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百业经》▪P68

  ..续本文上一页来,我将对你们作大供养。”诸神的护佑及其他因缘和合,他顺利圆满地取宝回来了,分别对门神、道神、海边神和住船神作了供养。又迎请所有沙门、婆罗门、遍行⑴者、贫困者等等,对他们全作了大量的供养和布施。

   如来正等觉具二种智慧等无量功德,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世尊观知商主被调化的机缘已成熟,并具有无上菩提⑵的善根。一天早上,世尊著衣持钵率众比丘去舍卫城,商主见到世尊无比庄严的身相,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于世尊前恭敬顶礼,把种种珍宝如散花般撒向世尊作供养,以世尊的加持力,供养的全部珍宝都停在世尊头顶上空,商主对世尊更加欢喜,再三祈求:“我对世尊及僧众作三个月的饮食供养,请求世尊开许。”世尊默许了,在三个月供养圆满的那天,他对世尊及僧众分别供养了殊胜的衣物,并在世尊前发无上菩提的愿:以此善根,愿我能度化无边的众生,获证如来正等正觉的果位。世尊对他赞叹授记曰:善哉!善哉!大商主,汝将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度化无边的众生,名曰宝积如来。(师言:《百业经》后一部分讲了很多大乘的殊胜愿,发大乘殊胜愿十分重要,发愿要注意,如同自己的金刚上师⑶及三世佛佛子如何发愿,我亦如是发愿,这样发愿肯定究竟,不会错的。不能只知道取舍因果,还要发无上菩提心,若没有菩提心,便不能成佛,华智仁波且的教言说:成佛的唯一根本因是菩提心,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论》宣讲了菩提心的殊胜、利益、功德等等。所以,希望在座各位一定要修持菩提心。)

  

  

  

  注:⑴ 遍行: (无善恶之性格而普遍现起于各场合之心),有作意、触、受、想、思等五种。

   ⑵ 无上菩提: 又作无上正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菩提。谓善男子善女人自发菩

   提心,亦复教他人发菩提心,令他人入信,若有来者及不来者,悉皆恭敬亦生

   随喜,如此 解脱自利利他,为多人利益,安乐故,称为无上菩提。

   ⑶ 金刚上师: 西藏佛教对具有高德胜行,堪为世人轨范者之尊称。西藏人称为喇嘛。喇嘛,

   为藏,语bla-ma之汉语音译,本为(上)bla与(人)ma之复合词,意指上德

   之人,相当于梵语guru(古噜古噜)。

   (103) 财宝者

   ——清净供养 得佛授记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施主,长大娶妻共享生活,其妻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了一个庄严的孩子。施主夫妇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取了适合其种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着。孩子长大后,学习并精通了世间的文字工巧等一切学问。一次,他作了准备,去大海中取宝了。

  施主夫妇因受给孤独施主的潜移默化,对世尊生起了很大的信心,皈依并受了戒。一次,他们迎请世尊和僧众应供,应供毕,请佛传法,世尊观察他们的根界意乐,为他们宣讲了相应的法,他们以智慧金刚摧毁了萨迦耶见,获得了预流果位。之后,他们仍旧常去祗陀园闻法,但总惦记自己的儿子:这么殊胜的法,如果我们的儿子也能闻到该多好啊!

  施主的儿子到大海里取宝顺利圆满地返回了,他把财宝放在花园里,去拜见久别的父母,却不见父母,别人告诉他父母去了祗陀园听闻佛法去了,他便赶去祗陀园,世尊正在传法,他在世尊前顶礼后,与父母一同闻法。世尊观察他很有善根,马上宣说了有关无上菩提方面的教言,听后他对世尊及其教法生起了很大的信心。闻法毕他们返回家中,彼此倾诉了惦念担扰之心,就问:“孩子,你这次出海为父母带了什么宝贝?”“给父母带回了如意宝(Cinta Mani)。”“这个千辛万苦从海里得到的是个假宝,我们这次在世尊处得到了真宝。”“到底得的什么宝,可以给我看看吗?”父母一一对他讲了所证预流果的功德,听后,更增加了他对世尊的欢喜心。恭请世尊受供后,又祈求世尊及僧众应供三个月,世尊默许了。在三个月供养圆满的那天,他对世尊及僧众一一供养殊胜的妙衣,在世尊前发了无上的愿:以此功德,愿我度化无量无明的众生,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世尊赞叹并授记曰:“善男子!善哉!善哉!汝将成就如来正等觉,度化无量的无明众生,名曰波浪如来。

   (104) 两个国王

   ——蒙佛加持 证果授记

   一时,佛在舍卫城,南方有一班扎国王,北方有一班札国王,两国不合,常常作战,互相杀伤很多人。他们的好朋友萨迦国王很想调和,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便去向世尊请求调和两国之间的关系,世尊默许了。萨迦国王赞叹、随喜世尊的功德,恭敬作礼而去。

