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陀法語(一日一則)

  佛陀法語(一日一則)

  前 言

  佛陀曾發表過無數的演說,任何人只要專心閱讀其中幾則,即刻會意識到包含在其中的調和、甯靜、超越、穩固、不變的慈悲與無量的耐心。這些演說包含了無數的忠告、格言與提示,是達成心的甯靜的方向與方法。

  │荷盟賀士(Hermann Hesse)

  佛陀說教的目標是自由│擺脫了情感束縛的自由、擺脫了因無知而加諸於自己身上的憂慮的自由、以及最終擺脫了生死輪回的自由,即涅槃。

  涅槃的自由有如可以遙望,但還不能抵達的一座遭冰 雪蓋的晶瑩閃亮山峰一樣,是座落在道路的盡頭,即八正道的終點。這條道路很漫長,曲折很多,時而崎岖,時而平坦。我們若要避免走入歧途,而以穩健的步伐踏上此道,就必需有外援。對於佛教徒而言,這外援源自叁皈依│佛、法、僧。

  佛是我們的皈依處,因爲他的生平事迹與得道證實了證悟真理是可能的、達臻圓滿是人生的真正目標。佛陀是所有探求精神成熟者的最高模範。冥想佛陀的生平與事迹,能使我們充滿走上正道所需的熱誠。

  法,佛陀的教誨,是我們的皈依處,因爲它提供我們有關世事的實際與完整的說明,同時也給予我們在道德上、人際關系上、禅定上以及近乎生活的各個方面上的忠告。

  僧是指過去的、現在的、悟道的、未悟道的佛弟子,秉持相同的信念,即要證得佛陀所證悟的而結伴修行。僧伽是我們的皈依處,因爲在這道路上,走在前端的可以給予我們忠告;與我們同行的可以與我們做伴,在我們迷失時,幫我們回返正軌,在我們失足摔倒時,加以扶助。

  當佛陀了悟佛法並加以宣說時,僧衆們熱切希望能通過修習佛法,達成佛陀所證悟的,因此,佛法可以說是叁個皈依處中最爲卓絕的。佛陀本身說他在生活中依靠佛法、恭敬佛法、推重佛法、順從佛法;以法爲旗幟、以法爲標准、以法爲主。

  佛陀在公元前五二八年證得正覺,不久後,便開始教導他所發現的真理。他有時通過口頭的講述,有時則以例子來教導。在說教時,他的用語既貼切又清楚。他也常借助意義深長的比喻來加強演說內容,使那些有福份聽聞的人永遠銘記在心。他的行爲圓滿地體現出他時常鼓勵人們所發展的仁慈,人們也長久牢記著。

  在佛陀入滅六個月後,人們開始把他所說與所做的牢記下來,有如一條金線穿過水晶珠子一般地由導師口授給弟子。這種口傳方式後來轉爲文字記載。首先以佛陀常年所用的語文│巴利文編寫成叁本巨著,稱爲『叁藏』。第一本是《經藏》,記載了佛陀和他的一些證悟弟子的演說,以及描述佛陀的生平事迹。第二本是《律藏》,收錄了僧團戒律與行政程序。第叁本是《論藏》,收集了各心理過程的詳細分析。

  多少世紀以來,佛弟子爲了對巴利文『叁藏經』表示敬意,把它寫在金碟子上,把其中幾頁夾在鑲有寶石的封面中,或把經典收藏在宏偉的圖書館內。但是更爲重要的是他們非常推重『叁藏』,極力使自己的生活圍繞著『叁藏』中所包含的法,在『叁藏』中找尋指示與激勵,而『叁藏』,永遠指向自由的涅槃,則使他們的意念平靜,心靈純淨。總之,熟悉佛陀的教誨是我們的精神生活所不可或缺的部分。

  佛弟子的生活重點是禅定。在佛陀所教的最爲重要的禅定修習法之中,有一個是冥想佛法(Dhammanussati),即在『叁藏』中選出一節經文,然後靜靜的冥想它的涵義。人若能抱著恭敬與願意接納的態度,每修習此禅定經文的涵義經如此沈思冥想,必定能銘刻在心中。

  閱讀或聆聽佛陀的教誨就有如與佛陀直接接觸。雖然這本書是專爲那些修習冥想佛法之禅定者而編寫的,但是,凡是對佛陀的教誨有興趣的人都會覺得這本書很有用。書中包括有收錄在『叁藏』中的演說摘錄,收錄在正統文獻中的演說摘錄。這些摘錄按一天一則編排,除了一些是新的翻譯,其余大部分是根據巴利聖典協會(Pali Text Society)的英文譯文而重新整理的。佛教的神聖文獻中有甚多重複部分,這在佛法處於以口傳授的時期非常重要,然而大多數現代讀者則認爲這會使人分心。這些重複部分在不會改變經文的原意的原則下,已被我刪除或集合在一起。

  此書編寫完畢後,我的朋友:劉妙蓮居士和郭錦彪居士將它譯成中文,施性國居士和陳英德居士幫忙校對,以供華文讀者閱讀。願我們一起分享法施的功德,也願所有讀者能從書中受益。

   達彌卡法師

  一月

  

  一月一日

  在缺乏好導師的情況下,應該依據佛法來修習。佛法是確實的。正確的修習將帶給你永久的快樂與幸福。

  

  一月二日

  『設想大地被水覆蓋了,有一人將一副穿有一個洞的牛轭(牛馬等拉東西時架在脖子上的器具)抛入水中。牛轭隨風四處漂流。再假設每一百年中,有一只瞎了眼的海龜浮出水面,那麽,依你猜測,這只每隔百年才浮出水面的海龜的頭部伸入轭上洞孔的機會有多少?』

