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作者所親眼目睹的。
166心意是進步和退步的最高支配者
深入觀察促使幾千人來參加尊者阿迦曼葬禮的因緣,我們就會看到那不是別的,而是心意—尊者阿迦曼的心意純淨而高貴得足以吸引他們走向他;他們的心意則被開發得足以了解,他們要前往向他請求幫助和開示,那將引導他們循著正道前進。這一來,他們生爲人類才沒有白費,他們不會無慚無愧地再生於次於人類的境界,他們畢竟不會自貶身價地進入那裏。在那樣的境界裏—畜生地獄的衆生、餓鬼和魔鬼的痛苦是很巨大的,而沈溺的期間是如此的長久,似乎是無窮盡又毫無希望。隨著更多次的出生,由於悲慘的環境,心意似乎就陷溺得更深了。
所有這些結果—「進步」到天界的快樂,或「退步」到無數的悲慘—都是由(各種不同的)心意所産生。如果心意是由好的、善的影響所緣起,它就開發、成長而且是很快樂的。如果心意成了罪惡或不善引力的犧牲品,它就無可避免地趨向衰落、悲慘和絕望。在大部份情況下,這些影響力是循環性或連續性的,成長産生更多的成長,悲慘長養更多的悲慘,現在和將來都是如此。
尊者阿迦曼是善行的根源,對所有那些體認到他的高貴品德而被它們吸引並走向他的人們,産生著快樂和安穩。他被各種程度的善行所庇護著,從最低到最高,由此他已達到般涅槃,一個已經滅除所有煩惱者的逝世。
許多人都說尊者阿迦曼已經達到般涅槃了,作者本身也找不到什麽可以反駁的。作者知道這項賦予尊者的最大榮耀,是人們最高敬意的標志。從作者經過多年在他調教之下的經驗,找不到什麽可以顯示不是這樣的。他開示的法義是如此地感人,所以毫無疑問的他的心意就是法義。一顆像這樣的心意是稀有的,也是遠離凡夫心意的。只有透過自我的開發,一個凡夫才能開發他的心意並轉變它達到那個程度。這心意本身是不朽的,超越時間限製的,它勝過所有由善行所緣成的事物。如果它被誤導了,由不善所緣起,它會是帶給它自己和世界沒落的最大力量。
167一段沮喪而充滿孤寂的時期
火葬之後,尊者阿迦曼的比丘和沙彌弟子們感到茫然和挫折,覺得他們自己是無根的,不知道何去何從,他們就像孤兒,真的迷失在黑暗之中。有一段時期,他們之間沒有什麽約束力,他們就是情不自禁地感到充滿孤寂。一個有能力的阿迦是最重要的,沒有了他,一個團體,不論有多麽大,都會覺得不安穩而缺少所有的活力。過了好久,他的弟子們才能聚集在一起並重獲他們的意志力。對他們來說,尊者阿迦曼的去世是主要的劇變。喪失一個賢能的領導者,不論是一個家庭、社會、事業機構、政府機關或僧伽團體,總是深刻地影響到他的部屬們,即使只是一陣子。如果他的部屬或弟子們能夠繼續他的工作並擔負他的責任,那麽,這個團體就不會受到很大的困擾。一個人經常要爲無可避免的事做好准備,不論你喜歡與否。
尊者阿迦曼的弟子,比丘和在家善信都一樣,感到空虛,有一陣子還被絕望籠罩著。尊者阿迦曼對他們來說,是一座殿堂中何等重要的基礎呀!沒有它的基礎,上層的建無論如何壯麗,都是無根的。作者本身已經深切地感到如此,並體認到,當師父還活著的時候,弟子要盡他們最大努力的重要性。不這麽做,在師父去世後,會導致退墮和衰落。
作者自己的心被悲哀和絕望一波一波地泛濫著。「我惟一的皈依處消逝了,」作者想著,「今後我要尊敬誰?我能向誰求助?尊者阿迦曼善逝了,留下我這個行走肉。我現在是無依無靠了!這下子什麽都完了!我處於煩惱和正法戰爭的決定性階段,所有進步的希望,現在都失掉了。」
修行的佛教徒必須不斷地提醒他們自己,當他們的師父還在的時候,不要太過自負了,因爲只有當他仍然活著,他們才能從他的開示和忠告獲益,而在佛教中達到他們所能的。他們能夠成爲正法中的百萬富翁,達到各種程度的道、果和涅槃,否則他們會是貧困的,丟棄了這個寶貴的機會,在那應該是他們的財寶之中卻依然貧窮如故。
168尊者阿迦曼的骨灰變成舍利子
那些在火葬之後已經得到尊者阿迦曼的骨灰的人,就把它們帶回去供養起來,視它們爲最高崇敬的對象。在火葬後的四年之中,沒有什麽不尋常的事情發生。
然後,有一天,一個萬卡門那慕夫人來到尊者阿迦曼去世的沙口那空城,在雨期安居之外供養僧服給比丘們,做爲功德。由尊者阿迦曼去世和火葬的蘇達瓦寺的方丈給她一些尊者阿迦曼身體上部的一片骨頭上取得的骨灰。她帶著這些骨灰回家,想要把它們放入骨灰子裏,那裏頭早就放著她在尊者阿迦曼火葬後次日所得到的骨灰。打開子的時候,她很驚訝地楞住了,因爲她從前所得到的骨灰,全部變成了舍利子(平滑而光澤的顆粒,外觀像砂粒,就像佛陀和其他某些古代阿羅漢的舍利一般)。她還有另一個裝著他的骨灰的子放在她所擁有的旅館裏,她立刻跑到旅館去,並發現那些骨灰也都變成了舍利子。在兩個子裏,總共有叁四四顆。只有很細的骨灰仍保留著灰狀,但是這些後來也都經曆了相同的變化。這是尊者阿迦曼的骨灰變成舍利子的第一個個案。