  世尊从祗陀园来到两国之间,作一个加持,使两国又各自率四大军队互相作战,世尊再加持,使他们各自确认自败无疑,各自乘车来到佛前,世尊加持他们互不得见,世尊观知:一个是小乘罗汉的根基,一个是能发起无上菩提心的大乘根基。又作了个加持,使南方的班札国王在佛前恭敬顶礼,祈求出家受持比丘净戒,世尊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词,使他出家受近圆戒,并传授他一些教言,他精进修持,灭尽烦恼,获证了阿罗汉的果位。北方的班札国王在世尊前祈求世尊及僧众应供三个月,世尊默许了。他准备了很多饮食,在三个月中供佛及僧,在圆满的那一天,他对世尊及僧众分别作了殊胜的供养,并在世尊前发愿:以此善根,愿我度化无边的众生,成就如来正等觉。世尊赞叹授记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将成就如来正等觉,度化无边的众生,名曰尊胜如来。

  

   (105) 老父亲

   ——蒙佛加持 今昔得乐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婆罗门,长大娶妻共同生活,其妻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了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夫妇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取了适合其种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地喂养着。婆罗门夫妇欲壑难填,连续生了七个孩子,很好地喂养着每一个孩子,并把每个孩子都培养得通达世间的一切学问,还给每个孩子一份财产,安排各自成了家,过着幸福的生活。不久,婆罗门的妻子去世了,婆罗门已年迈体衰,两眼昏花,牙齿脱落,而七个孩子,不尽孝道,不念养育之恩,居然将老父驱出家门,无依无靠的老父亲无奈,只好以乞食为生,流浪街头。

  如来正等觉具二智慧等无量功德,时时刻刻观照着每一位众生,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的。此时,世尊观知调化这位老父亲的因缘已成熟。一天早上,世尊著衣托钵去舍卫城化缘,路上见到这位婆罗门:年迈体衰,两眼昏花,手持一空碗和一长长的棒子,挨家挨户的乞讨,看上去非常可怜。世尊上前问他:“你这么大年纪,为什么作乞丐?”老婆罗门凄凉地说:“世尊,这也是无可奈何,我本来有七个孩子,辛辛苦苦把他们养大,供他们学习知识,分给他们各自一份财产,后来,妻子去世后,他们便把我驱出了家门,我不得不乞讨。”世尊和蔼地告诉他:“我教给你一个偈子,你背下来在众人中背给他们听。”婆罗门答应了世尊,世尊教他一个偈子:吾子生时心甚喜,如同命根精心育,含辛如苦集众财,待子成家皆分手,岂料年迈体衰时,被子遗弃逐出门,看吾七子面似人,实与罗刹有何异?幼时呼吾为尊父,此时忆起愤填膺,被子所驱吾老翁,犹如乘者弃老马,逐父如同嫌老马,弃诸街头任乞讨,如是之子真可怜!细细思维七个子,何如所持手中杖?牦牛来时可以驱,毒蛇侵时可以止,恶狗来时可以逐,暗夜能为作引路,拌倒之时可为撑,七子岂如此手杖?昧心逐父不思恩。”世尊说毕,老人就背下来,等七个孩子在众人中时,他就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七个孩子听了,生起了惭愧(Kukkuccayati)之心,觉得如此虐待老父很不应理,真不如老父手中的拐杖,立即在父亲前忏悔。把父亲接回家中,尽赡养之责,老父亲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日子久了,他独自思维:现在我能安度晚年,全蒙世尊的恩赐,若有机会,我一定要好好供养世尊。

   一天,他见到世尊时,便将世尊迎请到家里对世尊作很好的供养,世尊为他传了相应的法,他以智慧金刚摧毁了萨迦耶见,获证了预流果位,之后,又于世尊前再三请求出家受比丘戒,世尊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词为他传了比丘戒,同时传授了一些教言,他精进修持后,灭尽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诸天赞叹他的功德。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这位老人先被儿子逐出家门,后以世尊的方便法,回到家中安度晚年,并在世尊的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祈请世尊为吾等演说。”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往昔他也有如是因缘。在很早以前,占巴城里有一大施主,其妻连续生了七个孩子,他们辛辛苦苦地把他们养大,供他们学习一些学问,给各人一份财产,他们各自过着很好的生活,却把父亲驱逐家门,任他四处漂泊。当时,附近有位具神变的仙人,见施主如此凄惨,便对他说:如果你想回家,我可以有办法让他们照顾您。老人很乐意。仙人把老人带回家中,对他儿子宣讲了佛法,听了仙人的教…

《《百业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心经 [藏译]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