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手印了義炬》第四堂課▪P2

  ..續本文上一頁」的,而煩惱的根源是來自于「我執」,因此歸本溯源來說,惡是源自于無明,因此仁波切在釋論中也談到,一旦當我們知曉要遠離煩惱的必要性時,就會回歸到行善之路上。

   總之,四共加行中「思維業力因果」的關鍵,就是在教導:所有善和惡的産生,都源自我們的起心動念,這是至關緊要的。

   斷十惡,行十善,才能通往善趣與解脫

   此段提及「因果」和「善惡」。談到「因果」,則分爲繼續「輪回」的因果,及趨向「解脫」的因果。

   首先談到輪回中包括善與惡的因果業力,再談到要行十善業、斷除十惡業,而在定義十善業或惡業時,則以「刻意去做」才會成立。

   例如以殺生來講,十惡當中舉例殺、盜、淫等惡行當中,刻意的殺生才叫殺生,而若是走路時不小心踩死蟲子,的確會産生微細的惡行,但並不算是「殺生」;十惡當中的殺生,是在事前清楚了知、過程中有意識去做,才算成立爲十惡中之「殺生」。

   因此我們在思維這第叁加行:因果業力時,要告訴自己,盡量不要刻意去做這種十惡業,若能如言做到,就算遠離了十惡了。

   《大手印了義炬》中也談到,止惡行善,不僅限于不刻意做殺生偷盜等惡行,還要以此爲基礎,再積聚福德,努力去積聚投生人天善的果報。投生善趣的八種功德包括:

   一、因爲舍棄殺害其他衆生,所以能夠長壽。

   二、因爲供養燈燭、布施衣物等等,所以面貌行色會好看善妙莊嚴。

   叁、不生我慢心且恭敬侍奉,所以出生高貴……等等這些功德,這是在業力因果上,止惡後進一步去做的步驟,之後在人天功德之上,尋求究竟解脫佛的果位。

   世間人難斷見,出家人難斷資具

   《俱舍論〉中談到,「世間人難斷『見』,出家人難斷『資具』」,「世間人」是指在家居士,雖然口上說相信因果,但遇到大難臨頭時,卻茫然失措,捧著花、拿著香,惶惶然去拜求其他世間天神。就像很多藏族喇嘛在國外傳法時,因世人偏愛,也常隨順給予財神法,或舉行消災解難的法會等,也反應出這樣的情況。

   因此《俱舍論》中講到世間人難斷「見」,是指世間人修持時,很難斷除錯誤的觀念,講的就是這種似乎在修持著佛法,但因爲對叁寶缺乏正信、對因果缺乏正確了解,且並未真正深刻相信因果律則,因此帶著一種「好像在學佛,但卻不相信叁寶」的奇怪或錯誤見解而修持。

   接著講到「出家人很難斷除資具」,從古至今,出家人的生活資具和生活供養都由于施主供養,因此這裏提到的情況是,一看到施主來了,就趨前奉承討好,其實根本不熟卻裝熟,套關系、講好話去攀緣,滿口贊歎:「功德主啊!您以前的捐助,真的幫了我們很多呀!」其實言外之意是:「那請再捐助我們一些吧!」這就是《俱舍論》中提及的「出家人很難斷除邪命」,出家人比較難斷除的,就是這種錯誤的生活資具求取方式。

   四,輪回過患

   現在這個五蘊和合的身體,是緣于煩惱和業力導引而産生,因此本質只有苦而沒有樂;換句話說,五蘊和合的身體是由業和煩惱等「他力」而成就的,而只要是他力就是痛苦,唯有自力才會帶來快樂。因此只要這個五蘊和合的身體繼續處于輪回中,就不會有絕對的快樂可言。

   深刻體會四共加行,才能如理修持四不共加行

   我們目前談到了「暇滿人身難得」、「觀死無常」及「因果業力」等共的前行,若這些共的加行部分還未做好、基礎沒打穩時,就想直接躍去修持皈依大禮拜等四不共加行,別說想證得金剛持果位,就連對人天果報的追求也將是徒勞無功。

   因爲在因果業力上,什麼樣的人可以得到人天善趣的果報?首先他必先斷除對于今生的貪著,並真心懇切希求來世人天果報,這樣的行者,透過思維因果輪回等,才可能得到人天果位。因此如果還沒有斷除對于世間的貪著,仍被世間八法所綁縛,不用奢言佛的果位了,就連人天善趣都難以成就。

   因此「四共加行」真的非常重要,我們必須先能如理思維「暇滿人身」等四共加行之後,次第進入包括大禮拜等四不共加行的修持,共與不共的四加行口訣才能真正利益我們。

   這一次課程受時間所限,似乎只能比較詳細的講解「四共加行」,但接下來「四不共加行」還是想要簡略說明一下:

   四不共加行

   一,皈依大禮拜

   接著談到皈依,在此稍微講述皈依的意義,《大手印了義炬》說:

   在這世間,我們因爲擔心可能發生危險、突發等恐懼的情況,于是會去尋求保護,以及安全的地方。在我們此生之後,一切中陰的階段,由于被無量數的各種恐懼所傷害,以至于沈陷在輪回的苦海中無有出期,父母、親友、天人、龍族、大力士誰都救不了,自力也無法轉圜。我們不得不去找一個救怙的依靠,而能夠真正引導我們出離輪回的,除了叁寶沒有其他;因爲只有自己獲得解脫的人,才有能力救助別人。

