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用心观照就好了,如果想要标明的话,也应该量力而为。
123.细心阅读
草率读书的人,是不可能完全体会书中的涵义,只有细心阅读才办得到。同样的,一位修行人只做表面工夫,是不可透彻了解所观照的对象,如果他专心一致,就会领略到更多东西。
124.装满油的钵
一个人携带装满油的钵,会非常小心、安静地移动,以免把油溢出来。一个人行走在宽仅容一足的行人桥上,也会细心、安祥地行走,以免滑落下去。正如上述两种人,一位修行人经行的时候,应该全心全意,真宁得体。
125.力量的平衡
四个人一起搬运东西的时候,如果力量不平均,就不容易搬运,如果其中有一个人松手了,其它三个人就必须使出更多的力气。心灵的两端──信仰与理智、精进与禅定,只有在力量平衡的状况下,才能获得殊胜的经验。如果其中的一端松懈了,另一端就必须运用更多的力量,否则就会失去平衡。
126.满愿
如果你想要到某地去旅行,搭车就走,也不管方向,很可能落得四处漫游的下场。想要抵达目的地,首先必须确定车行的方向;可是,你若是只设定目标,却不驱车前往,任何地方都去不了。另一方面,你如果漫无目的开车,也抵达不了目的地。所以,你一定要有目标,驱车前往,这样就可以抵达目的地。只有设定目标和适当的修行,(重获法味)的希求与果报,才可能圆满具足。
127.击倒
一位拳击手不但要避免对手的攻击,还要伺机还击。一有机会出手,他就有机会再次攻击。持续的攻击,对手会逐渐虚弱,受到越多的攻击,就会越虚弱:最后,给对手致命的一击,倒地不起,而获得胜利,一位修行人也必须避免烦恼的袭击,并且伺机断除。当他一有机会全力观照的时候,就有机会再次观照,每一次强而有力的观照,烦恼就会淡薄一些。持续观照,烦恼就会逐渐消失。最后,这位修行人进入预流道(须陀洹),断除了部份烦恼,而获得自在。
128.不倒翁式的生活
一个人若是获得直观修行的果报,就不容易受到内心兴奋与沮丧的左右,并且,能够建立不倒翁式的生活,面对上下左右的摆动,还是能够站得稳。如此一来,他就拥有下述的特质:随意自在、忍耐节俭、平和健康等等。
129.扩大的念力
在放大镜之下,人们可以看见微小的事物;当一位修行人的禅定力量强大时,也可以辨识出刹那间生起的现象。
130.接近涅槃
一步一步走向大金佛塔的人,不论是否已经抵达,他总是逐步靠近佛塔。一位在通往涅槃道路的修行人,全神贯注,持续观照时,不论是否已经入涅槃,他还是愈来愈接近涅槃了。
131.正念的力量
当正念愈来愈强的时候,潜藏在修行人生命中的事件就会逐一浮现。
132.登峰造极
如果你遵守交通规则、路线开车,不但不会惹上麻烦,还可以顺利抵达目的地。如果你重视健康、教育、商务、政治与社会事务,密切关心这些事务,你将登峰造极。
133.忏悔
当持续、重复地审问一名罪犯的时候,他就会说出真相。当密集地观照某一个对象的时候,无常、苦以及一切都只是现象(缺乏任何固定的自我)的真理,就会显现出来。
134.勇于挑战
一位战士,如果曾经在战场上胜利过,他自然会勇气十足,并且迫不急待地希望再次战斗。
一位修行人,如果曾经与向苦受投降的懦弱思想战斗,只要克服过,他自然精神抖擞,乐于战斗。甚至,如果他有能力面对难以忍耐的感受,又曾经逐步克服过,就有勇气向任何不可忍的感受挑战。
135.求好求变
婴儿从躺姿成长到坐姿的时候,会变得哭闹,乱丢碗筷,这只是成长过程中的改变而已。
当修行人从某一阶段的直观开发到别一阶段的时候,会很容易发怒,这只是直观发展过程的一种变化而已。
136.心境纯熟的修行人
一个人在阅读的时候,如果已经耳熟能详了,就不需要遂字阅读,可以不求甚解。同样的,一位修行人心境纯熟的时候,他会自动地觉察出任何生起的事物,并不需要逐一标明。
137.无为而无不为
一位神枪手不需要特别瞄准目标,就能准确地射中靶心。
同样的,一位修行人已经工夫成片,恒守正念,并不需要特别作意,就能明确地觉察到对象。
138.修行人的果报
修行人会产生四种果报:喜悦、清凉、宁静、寂灭。喜悦是因为出离而生起的,清凉的果报是因为轻安之乐而生起的,宁静的果报是因为舍离而生起的,寂灭的果报是因为涅槃而生起的。
139.全方位观照的直观活动
