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行禅▪P2

  ..续本文上一页和。你的脚步就是最为重要,因为它们决定了一切。让我燃着馨香,合掌地祈求你们的成就。Each Step Will Cause a Breeze to Rise-步步微风起

  有一处禅修中心,在其通往行禅步道的入口,立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有「步步微风起」等字,这是多么壮阔、美妙啊!这清新的微风正是吹去在你生死轮回中的烦扰恼热,并为你带来代表生命的喜悦与自由的和平与解脱之体验。

  亲爱的朋友,难道你不想以这样的方式行走在我们的世界中吗?Be Aware in order to Let Go-要解脱需觉知

  我们的生命系缚着忧悲苦恼,而我们也想要摆脱它们。然而该如何做呢?踏出坚稳、平静的步伐,踏出勇敢的步伐。要明觉且意坚志强-清楚觉知忧悲苦恼之重担,并对于你要舍放这些重担之决心应意坚志强。问问自己:「为何自愿在肩上置放这些重量?」

  要明白你确实携着忧悲苦恼的重担,而且要对自己慈悲。当你看到自己正朝向忧悲苦恼的一端前去时,便要感觉到这份慈悲。要了解忧悲苦恼是无法帮你解决任何问题,而反将障碍你的平和与喜乐。

  有了这样的觉知,便要决心让忧悲苦恼逝去。只要你想要,你便能做到,就如脱去雨衣并甩去贴缚其上的雨滴一般。Smile Like a Buddha-笑若佛陀

  当你挥别忧悲苦恼,脸上将会带来微笑。这或许只是微笑的开端,但让它保持在你的唇上,像佛陀那般的含笑吧!学着如佛陀那般的步行,如佛陀那般的微笑。这你就能做到的,何必等到成佛呢?要在当下便是佛!

  我已在〞正念的奥妙〞(The Miracle of Mindfulness)一书中谈到含笑及其效用。这样的含笑是觉知及平和法喜之果实,并且也滋养、维护这些觉知及平和法喜。这真是奇妙无比,不可思议啊!它不仅带给你平和及喜悦,也带给你周遭的人平和及喜悦。它将娑婆转化成净土。在你行禅时,别忘了保持你的微笑。它将使你的脚步保持在轻安之中,并给予你更多的觉知与平和喜悦。

  要了了分明于你的呼吸,它将滋养你的每一个脚步。对呼吸的明觉是维持你的正念及平静的妙方。The String of Pearls-珍珠项链的串线

  你的微笑和平和的步伐是颗颗光亮耀眼的珍珠。它们虽然美丽,但却相互分离。呼吸便是将这些珍珠串成项链而不再分离的串线。如能察觉你的呼吸,那么你行禅的果实将是丰盛的!Breath--Counting While Walking-在走路时数息

  有觉知的呼吸不同于无觉知的呼吸。当你觉知地呼吸时,你知道你正在呼吸。当呼吸长时,你知道呼吸长,当呼吸短时,你知道呼吸短,当呼吸平常时,你知道呼吸平常。你也许会问:「我怎么有办法同时注意到呼吸和走路呢?」,可以的,只要你将呼吸调成与步伐一致便可以。你可以透过数你的步伐而不是呼吸的方式来做到。也就是说,在一次呼吸之间以计算你共走几步来估算你呼吸的长度。数数看每一次出息,你走了几步,每一次入息,你又走了几步。这是我十五年前刚开始行禅所使用的方法,现在拿出来与你们分享。

  当正常呼吸时,以比你平常走路更慢的速度来走,但也不能太过于慢。不要想要掌握你的呼吸,以这样的方式走个几分钟,然后注意当你肺部充满气时共走了多少步,当你肺部的气全消时又走了多少步。如此,你的注意力将同时包括呼吸与步伐,你也同时觉知两者,其间之连结正是「数」,而你的微笑则会为你的步伐与呼吸带来平静与喜悦。它将协助你保持你的注意力,且它本身也是注意的一个对象,经过几个钟头认真的练习后,你将发现呼吸、数、步伐及微笑这四者将融合在巨大且均衡的正念中。这正是实行行禅将四者合而为一所制造出来的定静。Pace-速度

  让我来告诉你一些有关「数」的窍门。如果调整一下你的步行速度,你数的功夫会变得较为容易。你的呼吸或许无法长过三个步伐,或许仅能维持两步半而已。碰到这种情形,你可以稍稍加快步行速度让一次呼吸能包含三步;也可以放慢速度,让一次呼吸内只走两步。如此之后,便以这种新的速度来呼吸及数。

  出息或许会比入息还长,尤其是新的练习者。但经过几次的观察,你将能决定配合脚步之平常呼吸韵动。它可以是入息三步出息也三步(3-3),或是入息两步而出息三步(2-3)。第一种情形是出入息均等,第二种情形是入息较出息短些。如果你是出息三步而入息两步的话,那就要记住2-3是你呼吸韵动的类型。以这种方式来呼吸对你的肺是舒服的,而且可以走上一段长时间而不觉得疲累。

