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手印了義炬》第四堂課

  法王《大手印了義炬》第四堂課

  時間:1月1日下午2:00至4:00

   真實皈依,作自己的救怙者

   真正的皈依,是讓自己成爲自他的救怙者,讓自己證得沒有痛苦的佛果位。  

   新的一年開始第一天,正巧也是《大手印了義炬》課程的圓滿日,法王以課程圓滿爲這一年開啓吉祥序曲。下午,法王接續上午前一堂課的「四共加行」開示,這堂課教授第叁共加行「因果業力」,也簡要地講解「四不共加行」,圓滿了這次《大手印了義炬》前行第一部分的教授;法王並預告明年課程將繼續講授《大手印了義炬》前行第二部分「四不共加行」。

   法王開示:

   若缺乏前兩個共加行:思維「暇滿難得」和思維「死亡無常」的修爲,是不會生起想求得更好來世或解脫之心的,因此要先以二個前行來除去對于今生的貪執。行者若真實斷除對于今生的貪執,就能不墮入叁惡道,而能投生善道,並且得到能夠修持佛法的難得所依「暇滿人身」等等利益。

   爲什麼呢?因爲當行者不貪著此生時,就會謹慎止惡並且盡力行善,會更深刻的了解輪回的本質就是苦,進而生起真正欲求解脫的心。

   叁,因果業力

  

   接著進入到「思維業力因果」的部分。

   (法王口傳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所著的四加行釋論《大手印了義炬》因果業力部分釋文,以下楷體字爲妙融法師藏譯中初稿):

   在佛陀宣說的無邊法門中,業與因果是最根本,非常深廣的教導,只有證悟一味的人,才能粗略地明了業與因果。一般人是無法真正了解,只能大致地領會,就是善因得樂果,惡因得苦果。

   因果,分爲輪回的因果及解脫的因果兩種。首先講輪回的因果,輪回痛苦的根源來自于造作惡業,造作惡業的根源來自于煩惱,煩惱的根源來自于我執的無明,而無明與一切煩惱的根源是愚癡。對于輪回從何而來?輪回的本質是什麼?業與因果哪些有利,哪些有害?又二者怎麼作用?對于這一切我們完全不了解,猶如處在一片濃密的黑暗中。

   雖然沒有辦法明確指出一個所謂的「我」,但是卻執著有「我」。由此,我們對于真實的道理,生起了許多懷疑等等顛倒錯誤的認識,並且對于自己的身體、財富産生貪欲,然後又因此生起我慢、嫉妒、悭吝等各種心理。抑或因爲他人而生起嗔心,接著生起怒氣、仇恨等心理。如果沒有叁毒煩惱,是不可能造業的,沒有業因,就不會有業果。因此對于讓我們遊蕩在輪回的叁個根本因素,應該要盡力地去斷除。

   若歸納輪回的業:

   非福德業:屬于十不善業,會使人投生叁惡道。

   福德業:沒有求取涅槃的想法,透過布施等善行,使人投生至人道、天道。

   不動業:因爲帶有執著的禅定,而投生至色界、無色界。

   總之,在還未滅除妄念的習氣之前,就會不斷地造業,因爲業的力量及輪回的幻象是不可能消失的。愚笨虛僞的人觀修空,而認爲不需要遵循因果的法則,只要了悟心性就好了,這真是佛教中最大的盜賊。

   十不善業:

   所謂十不善業:

   殺生:不論生命大小,有意識的去殺生,甚至是殺害蝼蟻昆蟲的性命。

   偷盜:對他人的財物,沒有經過別人同意給予,就偷偷取走。

   邪淫:四種不清淨的行爲,

   非人而淫:跟受了戒律以及已經與他人結婚的對象行淫;

   非時而淫:跟懷有身孕的妻子行淫;

   非處而淫:在靠近上師、佛寺、佛塔等場所行淫;

   非禮而淫:在口腔、肛門等器官行淫。

   以上叁條,是身體上的叁種不善業。

   謊言:有意識地說謊話。

   兩舌:因爲怨恨嫌隙的心理而挑撥離間。

   惡口:粗言惡語辱罵別人是小偷是瞎子,暴露別人的缺點而傷害了他人的心。

   绮語:閑聊戰爭、生意、女人,唱歌、跳舞、說玩笑話等等無意義的言談。

   這屬于語言上的四種不善業。

   貪心:對于別人的財富、女人、名聲等等,心裏想著要得到。

   害心:看到別人幸福圓滿,心裏感到不高興。

   邪見:對于前世來生、業力因果、叁寶功德等等完全不相信。

   以上是心意上的叁種不善業。

   加總身、語、意叁類不善業就是十不善業。如果造作這類不善的行爲,果報就是投生至叁惡道;就算投生爲人,也會因爲殺生而短命,因爲不予取的偷盜而貧窮,受到種種的痛苦。因此對于這所有不善業,我們自己都不應該去做,看到別人做不善業時要勸導,對于已經做了的不善業要心生忏悔。

   十善業:

   至于十不善業的反面,就是十善業:

