赵坤达摩伽地经常地率领成群的在家善信,包括政府官员、生意人和一般人们,在每一个斋日(满月日、半月日、和新月的前一日)来看他,请他开示。他的上座被乌东泰尼的人们视为他们的恩人,他给他们带来了尊者阿迦曼。他曾经辛苦地前往清迈,那距离乌东泰尼非常遥远(当时两个城市之间没有直接的交通,甚至两个地区之间也没有。必须从东北到曼谷,国家的中心部位,然後再上清迈,它在北方,然後进入尊者阿迦曼所住的旷野地区,那距离清迈城仍然很远)。他的上座一直非常地热衷於佛教的修行方面,从未倦怠地致力於法义的探讨,尤其是在它的实践方面。他始终深为尊者阿迦曼所感动,尊者在乌东泰尼期间的一切需要,都由他照料,从未疏忽了代表其他人问候尊者的健康和需要。他经常力劝人们前去看望尊者请他开示。如果他们不敢独自前往,他就很乐意地志愿去介绍他们给尊者阿迦曼。

  雨期安居过後,尊者阿迦曼喜欢城外一个隐居的地方。诺拿建村,大约离城十二公里,是他住了一段很长期间的地方。它是一个安静的林区,有着茂盛的绿色森林,十分适合他。

  在乌东泰尼的雨期安居期间,他对乌东泰尼本地和邻近城镇的比丘、沙弥和在家人的精神提升,有着非常大的贡献。那里有川流不息的比丘和在家的弟子前来听他说法并依他而作功德,他们大多数在他前往清迈以前就已经是他的弟子了。知道他的归来,他们都很高兴而前来看他请求开示。他当时大约七十岁的年纪了,仍然很活跃。事实上,他总是活力充沛而不喜欢在一个地方停留很久。他喜欢独自游行,在旷野里过着孤独的生活。

  120前生的爱情

  就像在其他地方,许多人们请教他的问题,有些也跟其它地方的问题相似,大致上有两个重要的问题。第一个有关於个人心里天生的性格和性向,尊者阿迦曼解释为那是个人前生的决心,成为後来导致可见结果的根本原因。因此那个人自己的动机为他自己产生了连续的结果。第二个处理的就是由於在过去生或多生曾为夫妻,而被称为「一见锺情」的问题。

  问:我们怎麽知道这对男女的爱情是否缘自他们的前生或者是在此生他们才相遇呢?

  尊者阿迦曼:对於普通人,是没有办法加以区别两者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彼此盲目地(也就是出於感情地)相爱,很像一个饥饿盲目的人,把他抓住的任何东西往他嘴里塞,不管它是什麽,它的味道或营养价值如何。每次,他惟一的目的就是减轻饥饿的痛苦,人类的一见锺情也是如此。

  大部份情况下,很难等到那种爱情来临,这件事情所包含的烦恼、淫欲并没有那麽有耐性或选择性的能力,它抓住每一个足以吸引人的「一见」,不知道「偏爱」,也不忍受界限或束缚,就是淫欲使他成为其牺牲品之下的冒失鬼,他盲然不见所有的礼节的、道德的、文明的和节制的法则,这就是胜过所有心意的淫欲。那些不想无条件地屈服在它的牛轭之下的人们,如果尚未消除它,就必须藉着他们自己服膺於自制和调伏的力量,来对抗它所包含的全部力量。如果没有为这特殊目的而开发出来的神通力,就没有办法知道爱情(或事实上是淫欲)是否缘自过去生或多生。因此,只有透过自制和节制,一个人才能克制它泛滥的河流,在所谓爱情汪洋,无助的漂泊中得以守护他自己。

  问:一对夫妻如果想要在来生相聚,永不被拆开,他们应该怎麽做?

  尊者阿迦曼:一个希望只能做个引导或途径而已。为了它的实现,它必须要有行动或因缘支撑着。例如人人都希望成为百万富翁,但是有多少人能达到那个目标?大多数人怀着那个希望,却没有能力去实践其因缘,他们依旧贫穷。一对夫妻之间的爱情也是如此,如果他们希望在未来生生世世彼此幸福地相聚,永远不相分离,他们必须要有相同的知见和行为模式,并且彼此满足於对方,不邪淫,邪淫破坏了配偶心意的安宁,并导致信心的丧失。如果夫妻都有相同的愿望,并能够实践上面所提到的因缘,永远同样地忠实可信,那麽他们的希望必定会实现,因为那里有着那些因缘的果报。如果他们只是怀着这样的欲望,但彼此的行为表现不同,这样的愿望,无论如何热切,都不能实现。难道你们只想再结合而已,没有其它的事了?

  在家人回答:就我所能想到的而言,我不知道有任何比那个更重要的愿望。我也许想要富有、出名、生天或涅槃,但我知道没有我的妻子我会活不下去。我所有其他的愿望都次要於这个关系我妻子的愿望。如果这有可能的话,我将乐於把其它的当作额外的所得。起初,在尊者阿迦曼面前,我不禁感到惭愧,也害怕您的责备,但是我想其他的人们多少也是相同,差别只是他们不敢说出来而已。

  尊者阿迦曼(笑着):那麽无论你到那里,你都必须带着她了,是不是?

