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手印了義炬》第叁堂課

  法王《大手印了義炬》第叁堂課

  時間:2013年1月1日上午8:20至10:30

   觀死無常,珍惜每一天

   讓「無常」成爲光明積極的同義詞,它給我們全新的機會,因爲「無常」,我們就有機會變得更好。  

   2013年的第一天、第一個清晨,法王上座後,先用藏文說:「劄西德勒(吉祥如意)!」接著轉用英文說:「I want to wish everyone of you a Happy New Year!(向你們每一位祝福新年快樂)」,最後法王以中文壓軸說,「大家新年快樂!」每一種語言的問候才說完,都掀起翻頂的掌聲。法王接著繼續開示《大手印了義炬》中四共加行的第二加行:「觀死無常」。

   法王開示:

   2013新年禮物:法王發願生生世世奉獻身口意

   前幾年以來各路傳言沸沸揚揚,無不說著在2012年12月21日這一天,地球將走上盡頭,而在這一刻,我們都已安度了2012年,並能以喜悅安穩的心,昂揚邁向嶄新的一年。在新的一年裏,能繼續在美麗的地球上,繼續領受甘霖般的各種喜樂,這是值得贊歎並且歡喜的事情。

   在新的一年當中,祝福大家身體健康,佛法及世間能皆大歡喜,所有善願都能順利成辦。同時我也祈願我的這一份祝福,透過你們,帶回到你們的父母、親友心中,祝福大家一切圓滿,吉祥如意!

   幾天前,在正覺大塔的釋迦牟尼佛像前,我發了個願。當時在釋迦牟尼佛前,我回想了自己的一生,想到從小就被認證是轉世活佛、是祖古、是仁波切,我當時還那麼小,當然不知道自己是誰的轉世。

   但關鍵是當我被賦予「噶mb」這樣的名號時,我領會到只要自己夠認真,此生確實充滿了廣大利益衆生的機會。

   當然以我這樣的平凡之軀,想要行持如同佛菩薩虛空般廣大的利生事業時,因超越能力範圍,自是萬分艱難,但我覺得這是我此生殊勝珍貴的機會,感恩于曆代噶mb、特別是第十六世DB法王噶mb對我的加持與大悲,讓我有機會以此名號,將自己奉獻給更多的人。

   就這樣,我在釋迦牟尼佛前發了願,祈願在此生中,我的身、口、意,都能奉獻給衆生,爲大家帶來利益。同時我也發願,在往後生生世世中,我會將我的身口意奉獻給在座的每一位。這就是我在今天、在新的2013年,獻給大家的禮物,希望你們能歡喜、高興!

   其實從究竟實相而言,你們每一位也都是「行佛事業者」,也都是「噶mb」,這樣講起來,我也就能輕松些了,因爲若只有我一人是「噶mb」,是「行佛之事業者」,那真是萬分艱巨的。

   究竟上來說,只要是作爲人,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都有這樣的條件,去成爲一個利益衆生、行佛事業的人,這也是我對你們的期望!

   當然請不要把這個期許視爲壓力,我們每人都有利益他人的機會,因此我也在此祝福各位,希望大家能任運自然的利益衆生,完成佛行事業的行持,而不要有任何壓力,這是我的祝福和祈願!

   二,觀死無常

   今天講到「四共加行」的第二加行「觀死無常」。《了義炬》中引述噶當派的五根本句,來講述死亡。

   這五根本句爲:

   一,先思維不住、變化;

   二、思維他人多已亡;

   叁、思維死因何其多;

   四、思維死時將如何;

   五、思維死後將如何。

   (以下楷體字皆爲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了義炬》釋文,妙融法師藏譯中初稿)

   第一點,先思維不住、變化

   思維:「外在的物質世間,形成之後雖得持續一段時間,卻總是因爲水、火的災害而遭毀滅,最終連一點塵埃也不會留下。同理,去年、今年、昨天、今天等日子瞬間就消逝。居住在這物質世間裏的一切有情衆生,也是無常的,從幼兒時期開始,時間即是這樣飛快地過去,然後孩童是這樣、青年是這樣、老年也是一樣,每月每日越來越近的邁向死亡。這該怎麼辦,如何是好呢?」

   文中談到一切事物乍看雖是延展的續流,但其實每個剎那都在變化,例如此刻的你和早上起床時的你,已有所不同,因此雖然有著延續性,但早上那個你已如東流逝水,任何物質都是剎那、剎那間在改變,最適切的比喻就是手表或鍾,你看秒針不停的往前走著,這就是提醒一切事物都在改變、片刻不停留,這是噶當派思維無常句子中說的,「先思維不住、變化」。

   雖說一切都在剎那變化,但我們卻總覺得此刻的我們跟往昔之我並無不同,爲什麼我們會無法察覺到無常呢?是因爲對于延續性的感受錯亂了。從延續性的角度說,感覺一切恒常;但從細微處觀察,就會發現一切無不是無常,並且剎那間變化著。