   所謂的叁寶,就是佛陀、正法、僧伽。在密乘的傳統中,還要加上叁根本,也就是加持的根本上師、成就的根本本尊、事業的根本空行護法。在密乘中說,這叁根本也能包含在叁寶當中。叁寶、叁根本這一切,又都包含在一個根本上師身上。

   佛陀:是曉悟如實知與如是知的法身,是具有五種決定的報身,以及事業化身、受生化身、殊勝化身這叁個化身,佛陀包含著叁身。

   正法:經典、名詞、文句、文字,以及語言都是屬于教法。法界真如爲基礎、滅谛爲結果、菩提分法等爲道谛,這些應該證悟的法,屬于證法。教法和證法都包含在法當中。

   僧伽:真正的僧伽是指獲得不退轉位的菩薩,以及現階段的聲聞、緣覺聖衆。

   指引我們知道如何取舍的是佛陀,所以要將佛陀看作是導師;而佛陀教導我們需要去實踐的道理是法,所以要將法作爲道路;就像走在陌生的道路需要指路人,我們需要聖者們所留下的訣竅與範例,所以要將僧伽看作是親近的夥伴。

   當完全走過這道途之後,就不再需要另外列出正法與僧伽,由于已經與諸佛的意趣合成一味,于是最究竟的皈依對象,就只有佛陀了。

   正確皈依,是爲求出離輪回而非求財消災

   回到剛剛的例子,爲何佛教徒反而會祈求世間天神或財神?最主要是當他們遇到緊急情況時,一時覺得叁寶好像不夠有用,能夠馬上賜與眼前利益的才有用,因此想去皈依世間天神。這心態來自兩個原因:第一是「沒有正確皈依」,第二是「沒有做到皈依」。

   因爲缺乏對「因果」的深切認識,就無法建立起對于佛法的確信,在確信和准則都很脆弱的基礎下,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就會頓失所依,錯亂了方向,只好向外求,因此就會出現祈請世間神明的行爲。

   因此這裏強調,對一般人來說,正確了知「因果」與「皈依」意義重大。否則像我小時候,曾有藏人問我說:「是不是皈依後,就不可以看病或接受治療了?」這就是誤解「皈依」了,「皈依」並不代表不吃藥或不再依靠其他醫生或人。我記得當時還挺年幼,我就回說:「醫生也是佛陀事業的化身,因此可以去看醫生、吃藥的。」

   「皈依」是自己成爲自己的救怙者

   很多人並不真正了解「皈依」,或其實誤解了「皈依」,很多人對「皈依」的感覺就是:我自己比較沒有力量,是一個需要被幫助的人,因此需要去皈依一個有力量的、可以救助我的對象。其實這並不是「皈依」真正的意思。

   藏文中「皈依」是「加卓」,有兩種意思,「加」的確是指「救怙」,但「卓」就有「去達到、成就」的意思,這層皈依意思,是「我也要成就能救護他人的果位」。

   如何成就能救護別人的果位?就是要成就佛的果位,像佛陀一樣,當他真正達到能遠離輪回邊、也遠離涅槃邊的佛陀果位時,才能真正成爲我們的皈依處、成爲衆生的救護者。

   「皈依」的真正意思,是自己要成爲一個救怙者,不然我們總是誤解,總覺得他方總是很有力量,因此祈求某個佛菩薩或天神來救怙我,這不是真正皈依的意思。

   真正的皈依,是讓自己成爲有力量的救怙者,讓自己證得沒有痛苦的佛果,與有力量的救怙者合而爲一,這才是真正的皈依。

   所以要對皈依有正確認識,因此現在聽到「我要皈依佛、法、僧」時,要記得不只是皈依外在的佛法僧;深一層的,是你自己要能夠救怙自己,要成爲佛法僧!就像佛經中說,沒有比自己救怙自己來得更重要、更殊勝的了。但這樣是否代表沒有外在依止的對象?並不是的,我們還是需要佛法僧叁寶和善知識。

   成爲自己的內在上師,同時完成內外皈依

   這裏有個重點,也是我的一個想法,就是有很大部分的佛弟子或修行人,都會談著「皈依」,然後就一股腦地,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卸給叁寶和上師。

   我們嘴上會說:「一切都托付上師您啊,我的今生、來世,都交給上師了!」如果是發自真心地說,那是很好,但有些時候,看起來還真的不太像,因爲他們雖然口中說個不停,但仍爲所欲爲,做著自己想做而不是上師指示的事情。

   上師這時該怎麼辦呢?只能說盡量給予加持眷顧了。如此一來,好像弟子落不落入惡道,都要上師去承擔、去負全責;但其實會不會落入惡道,還是要靠弟子自己,不是嗎?若弟子繼續隨心所欲去造惡業,上師再怎麼加持,也是無效的。

   因此皈依有「外」與「內」的皈依,兩者並重,且需兩者合一,並不能只推到外在皈依處,最主要還是內在皈依處、要止惡行善。

   因此我們之前談到「依止善知識」時,…

《《大手印了義炬》第四堂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