  当上坡或下坡时,你的呼吸可能会变得不规律,此时,则要配合当时你肺部的需要来调整呼吸的韵动。Getting More Fresh Air-获得更多新鲜空气

  再经过几天之后,试试做这样的改变:步行时,在每一次出息中多走一步。例如,你原来正常呼吸之韵动是2-2,那么换成2-3走走看,并且重复四、五次,然后再回到原来的2-2类型。当你出入肺部的空气较平常来的多的话,会使你感觉更健康。在平常的呼吸中,你从不完全地将肺部中的空气排出,总会有一些积囤的空气遗留在肺的底部,而当你在出息时,能多走上一步,那么这些空气则会被排挤出。但也不要超量地来做这种动作,四至五次就够了,再多了便会使你感到疲惫。因此四、五次之后,便要回复为正常的呼吸韵动。再过约莫五分钟后,再重来一次。请记住,是在出息时多走一步,而不是在入息时。

  这样实行着几天之后,你会想要在入息时也增加一步。你的肺似乎向你说着:「如果我们能采取3-3的呼吸韵动来取代2-3的韵动,我们将会非常高兴。」试着这样做看看,但必须要在那种意愿很明显时做。那么这种改变将使你感觉很好。然而,要记得只能做个四、五次,就得回复2-2的韵动。几分钟后,先从2-3韵动开始,然后再做3-3之韵动。

  数月之中,你的肺将会更为健康,且你的血液循环且将更为顺畅。昔日的那种呼吸习惯将会改观。例如,从2-2的韵动变成3-3的韵动,并成为你行禅时新的正常呼吸韵动了!Walking, Standing--Each Act Maintains Our Work of Realization-行住坐卧了了分明

  我先前已建议大家要走得像佛陀,每一脚步都是佛陀所踩下的一般。如果每一步都能在地面上留下平和、喜乐,无邪的印记,那么这世间便是净土了!

  在一九六八年时,我有个机缘造访释迦牟尼佛曾住过的灵鹫山(Linn Thuu Moutain)。我独自走在他曾走过的泥路上,我伫立在他曾居住过的地方,我看到那个他曾多次坐在其上说法的石头。我坐在那儿,观看泛起红霞的夕阳消失在地平线下,我知道他也看过这相同的太阳西下很多很多次。我觉得如果我无法站立、行走、坐下及观看佛陀的所做所为,我也无法荷担起如来的家业。而这对大家而言也是相同。如果你无法像佛陀那般地站立、行走、坐下及观看,你也无法完成他的志业的,无法「滋养、称美这神圣的种子,引领后世礼敬佛陀」。

  要实现唤醒别人的自觉,不是透过对经论的说教或阐扬,而是透过你所行走、所站立、所坐下、所观看的方式。A Lotus Flower Blooms Beneath Each Step-步步莲花开

  当艺术家或雕刻家完成一幅或一尊佛陀端坐在莲花上的佛相时,它不仅只表达了他对佛陀的敬仰,而是尽其所能地来表达佛陀端坐时其内心的状态:一种完全平和、无上幸福的状态。我们一天都禅坐了好几次,但我们之中却很少有能够坐得平和与自在的,很少人能够像佛陀那般庄严地端坐着。我们大多数在坐过一段时间后便不耐烦,就宛如坐在热毡上一般。不管佛陀是坐在草地上或岩石上,他看起来都像是安坐在莲花上般地宁静。

  当我初入修行之门时,我的师父教我在禅坐前先思惟这样的念头:「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着」。只有我诵完上述的偈愿后,才缓缓坐下。这便是学习像佛陀一般端坐的方法。

  我有个忠告要给净土宗的佛教徒,那就是:当下此刻就要端坐在莲花宝座上,而不需等到往生净土时。要在每分每刻于莲花中重生,而不需等到濒临死亡时。如果你能体会到在此刻便能重生于莲花中,在此刻便能端坐在莲花上,那么净土的存在对你来说将不再置疑。步行也是相同的!佛陀的诞生经常被描绘着他踩在地面上最初的七步,每一步在其足下都生起一朵莲花。我们也应该让我们和平的步伐引生朵朵的莲花开放。下回,当你行禅时,请试着看清当你踩在地面的每一个脚步所引生的莲花,一如刚诞生的佛陀那般!别以为这种观想是无益的,如果你的脚步是宁静的,那么这些莲花的绽放便是具有价值的。你便是佛陀,并且其他的每个人也都是佛陀。这不是我捏造出来的,而是佛陀亲口所说的。他说众生皆有觉悟的可能性(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练习行禅便是练习生活在正念中。正念(定)与觉悟(慧)是一体的,觉悟(慧)引生正念(定),而且正念(定)也引生觉悟(慧)。The Miracle is Walking on Earth-不可思议的是行走于地面

  以自在、平和的心来行走于地面上是不可思议的。有些人说只有走在烧红的火炭上、或走在钉上、水面上才是不可思议,但我发现单纯地走在地面上才是不可思议的。当 Neige Marchand 把「The Miracle of Mindfulness」这本书翻译成法文,以「正念的奥妙」为其书名,我非常喜欢。

  想象你和我是两位太空人,已在月球上登陆,并由于太空船的引擎坏到无法修复的地…

《行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尊者阿迦曼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