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炎炎夏日的雨水》▪P3

  ..续本文上一页视到苦、无我,这就是三法印。

  79.自我的探索

  修习直观活动,就是探索(自我)的本来面目,并且是亲身去探索。

  80.正念是一名警卫

  正念就像警卫,拒绝坏人只让好人进门。正念是扬弃恶业,认同善业。

  81.四念处的重要性

  修习四念处非常重要,原因有四:

  a.这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工作。

  b.这件事只能亲自去体会。

  c.必须按时,有规律地修持。

  d.可以产生许多利益。

  

  

  82.拨出时间修行

  你可能必须照料家庭与社会事务,虽然如此,还是要放下来,拨出时间修习四念处。在世界的事务与四念处之间,还是要加以区隔。

  83.新鲜、干净的空气

  生命需要新鲜的空气,否则会昏眩、生病,甚至死亡。如果你修习四念处,就好像轻易地吸进大量新鲜、干净的空气,可以随意自在。

  84.追求纯净、平和所需要的力量

  正如良好的健康需要身体的抵抗力量,心灵的纯净与平和也需要内心的力量。但是,这种力量不是自发的,而是经由修习四念处培养出来的,如果有效开发四念处,就可以充分培育出这种内心的力量。

  85.掌握生命的方向盘

  我但开车的时候,必须掌握好方向盘。同样的,当我们展开生命的旅途,也必须好好掌握住四念处的方向盘。

  86.太阳照耀,制作干草

  既然生为人类难,遇见佛教更难,人类应该修习四念处,开发内心,并持续地促进直观的活动,(面对即将来临的轮回旅途),至少也应该取得生命的保障,保证可以再生为人类,并遇见佛教的珍贵利益。

  87.自动充电的机器

  身体在劳动的时候,会消耗掉适当的体力,来完成任务。修习四念处的时候,内心会获得充足的力量,以便持续修行,就像一辆汽车在行驶的时候,机器也会自动充电。

  88.世界和平须从内在出发

  修习四念处,就是从每位修行人的内在建立起和平、微小的世界。我们内在的微小世界,如果欠缺和平,却想在广大的世界奢求和平,就像以紧握的拳头、高举的双臂来请求和平一样,困难重重。

  89.幼稚、柔弱的心灵

  有的人已经年老了,心灵还是很幼稚、柔弱,这样的人是失败的。树苗与青涩的果实经不起大自然的力量的摧残,同样的,一颗幼稚、柔弱的心灵承受不起生命的无常变化。

  90.温暖人心的正念

  身体中的血液只有保持适当的体温,才可以避免生病,血液一旦降温或凝结,疾病就会侵入。同样的,只有经由热切的修习所产生的能量,正念才能温暖人心,并且能够避免内心烦恼的疾病。如果失去了正念,冷血生起了。内心烦恼的疾病马上控制住心灵。

  91.不适合修行四念处的人

  精神恍惚的人,受到习气控制的思想家以及像蛞蝓一样软弱的人,他们不适合修行四念处。

  92.心灵改革的关键因素

  在心灵改革的工程上,四念处禅修法是非常重要的。

  93.何谓四念处

  四念处是以正念全神贯注在某一对象上,勇猛地攻进去,扩展开来,让心灵可以专注在这个对象。观照『上升』的时候,心灵从腹部的上升运动着手,当作观照对象,然后勇猛地攻进去,扩展开来,让心灵可以专注在腹部的上升运动。观照『下降』的时候,过程也是一样的。

  94.背部黏在一起的人

  一位受到习气控制的思想家和修习直观的人,就像背部黏在一起的两个人,尝试去赛跑。在修行的过程,思想会阻碍直观的开展;实在很难去治疗披着智慧外衣的疑情(疑情往往是内心未能解脱的征兆)。

  95.只阅读说明书不可能痊愈

  只阅读药瓶上的说明书,不可能治好你的病。只有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服药,你才有可能痊愈。同样的,只听闻佛教经典的教诲,是不可能治好心灵的痛苦,只有按照教诲去修行,心灵才可能解脱。

  96.一次更成功的旅行

  旅行的时候,如果你追随一位优秀的导游,会比按照地图走,更顺利圆满。踏上涅槃道的时修,如果你依止一位德行具足的老师,会比按照『地图』(修行手册)修持,更顺利圆满。

  97.适时呼叫消防车

  如果家中的灭火器可以扑灭小火灾,这样就很好了。如果是熊熊烈火,就需要消防车的协助来扑灭。同样的,断除内心的烦恼之火,有时候并不需要老师的协助;但是,只有依止一位德行具足的老师,在他的协助下,才可能断除烦恼。

  98.在战场上必须服从命令

  士兵在战场上必须服从指挥官的命令,修行人在与内心的烦恼战斗的时候,也必须遵循修行导师的教诲。

  99.最好能够与老师一起修行

  一个人生病了,接受专业医师的治疗,会比自己去阅读医书自我治疗来得更有效。同样的,一位即将修行的人,最好是依止一位事理通达的老师,这样会比自己去阅读修行书籍后的自修,效果更为显著。

  100.正确的药方

  一位修行的老师,就像医生诊断病人一样。如果病人的陈述,非常精确,那么,医生就能对症下药,迅速治好病人的疾病。如果修行人的修行报告精确,那么,老师的引导就能够当机,修行人就很容易有所进展。