只观照某一对象,能观照的心灵就会变得强而有力,并且有能力去觉察其它的对象。只要观照某一对象,就可以观照许多对象。一旦能够恒守正念,直观活动就会得稳定,有能力全方位地观照。
140.裂缝
两层楼之间如果出现裂缝,厚板木材、灰尘砂石就会挤进去。如果没有办法恒守正念,出现懈怠,烦恼就会现起。如果禅定中断了,烦恼就乘隙现起。
141.奔向目标
即将抵达终点线的时候,快跑选手会全速前进,不会降低速度。
即将接近目标的时候,修行人必须持续精进、观照,不可懈怠。
142.挡风玻璃的雨刷
时时觉察修行中生起的烦恼,就像挡风玻璃的雨刷;恒守正念,就像挡风玻璃。雨刷会从挡风玻璃上,清除水滴、雪块,如果以每分钟五百公尺的速度运转的话,水滴、雪块就不会掉在挡风玻璃上。只有观照任何生起的烦恼,才能够加以清除,而这些烦恼就构成所谓心灵的业果。另外,恒守正念,才可能断除烦恼,不准许这些烦恼污染观照中的心灵。
143.正念的统计学
每观照一次,你就净化烦恼一次。以每秒观照一次的速度计算,如果观照一分钟,你就净化六十次,如果观照一小时,你就净化三千六百次。
144.亲证之知
由实修亲证的法义,比从书本、老师或思考而获得的知识,还要殊胜。换言之,亲证之知胜过听闻之知。
145.修行人
一位修行人必须从事以下的努力:
a.一开始的时候,就开发心灵的直观活动。
b.逐步进展,以克服令人厌烦的事物。
c.持续精进,以达到入涅槃的目标。
146.美丽
由于精进,设定目标以及稳定的观察,心灵可以专注在所观照的对象上,届时,心灵会美丽动人,口(语言)与身(行为),也一样动人心弦。
147.步向和平与快乐
防护得愈好,一个人就愈安全
愈是安全,一个人就愈自由。
愈是自由,一个人就愈和平。
愈是和平,一个人就愈快乐。
148.感官的快乐
蚂蚁群在装有蜂蜜的瓶口,爬进爬出,只是为了能够不断食用蜂蜜。在这过程中,有的蚂蚁会掉进去。如果蚂蚁不得不食用蜂蜜,就要小心谨慎。众生在追逐感官快乐的时候,也会陷入迷惑的困境当中。如果一定要享受快乐,也不能过量,因为感官的快乐,会让你陷入困境,得不到自由。不过,有情众生可以而且应该享用修行中所获得的喜乐,这种喜乐,令人解脱自在。
149.美国的饿鬼
「这个地方,科技进步,物资丰富,只要按钮,就可以随心所欲,美国人的生活,彷若天界。」
有一次,在美国主持禅修活动时,我刻意这样说,并且观察美国人的反应。
一位女性修行人回答说:
「大德,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就像待在冷气房中,心灵都枯萎了。」
「这一定是你个人的意见!」我这样说。
不过,她又回答说:「不只是我,大德,大部份的美国人都感同身受。」
聆听了这样的对话,其余的同修也也纷纷表示认同她的说法。
「这是真的,大德,其它人的感受,就像她所陈述的一样。」
他们甚至进一步补充:「我们的生活世界,就像处在饿鬼、贪鬼的地狱一样。」
因此,为了避免在冷气房中枯萎,你一定要修习四念处,来清澈心灵,必须以四念处为食,才能断除饥渴。
150.缅甸最好的出口品
有些海外的修行人告诉我,缅甸最好的出口品就是四念处。
151.有效能却无效用
如果不遵照药剂师的指示,有规律的服药,即使药方可以治病,也无能为力。佛陀的教义非常有力量,但是,如果不实践佛陀的教义,是不可能对治烦恼。
152.开发直观的智慧
一个人如果想要到陌生的地方旅行,最好是追随优秀导游的指示。这位导游会顺利地带他抵达旅行的目的地,不会出现差错,甚至也不用告诉他沿途村落的名字。如果他垂头丧气了,这位导游会鼓舞士气,并指示正确道路与错误道路之间的差异。这位导游还会沿途用小树枝标明,避免他误入歧途,步上正轨,最后,顺利抵达正确的终点。
同样的,一位修行人想要充分开发直观的智慧,并展开未曾经验过的修行,他必须先接受德行具足的老师底教诲,追随这位老师,并平隐地达到目标,没有任何的间断,这位老师其至也不会说出修行过程中经验到的智慧名称。当他灰心懈怠的时候,这位老师会鼓励提携,并分辨出正道与邪道的差异,记录他所达到的境界。这位老师还会引领他,以避免落入邪道。回归正道,最后,达到正确的目的地。陈述开发直观的智能,只是标出沿途的站名,只是(按照佛经)公布修行过程的境界而已。
《《炎炎夏日的雨水》》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