  在家人:我惭愧地承认这是真的。因为这件事我现在不能成为比丘,我的太太将会孤单,没有任何人给她温暖和舒适,在财务上和其它方面支持她。我曾经从经典上知道,在天界里有男女天使,享受着种种娱乐和欢喜,当然那一定是很快乐的住处。但是在梵界,就不像天界有这些东西了。那里一定是一个很孤独的地方,谁愿意转到忧愁和悲伤的时代?涅槃似乎更糟了,因为那里对外在环境没有反应。那是完全地自制,不依赖任何人和任何事。从其他同样地证得涅槃的人那里能有什麽骄傲和光荣呢?在人类世界里,富有和高位的人受到他周围人们的尊敬和礼遇,但是任何达到涅槃境界的人,可曾从别人那里赢得这样的赏识或礼遇?对我而言,似乎所有的赏识和尊敬都永远消逝了,这使我怀疑,对任何达到涅槃的人,真的有多快乐?请尊者阿迦曼原谅我愚蠢的唠叨,但是它困扰我很久了。能够向一个像您一样的智者表达自己的疑惑,真是一件好事。

  尊者阿迦曼:天界、梵界和涅槃,不是像你这样充满疑惑的人所知所及的,他们为那些已经认清其价值的人们而存在,每一个都比在他们之下的境界更进步。他们是为那些配得上的人,而不是为你这样连作梦都想不到他们的人。如果你的妻子还活着,你就不能到那里去。

  即使你的妻子死了,你也无法不想她,同样也不能实践到达那些境界的因缘,那比不上你太太那麽好,在所有那些境界里,你太太都不在那儿,因此,在所有那些境界里,没有人能够给你「快乐」,只有你太太才能。这就是你疑惑的原因,因为你害怕被剥夺了这样的「快乐」,对不对?(尊者阿迦曼和发问者都笑了。)

  但是你应该知道,即使在这个世界上也有许多种快乐,每一种都视其所经过的管道而定,所以经由眼睛有愉悦的景象,经由耳朵有愉悦的声音,经由鼻子有愉悦的香气,经由舌头有愉悦的味道,经由身体有愉悦的接触或温暖,经由心意有愉悦的思想。你知道吃东西是怎样的一种乐趣吗?同样的,睡觉或结为夫妻也是一样。就是经由这些不同根门的乐趣,才是人们所有行为的首要发动者。但是乐趣或是快乐可以再被分成不同的种类和等级,从这个世界人类的快乐到天界天使们的快乐,到梵界的快乐,到那些已经达到涅槃者,涅槃与其它的快乐全然不同。所以在你的情况下,你是不可能只对一件事或一个人发生乐趣而已,否则你就可以整日全身地缚住你所爱的妻子,不必吃、睡、做其它的工作和用其他的方法来做功德了。你认为从你太太得到的快乐,能够取代所有那些身体的机能而维持生命吗?

  在家人:哦!那怎麽可能!尊者阿迦曼。我们曾经吵过几次,那不可能从她身上期望一切事物。

  这个在家人的说话态度很坦白而正直,他也善持戒行,相当地热衷於法义。他深切地尊敬着尊者阿迦曼。这就是为什麽每当尊者阿迦曼不接待其他访客而有空的时候,常常跟他作非正式的谈话。事实上,很少人能够坦白而不害怕地跟尊者阿迦曼谈话。

  这个在家人非常热爱他的妻子和孩子,同时也非常地感动於尊者阿迦曼。每当尊者阿迦曼忙着接待客人或其它工作的时候,他不会以任何问题来麻烦他,但会在尊者阿迦曼面前顶礼(表明他就在住处附近),然後就去帮助其他的比丘和沙弥做些体力的工作,因为他跟他们特别亲密。每当机缘许可的时候,尊者阿迦曼也喜欢跟他作非正式的谈话。

  121内在的法拉(比丘身份)

  尊者阿迦曼在他的时代里,就有关於善知根性和他心通而言,是无与伦比的。他对待其他人(也许是访客或弟子,比丘或在家人)的方法,是非常地个别和独特的,在各种机缘下,对所有的人们都没有既定的模式。

  当他在乌东泰尼城的诺涅尼维特寺,作雨期安居期间,有许多比丘弟子接受他的训练和引导。当时的寺院远比今天来得安静,因为没有许多人们或汽车到那里。所有到那里的人都是动机善良而行为端正的,没有人怀着恶意来看他,不论是刻意或无心的。住在那里的比丘和沙弥,都能够投注他们所有的时间於内在的开发,而不被任何障碍所分心,有很多的比丘都达到了他们的希望。

  在晚上,排定教导比丘们的时间里,他会以戒德开始开示,然後提到禅思、智慧和解脱,然後他会详述法义的实践方面—一般修行人如何遵从那些修习才能达到这些等级的法义。

  他经常强调守戒的重要,那表现出比丘生活的特徵。一个修行人不应…

《尊者阿迦曼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