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手印了义炬》第三堂课

  法王《大手印了义炬》第三堂课

  时间:2013年1月1日上午8:20至10:30

   观死无常,珍惜每一天

   让「无常」成为光明积极的同义词,它给我们全新的机会,因为「无常」,我们就有机会变得更好。  

   2013年的第一天、第一个清晨,法王上座后,先用藏文说:「札西德勒(吉祥如意)!」接着转用英文说:「I want to wish everyone of you a Happy New Year!(向你们每一位祝福新年快乐)」,最后法王以中文压轴说,「大家新年快乐!」每一种语言的问候才说完,都掀起翻顶的掌声。法王接着继续开示《大手印了义炬》中四共加行的第二加行:「观死无常」。

   法王开示:

   2013新年礼物:法王发愿生生世世奉献身口意

   前几年以来各路传言沸沸扬扬,无不说着在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地球将走上尽头,而在这一刻,我们都已安度了2012年,并能以喜悦安稳的心,昂扬迈向崭新的一年。在新的一年里,能继续在美丽的地球上,继续领受甘霖般的各种喜乐,这是值得赞叹并且欢喜的事情。

   在新的一年当中,祝福大家身体健康,佛法及世间能皆大欢喜,所有善愿都能顺利成办。同时我也祈愿我的这一份祝福,透过你们,带回到你们的父母、亲友心中,祝福大家一切圆满,吉祥如意!

   几天前,在正觉大塔的释迦牟尼佛像前,我发了个愿。当时在释迦牟尼佛前,我回想了自己的一生,想到从小就被认证是转世活佛、是祖古、是仁波切,我当时还那么小,当然不知道自己是谁的转世。

   但关键是当我被赋予「噶mb」这样的名号时,我领会到只要自己够认真,此生确实充满了广大利益众生的机会。

   当然以我这样的平凡之躯,想要行持如同佛菩萨虚空般广大的利生事业时,因超越能力范围,自是万分艰难,但我觉得这是我此生殊胜珍贵的机会,感恩于历代噶mb、特别是第十六世DB法王噶mb对我的加持与大悲,让我有机会以此名号,将自己奉献给更多的人。

   就这样,我在释迦牟尼佛前发了愿,祈愿在此生中,我的身、口、意,都能奉献给众生,为大家带来利益。同时我也发愿,在往后生生世世中,我会将我的身口意奉献给在座的每一位。这就是我在今天、在新的2013年,献给大家的礼物,希望你们能欢喜、高兴!

   其实从究竟实相而言,你们每一位也都是「行佛事业者」,也都是「噶mb」,这样讲起来,我也就能轻松些了,因为若只有我一人是「噶mb」,是「行佛之事业者」,那真是万分艰巨的。

   究竟上来说,只要是作为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都有这样的条件,去成为一个利益众生、行佛事业的人,这也是我对你们的期望!

   当然请不要把这个期许视为压力,我们每人都有利益他人的机会,因此我也在此祝福各位,希望大家能任运自然的利益众生,完成佛行事业的行持,而不要有任何压力,这是我的祝福和祈愿!

   二,观死无常

   今天讲到「四共加行」的第二加行「观死无常」。《了义炬》中引述噶当派的五根本句,来讲述死亡。

   这五根本句为:

   一,先思维不住、变化;

   二、思维他人多已亡;

   三、思维死因何其多;

   四、思维死时将如何;

   五、思维死后将如何。

   (以下楷体字皆为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了义炬》释文,妙融法师藏译中初稿)

   第一点,先思维不住、变化

   思维:「外在的物质世间,形成之后虽得持续一段时间,却总是因为水、火的灾害而遭毁灭,最终连一点尘埃也不会留下。同理,去年、今年、昨天、今天等日子瞬间就消逝。居住在这物质世间里的一切有情众生,也是无常的,从幼儿时期开始,时间即是这样飞快地过去,然后孩童是这样、青年是这样、老年也是一样,每月每日越来越近的迈向死亡。这该怎么办,如何是好呢?」

   文中谈到一切事物乍看虽是延展的续流,但其实每个剎那都在变化,例如此刻的你和早上起床时的你,已有所不同,因此虽然有着延续性,但早上那个你已如东流逝水,任何物质都是剎那、剎那间在改变,最适切的比喻就是手表或钟,你看秒针不停的往前走着,这就是提醒一切事物都在改变、片刻不停留,这是噶当派思维无常句子中说的,「先思维不住、变化」。

   虽说一切都在剎那变化,但我们却总觉得此刻的我们跟往昔之我并无不同,为什么我们会无法察觉到无常呢?是因为对于延续性的感受错乱了。从延续性的角度说,感觉一切恒常;但从细微处观察,就会发现一切无不是无常,并且剎那间变化着。

