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虚云和尚与藏传佛教(欧阳镇)▪P2

  ..续本文上一页宗僧人要合作共事。1912年,虚云和尚又与西藏活佛喇嘛等参加中华佛教总会成立大会的僧侣商议举办佛教学校、布道团、医院等利民之事。1913年《佛教月报》第三期《中华佛教总会云南支部一览表》记云:“云南支部正会长为德清,副会长为实有、东宝。”[25]这里的“德清就是虚云和尚”、“东宝就是密宗僧人”,他们两人分别为正副会长,是显密宗合作的典范。1952年国庆节,虚云大师与圆瑛法师同在北京广济寺,分别领导喇嘛、僧尼,诵藏文经及发愿文,祝愿和平。在同一年,虚云和尚提议:“如藏、蒙、傣族的佛教徒,和我们汉族的佛教徒,从来没有在一起开会,但是由于毛主席正确的政策,今年的佛教协会是要不分区域和种族的联合起来,在北京成立中国佛教协会,使佛教界存在着的各种困难,都可得到解决。”[26]在合作中,虚云和尚对密宗僧人为佛法作出贡献之士也非常赞叹,他曾说:“佛教中幸有能海法师等诸大德主持及公等之大力匡护,必能光焕佛教之优良传统,开展当来之新猷,云谨拭目乐观厥成。”[27]

  由于虚云和尚为显密宗僧人合作共事做出了表率,从而赢得了广大佛教徒的尊重和信任。虚云和尚生前,著名居士南怀瑾先生就说:“狮子山慈云寺之护国息灾法会,主持显、密两坛之虚老与贡嘎呼图克图,皆为吾师。”[28]虚云和尚圆寂后,台湾佛教界举办法会追思虚云老和尚,法会由华严莲社智光老法师主持。中国佛教会甘珠尔瓦活佛、内政部社会司长刘修如、四众佛徒代表及皈依弟子代表、大专学生代表等,均上香顶礼膜拜。同时还有西藏抗暴军副总司令嘉玛桑佩,于法会结束后,闻讯率领其夫人及三位女公子,驱车抵达善导寺,代表西藏佛教,向虚云老和尚像上香、三顶礼,随后并至中国佛教会拜访甘珠活佛。以后虚云和尚的弟子一如既往的保持着虚云和尚倡导与藏传佛教交往的优良传统,并不断发扬光大。2010年3月,由本焕、顿雄主修的《百丈山志》中记载:“2007年10月19日,藏传佛教十七世东宝仲巴呼图克图率藏教八位活佛及三位金刚上师专程到深圳弘法寺皈依师(指虚云和尚的弟子本焕长老)之座下,师为其传法,成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世传人。接法仪式有汉藏两地学僧逾千人参加,赞颂汉藏佛教法缘盛事,声闻天下丛林。九位活佛是:仲巴呼图克图、却尼活佛(白教)、吉称活佛(白教)、公桑旺堆活佛(白教)、罗桑松丁活佛(白教)、确伍择仁活佛、巴登活佛(红教)、罗绒吉村活佛(黑教)、恩扎宁波活佛(黑教),三位金刚上师是:阿秋金刚上师、格理金刚上师、桑青金刚上师。东宝仲巴呼图克图乃十二世司徒活佛和大圆满持有者霞扎活佛两位大师之心子,已成为大手印和大圆满教法之承传持有者。……故不远万里登门求法,乃汉藏民族团结友谊光辉榜样。”[29]在《本焕老和尚功德碑文》中也写道:“晚年在深圳弘法寺接纳滇东宝仲巴呼图克图等藏传九位活佛暨四位金刚上师为门下弟子,树立汉藏佛教融合之光辉典范,饮誉西疆。”[30]

  发挥藏传佛教人士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

  “庶百花齐放,不止一花五叶,佛教的大一统,可现于今。于辅翼国策和保障和平,均有裨益。”[31]佛教如果要达到“辅翼国策和保障和平”的目的,就离不开发挥佛教界人士的作用,这对藏传佛教来说也不例外。我们就拿虚云举荐东保以解决当时民国政府征讨西藏的事来说吧,这件事在虚云和尚的《传记资料》、《年谱》、《追思录》等中均有记载,而且达九次之多。因为这件事不是仅仅涉及佛教本身的事,而是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大事。

  事情发生的背景是,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方议五族共和,而西藏王公活佛,因素戴清恩,恃险远,西藏地方政府不肯加入归顺民国政府。当时的民国政府中央命滇省出兵二师讨之,云南都督蔡锷派殷叔恒总司令率领部队前锋已达宾川,西藏当局也把军队开到边境,并请了外国人当军事顾问,战事将一触即发。在这千钧一发之时,虚云听到消息,焦急万分,以为边衅一启,战火一开,祸无宁日,生灵涂炭。为了避免战祸杀戮,虚云和尚以“出世不离世间法”的救苦救难的慈悲之心,不顾个人安危,想方设法捍卫祖国的统一,增强民族团结,为救滇藏人民脱离战火,他不顾70多岁的高龄,下山拜访前锋队长,偕队长到大理见总司令,劝说军队以武力解决问题不是上策,应顺应民心,化干戈为玉帛,可以通过谈判解决,否则数百万市民生命财产将遭到践踏。虚云和尚一方面向殷叔桓分析征讨西藏不利的因素,他说:“藏中云尝亲历其地,苦寒多险,言语不通,且藏民习苦耐劳,随地可伏,军往恐难必胜。”[32]另一方面劝殷叔桓不要对西藏动刀戈,向其献计曰:“藏人素崇信佛法,盍遣一明佛法者说之?”[33]即可令之归服,殷接受虚老的提议。殷叔桓想请虚云为宣慰法师,虚云认为不妥,建议他派丽川喇嘛东保前去西藏游说,并提出举荐东保的意见。他说:“某汉人也,往恐无功。此去丽川,有喇嘛东保者,腊高有德,藏人敬礼之,曾授为四宝法王。若肯往,必有成。”[34]东保始以衰老辞,虚云和尚遂将其中的利害关系告诉东保,最后终于说服东保。虚云和尚当时是这样说的:“雍乾用兵之祸,藏人至今心寒。公宁惜三寸之舌,而不为藏中数万人生命财产计乎?”[35]东保去后要约而还,西藏归顺,滇省罢兵,最终平息战争之危机。

