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尊者阿迦曼传▪P51

  ..续本文上一页显然地他已经衰弱得办不到了。一个阿迦,有见於此,就把枕头向前移动一些去帮助他,但不敢移动太多,耽心着会让尊者阿迦曼太劳累。所以他最後的姿势有点介於右卧和仰卧之间,因为没有人敢再做任何事,耽心可能会打扰他。现在他迅速的衰落,而所有他的弟子们与在场的在家善信们,当他们眼见此景,都充满了绝望。他的呼吸持续地微弱直到完全停止。没有人知道他去世的真正时间,他的身体动作中,没有什麽可以显示他离去的真正时分的。稍後,他的上座,尊者赵坤宣布:「他已经逝世了,不是吗?」并看着表。当时是早上二点二十叁分,因为真正的时分不能确定,这就被认为是他逝世的时间了。

  当他逝世的消息被所有聚集在那里的弟子们和在家善信们知道时,即使他们心里已有准备,却都更加伤感。尊者阿迦曼永远走了,到达绝对的安稳和解脱,解脱了所有世间的束缚,但是他们仍然要感受无常和生死轮回的痛苦。

  160凡夫心意的性质

  大家同意尊者阿迦曼的身体暂时留在那里,至少一个晚上,早上才安排他的葬礼。他的弟子们於是回到他们的地方,有些则留在他逝世的小屋後面。整个小屋四周的区域都点着灯火,但对他的弟子们,却好像留在黑暗中,就有关於他们的修习而言,他们不知道何去何从。当听到他逝世的消息时,有些人就昏倒了。对他们来说,失去了尊者阿迦曼就是失去了所有的一切。照亮他们修行途径的灯塔已经熄灭了,从那个光辉所辐射出来的温暖和智慧,连同基於它的希望和生命,也跟着消失了。

  这当然不是说佛、法、僧都被遗忘了,而是凡夫的心意都倾向优先执着於关系他们最接近和最明显的事物,甚於那些较远而较不明显却影响较深的事物。尊者阿迦曼的帮助和智慧,多年来对他们已经是很明显了。定期地聆听他的开示,肯定他为他们解决疑问和难题的能力,他的人格被深深地尊敬着,他慈悲的辐射被长久感受和怀念着。

  在尊者阿迦曼去世後一阵子,作者突然体认到尊者阿迦曼,就像佛陀和他的圣弟子们,已经善逝了,没有必要再用这种世俗的方法继续地想念他。要关心的是那些哀悼他的心意,让他们自己完全地笼罩在悲伤中,是害多於利的。尊者阿迦曼从未教导任何人要怀着这样的思想和悲伤。这种思想当然不是罪恶,然而它是不适合於身着袈裟的比丘,尤其是有志於究竟解脱的人。佛陀曾经说过:「任何人见到了法就见到了我;任何人见到了我就见到了法。」一颗笼罩着悲伤的心意是不能见到法的。只有奉行佛陀的指示和修行模式的心意才能见到法和佛。甚至如果一个人会因为奉行这样的修习而死,那也会比死於伤心要好得多。

  尊者阿迦曼去世的消息,第二天就传遍了沙口那空城。城里的长老比丘和政府官员前来向他的遗体致最後的敬意,并彼此商量着有关葬礼的安排。大家都同意他的葬礼应该适合於一个最可敬的禅师,一个泰国各地人人都知道的禅师。他去世的消息由大众媒体告知,所以他住在全国各地的弟子们都知道,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也可来参加排定在公元一九五○年阴历叁月的丧礼。大批的民众来到沙口那空向他的遗体致敬,直到火葬之日。

  161穷中之穷,富中之富

  在他生命的後期,尊者阿迦曼被供养了许多必需品做为礼物,让他无法全部使用它们。无论他住在那里,森林中或城镇和村庄,经常有善信们,不顾各种艰困,送给他食物和其它必需品。尊者阿迦曼的奉献绝不亚於他的供养人,经常把所有供养他的东西赠送出去。在他修行的早期,没有人比他更贫穷了,但是在他修行的後期却没有人比他更富有。他所接受和所送出是相等的,或许他的付出更多些,他所接到的一切很快就被送出去了。他的个性是希望帮助别人,而通常他是不让别人知道的。例如,如果他想要帮助一个特定的寺院,他只要去到那里并住一阵子,所有他接到的礼物就送给那个寺院。

  他去世後次日下午四时,举行遗体沐浴仪式,有许多比丘、沙弥和在家弟子参加。然後,他的身体,在袈裟外面包着白色的裹布,并放入一个特制的棺材里,它的一面是玻璃,好让那些在他去世之前没有见到他的人,仍然有机会看到他。然後安排每天晚上举行说法和其它仪式来追思悼念他。

  162伟大的沙口那空民众

  尊者阿迦曼的遗体火葬前的整整叁个月,沙口那空的镇民们以最令人赞叹的方式,展现了他们合作和牺牲的精神。政府官员、生意人和一般民众,全部一条心,尽可能地来帮助那些远道而来的人,他们似乎忘记了疲劳的感觉,忘掉了接待和留宿他们的开销。作者亲眼目睹这个合作和慷慨的伟大场面,他真的可以说,在有关火葬的准备方面,他没有见过比这个更和谐的精神。