  101.迅速抵达目的地

  为了迅速抵达目的地,一般人或者到码头搭船,或者到机场搭飞机,或者到火车站坐火车,或者到巴士站坐巴士。不过,他们一定要搭乘各自的交通工具,只有这样子,才可能迅速抵达各自的目的地。

  同样的,想要展开涅槃之旅的人,必须去禅修中心修行,这是前往涅槃道上,令人喜悦的入口处。只有这样子,他们才可能迅速获得解脱。

  102.修行人的任务

  只要持续不断地观照任何生起的对象,这就是修行人的任务。

  103.观照、注视以及陈述

  一位修行人必须观察任何生起的对象,并且能够说出任何所感受的事物。换言之,他必须向他的老师陈述所观照以及所注视的对象。

  104.攻击是为了防卫

  拳击手必须拥有强壮的体魄,才能在拳击赛中击倒对手。一般人也要拥有强大的心灵力量,才能够粉碎内心烦恼──这位巨大的敌人。不过,一般人一定要按部就班,逐渐发展:先以防卫的力量击退,再从防卫的策略转进,改采攻势。

  105.杂草丛生

  一棵树如果杂草丛生,就不可能生长。心灵如果充满五盖(贪、瞋、痴、慢、疑),就不可能开发。

  106.僵硬、幽暗的心灵

  黄金一旦掺杂了五种瑕疵的东西,就会不柔软,色泽也不够鲜艳。心灵一旦生起五盖,就会变得僵硬、幽暗。

  107.绝不失误

  就好像足球员不会漏接足球,羽毛球员会击中羽毛球,拳击手会注意对手的动作,一位修行人也绝不会漏失掉正念所观照的对象。

  108.稳如盘石

  软十塞掉进水里,会四处漂浮,如果是岩石,则会沈入水底不动。修行以正念观照对象的时候,不应该像软木塞一样飘浮摇动,反而必须稳如盘石。

  109.永不中断、殊胜的平静

  修行人一旦开发出直观与美妙的本质,就能透视到身心现起与消失的刹那瞬间,并且可以体会到一股永不中断、殊胜的平静。

  110.当务之急

  在整理农田的杂草时,只要拔除茂盛的野草,其余的小草就无暇顾及了。一位修行人正热切地展开修行时,当务之急是全神贯注,维持正念,其余诸如供花给佛陀等仪式,就可以暂时搁下来。

  111.请务必提出方程式

  一般人解答数学问题,要是仅仅写出答案,却没有提出所使用的方程式,是非常不恰当的。如果修行人只报告所知觉到的对象,却没有提及观照的过程,这样就是不正确的修行方法。

  112.直接观察

  一位修行人不可以将自已所想的,加诸他所观照的对象,甚至以狭隘、僵硬的方式报告,直接去经验、观察是最根本的任务。

  113.勿任意变更观照的对象

  如果最初观照的对象还没有击破,既使另一个对象生起了,也不须要变更观照的对象。

  114.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只有细嚼食物,才能品尝到个中的滋味。一位修行人只有全心全意专注在所观照的对象,才能领略到事物真正的本质。

  115.谁是谁

  如果每个人生来都称为『人类』,没有个别的名字,如此一来,就无法分辨谁是谁。只有赋予诸如『白先生』『辣先生』等名字,人们才能认清楚谁是谁。一位修行人面对任何生起的对象,应该赋予它们一些惯用的名称,诸如『上升』、『下降』等,只有这样子,心神的力量才能轻易地开展。

  116.引擎持续发动

  船只、火车、汽车、飞机,只有它们的引擎持续发动,才能出发前往各自的旅程,并顺利抵达目的地。一位修行人也一样,只有恒守正念,才能够展开涅槃之旅,并且安稳地获得解脱。

  117.游向涅槃

  游泳的人,他的手脚总是不停地划动。一位修行人,他的正念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必须不间断地进行观照。

  118.靶心

  一位神枪手就是瞄准目标,扣板机,正中靶心。一位修行人则是看好正念所观照的对象(诸如腹部的上升、下降活动),全力专注,正中目标。

  119.锐利、明亮

  刀子,只有磨过才会明亮,否则会变钝;铜管乐器,只有演奏过才会发出光泽,否则会暗淡无光。同样的,一位修行人,只有恒守正念,他的直观力才会锐利、明亮。

  120.失去目标,就无法射击

  一位油画家,缺少画布,就不能够绘画;一位枪手,失去射击的目标,就会无所事事。没有人可以在虚空中绘画,也没有人可以向天空射击,来表现他的枪法。一位修行人必须清楚地分辨出心与身(如同画家的画布与神枪手射击的目标),当这些对象生起的时候,能够如实地观照:观照之后,还要检查出这些对象的因果关系,并且在缘起观的启示下,亲身去觉知这些对象的生起与消失。

  121.直观的力量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东西,莫过于心灵。只有修习直观,才有能力掌握、观照四处漫游的心灵,在科学知识当中,找不到这种能力。

  122.随机而行

  当观照的对象迅速生起时,一位修行人不可能每一个对象都加以标明、观照。那么,他应该随机而行…

《《炎炎夏日的雨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