  虚云和尚和解滇藏关系的意义是重大的,他使民国政府以怀柔的政策,成功地化解了汉藏之间的民族争端,捍卫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行动正是他对众生的慈悲之情的表现,从此结束了“频岁康藏间互相龃龉,苦战不休,经此沟通,三十年相安无事。”[36] “频岁以来,康藏苦战不休,而滇藏迄今二十年无恶感。仁人之言,其利百世,不图于佛门见之!”[37]后人为此对虚云和尚给以很高的评价,“西藏归顺,滇省罢兵。在虚云的一生活动中,这件事是对国家最有裨益的事。”[38]余慧光在《虚云和尚赞》中赞道:“神州反正,康藏靖绥。屡谒元首,聆澄慈悲。说服疆吏,奠安滇池。”[39]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虚云和尚虽然是一位禅宗高僧,但是却无门户之见,对藏传佛教密宗与汉传佛教各宗派是平等看待的,而且认为各宗派应兼容并蓄、相互融合。我们从虚云和尚对《楞严经》(一般认为该经属于密教经典,因为经中所说基于密教的“即事而真”,“即身成佛”的原则,自与显教的理论有所不同。其所立名相自难以中观或瑜伽宗的学说来衡量)的提倡就可以窥见,他曾以此经为禅法之印心教典,如他在“云居山方便开示录”闰三月廿四日说:“以我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只要熟读正文,不必看注解,读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此经由凡夫直到成佛,由无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圣六凡,修证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详详细细的说尽了,所以熟读《楞严经》很有利益。”[40]可见并不是像外界所说,虚云和尚“不承认西藏密宗是佛教的一支”的看法,不过他也慎重地警告大家要注意密宗神通的害处,并强调持戒的重要。虚云和尚积极倡导与藏传佛教友好交往,他曾亲历过西藏,对藏传佛教具有深厚的感情。他一直保持着与藏传佛教上层人士的频繁交往,大力倡导显密宗僧人要合作共事,赢得了广大佛教徒的尊重和信任。虚云和尚还用铁的事实证明,发挥藏传佛教人士的作用,将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本文系江西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课题成果之一,编号:2011-gzw-03)

  【注 释】

  [1]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九分册《传记资料》,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第375页。

  [2]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十分册《追思录》,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第257页。

  [3]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一分册《法语开示》,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54-155页。

  [4]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十二分册《杂录》,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第155页。

  [5]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八分册《传记资料》,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第120页。

  [7][8]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十分册《追思录》,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第122页。

  [9]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一分册《法语》,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第22页。

  [10] 丹明汇编 : 《虚云大师说禅》,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年,第29页。

  [11]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四分册《文记》,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第26页。

  [12]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一分册《法语》,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第26页。

  [13] 净慧主编 :《虚云和尚全集》,第十一分册《追思录》,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第630页。

  [14]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二分册《开示》,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第15页。

  [15]同上,第16页。

  [16]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五分册《诗偈》,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第16页。

  [17]同上,第73页。

  [18]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十二分册《杂录》,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第309页。

  [19]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七分册《年谱》,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第28—29页。

  [20] 净慧主编 :《虚云和尚全集》,第十一分册《追思录》,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第532页。

  [21]净慧主编 :《虚云和尚全集》,第九分册《传记资料》,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第293页。

  [22]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一分册《法语》,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第4页。

  [23]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十二分册《杂录》,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第299页。

  [24]净慧主编: 《虚云和尚全集》,第九分册《传记资料》,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第381页。

  [25]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七分册《年谱》,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第80页。

  [26]净慧主编: 《虚云和尚全集》,第八分册《传记资料》,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第127页。

  [27]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三分册《书信》,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第101-102页。

  [28]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十分册《追思录》,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第39页。

  [29]《百丈山志》,第110页。

  [30]同上,第143页。

  [31]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四分册《文记》,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第227页。

  [32][33]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八分册《传记资料》,河北禅学研究所,第16页。

  [34]同上,第17页。

  [35]同上,第91页。

  [36]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七分册《年谱》,河北禅学研究所,第76页。

  [37]净慧主编: 《虚云和尚全集》,第八分册《传记资料》,河北禅学研究所,第17页。

  [38]净慧主编: 《虚云和尚全集》,第十一分册《追思录》,河北禅学研究所,第539-540页。

  [39]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五分册《诗偈》,河北禅学研究所,第295页。

  [40]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七分册《年谱》,河北禅学研究所,第282页。

  

《虚云和尚与藏传佛教(欧阳镇)》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