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作者所亲眼目睹的。
166心意是进步和退步的最高支配者
深入观察促使几千人来参加尊者阿迦曼葬礼的因缘,我们就会看到那不是别的,而是心意—尊者阿迦曼的心意纯净而高贵得足以吸引他们走向他;他们的心意则被开发得足以了解,他们要前往向他请求帮助和开示,那将引导他们循着正道前进。这一来,他们生为人类才没有白费,他们不会无惭无愧地再生於次於人类的境界,他们毕竟不会自贬身价地进入那里。在那样的境界里—畜生地狱的众生、饿鬼和魔鬼的痛苦是很巨大的,而沈溺的期间是如此的长久,似乎是无穷尽又毫无希望。随着更多次的出生,由於悲惨的环境,心意似乎就陷溺得更深了。
所有这些结果—「进步」到天界的快乐,或「退步」到无数的悲惨—都是由(各种不同的)心意所产生。如果心意是由好的、善的影响所缘起,它就开发、成长而且是很快乐的。如果心意成了罪恶或不善引力的牺牲品,它就无可避免地趋向衰落、悲惨和绝望。在大部份情况下,这些影响力是循环性或连续性的,成长产生更多的成长,悲惨长养更多的悲惨,现在和将来都是如此。
尊者阿迦曼是善行的根源,对所有那些体认到他的高贵品德而被它们吸引并走向他的人们,产生着快乐和安稳。他被各种程度的善行所庇护着,从最低到最高,由此他已达到般涅槃,一个已经灭除所有烦恼者的逝世。
许多人都说尊者阿迦曼已经达到般涅槃了,作者本身也找不到什麽可以反驳的。作者知道这项赋予尊者的最大荣耀,是人们最高敬意的标志。从作者经过多年在他调教之下的经验,找不到什麽可以显示不是这样的。他开示的法义是如此地感人,所以毫无疑问的他的心意就是法义。一颗像这样的心意是稀有的,也是远离凡夫心意的。只有透过自我的开发,一个凡夫才能开发他的心意并转变它达到那个程度。这心意本身是不朽的,超越时间限制的,它胜过所有由善行所缘成的事物。如果它被误导了,由不善所缘起,它会是带给它自己和世界没落的最大力量。
167一段沮丧而充满孤寂的时期
火葬之後,尊者阿迦曼的比丘和沙弥弟子们感到茫然和挫折,觉得他们自己是无根的,不知道何去何从,他们就像孤儿,真的迷失在黑暗之中。有一段时期,他们之间没有什麽约束力,他们就是情不自禁地感到充满孤寂。一个有能力的阿迦是最重要的,没有了他,一个团体,不论有多麽大,都会觉得不安稳而缺少所有的活力。过了好久,他的弟子们才能聚集在一起并重获他们的意志力。对他们来说,尊者阿迦曼的去世是主要的剧变。丧失一个贤能的领导者,不论是一个家庭、社会、事业机构、政府机关或僧伽团体,总是深刻地影响到他的部属们,即使只是一阵子。如果他的部属或弟子们能够继续他的工作并担负他的责任,那麽,这个团体就不会受到很大的困扰。一个人经常要为无可避免的事做好准备,不论你喜欢与否。
尊者阿迦曼的弟子,比丘和在家善信都一样,感到空虚,有一阵子还被绝望笼罩着。尊者阿迦曼对他们来说,是一座殿堂中何等重要的基础呀!没有它的基础,上层的建无论如何壮丽,都是无根的。作者本身已经深切地感到如此,并体认到,当师父还活着的时候,弟子要尽他们最大努力的重要性。不这麽做,在师父去世後,会导致退堕和衰落。
作者自己的心被悲哀和绝望一波一波地泛滥着。「我惟一的皈依处消逝了,」作者想着,「今後我要尊敬谁?我能向谁求助?尊者阿迦曼善逝了,留下我这个行走肉。我现在是无依无靠了!这下子什麽都完了!我处於烦恼和正法战争的决定性阶段,所有进步的希望,现在都失掉了。」
修行的佛教徒必须不断地提醒他们自己,当他们的师父还在的时候,不要太过自负了,因为只有当他仍然活着,他们才能从他的开示和忠告获益,而在佛教中达到他们所能的。他们能够成为正法中的百万富翁,达到各种程度的道、果和涅槃,否则他们会是贫困的,丢弃了这个宝贵的机会,在那应该是他们的财宝之中却依然贫穷如故。
168尊者阿迦曼的骨灰变成舍利子
那些在火葬之後已经得到尊者阿迦曼的骨灰的人,就把它们带回去供养起来,视它们为最高崇敬的对象。在火葬後的四年之中,没有什麽不寻常的事情发生。
然後,有一天,一个万卡门那慕夫人来到尊者阿迦曼去世的沙口那空城,在雨期安居之外供养僧服给比丘们,做为功德。由尊者阿迦曼去世和火葬的苏达瓦寺的方丈给她一些尊者阿迦曼身体上部的一片骨头上取得的骨灰。她带着这些骨灰回家,想要把它们放入骨灰子里,那里头早就放着她在尊者阿迦曼火葬後次日所得到的骨灰。打开子的时候,她很惊讶地楞住了,因为她从前所得到的骨灰,全部变成了舍利子(平滑而光泽的颗粒,外观像砂粒,就像佛陀和其他某些古代阿罗汉的舍利一般)。她还有另一个装着他的骨灰的子放在她所拥有的旅馆里,她立刻跑到旅馆去,并发现那些骨灰也都变成了舍利子。在两个子里,总共有叁四四颗。只有很细的骨灰仍保留着灰状,但是这些後来也都经历了相同的变化。这是尊者阿迦曼的骨灰变成舍利子的第一个个案。