  『世尊,那是微乎其微的。』

  『是的!人能出世爲人的機會也同樣是微乎其微;徹底了悟的如來住世的機會也同樣是微乎其微;佛法與如來的戒律能在世間教授也同樣是微乎其微。你既然已出世爲人,如來又已到世間並教導佛法,你就應該力求了悟四聖谛。』

  

  一月叁日

  永生之門已開啓,

  有所聽聞者都滿懷信心地做出反應。

  

  一月四日

  一個對佛陀的教誨有信心,並能將教誨納入日常生活中的信徒,他的想法是:『導師是教主,我是修習者。教主無所不知,我則不然。』

  一個對佛陀的教誨有信心,並能將教誨納入日常生活中的信徒,導師的教誨將會不斷地幫他茁壯成長,發揮力量。對他而言:『只要能爭取到人力所能達到的,就算我的皮、骨、腱都萎縮了,肌肉都乾巴了,我也在所不惜。』

  一個對佛陀的教誨有信心,並能將教誨納入日常生活中的信徒,即在此時此刻擁有淵博的知識或如果有輪回的業力,就會投生在「不還」階段。

  

  一月五日

  在個人德行的修習法方面,佛陀的教學法是無以倫比的。一個人必須忠誠,不欺騙、不唠叨、不多嘴、不搬弄是非、不輕視他人、不汲汲謀求增加利益。他應嚴守感官、適量進食、促進和平、提高警惕、積極行動、孜孜不倦。他應修習禅定、念念分明、言語莊重、循序漸進、意志堅定、明白事理。不渴求感官欲樂,只保持正念、謹慎。這是個人德行的無上教誨。世尊在這方面已大徹大悟,沒有其他修道者或婆羅門比世尊更了解德行。

  

  一月六日

  世尊問:『鏡子之作用何在?』

  羅羅答:『在于反映,世尊。』

  『既然如此,在造任何身業、口業、意業之前應反複思考。』

  

  一月七日

  被懼怕所驅動的人,

  來到了神聖的山丘、森林與樹叢中,

  來到了神聖的靈樹與靈廟前。

  然而它們皆非安全之避難所,

  皆非最佳之皈依處,

  不是去了那兒,

  苦痛便能解除。

  

  然則誰若以佛、法、僧爲皈依處,

  誰便得以啓發智慧,了悟四聖谛;

  

  苦(苦谛)、苦的來源(集谛)、

  苦的斷滅(滅谛)、滅苦之八正道(道谛)。

  

  這是安全的庇護所,

  是最佳之皈依處;

  到此處求庇護的人,

  能擺脫所有痛苦。

  

  一月八日

  沒有了日月,也就沒有光亮,沒有光芒,只有無明;世上也沒有晝夜、年月和四季之分。但當日月形成後,便能發射光亮、光芒,驅走黑暗、無明;世上便有晝夜、年月、四季之分了。

  一樣的,當至上、徹底了悟的如來未到來之前,世上也沒有光亮、沒有光芒;只有黑暗,只有無明;人間也沒有關於四聖谛的宣言、教義、解說、推動、開放、分析及闡述。但當至上、徹底了悟的如來到來後,世上便有了光亮、光芒,驅走黑暗、無明;人間也有了關於四聖谛的宣言、教義、解說、推動、開放、分析及闡述。

  

  一月九日

  『我將爲你講述八正道;爲你分析八正道。我這就講,請仔細聽。何謂八正道?八正道就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

  何謂正見?正見即正確了解人生的痛苦、痛苦的根源、痛苦的斷滅以及斷滅的方法。

  何謂正思維?正思維即離欲、慈悲、助人的思維。

  何謂正語?正語即不說謊、不搬弄是非、不惡口和不绮語。

  何謂正業?正業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何謂正命?正命即放棄不正當職業,以正當職業謀生。

  何謂正精進?正精進即興起,揚善去惡的念頭,做出努力,集中並引導心念去製止惡念的滋生、斷滅已升起的惡念,培育未升起的善念以及促進已升起的善念,使它全面發展,達至圓滿。

  何謂正念?正念即保持清醒,時刻關注自己的行爲、感受、思想、心念,以便製止世間的一切誘惑與嫌惡。

  何謂正定?正定即修習四禅定。

  

  一月十日

  抛向天空的一把泥土,

  肯定會墜回大地;

  至上佛陀的教誨,

  是同樣肯定與可靠的。

  

  黑夜消失之後,

  太陽肯定會升起;

  至上佛陀的教誨,

  是同樣肯定與可靠的。

  雄獅步出洞穴時,

  肯定會吼叫一聲;

  至上佛陀的教誨,

  是同樣肯定與可靠的。

  

  一月十一日

  凡不能促使人邁向割舍、放棄、鎮定、寂靜、高深知識、覺悟或證入涅槃的教義,你可肯定它不是佛法、戒律,不是佛陀的教誨。只有能促使人邁向割舍、放棄、鎮定、寂靜、高深知識、覺悟或證入涅槃的教義,你才可肯定它是佛法、戒律,是佛陀的教誨。

  

  一月十二日

  廣闊的海洋只有一種滋味│鹹的滋味。

  我的教義也只有一種滋味│自由的滋味。

  

  一月十叁日

  如果衆生都像我一樣了解布施的功德,那麽『吝啬』的汙點就不會纏住或逗留在心中。在應用事物時,如果沒有與他人分享,他們就不會感到享受。即使是最後的…

《佛陀法語(一日一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內觀的開發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