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炎炎夏日的雨水》▪P3

  ..續本文上一頁視到苦、無我,這就是叁法印。

  79.自我的探索

  修習直觀活動,就是探索(自我)的本來面目,並且是親身去探索。

  80.正念是一名警衛

  正念就像警衛,拒絕壞人只讓好人進門。正念是揚棄惡業,認同善業。

  81.四念處的重要性

  修習四念處非常重要,原因有四:

  a.這是一件百利而無一害的工作。

  b.這件事只能親自去體會。

  c.必須按時,有規律地修持。

  d.可以産生許多利益。

  

  

  82.撥出時間修行

  你可能必須照料家庭與社會事務,雖然如此,還是要放下來,撥出時間修習四念處。在世界的事務與四念處之間,還是要加以區隔。

  83.新鮮、幹淨的空氣

  生命需要新鮮的空氣,否則會昏眩、生病,甚至死亡。如果你修習四念處,就好像輕易地吸進大量新鮮、幹淨的空氣,可以隨意自在。

  84.追求純淨、平和所需要的力量

  正如良好的健康需要身體的抵抗力量,心靈的純淨與平和也需要內心的力量。但是,這種力量不是自發的,而是經由修習四念處培養出來的,如果有效開發四念處,就可以充分培育出這種內心的力量。

  85.掌握生命的方向盤

  我但開車的時候,必須掌握好方向盤。同樣的,當我們展開生命的旅途,也必須好好掌握住四念處的方向盤。

  86.太陽照耀,製作幹草

  既然生爲人類難,遇見佛教更難,人類應該修習四念處,開發內心,並持續地促進直觀的活動,(面對即將來臨的輪回旅途),至少也應該取得生命的保障,保證可以再生爲人類,並遇見佛教的珍貴利益。

  87.自動充電的機器

  身體在勞動的時候,會消耗掉適當的體力,來完成任務。修習四念處的時候,內心會獲得充足的力量,以便持續修行,就像一輛汽車在行駛的時候,機器也會自動充電。

  88.世界和平須從內在出發

  修習四念處,就是從每位修行人的內在建立起和平、微小的世界。我們內在的微小世界,如果欠缺和平,卻想在廣大的世界奢求和平,就像以緊握的拳頭、高舉的雙臂來請求和平一樣,困難重重。

  89.幼稚、柔弱的心靈

  有的人已經年老了,心靈還是很幼稚、柔弱,這樣的人是失敗的。樹苗與青澀的果實經不起大自然的力量的摧殘,同樣的,一顆幼稚、柔弱的心靈承受不起生命的無常變化。

  90.溫暖人心的正念

  身體中的血液只有保持適當的體溫,才可以避免生病,血液一旦降溫或凝結,疾病就會侵入。同樣的,只有經由熱切的修習所産生的能量,正念才能溫暖人心,並且能夠避免內心煩惱的疾病。如果失去了正念,冷血生起了。內心煩惱的疾病馬上控製住心靈。

  91.不適合修行四念處的人

  精神恍惚的人,受到習氣控製的思想家以及像蛞蝓一樣軟弱的人,他們不適合修行四念處。

  92.心靈改革的關鍵因素

  在心靈改革的工程上,四念處禅修法是非常重要的。

  93.何謂四念處

  四念處是以正念全神貫注在某一對象上,勇猛地攻進去,擴展開來,讓心靈可以專注在這個對象。觀照『上升』的時候,心靈從腹部的上升運動著手,當作觀照對象,然後勇猛地攻進去,擴展開來,讓心靈可以專注在腹部的上升運動。觀照『下降』的時候,過程也是一樣的。

  94.背部黏在一起的人

  一位受到習氣控製的思想家和修習直觀的人,就像背部黏在一起的兩個人,嘗試去賽跑。在修行的過程,思想會阻礙直觀的開展;實在很難去治療披著智慧外衣的疑情(疑情往往是內心未能解脫的征兆)。

  95.只閱讀說明書不可能痊愈

  只閱讀藥瓶上的說明書,不可能治好你的病。只有按照說明書的指示服藥,你才有可能痊愈。同樣的,只聽聞佛教經典的教誨,是不可能治好心靈的痛苦,只有按照教誨去修行,心靈才可能解脫。

  96.一次更成功的旅行

  旅行的時候,如果你追隨一位優秀的導遊,會比按照地圖走,更順利圓滿。踏上涅槃道的時修,如果你依止一位德行具足的老師,會比按照『地圖』(修行手冊)修持,更順利圓滿。

  97.適時呼叫消防車

  如果家中的滅火器可以撲滅小火災,這樣就很好了。如果是熊熊烈火,就需要消防車的協助來撲滅。同樣的,斷除內心的煩惱之火,有時候並不需要老師的協助;但是,只有依止一位德行具足的老師,在他的協助下,才可能斷除煩惱。

  98.在戰場上必須服從命令

  士兵在戰場上必須服從指揮官的命令,修行人在與內心的煩惱戰鬥的時候,也必須遵循修行導師的教誨。

  99.最好能夠與老師一起修行

  一個人生病了,接受專業醫師的治療,會比自己去閱讀醫書自我治療來得更有效。同樣的,一位即將修行的人,最好是依止一位事理通達的老師,這樣會比自己去閱讀修行書籍後的自修,效果更爲顯著。

  100.正確的藥方

  一位修行的老師,就像醫生診斷病人一樣。如果病人的陳述,非常精確,那麼,醫生就能對症下藥,迅速治好病人的疾病。如果修行人的修行報告精確,那麼,老師的引導就能夠當機,修行人就很容易有所進展。