這個消息傳得很廣闊,人們蜂擁到她的屋子去看這個奇迹,並爲他們自己要了一些舍利子。萬卡門那慕夫人天生是個慷慨的人,高興地把她的舍利子送給每個要求的人。作者本身曾經兩度得到尊者阿迦曼的舍利子,第一次五顆,第二次兩顆。作者情不自禁地要告訴別人,他幸運地得到他的舍利子,並被許多人要求出示它們,讓他們能夠親自見到它們。愈是經常展示它們,數目就愈來愈少。那些看到的人,許多人不禁要求要得到它們,而作者不得不一個又一個的送走它們,直到不留一個。作者很樂於送出它們,即使那會使他自己失掉它們。萬卡門那慕夫人也一樣,幾乎沒有留下自己所有的了。
在此之後,更多更多尊者阿迦曼的骨灰變成舍利子的事件被任何一個擁有它們的人報告出來。即使現在仍然偶而會有類似的報告,但是大多數只被擁有者家族的小圈子裏所知道。這類事件之所以不被廣闊地知道,是因爲如果當那消息被大家知道時,那些擁有舍利子的人卻不願與那些可能要求索取它們的人分享。人人都視他的舍利子爲最稀有的珍寶。他們相信,任何人對於尊者阿迦曼沒有足夠的功德是絕不會得到他的舍利子的,或許作者也是其中之一,曾經得到許多他的舍利子,現在卻沒有一個。
另外也有一些有關於尊者阿迦曼舍利子的奇異故事,例如二顆變成叁顆的報告,系感應於擁有者熱切的期望,象徵著叁寶。在另一個個案中,一個擁有他的舍利子的人,知道了上面那個例子,也希望他的兩顆能夠增加,但是它們反而合並成一個!這個人很失望並來看作者請求說明。作者告訴他,這些舍利子來自同一個根源,它們的數目一個、二個、叁個或更多並不要緊,它們有著同樣的神聖。而兩顆合並成一顆,本身就是一個奇迹,希望更多有什麽用呢?
尊者阿迦曼的頭發,每半月剃一次的,當供奉在某處時,也被發現變成舍利子了。
另一個個案是有關於一個曾經深受尊者阿迦曼感化的高級政府官員,他曾經在准備尊者阿迦曼的葬禮期間,一直到火葬當天,給予每一個人很大的幫助。當蘇達瓦寺的長老比丘從萬卡門那慕夫人那裏得到一些尊者阿迦曼的舍利子時,他自然而然地會想到這個政府官員和他所作的偉大犧牲。有一天早上,當這個政府官員前來蘇達瓦寺向長老比丘致敬時,長老比丘就給他兩顆他所接受的舍利子,這個官員沒有准備任何容器,所以他小心地把它們放在一個鼻煙瓶裏,並把瓶子放入他的口袋。他整天都非常高興於自己的幸運,因此心意不斷地集中在他袋子裏的珍寶上面。
那天傍晚回到家裏,他高興地告訴家裏的人有關他意料之外的幸運。拿出了一個子打開了鼻煙瓶,這個政府官員很驚訝地楞住了,因爲他那天早上所接受的兩顆舍利子已經變成了叁個!他告訴家人這舍利子的奇異,但是他的妻子和小孩不相信他,他們斷定他是在興奮中算錯了。他相信不是這樣,並告訴他們,這麽少的數目怎麽可能算錯。他繼續告訴他們,如果他們不相信,他將樂於在明天早上帶他們去見那位比丘。然而,他的家人卻堅持要在當天晚上去見那位比丘!所以他們就到寺裏去問那位比丘,那天早上給了他幾個舍利子?那位比丘確認他曾經給了他兩顆舍利子的事實,並想要知道這個官員是否弄丟了一個。這官員對他妻子一笑,然後告訴那位比丘所有發生的事。
那位比丘告訴他們,一個人能夠遇見一位阿羅漢的舍利子是多麽稀有的機會。他也告訴他們要善加守護它們,那也就是要永遠持戒並自證於法迹。舍利子會奇迹似地降臨,也會奇迹似地消失。因爲有許多人易於相信邪惡,卻難以相信善良,就是因爲這個理由,世界上才有這麽多惡人,而好人卻很少。任何如實的觀察都會顯示,即使我們自己也是多麽傾向於思量邪惡遠甚於想念正法。
那個政府官員和他的妻子在他的開示下,都很歡喜而高興地回家去了。
169爲什麽骨灰變成舍利子
許多人曾經詢問,爲什麽尊者長老阿迦索和尊者長老阿迦曼的骨灰會變成舍利子。一個阿羅漢和一個凡夫的身體,同樣地由相同的成份所組成,像這樣,不應該有任何差異才對。然而有一件事,心裏必須記得,那就是心意。心意是決定差異的基本因素。一個阿羅漢心意開發的程度或其狀況,和一個凡夫之間是有很大的區別。一個阿羅漢的心意是絕對的純淨,然而一個凡夫的心意是被煩惱的威力所玷汙的。身體的成份於是隨著心意的狀況和性質而轉變,一顆淨化的心意之所以能夠淨化身體,就像一顆汙穢的心意能夠玷染身體一樣。身體的性質能夠(在某種程度下)自行調適於心意的性質。換句話說,一顆平凡的心意能夠産生平凡的身體。
根據作者的看法,這個身體淨化的過程是須要時間的。如果一個賢…
《尊者阿迦曼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