   一、不殺生且救護生命。

   二、不經過同意不會隨便拿取,並且將自己的食物、財富布施分享。

   叁、人前人後一致的持守戒律。

   四、說真實的話語。

   五、不去離間而且調和紛爭。

   六、言語柔軟文雅。

   七、不绮語而言必及義。

   八、對于他人的美滿由衷隨喜。

   九、對別人只有懷抱著利益的心。

   十、聽到任何宗教與教派的功德,都不譏毀謾罵,相信佛陀的教導。

   自己要盡力地做到這十善業,也要讓別人做到,並且隨喜做到十善業的人,如此的果報,是投生至善趣長壽天享有廣大富樂等等,具有許多利益。

   無記業:

   行住坐臥等時候,也會有處在沒有善惡的各種無記業當中虛度了時光。雖然這不會産生好或壞的業果,卻也是虛度耗盡了此生。因此不要由著自己散亂與懶惰,要透過正念與正知,使我們唯有善業的度過時光。

   惡業再小,也要提防不至于粗心的造罪;要想起微量的毒藥,也能致人于死地的例子。善業再小,也要不疏忽的去達成;要想起在器皿中漸漸積滿麥子和稻谷的例子。

   另外,爲了來生能積聚廣大的功德,因此附帶的需要做到衆所周知的善趣八種功德:

   一、舍棄殺害其他衆生,所以能夠長壽。

   二、供養燈燭、布施衣物等等,所以面貌好看。

   叁、對于上師與法友不生我慢心且恭敬侍奉,所以出生高貴。

   四、對于有知識的人,以及生病、貧窮等受苦的人,滿足他們的所需所願,所以能夠富足。

   五、只說善的言語,所以說話會有權威。

   六、供養叁寶和父母等等,而且心懷善願祝福,所以能夠有權有勢。

   七、對人和善並且解救生命免于閹割,所以能獲得男子之身。

   八、不是爲了履行宗教的義務而樂于利益幫助別人,因爲這樣的力量,所以一切圓滿。

   以上這些因素,要盡力地去學習。

   不願意繼續輪回的話,今後就要學習去舍棄造成輪回的不善因素,以及對于這裏所提到:與福德一致的善業,以及戒律、誓言等等;與解脫一致的善業,都要表裏如一的去實踐,不要欺騙愚弄了自己。

   能夠解脫的因素,第一必須要有對輪回生起出離的堅定想法而清淨持戒。由此,生起專心一意的禅定,之後則能以了悟無我的智慧,了解到無常、苦、空性等。

   以上是對業與因果總體的概念以及各別的特性。而過去所積聚的覆障都會因此淨化,使得未來不會再發生業果,于是輪回的痛苦將完全終止,安住在離二邊的明覺中,這種境界就叫做「解脫」。所謂的「解脫」與「涅槃」,並不是指到了一個新的地方,或是成爲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人。

   總之,善果是喜樂,不善的果只會産生痛苦,這兩者互相之間是不可能錯亂混淆的,所以最好能種下與善果有關系、同種類的種子。舉例來說,有白的動機黑的手段,比如爲了供養叁寶而殺生、爲了惡劣的對方好而打罵。

   還有黑的動機白的手段,比如爲了求取好的名聲而建寺、爲了與別人競爭比較而學習,因爲害怕丟臉而裝作出家人的樣子,所有屬于這種心懷不軌的情況,都應該要有如看待毒藥一般的去斷除,更何況對于真正的不善呢?

   炫耀或是懊悔自己的善行,以及對于罪惡若不能以忏悔去對治降伏,那麼自己造下的業只會回報到自己身上,不會報應到別人身上,這樣的業報,是經過許多劫數也不可能喪失或消盡的。

   另外有一種情況是,即便一開始只是一個很微小的動機,但因爲業力會漸漸地發展增長;也許因爲一念強烈的嗔恨而殺生,或者因爲一念清淨的利益之心而解救了將死的性命,因此多數的業其演變是難以測度的。有如隨口隨手時所作的善惡一樣,一個最小的因,也會上百上千倍的去發展。

   如果自己的心理和行爲都不去造作的話,他人造的業是不可能沾染到我們自心上的。我們若能對于佛陀所教導的因果道理懂得如何取舍,他人再怎麼惡劣,也根本無法將我們牽引至惡道中。

   所以任何時候都要觀察自己的過失,擴大對別人的淨觀,這就是因果定律的一個根本──噶舉傳承祖師們都非常重視,教導且修持這因果的道理」

   「善」與「惡」,都取決于動機

   剛剛念誦的蔣貢康楚仁波切《大手印了義炬〉的內容,是業力因果的論述。我們所說的「佛法」,就是佛陀親自開示,希望弟子如理行持而證得「何者應取」、「何者應舍」的教法。因果的重點,在于自己的心,起心動念是善的話,這就是善事,也會有善果。

   所謂心之「善」處就是指「非惡」的範圍,而什麼是指「惡」或「不善」的心?是指我們被煩惱所擾亂的心,以現代詞語來講,就是「負面情緒」、「破壞性的情緒」。

   在負面情緒、煩惱心的導引之下,所産生的各種行爲做爲,都可歸類爲「惡…

《《大手印了義炬》第四堂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