这个消息传得很广阔,人们蜂拥到她的屋子去看这个奇迹,并为他们自己要了一些舍利子。万卡门那慕夫人天生是个慷慨的人,高兴地把她的舍利子送给每个要求的人。作者本身曾经两度得到尊者阿迦曼的舍利子,第一次五颗,第二次两颗。作者情不自禁地要告诉别人,他幸运地得到他的舍利子,并被许多人要求出示它们,让他们能够亲自见到它们。愈是经常展示它们,数目就愈来愈少。那些看到的人,许多人不禁要求要得到它们,而作者不得不一个又一个的送走它们,直到不留一个。作者很乐於送出它们,即使那会使他自己失掉它们。万卡门那慕夫人也一样,几乎没有留下自己所有的了。
在此之後,更多更多尊者阿迦曼的骨灰变成舍利子的事件被任何一个拥有它们的人报告出来。即使现在仍然偶而会有类似的报告,但是大多数只被拥有者家族的小圈子里所知道。这类事件之所以不被广阔地知道,是因为如果当那消息被大家知道时,那些拥有舍利子的人却不愿与那些可能要求索取它们的人分享。人人都视他的舍利子为最稀有的珍宝。他们相信,任何人对於尊者阿迦曼没有足够的功德是绝不会得到他的舍利子的,或许作者也是其中之一,曾经得到许多他的舍利子,现在却没有一个。
另外也有一些有关於尊者阿迦曼舍利子的奇异故事,例如二颗变成叁颗的报告,系感应於拥有者热切的期望,象徵着叁宝。在另一个个案中,一个拥有他的舍利子的人,知道了上面那个例子,也希望他的两颗能够增加,但是它们反而合并成一个!这个人很失望并来看作者请求说明。作者告诉他,这些舍利子来自同一个根源,它们的数目一个、二个、叁个或更多并不要紧,它们有着同样的神圣。而两颗合并成一颗,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希望更多有什麽用呢?
尊者阿迦曼的头发,每半月剃一次的,当供奉在某处时,也被发现变成舍利子了。
另一个个案是有关於一个曾经深受尊者阿迦曼感化的高级政府官员,他曾经在准备尊者阿迦曼的葬礼期间,一直到火葬当天,给予每一个人很大的帮助。当苏达瓦寺的长老比丘从万卡门那慕夫人那里得到一些尊者阿迦曼的舍利子时,他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这个政府官员和他所作的伟大牺牲。有一天早上,当这个政府官员前来苏达瓦寺向长老比丘致敬时,长老比丘就给他两颗他所接受的舍利子,这个官员没有准备任何容器,所以他小心地把它们放在一个鼻烟瓶里,并把瓶子放入他的口袋。他整天都非常高兴於自己的幸运,因此心意不断地集中在他袋子里的珍宝上面。
那天傍晚回到家里,他高兴地告诉家里的人有关他意料之外的幸运。拿出了一个子打开了鼻烟瓶,这个政府官员很惊讶地楞住了,因为他那天早上所接受的两颗舍利子已经变成了叁个!他告诉家人这舍利子的奇异,但是他的妻子和小孩不相信他,他们断定他是在兴奋中算错了。他相信不是这样,并告诉他们,这麽少的数目怎麽可能算错。他继续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不相信,他将乐於在明天早上带他们去见那位比丘。然而,他的家人却坚持要在当天晚上去见那位比丘!所以他们就到寺里去问那位比丘,那天早上给了他几个舍利子?那位比丘确认他曾经给了他两颗舍利子的事实,并想要知道这个官员是否弄丢了一个。这官员对他妻子一笑,然後告诉那位比丘所有发生的事。
那位比丘告诉他们,一个人能够遇见一位阿罗汉的舍利子是多麽稀有的机会。他也告诉他们要善加守护它们,那也就是要永远持戒并自证於法迹。舍利子会奇迹似地降临,也会奇迹似地消失。因为有许多人易於相信邪恶,却难以相信善良,就是因为这个理由,世界上才有这麽多恶人,而好人却很少。任何如实的观察都会显示,即使我们自己也是多麽倾向於思量邪恶远甚於想念正法。
那个政府官员和他的妻子在他的开示下,都很欢喜而高兴地回家去了。
169为什麽骨灰变成舍利子
许多人曾经询问,为什麽尊者长老阿迦索和尊者长老阿迦曼的骨灰会变成舍利子。一个阿罗汉和一个凡夫的身体,同样地由相同的成份所组成,像这样,不应该有任何差异才对。然而有一件事,心里必须记得,那就是心意。心意是决定差异的基本因素。一个阿罗汉心意开发的程度或其状况,和一个凡夫之间是有很大的区别。一个阿罗汉的心意是绝对的纯净,然而一个凡夫的心意是被烦恼的威力所玷污的。身体的成份於是随着心意的状况和性质而转变,一颗净化的心意之所以能够净化身体,就像一颗污秽的心意能够玷染身体一样。身体的性质能够(在某种程度下)自行调适於心意的性质。换句话说,一颗平凡的心意能够产生平凡的身体。
根据作者的看法,这个身体净化的过程是须要时间的。如果一个贤…
《尊者阿迦曼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