  101.迅速抵達目的地

  爲了迅速抵達目的地,一般人或者到碼頭搭船,或者到機場搭飛機,或者到火車站坐火車,或者到巴士站坐巴士。不過,他們一定要搭乘各自的交通工具,只有這樣子,才可能迅速抵達各自的目的地。

  同樣的,想要展開涅槃之旅的人,必須去禅修中心修行,這是前往涅槃道上,令人喜悅的入口處。只有這樣子,他們才可能迅速獲得解脫。

  102.修行人的任務

  只要持續不斷地觀照任何生起的對象,這就是修行人的任務。

  103.觀照、注視以及陳述

  一位修行人必須觀察任何生起的對象,並且能夠說出任何所感受的事物。換言之,他必須向他的老師陳述所觀照以及所注視的對象。

  104.攻擊是爲了防衛

  拳擊手必須擁有強壯的體魄,才能在拳擊賽中擊倒對手。一般人也要擁有強大的心靈力量,才能夠粉碎內心煩惱──這位巨大的敵人。不過,一般人一定要按部就班,逐漸發展:先以防衛的力量擊退,再從防衛的策略轉進,改采攻勢。

  105.雜草叢生

  一棵樹如果雜草叢生,就不可能生長。心靈如果充滿五蓋(貪、瞋、癡、慢、疑),就不可能開發。

  106.僵硬、幽暗的心靈

  黃金一旦摻雜了五種瑕疵的東西,就會不柔軟,色澤也不夠鮮豔。心靈一旦生起五蓋,就會變得僵硬、幽暗。

  107.絕不失誤

  就好像足球員不會漏接足球,羽毛球員會擊中羽毛球,拳擊手會注意對手的動作,一位修行人也絕不會漏失掉正念所觀照的對象。

  108.穩如盤石

  軟十塞掉進水裏,會四處漂浮,如果是岩石,則會沈入水底不動。修行以正念觀照對象的時候,不應該像軟木塞一樣飄浮搖動,反而必須穩如盤石。

  109.永不中斷、殊勝的平靜

  修行人一旦開發出直觀與美妙的本質,就能透視到身心現起與消失的刹那瞬間,並且可以體會到一股永不中斷、殊勝的平靜。

  110.當務之急

  在整理農田的雜草時,只要拔除茂盛的野草,其余的小草就無暇顧及了。一位修行人正熱切地展開修行時,當務之急是全神貫注,維持正念,其余諸如供花給佛陀等儀式,就可以暫時擱下來。

  111.請務必提出方程式

  一般人解答數學問題,要是僅僅寫出答案,卻沒有提出所使用的方程式,是非常不恰當的。如果修行人只報告所知覺到的對象,卻沒有提及觀照的過程,這樣就是不正確的修行方法。

  112.直接觀察

  一位修行人不可以將自已所想的,加諸他所觀照的對象,甚至以狹隘、僵硬的方式報告,直接去經驗、觀察是最根本的任務。

  113.勿任意變更觀照的對象

  如果最初觀照的對象還沒有擊破,既使另一個對象生起了,也不須要變更觀照的對象。

  114.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只有細嚼食物,才能品嘗到個中的滋味。一位修行人只有全心全意專注在所觀照的對象,才能領略到事物真正的本質。

  115.誰是誰

  如果每個人生來都稱爲『人類』,沒有個別的名字,如此一來,就無法分辨誰是誰。只有賦予諸如『白先生』『辣先生』等名字,人們才能認清楚誰是誰。一位修行人面對任何生起的對象,應該賦予它們一些慣用的名稱,諸如『上升』、『下降』等,只有這樣子,心神的力量才能輕易地開展。

  116.引擎持續發動

  船只、火車、汽車、飛機,只有它們的引擎持續發動,才能出發前往各自的旅程,並順利抵達目的地。一位修行人也一樣,只有恒守正念,才能夠展開涅槃之旅,並且安穩地獲得解脫。

  117.遊向涅槃

  遊泳的人,他的手腳總是不停地劃動。一位修行人,他的正念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必須不間斷地進行觀照。

  118.靶心

  一位神槍手就是瞄准目標,扣板機,正中靶心。一位修行人則是看好正念所觀照的對象(諸如腹部的上升、下降活動),全力專注,正中目標。

  119.銳利、明亮

  刀子,只有磨過才會明亮,否則會變鈍;銅管樂器,只有演奏過才會發出光澤,否則會暗淡無光。同樣的,一位修行人,只有恒守正念,他的直觀力才會銳利、明亮。

  120.失去目標,就無法射擊

  一位油畫家,缺少畫布,就不能夠繪畫;一位槍手,失去射擊的目標,就會無所事事。沒有人可以在虛空中繪畫,也沒有人可以向天空射擊,來表現他的槍法。一位修行人必須清楚地分辨出心與身(如同畫家的畫布與神槍手射擊的目標),當這些對象生起的時候,能夠如實地觀照:觀照之後,還要檢查出這些對象的因果關系,並且在緣起觀的啓示下,親身去覺知這些對象的生起與消失。

  121.直觀的力量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東西,莫過于心靈。只有修習直觀,才有能力掌握、觀照四處漫遊的心靈,在科學知識當中,找不到這種能力。

  122.隨機而行

  當觀照的對象迅速生起時,一位修行人不可能每一個對象都加以標明、觀照。那麼,他應該隨機而行…

《《炎炎夏日的雨水》》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