   例如我们的成长,并不是在一天中就发生,而是从婴儿开始,每一分、每一秒的变化着,而变成现在这样,总之第一个思维无常时,要了解到一切事物都是无常、易变、不会驻留的。

   第二点,思维他人多已亡

   要想着:「那些比我们年老、年轻或是同年的人,多数都已经去世了。『这个人是这样那样的就死了,那个人本来怎么样的最后也走了』,能够活到老而寿终正寝的,只有零星的几个人。多数都在想也想不到的突然勾召之下,本来快快乐乐好端端的就突然死去。还没有死的,有些人从高位跌落至低处,又从低位爬升至高处;从贫穷变得富有,抑或从富有变成贫穷。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无常,我的无常什么时候到来呢?在还有时间的时候,怎能不赶快在正法的修学上精进努力呢?」

   接着思维他人多已死亡,不仅思维多数人已去世,也可思维许多人的荣华富贵如楼起楼塌、喜乐痛苦如过眼烟云,或正值盛年却意外离世等,总之不断探究,就会体会到无常和死亡并不是与我们遥不相干,而是深植在生活的片刻中,是我们伸手可及、张眼可见的寻常经验。

   即便如此,过去祖师仍提及,旁观别人的死亡看似容易,但想到自己也不免一死,就万般困难,当我们反观己身时,赫然发现,「原来我也是逃不了死亡的」,那冲击感自是截然不同。

   「无常」是辩经时经常修持的主题。辩经时,都会以「宗(主旨)」、「因(原因)」、「喻(譬喻)」几部分来进行立论,例如以「声音为无常」为要立的宗,原因是「所作性故」(因为它是被造作出来的);而观察己身时,却很少人感觉连自己也是无常的。因此在辩经时,若把比喻的主角改成是自己,或许会更好。因为我们也是「所作性故」,因此也是无常的,即使这一刻仍鲜活呼吸,但剎那间是都在朝着死亡变化着的。

   第三点,思维死因何其多

   接着第三点,是思维死亡因缘有万千种,例如现代交通繁忙,各式意外也层出不穷,以此就更易体会到无处不潜伏着死亡之因。

   努力的去思维:「悬崖滚下的石头、坍塌、闪电、中风、肠胃绞痛等死亡因素非常的多,不知道会如何的发生,什么时候发生?若这是定业,也没有阻止的办法。举凡食物、财富、衣着、朋友、亲眷等等,都可能成为我们死亡的因素。真是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死?我现在会发生什么事呢?」

   《菩萨藏》中提到九种突然死亡的因素:

   • 吃了不适当的食物。

   • 吃饱了还继续吃。

   • 上一餐没消化就吃下一顿。

   • 不按时排泄。

   • 生病时,不听医生和护士的话。

   • 被凶猛的邪魔所缠。

   • 吃催吐剂而呕吐。

   • 冲动的使用暴力。

   • 没有节制的纵欲。

   对于以上这些情况要多加警惕。

   第四点,思维死时将如何

   死亡,并非我们喜欢发生的事,而是不想要发生却不得不发生的事情。一个罪业深重的人,加上过去恶业的引发,临终的时候会体验到无尽的肢体拆截之痛苦,尤其是感受到生命终止的恐惧,生起很多颠倒错乱的幻象,身心不受自己控制,心中想什么都没有一个限度;虽然只是生起一个小小的不善心,也会因为临死时的心识力量强大,必定会堕入恶道。这一切都取决于现在的习惯,所以现在就应该要养成熟习佛法的好习惯。

   不要想以占卜、驱邪、医疗、念经、食物、财富等方法去骗过死亡,就连佛陀的力量也都不能挽救寿命的耗尽。不死的方法根本是没有的,如果希望临死时心中无悔,现在就要开始修行。

   当然无人想死,但却无人能躲得掉死亡,因为有生就有死,以逻辑观察,死亡的因是什么?就是出生,有生就有死,可以说出生就是死亡的因。由于不了解这个因,让我们对死亡总是莫名恐惧、且备受煎熬。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多为死亡做准备,去思维临终时的情况等,且要现在就开始准备。

   死亡的痛苦,来自于放不下

   其实有时想想,人比其他动物更怕死,当然我们无法知道动物们的真实感受,但想想为何身为人类的我们这么怕死呢?就是因为我们的贪着太重、太放不下。

   其实面对死亡的重点,就是「接受」,能接受,就不痛苦;而人就是太执着、放不下,因此往往痛心疾首。

   在世间万物中,如果有某一个事物不会经历成、住、坏、空的过程,那或许我们可以说,我也应当如此,也自然会对死亡感觉到恐惧;但是,既然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逃离不了生住灭,身为大自然的一部分的人类,自然也不会例外。

   但有时我们就是不愿接受自然运作的律则,然后因为执…

《《大手印了义炬》第三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