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生。
5. 禅的类别。
(1)愚夫所行禅:即声闻(厌离色身,只证人空)外道(世间定)之禅。
(2)观察义禅:观察一切法,无真实自性。
(3)缘真如禅:达到不生妄想,心无分别,寂静安宁。
(4)如来禅:真实证入如来境地,得自觉圣智安乐。
于禅定中现出众相,系心外有法之习气所生,必须远离众相,了无可行,才能证入如来禅。祖师禅者,并非离开如来禅。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悟入真实空性,即无心、佛、众生可得。
言说自性相——言语理论等即名言习气。
事自性相——妄心所现差别境界,即相分习气。
依真如之体,言真如之用,有何三世、自他之差别。
法身自性虽然体空,却具无量神力,具足万法,用物质和世间语音,是不能推求和衡量的。法身者,妙觉明心也。
真如自性体空,离言说,绝百非,于平常心中,自觉体证。
6. 万有现象,是唯心现量的显现。
物理现象,如梦、幻、泡、影、海市蜃楼,并非真实。智者不被其惑,即离一切分别妄想,悟证真如。
惑乱境界——凡夫,心外执物——妄心。
不二境界——圣者,现量证境——真如。
断惑证真,若执有真,也为惑乱。真如实相,了不可得。谈空而执空。如渴鹿逐阳焰,误以为水。
菩萨观一切法,都住于诸法本自无生的体性中,如经说:“是法住法性,法界性常住”。又说“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返归此法界”。
7. 四大:坚、湿、暖、动性,都属妄想的功能产生。由业种故,而有内外界种种境相,相续流注于无穷尽的未来。五蕴之身,亦是由妄想心所显现的幻境。
由于意识,才有流注相续的现象,于境无著,波浪不起,意识分别灭,则其余诸识皆不生起。转识成智,善观诸法的自相、共相。
8. 悟入空性,证得法喜,初欢喜地菩萨,发广大之愿,以十无尽愿而成就。
(1)众生无尽;
(2)世界无尽;
(3)虚空界无尽;
(4)法界无尽;
(5)涅槃界无尽;
(6)佛出现无尽;
(7)如来智界无尽;
(8)心所缘无尽;
(9)佛智所入境界无尽;
(10)世间转、法转、智转无尽。
(三)卷第三:一切佛语心品之三
1. 三种意生身
(1)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菩萨入第三地、第四地、第五地,得三昧正受,自心寂静,安住于性海中,各种妄想的识浪不生。
(2)觉法自性意生身:第八地菩萨,观察觉知一切内外诸法,如梦如幻,毕竟一无所得,身心转变,得如幻三昧和其他各种三昧,发自在神通妙用。
(3)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已经证觉一切佛法,得到自证实际的法乐。
2. 佛说:“宁取人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即断灭见)如芥子许”。
3. 宗通:内证境界。说通:以各种语言文字,表达教义。
4. “远离心意识,才能达真体,离二边颠倒,具足真知见”。
5. 识与智的差别:根、境、识三和合而生的作用是识;觉悟自性无生的是智。(一有妄想分别,一无妄想分别)。
藏识与七识俱生,即有能取和所取的功能,故有相对性的执着,而名言又系其代表。
(四)卷第四:一切佛语心品之四
1. 无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应无所住——真如体。而生其心——真如妙用:悲、智、愿、行。
2. 弥勒:瑜伽四依:
(1)依法不依人;
(2)依义不依语;
(3)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4)依智不依识。
3. 无生,是圣贤所证之法,凡夫贪瞋痴,是内在我执、业习气、名言习气的连锁关系。
4. 初期地到七地,已观察到三界唯心,从本以来,离我我所。
菩萨虽住三昧,而不住于涅槃。若舍弃众生,不度众生,佛种会断。如此则违佛戒,不名菩萨。
5. 唯识精义
(1)藏识名者,以第八识与前七识俱生而起,如海中浪连续不断。觉知无我,妄心息灭,则恢复海的自性无垢,便得清净。
凡夫七识分别诸境,被名相所缚,妄想攀缘,则有诸识的生灭,若离妄想分别,不再造业,则得解脱。
(2)转了前七识和藏识的作用,即不为名相所缚,不再有能取所取之相。
藏识因第七末那和前六识的分别,而有生灭;如来藏则已恢复清净,无有生灭。
如来藏如一大圆镜,若依妄心而起,便有物像显现,而有能取、所取,众生由此计相执着,不见真实。
(3)妄心是八识的总名,八个识是妄心的分层作用,举譬喻说明:妄心,是演戏技师。意识,是技师配角。前五识,犹如演戏的各种角色,成为一套班子,演出各种剧情。
妄心的现象——七情六欲。身(包括语言)——各种造业的动作。
凡夫世间的大舞台,就锣鼓喧天的演出了。
(4)在五法中,六尘境界统称为相;依相施设文辞,加以区别,曰名;具有能缘,能分别的作用,即虚妄分别。了知名相如幻,生灭不停,无有实体,曰正智;泯绝名相,住无所得境界,曰如如。
不执名相,也并非不要立名相,只是舍离有无二边的见解,住于中道实相的正见(例如圣言量、文字般若)。
(5)发菩提心,具大悲愿的菩萨行者,应禁绝食肉,经文举出十五种的食肉过失(略)。
经文说:佛不叫人吃肉,因佛是以大悲心为体的。应当视一切众生,犹如独子,不要自食子肉。
偈云:
食肉无慈慧,永背正解脱;
及违圣表相,是故不应食。
得生梵志种,及诸修行处,
智慧富贵家,斯由不食肉。
2004年春作于重庆华岩寺
《唯识札记 读楞伽经笔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