  163火葬之日

  随着尊者阿迦曼火葬的日子日益接近,来到苏达瓦寺的人们数目持续地增加。估计在他火葬那天,将有数万人们出席。各式各样的帐棚已经在整个地区被搭建起来,食物和饮料都免费提供给所有的人。在苏达瓦寺外缘的造林区,盛开着已经来到那里的森林比丘的白色雨伞—以前从未梦见的景象—超过八百位比丘住在苏达瓦寺,还有其他无数的比丘住在附近其它的寺院里,可能超过一千人。人数之多就像那个小地区的民众那麽多,除了扩音机告诉着人们有关葬礼本身进行的情形之外,几乎没有听到其它的声音。既然它是为了追思禅师的一个庄严场合,而不是一个为了作乐的场合,所以绝对没有任何娱乐节目。

  善信们纪念他的捐赠堆积如一座小山,好几万公斤的稻米,好几百种其他的食物,一大批堆满一个棉花工厂仓库的袈裟。那很难相信,当悼念他们的阿迦时,泰国人们竟是这麽慷慨而不自私,这使他们同样地不吝於帮助其他人。小小的泰国,人民的慷慨却几乎是任何大国的人们所比不上的。这就是佛教的影响,教导他们慈心、宽容,并随时准备去帮助别人。泰国人民的这些品德,在尊者长老阿迦曼布利达陀的火葬典礼期间,最能看得出来。

  没有发现缺乏什麽东西。装米饭和其它食物的锅子和器皿大得吓人,最大的规格都派上用场,它们每一个都那麽大而重,一个人是无法抬起来的,更不要说搬动它了。需要二个人或更多人,把它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

  由於不寻常的众多人数,比丘和沙弥必须聚集成叁、四十人,或五、六十人的团队,以便在小屋、田野、帐棚和其它地方吃饭。但是任凭他们的人数众多,对於供养和安排他们食物的在家弟子们却非常地方便,因为他们大多数,大约百分之九十,都是头陀行比丘,他们每天只吃一餐,也只用他们自己的钵进食,这减少了寻找碗盘的需要和麻烦。只要提供锅子和盆子,比丘们自己就会把食物分到他们自己的钵,各种的食物和甜点都混合在一起,剩下来的百分之十是资深的比丘或是行政单位的长老和他们的随从(他们需要碗盘、杯子、托盘和其他器皿,他们通常一天要吃两餐。)

  这整整叁个月长的期间,没有暴力、偷盗、争吵或是闹酒的犯罪。那些已经掉了贵重物品的人,只要向寺区的主事者报告,就会失而复得,他们会用扩音器告知这件遗失案。不久,遗失的东西就会寻线送给主事者,然後就叫失主来,在认领之前,要求他详细描述那件东西。

  火葬典礼本身就持续了四天叁夜,开始於摩伽月後阴历第叁个盈月的十日,到十叁日的午夜,那天才是实际火葬的日子。第二天早上才收集他的骨灰。

  164奇迹

  尊者阿迦曼火葬的柴堆是设在现在苏达瓦寺会议厅的位置上,它堆置得非常漂亮并予装饰。在他的遗体被移到柴堆之前,在盈月十一日的晚上,所有他的比丘和在家弟子们诵念经文,请他宽恕他们对他所做的任何知道的和不知道的错误。气氛带着悲伤而凝重,它很快就让人忍不住哀伤,许多人都含泪而公然啜泣着。大家都诚挚而恭敬地追忆他的德行和他曾经给予他们的帮助。尊者阿迦曼已经离开了他的身体,而且已经从生死轮回到达了解脱和安稳。他再也不会回到这个「红尘苦海」了。由於他慈悲的开示,他们才知道善和恶。他们再也听不到他说法了,一想到这个,他们就不禁被悲伤所笼罩着,他们的眼泪,就是他们对他深切的尊重与恭敬的纪念。

  火葬的时间被安排在午夜,但是在那时间之前很久,人们就拥挤在柴堆四周并耐心地等着,都希望亲眼目睹火葬,就像要在他们的有生之年记住些什麽似的。然而在预订的时间,一些奇特的事情发生了,如果作者可以这麽说的话。夏日的夜空是明亮而清晰的,但是它突然地被一片小云弄得阴沈了,它只盘旋在火葬区的上面。就在刚点火而火焰跳向棺材时,这区域突然地被一阵毛毛细雨清凉下来了,它在云朵消失之前连续下了大约十五分钟,留下明亮如前的月空。这件事被几千个出席的人们所目睹,而且大家都记得。

  165檀香木用作火柴—骨灰的分配

  不用普通的火柴来构柴堆,一个尊者阿迦曼的弟子从寮国订了足够数量而芬芳的檀香木来代用,除此又加订了一批芬芳的香枝。然而,结果跟从普通火柴所得的是一样的—身体被饥饿的火焰吞噬了。

  尊者阿迦曼的骨灰在第二天早上九点被收集起来,并分配给从各城市推派来参加葬礼的比丘们,让它们能够被供奉在特别建造的地方。从各城市来的在家弟子们也得到一部份他的骨灰。就在骨灰的正式分配举行过後,其他出席典礼的人们,冲向残馀的柴堆,并搜集所有残留下来的灰烬和煤渣,任何地方都看不到一丝残留的灰烬。大家都高兴於他们所得到的宝藏,并且都视它为无价之宝,带着得意的笑容,抱紧在他们胸前。

  典礼结束而骨灰也分配好了,是回家的时候了,但是在回去以前,大家都跑到火葬的地点,在它前面顶礼叁次,那是他存在唯一的象徵。他们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地过了好一阵子,才满脸泪痕的站了起来。这最後的告别带着尊敬和感激的泪水,进行了好几个小时,因为一个团体走了又来了另一个团体,这…

《尊者阿迦曼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