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们当中谁需要这些珍宝,并且想对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奴仆、亲友满愿,还能对比丘、仙人等作供养,想得到今生与来世的安乐,就上船与我们同舟共济。”听了这翻话,大家争着往船里涌。人太多了,宝喜大臣又叫巡逻员如理如实地将去大海的一些违缘告诉他们。于是巡逻员又高声地对他们说:“南瞻部洲的各位商主们,海中取宝诚然很殊胜,但可能会有很多违缘,有很多大得连人都可吞得下的鱼,又有可怕的黑风会掀翻轮船,直接沉下海底,有专门吃人的鲸鱼、嘎巴和西西玛等大鳖鱼(梵语摩羯),还有穿蓝色黑色衣服的海盗会抢走财产等违缘。你们当中谁愿舍弃自己的父母、妻儿、奴仆、亲友的,自己也是能舍身忘死的,我们可共同出海。”听了这些话,一些胆小的都下了船,这样,正合这艘船的载重量,就准备正式启锚远航。照例启锚前解绳三次警告三次:“今天要远航,大海有种种的危险,是否真要去?”这样依次解下第三根系索后,剩下的一部分人稳坐在船舱里,大船扬起风帆,如行云般驶向宝洲。
一帆风顺地来到了宝洲,在取宝之前,巡逻员又告诫大家:“各位!来到宝洲有以下几方面的须知:一是此中珍宝有真有假,要仔细鉴别以免后悔;二是此地有很多魔女会千方百计地引诱你们,请大家千万别上当;三是有一种水果不能吃,若是吃了七天中将昏迷不醒;四是这里还有非人引诱,七天内可以与它共住,过了七天后它会有些要求,如果不能满足,它马上造违缘把船毁在大海里。请大家千万注意!”这些话事先都已明告,商主们小心翼翼地行事。在巡逻员的引导下,他们各自圆满地得到了珍宝满载而归。回印度后诸位商主以各种金银财宝广行布施满众人的愿。如此宝喜大臣六次航海取宝都顺利返回。宝喜大臣已拥有自己的财富,作了广大的布施,满足了无数众生的愿望,已是远近闻名。后来,在宝喜附近五大城中共有五大商主,他们曾屡次去大海中取宝,而每次都是失败而归。他们觉得自己的福报不够,应该有一位具足福报者同去,方可成功。他们得知宝喜大臣曾六次去海中取宝,每次都是圆满顺利地归来,便共同商量:如果我们能令宝喜生欢喜心,答应与我们同去,那么我们就会有发财的机会了。他们商定后便到宝喜大臣那里请求:“我们久仰您的大名,六次都能顺利地取回珍宝,而我们每次都遭违缘,空手而返。我们今天特意来拜访您,请求您能一同去海中取宝。”宝喜大臣告诉他们说:“古往今来去大海中取宝有一个规律:前六次取宝可以顺利返回,但第七次却不会如此顺利地回来,能回来的是史无前例。虽然我担心自己回不来,但为了满你们的愿,无论如何我发心与你们同去。”这五位商主听了非常高兴,他们就一起去大海里,在宝洲取了各种各样的珍宝往回返。宝喜大臣心想:这次顺利回去是不可能的,途中肯定会遇上违缘,为了满他们的愿,我应把所有珍宝装在口袋里系在腰上。然后,他告诉五大商主:“万一我们遇到违缘,请不要担心,你们只要抱着我的身体不放,就能度过违缘,。”话音刚落,船就撞到一座小山上,翻了。五位商主紧紧地抱着宝喜大臣。这时,宝喜大臣心想:我们六个人都从大海里解脱是不可能的,如果我自杀,他们一夜之间就会回到岸边……。他一边想一边安慰他们:“你们不要担心,不要着急,我会有办法把你们从违缘中救出来的,但你们没到岸边前,一定不放开我的身体,到岸后解下我腰上的口袋,将里面全部的宝贝分了,你们的子孙七代可借此过幸福日子。”宝喜大臣一边安慰他们,一边发无上的菩提心:愿我以此舍身之善根,将来获得如来、善逝、人天导师、无上正等觉果位。发愿的同时,他就用宝剑砍掉了自己的头。因为大海里的龙王喜欢洁净,不跟尸体共住,马上会把尸体推到岸边,这是大海的习性。所以很快他们被巨浪推到岸边。上岸后,五大商主每人分得一份珍宝,满了愿。又将宝喜大臣的尸体造塔供养后就回去了。诸比丘,当时的五位商主就是现在的五比丘,当时的宝喜大臣就是现在现前正等觉位的我。当时,我用自己的生命把他们从世间的大海中解救出来,使他们得到世间的珍宝;现在我用自己修证的四谛法,使他们从轮回的大海中解脱出来,得到出世间无上菩提的珍宝,功德圆满,获得涅槃。” 世尊如是演说,众比丘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29) 第一只大熊