   例如我們的成長,並不是在一天中就發生,而是從嬰兒開始,每一分、每一秒的變化著,而變成現在這樣,總之第一個思維無常時,要了解到一切事物都是無常、易變、不會駐留的。

   第二點,思維他人多已亡

   要想著:「那些比我們年老、年輕或是同年的人,多數都已經去世了。『這個人是這樣那樣的就死了,那個人本來怎麼樣的最後也走了』,能夠活到老而壽終正寢的,只有零星的幾個人。多數都在想也想不到的突然勾召之下,本來快快樂樂好端端的就突然死去。還沒有死的,有些人從高位跌落至低處,又從低位爬升至高處;從貧窮變得富有,抑或從富有變成貧窮。我們的所見所聞都是無常,我的無常什麼時候到來呢?在還有時間的時候,怎能不趕快在正法的修學上精進努力呢?」

   接著思維他人多已死亡,不僅思維多數人已去世,也可思維許多人的榮華富貴如樓起樓塌、喜樂痛苦如過眼煙雲,或正值盛年卻意外離世等,總之不斷探究,就會體會到無常和死亡並不是與我們遙不相幹,而是深植在生活的片刻中,是我們伸手可及、張眼可見的尋常經驗。

   即便如此,過去祖師仍提及,旁觀別人的死亡看似容易,但想到自己也不免一死,就萬般困難,當我們反觀己身時,赫然發現,「原來我也是逃不了死亡的」,那沖擊感自是截然不同。

   「無常」是辯經時經常修持的主題。辯經時,都會以「宗(主旨)」、「因(原因)」、「喻(譬喻)」幾部分來進行立論,例如以「聲音爲無常」爲要立的宗,原因是「所作性故」(因爲它是被造作出來的);而觀察己身時,卻很少人感覺連自己也是無常的。因此在辯經時,若把比喻的主角改成是自己,或許會更好。因爲我們也是「所作性故」,因此也是無常的,即使這一刻仍鮮活呼吸,但剎那間是都在朝著死亡變化著的。

   第叁點,思維死因何其多

   接著第叁點,是思維死亡因緣有萬千種,例如現代交通繁忙,各式意外也層出不窮,以此就更易體會到無處不潛伏著死亡之因。

   努力的去思維:「懸崖滾下的石頭、坍塌、閃電、中風、腸胃絞痛等死亡因素非常的多,不知道會如何的發生,什麼時候發生?若這是定業,也沒有阻止的辦法。舉凡食物、財富、衣著、朋友、親眷等等,都可能成爲我們死亡的因素。真是不知道自己何時會死?我現在會發生什麼事呢?」

   《菩薩藏》中提到九種突然死亡的因素:

   • 吃了不適當的食物。

   • 吃飽了還繼續吃。

   • 上一餐沒消化就吃下一頓。

   • 不按時排泄。

   • 生病時,不聽醫生和護士的話。

   • 被凶猛的邪魔所纏。

   • 吃催吐劑而嘔吐。

   • 沖動的使用暴力。

   • 沒有節製的縱欲。

   對于以上這些情況要多加警惕。

   第四點,思維死時將如何

   死亡,並非我們喜歡發生的事,而是不想要發生卻不得不發生的事情。一個罪業深重的人,加上過去惡業的引發,臨終的時候會體驗到無盡的肢體拆截之痛苦,尤其是感受到生命終止的恐懼,生起很多顛倒錯亂的幻象,身心不受自己控製,心中想什麼都沒有一個限度;雖然只是生起一個小小的不善心,也會因爲臨死時的心識力量強大,必定會墮入惡道。這一切都取決于現在的習慣,所以現在就應該要養成熟習佛法的好習慣。

   不要想以占蔔、驅邪、醫療、念經、食物、財富等方法去騙過死亡,就連佛陀的力量也都不能挽救壽命的耗盡。不死的方法根本是沒有的,如果希望臨死時心中無悔,現在就要開始修行。

   當然無人想死,但卻無人能躲得掉死亡,因爲有生就有死,以邏輯觀察,死亡的因是什麼?就是出生,有生就有死,可以說出生就是死亡的因。由于不了解這個因,讓我們對死亡總是莫名恐懼、且備受煎熬。因此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多爲死亡做准備,去思維臨終時的情況等,且要現在就開始准備。

   死亡的痛苦,來自于放不下

   其實有時想想,人比其他動物更怕死,當然我們無法知道動物們的真實感受,但想想爲何身爲人類的我們這麼怕死呢?就是因爲我們的貪著太重、太放不下。

   其實面對死亡的重點,就是「接受」,能接受,就不痛苦;而人就是太執著、放不下,因此往往痛心疾首。

   在世間萬物中,如果有某一個事物不會經曆成、住、壞、空的過程,那或許我們可以說,我也應當如此,也自然會對死亡感覺到恐懼;但是,既然大自然的萬事萬物都逃離不了生住滅,身爲大自然的一部分的人類,自然也不會例外。

   但有時我們就是不願接受自然運作的律則,然後因爲執…

《《大手印了義炬》第叁堂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