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觉行者 二 暴雨猛敲尘封的心
今天我们谈论的主题灭苦,依佛陀的教导如何灭苦。佛陀说我们每一个都能灭尽苦。因此,我根据我亲身的体验将告诉大家一个非常简单直接的实修方法。我保证这个方法能真正使你从苦中解脱。
灭苦之道,所讨论的言语是一回事,而实修是另一回事。这个实修的方法是于行住坐卧一切身体的姿势中培养觉性。这个方法常常被称为四念处(是觉知基础)。然而不管以什么样的名称称呼它,它就是觉知你自己。如果你觉知了你自己,无明就会消失。通过觉知你一切的姿体动作培养你的觉知力,比如翻掌、抬起手臂、放下手臂、往返经行、转动头部或点头、眨眼睛、张嘴、吸气、呼气、吞口水等等。你必须觉知所有的动作。这种觉知就叫做sati。当你有觉知自己时,无明(愚痴)就会消失。
觉知身体的动作就是培养觉知。你应该于每一个肢体动作中培养觉知。如果你能完全地觉知自己,如实知见的智慧就会生起。如实看见你自己就是看见法。看见法(见道)不是看到神,看见地狱或天堂,而是看见你自己翻掌、抬起手臂、放下手臂、往返经行、转动头部或点头、眨眼睛、张嘴、吸气、呼气、吞口水等等。这就是roop-nahm.Roop就是身,nahm就是心。身和心是互相依存的。身是色,心是名。当我们知道名色,我们就能如实知见。当你用眼睛去看事物时,你应觉知。当你用心眼看去看心念时,你也应觉知它。
法就是你自己。不论男人或女人,泰国人、中国人或西方人,每个人都是法。我们可以时时修练,佛陀所教导的法引导我们灭尽苦。每个个体都是法,法就是每一个个体。当我们明了法时,我们就会明白一切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所想象的一切都是假名。当智慧升起来的时候,我们就会真正认识佛陀所教导的法。不管佛陀住世与否,法一直存在着。当你真正明了这点,你就超越了你的盲信。一旦明了法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就可以主导自己的人生了,而不再被其它所牵引。这就是灭苦之道的开始。
接下来我们在日常生活通过觉知我们所有的动作培养我们的觉性。例如,当我们握紧拳头或打开手掌时,我们觉知它。当我们觉知我们所有动作时,无明就会自动消失。哪里有觉知,哪里就没有无明。这象将水倒进玻璃瓶一样:当我们开始往玻璃瓶中倒一些水时,部分空气的位置被水替代了;当我们将瓶中倒满水,所有的空气都没有了;当我们再把水从瓶中倒出来时,空气立即又填满了整个瓶子。同理,当有无明在时,觉性和智慧就不能进入,但当我们通过修练真正觉知我们自己时,觉性就代替了无明,哪里有觉性,哪里就没有了无明。事实上没有贪嗔痴,为什么?当你们静心听我讲话的当下,你的心如何?你的听觉是自然的,没有贪嗔痴。
现在我们渐渐明了什么是宗教、佛教、恶与善。恶是愚痴,善是聪明和智慧。当你明了时,你就能放下。宗教就是个体生命本身的。佛教就是培养去看念头的觉察力。“佛”是指知道自己的人。通过觉知所有的动作培养觉性,从而我们能发展出觉知我们整个身体的觉察力。当念头升起时,我们看见它,知道它,理解它。对一般人来说,他们和他们的念头粘在一块,他们不能看念头。假设我们走进一个房间,不小心撞进了一个大的蜘蛛网里面。若想看清这个蜘蛛网的全貌,我们必须先从蜘蛛网中退出来。同样地,如果我们想看清楚一幢房屋,我们必须先从这幢房屋的某个房间里退出来。念头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和念头粘在一块成为念头的一部分,我们就不能看念头。我们必须从念头中跳出来以便看清念头。当我们去看念头时,它就停止了。
当我们房间有老鼠骚扰我们时,我们养一只猫来捉老鼠。猫和老鼠是天敌。刚开始时猫非常弱小,而老鼠则很强大。看见了老鼠,猫儿喵喵地叫了几声,老鼠窜逃,猫跟在后面追,追了一会儿,猫没有力气了,它只能眼睁睁地让老鼠跑掉了。此时我们不能怪这只猫不行,我们必须先喂养大这只猫。我们经常喂猫,不久猫就精力充沛了,强壮了。这样,老鼠来了,它就能捉住老鼠。猫很强壮,还没有开始吃老鼠,老鼠就立刻吓得晕死过去了。念头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不断培养发展觉性,当念头刚开始升起的刹那,我们就觉知到了它,它就停止了。念头之所以不再继续演变,是因为我们觉知了它,我们有觉性它就会消失,定和慧在那一刻同时也升起了。觉性如猫,它非常警觉地注视着老鼠(念头)。当念头升起时,我们不要和念头粘在一块。念头它自动升起也将自动消失。哪里有觉性,哪里就没有无明;哪里没有无明,哪里就没有贪嗔痴。这就是名和色;念头在演变时,我们要看清它的诡计,立即知道,就立即获得保护。这就是灭苦之良药:觉性。
戒就是平常心。它是平常心的结果。觉定慧也是如此。培养出圆满的觉性就可以灭尽苦。我是如此理解佛陀所教导的法的。这个方法可以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我们不必闭起眼睛盘腿静坐不动。如果我们静坐不动,我们不能工作。如果有小偷来了,他会很容易偷走我们的东西。所以我们应该睁开眼睛,做任何工作,任何时间我们都可以培养觉性。不管我们是学生,还是政府管员,我们都可以一边履行我们的工作职责一边培养觉性。每个人都能够一边履行他的责任一边培养觉性。怎样培养?睁开我们的眼睛,继续我们的工作,与此同时,观察我们的念头。