——舍命救人 遭彼杀害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天,佛陀在去嘎雅山的路上,显现感冒,(据印度史及根顿秋培的记载,世尊在嘎雅山居住了七年。)请了当时最著名的耆婆医生用酥油、草药等调合制成汤药,供世尊服用,病愈后,剩下了许多药。耆婆医生请问:“世尊,这剩下的药该如何处理?”(译者:现在有些邪见:某某上师可能不是高僧大德吧,否则怎么还会生病呢?殊不知世尊在成正等觉后,仍然显现生病,其目的是使众生知晓因果无欺的道理。同样现在的大德高僧所显现的病痛及许多凡夫不能理解的行为,都有其密意与调化方便。所以切不可以凡夫之心测度大德高僧之腹,更不能信口评论妄加言说,以免徒增自己的口业。若有不明白之处应以诚心祈祷三宝加持,自己能明了其究竟之义。)佛告耆婆说:“供养僧众即可。”耆婆医生(Bhisakka)遵佛所教,均分给每位僧人,可谁也不敢接受。(译者:不敢接受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佛有不共的功德,佛的药一般人不敢同佛一样享用;二是佛的法身与自己的肉身在体质上不同,恐怕自己吃了消化不了,难以吸收故不敢接纳。平时,我们对待上师的所给,也不要随便接受,要按《上师五十颂》的教言去作比较如法。)提婆达多⑴(Devadatta)见了,上前问耆婆医生是怎么回事,耆婆医生说:“你看,这是世尊服剩的药,令我均供给每位僧人,但谁也不敢接受。”提婆达多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他们不敢接受我敢。沙门果达玛(Samana Gotama)(释尊)的药有什么,他服多少我照样能服多少。”耆婆医生劝诫他:“可能不行,你还是注意些,世尊的体力强且消化力强,你想跟世尊一样服用,可能消化不了吧。”提婆达多不听劝告,把剩下的药照世尊的服用量一样吃下去了。结果因未能消化而生病了。耆婆医生又给世尊作了稀饭,提婆达多又知道了也要喝。医生就说:“你还要喝世尊的稀饭?昨天的汤药你还没消化呢!”提婆达多蛮横地说:“什么没有消化?他沙门果达玛能消化的,我也能消化,我就是要喝!我就是要喝!”强要去后,他喝了,马上就体内不调,疼痛难忍,在地上翻来滚去,大声哭喊。(译者:世间有句俗语:无论再好的人也有三个敌人,无论再恶的人也有三个好友。)当时,提婆达多的一些好友就特地去告诉阿难(据星云大师的《释迦牟尼佛传
记》中记载:阿难与提婆达多是白饭王的儿子,佛陀与难陀 (Nanda)是净饭王的太子):“快!提婆达多生病了,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痛得倒在地上翻滚,医
生也不见人影该怎么办?”阿难对自己同胞兄弟特别关照,马上跑到世尊前祈
求:“世尊,我的兄弟提婆达多已濒临死亡,请佛陀慈悲救护他!”大慈悲的佛
陀听后,立刻去提婆达多前,给他摸顶加持,(译者:此经中显然世尊早就有摸顶之举,并非藏传佛教另僻独径的不如法的行为,如果摸顶不必要的话世尊仅念一句佛号就可以了。)并慈祥的对提婆达多说:“提婆达多,你天天加害于我与我子罗睺罗⑵ (Rahula)天天承敬我,在我的心中没有任何差别是平等无二的,若我心中实具平等心,则愿以此真实力的加持,你的病马上痊愈。”世尊说毕此谛实语,一刹那提婆达多病痛痊愈了,高兴地跳了起来。这时,很多比丘在提婆达多前赞叹说:“世尊对你的恩德很大,是世尊的加持使你病愈。”提婆达多反而埋怨道:“如果不是他的药我也不会生病,生病全都怪他;再说,
注:⑴ 提婆达多: 为佛世时犯五逆罪,即破和合僧和出佛身血,故称为恶比丘。世尊的伯父白饭
王之子亦是阿难的兄弟。
我的病,它自己生自己灭,与他加持不加持又有什么关系?”他一副蛮不讲理的神态。诸比丘闻此,即禀世尊:“世尊,提婆达多的言行实不如法,非但不报恩,而且不知恩,人格真不好。”世尊告诸比丘:“提婆达多不但是现在不知恩不报恩,往昔也是对我恩将仇报。很早以前,有寂静的山林,离此不远的城里有位穷人,以卖草卖柴维持生活,天天上山砍柴。有一天,他又去山上砍柴,突然狂风四起,大雪纷飞。他走投无路,将近冻死的时候,看见一个山洞,竭力爬了进去。在山洞里有一位菩萨幻化的大熊,大菩萨身虽堕入恶道,但心却没有堕落,它平时都是积累果实、草药来维生,从未伤害过任何一个众生。砍柴的人爬进山洞后发现竟有一只大熊,他吓呆了。心想:今天可是逃不脱了,大熊肯定会吃掉我的。生起了很大的恐惧。这时,大熊安慰他(当时有些傍生也会说人话):“朋友,请不要害怕。”说着就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他。因大雪封山,七天当中都没转晴,每天大熊都用身体温暖着他,与他共吃水果等。七天后天气转好了,大熊慎重地对他说:“现在你可以回去了,去后,一定不要跟任何人说我在这里,因为有很多怨敌想杀我,想吃我的肉,念在我对您七天中的解救之恩,请您不要说我在这里!”这个砍柴人表面应承:“是的,你在七天中对我解救之恩,我非常感谢。”说毕他就背着柴下山了。快到城镇时,遇见了两位猎人,他们见了在山上住了七天的砍柴人,心生诧异,想:这人在山上七日是怎么活着回来的。于是上前问他,砍柴人就详详细细地把…
《《百业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