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致觉行者 二 暴雨猛敲尘封的心▪P2

  ..续本文上一页,最多三年内苦将会减少百分之六十,个别可以完全灭尽苦。有些人可能花更少的时间,比如一年或者九十天就灭尽了苦。这是一条简易的灭苦之道。如果我们不知道,我们就会觉得难而产生怀疑和缺乏信心。

  当我们对每一个步骤都有信心时,修行就不会很困难。你可以随时随地练习,但这需要你真正确切地知道如何正确地修。如果你对你自己有了信心,那么你就是你自己的皈依处。宗教就是皈依处。当你研习一本书多年,那只是理论上的知道。但如果你自己实修,不用多长时间,你会比理论研究家知道得更多更深入。巴利文经典中列出修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内在要素:一是正念,观照它;一是正知, 也是认知你自己。当你觉知你的手部动作时,你同时训练了正念和正知。如此修练的成果是巨大的,无法估量的。你用钱也买不到没有痛苦的大自在,唯一的办法是通过自己的精进修行,直到智慧——她自动升起了的那刻。她一直就在那儿。

  做功德和持戒就象有壳的谷子一样,不能吃,但还是有用,可做来一年的稻谷的种子。修习定就象去了壳但还没有煮熟的米,仍不能吃。有两种定:一是三摩地定(制心一处),一是内观定(如实观照自己的存在实相)。修习三摩地定时,你必须静坐不动,闭上眼睛,观察吸气与呼气。当你的呼吸变得很微弱时,你往往不能注意你的呼吸,表面上看起来你很平静,但贪嗔痴仍在,因为你仍不知道也不能觉察你的念头。而内观定能去除贪嗔痴,它可以随时随地体验到。所以我们不必闭起眼睛和耳朵,我们放开六根,眼睛能看,耳朵能听,但当念头升起时我们要看到它。每个人都有培养发展出这种定的潜能。

  “清净”这个词是指心念没有被染着而呈现出自然本来的状态。当我们以觉性之利刃深入到念头中去看清它时,此时心就平稳了不会被任何东西染着了。这就是清净我们的心念的原理。无论我们去哪里,若有一盏明灯,我们就会行走安全。同样,觉性之明灯照亮我们的心念,我们就能于每一分每一秒都看清我们的念头。觉性就是念头的明灯。“平静”意味着熄灭了贪嗔痴,灭尽所有苦与乐,也不再寻求任何别的方法。我们不再寻找外在的老师,因为我们真正知道,自证自知。当我们真正知道念头,我们就知道我们的心是恒常清净、光明、宁静的。

  当我们明了念头时,我们就明了苦如何升起又如何灭去的。每次当念头浮现时我们就知道它。我们甚至要觉察到自己的心跳。我们所做任何一个动作,通过轻松而自然的观察,我们要清楚了知。这种觉察力非常迅速,快过闪电,快过任何东西。它也就是慧、觉性、觉定慧。这种慧了知一切,甚至于最微细的声音也知道。轻风抚过我们的皮肤,我们感知到;各种各样的念头升起,我们也感知到。念头升起得越快,杂染越多,觉知也越快。不管念头升起得多快,觉知它。

  这称之为缘起法(因缘和合生)。没有无明时,产生苦的链子就断裂了。这是因为觉性在。你也许听说过佛陀只剃一次发而不再生长。也许你觉得这是一个谜。因为头发剪掉后,它就不会再自行接上去。这是比喻无明断了之后它将不再升起。这就是圣道。如同一根两头绑紧的绳子中间切断之后不可能再被接起来。当我们明了这一点时,我们就会知道清净佛性潜藏在每个人的心中。然而修行为什么难?事实上修行并不难,但也并不容易。它既难又容易。

  泰国东北部流传有这么一句谚语:穷者富有,富者受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富者只是金钱上的富有,却因不能看见自己而内在贫乏。贫者虽物质财富上贫乏,因能看见自己、懂得这种自然规律而内在富有。金钱不能达成这一点,不能带来内在的富有。事实上每个人有能力达到这一点,因为每个人都有清净佛心,这不分性别(男人或女人)、国籍(泰国人或中国人或西方人)、宗教信仰的。我们都有相同的如来本性。这是自然规律,如同每个人都由木火水土四大所成一样。我担保每个人都能修练,但你必须有一颗真诚的心态。

  我相信法在佛陀出世之前就存在这么一个说法。佛陀是法的第一个发现者。在佛陀之前,法存在着但不为人所知,直到佛陀发现了它。这种真实的本性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当你站起来,它随你站起来;当你坐下时,它随你坐下;当你睡觉时,它随你睡觉;当你上洗手间时,它随你上洗手间。无论你到哪里它都跟随着你,所以,你可以在随时随地练习。你应该知道如何练习:如何去看念头。当你知道了念头的源头时,这就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过了这个点,修行的路就自动展现在你面前了。

  当修行的见解及方法正确时,我们当然会达到我们的目标。听闻佛法、布施、持戒、修三摩地定甚至内观定,如果不能达成目标,那么这些好仅仅是口头上的好,不是真正意义的好。如果我们没有做布施或持戒或修定,却达到了这一点,那么所作皆办,如同天空覆盖着大地一样:它覆盖了一切。三藏经典中佛陀教导的所有的法—八万四千法门都包含了这一点。你若去研究整部三藏经典,你应该会得到明了这一点;但若你没有明了还有疑惑,那说明你仍在苦中。

  我们不必学习经律论三藏经典,但我们必须培养觉性达到这个点。当我们达到这个点时,我们就会明白整部大藏经。一次佛陀和他的一些比丘们在森林中散步,佛陀抓起一把落叶,问比丘们说:“你们比较一下,整个森林中树叶和我手中的树叶,哪一个多些?”比丘们回答说:“森林中的树叶远远多于您手中的,世尊!”。因而佛陀接着说:我所知道的法是伟大的,象整个森林中的树叶,而我所教你们的法是有限的,象手中的一把树叶。请你们明了佛陀所教导仅仅只是苦和灭苦,没有别的。研读经典、做功德、持戒、修定等若不能使我们达到这个点,那么就是无用的。当我们达到这个点,一切就完成了。

  法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自己就可以主导自己的人生,

  而不再被其它所牵引,

  这就是灭苦之道的开始。

  

《致觉行者 二 暴雨猛敲尘封的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