培养出圆满的觉性,
它可以灭尽苦。
我是如此理解佛陀所教导的法的。
这个方法可以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念头是没有根基的。只要它一出现,我们就要看见它,了解它。培养发展觉性就是动摇一个人的认知要素。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内在的认知系统,如果我们看不见它不理解它,它就会一直在那儿。现在如果我们去看它,它就开始动摇了。当我们如此去看时,就是看见法。看见法就是去除贪嗔痴。
圣谛是导向苦灭尽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觉知念头。我们的身体尽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去工作,而我们的心必须去看念头。苦升起时,如果我们不看它,它就会占了上风,就会开始奴役我们,就会站在我们头上,抽我们巴掌;如果我们能看见它,知道它,了理解它,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它击败。苦象水蛭(蚂蝗)一样,它紧紧地缠着我们,吸我们的血。如果我们越想把它甩掉,它就越顽固地粘着我们,因而也就越伤害我们自己。但是如果我们聪明些,简单地和一些烟叶石灰水,朝水蛭身上挤,水蛭就自动会从我们身上掉下来。因而拉扯或用力强驱水蛭的是没有必要的。同理,那些不知道如何正确止息贪嗔痴的人就会试图去反对打压贪嗔痴,而明了圣谛的人仅仅用觉性去观察去看念头。
这如同打开电灯。不懂得电的原理的人只会去摆弄电灯泡而不知道开灯只需按开关,所以,灯无法亮,而知道的人按一下开关灯就亮了。贪嗔痴就象电灯泡,念头就是开关。念头是精神痛苦之因。若我们想灭尽苦,我们就要按“念头”这个开关。当我们以觉性去看念头时,贪嗔痴就不再升起。事实上没有贪嗔痴。我们按开关是为了开灯;我们培养觉性是为了灭苦。苦来自于无明。当我们有觉性时无明就不存在,所以也就没有了苦。我们移动手时我们觉知,这个觉知就是觉性。有了觉性,我们就可以从念头中分离出来,能够看念头了。
你不必把太多注意力放在动作上,你要多多用觉性来观察核心念头。仅仅是静静地看着它,而不要“盯”着它。念头升起了,它自动会消失的。这个过程中没有无明。无明源于我们不觉知念头。这好比我们建一座新房子时,里面是没有老鼠的,但我们将房子塞满了东西,老鼠就来了。有时,有人批评责备我们时,我们会感到难过;感到难过的当下,我们要觉知难过。这就是修习这个法,这象猫捉老鼠一样。如果我们时时保持觉性,贪嗔痴就不会升起。当念头、苦、困惑升起时,不要试图中止它,而是要观察它,这样我们就会明了它的本性。只要念头一升起,就立马以觉性的扫帚把它扫干净,这样,念头、苦、困惑就会自动消失。
任何时候候念头升起时我们觉知它,甚至睡觉的时候。熟睡时翻动身体,我们也知道。这是因为我们的觉性圆满的缘故。如果我们时时觉察念头,不管念头的内容是什么,我们都看见它。能看见念头者苦渐渐灭尽。这样,某一天我们内在的智慧突然升起。念头升起速度加快时,智慧升起的速度也加快;念头或情绪强度加深,智慧的观照力度也加深。当两者的强度相当,相互碰撞时,突然某一刻束缚之链断开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从此分离了,那是潜伏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束缚我们的大链。这好象将一辆汽车拆开成许多部件,尽管组成的部分都存在,这辆汽车却不能发动了。
当这种情形发生时我们不会死去,我们仍可以尽自己的责任,去工作、吃饭、饮水、睡觉。当下所呈现一切都是假合的,这是不变的自然法则。假设一根两头都拴紧了的绳子,我们把它从中间切开断成两半,如果我们想再把它从中间接起来,这不可能;或者我们解开一头好让中间切断处拴接起来,然而拴好了中间却有一头则不能再拴接上。六根也是如此,它们恢复了它们的本来面目。当眼睛看一个事物时,它只是看,没有了染着,如同螺丝从螺母上取下来了,不再粘着了。
佛陀所有的教导都是导向灭苦的。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会怀疑他的教导,就会陷入对轮回、天堂、地狱等等的沉思与推测中。佛陀所教的法是普世永恒的,不受时间限制的,同样也不受语言、种族、国籍及宗教派别的限制。根据《大念住经》所说, 如果你持续如链地练习,时时刻刻发展培养觉性,将可能在七年内或者更少时间七个月或七天内达到苦尽或不还的涅槃境界。按照这个方法培养觉性,如我所解释的那样使觉性如链…
《致觉行者 二 暴雨猛敲尘封的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