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家却要忙着数钱,听到乞丐快乐的歌声觉得很纳闷,心想:「他怎么能那么快乐?待我来考验他。」富人就趁乞丐出门,偷偷放一块黄金在他家,乞丐看到很惊讶,一开始还想:「这一定是有人忘了吧,我明天要还给他。」接着就想:「也许是珍贵的三宝加持,送给我的礼物吧?」再接着开始想:「那我明天要把黄金拿去变卖,然后拿这笔钱去买房子,或是做点什么好呢?」这样想着想着,那天晚上就忘了唱歌了。
这时一直在旁边窗户观察的富人,就了解到:「有时反而是财富让我们忘了快乐!」我们每天庸庸碌碌的过着,为什么这么忙碌,无非为了快乐,但反而沈迷、胡涂于庸庸碌碌当中,一生就这么过了,忘了我们是为了快乐而这么做的。
故事里这块「黄金」,对我们每个人象征的是什么?可能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不一样,值得我们好好去想一想。
认出快乐,感觉一口呼吸的美好
我觉得快乐不需要想太多,快乐其实是一件很容易懂的事,越简单、越单纯的,就是越甚深、越真实的快乐。
我们常以为快乐就是越复杂的、越新的、以前没有的事物,已经得到的就觉得没什么。其实快乐就是我们早就有了的,但我们忘了它有多珍贵,不再珍惜它了,反而冀求新的东西,不断的向外去追寻。
有一天我在住的地方,绕着寺院走走,天气很好,因为慢慢走、慢慢走,身心都放松,忽然有个想法出现:「哦,我在呼吸耶。」大家可能觉得呼吸有什么了不起,但当我觉知到自己在呼吸,就觉得有种喜悦、满足的感觉,它是从内心生起的一种自然的喜悦与满足感。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仔细想想,我们每一口气都跟众生息息相关,以科学角度来讲,氧气也是森林和树木所给予的,而且我们不只是呼吸一次,一天有无数次呼吸,一生不知呼吸了多少次,即使你只感受到一次呼吸,都可以感受到里面含藏了无量的因和缘。呼吸的时候,你可以慢慢去感受它,会发觉原来每次呼吸都聚集了这么多微细的因缘,这么微妙的、包含这么多因缘的一次呼吸,我却剎那剎那的做到了,现在能这样活着真是很难得的一件事,突然觉得自己很幸运、很幸福、很喜悦。
想想看,如果我们呼吸的氧气是要买的,或者刻意努力才能呼吸的话,那不就辛苦了吗?
只要我们能仔细思维,懂得感恩和珍惜,一次呼吸都是很难得的,这些喜悦一直跟着我们,就在这些细微当中,随时跟着我们,不是只有有钱有势的人才有。快乐只是有没有被认出来而已,也就是懂不懂得知足和感恩而已。
有些人会想所谓「知足」,到底要到什么程度才应该知足?其实不管你拥有很多、还是很少,都可以从里面学到一种知足,这都在于你的心,你的心会给你快乐,所以我们要去学习知足,让自己拥有知足的心;否则不断追逐无尽的欲求,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
就像地球资源,就因人类的物欲而遭受滥垦滥伐,人类欲望是无穷的,以这样贪得无厌的欲求滥用地球的资源,地球很快就会被我们耗尽了。我们真应该为我们的下一代想想,甚至只是为自己下半生想想。譬如我们的饮用水,那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但现在很多地方都有水的问题,所以我常提醒僧众,喝每口水、每一次用水都要珍惜,不要浪费,像非洲等很多缺水的地方,甚至要喝牛的尿。
所以我们要觉得感恩,对生活中使用的、经验的任何事,带着知足的心去感受,就容易活得幸福。
这一段我们都在谈论因果,这些都在因果的道理里面。
想做佛教徒,要先做个善良的好人
明天会讲三主要道的第二部分「菩提心」,也会给菩萨戒。首先我自己是不是一个菩萨呢?我也不知道。但因大众的福德之力,我们聚在圣地,如果能藉给了菩萨戒,让大家生起一点菩提心,也是我的一点祝福和心意。
我在辩经法会上说过,我从小诞生在一个佛教家庭,父母他们对佛法很虔信,比起他们我真的不算什么,我的亲戚朋友也都对佛法很有信心。后来我得到一个噶mb的名号,被带到寺院,有个老师二十四小时跟我在一个房间里,我哪儿都去不了,还有行持很好、很有善行的侍者整天在身边。后来来到印度,也遇到很多具德的上师,跟随他们听闻了法教……从这样的经历看起来,大家一定说:「你绝对是个佛教徒」,但这样就真的算是个佛教徒吗?
有时我们说自己是佛教徒的时候很确定,但如果问:「你是个好人、善良的人吗?」有时反而会迟疑一下,不那么确定,这真是很不好意思,但这种情形却很多。这是很重要的部分,做为一个人,你得先是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才能成为佛教徒。就像想做一个黄金的宝瓶,首先材质得是黄金,想做金瓶,却只有铜,永远也做不成金瓶;想成为一个佛教徒,至少要先成为一个善良的好人。没有善心,却想成为佛教徒,是种邪见。所谓善良的好人,不是指完全没有烦恼和情绪,这很难,但至少情绪要比较轻微,不那么放肆。只要你是一个善良的好人,自然就会是一个佛教徒。
「佛教徒」仅仅只是个名称,贴上这个标签,其实无法改变你。能不能成为真正的佛教徒,在于你愿不愿意真正改变,成为一个善良的好人。随时要提醒自己,随时和自己沟通,看自己有什么地方是善良的、还不足的地方是什么,随时调整,朝善的方向改变自己。
最后,维那师带领大众唱颂宗喀巴大师所著〈菩提道次道祈愿文〉(大祈愿课诵本P389)
《《三主要道》释论开示之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