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轻易地打退堂鼓;他们说,如果他不想陈述他的生活故事的话,是否至少教导他们一些法吧!这是出家人所不能拒绝的一个请求,于是阿姜放要他们闭上眼睛,并且在“哺哆”——觉醒上做禅修。他们开了录音机,而后坐着禅修,等待一个法的开示;这就是他们所听到的:
“今天的法是:哺和哆两个字。现在如果你们无法在心中保持这两个字,还去教你们其他什么,那就是浪费时间。”
说法结束。当他们觉知到那就是所有的全部时,记者们——看起来非常泄气——收拾起他们的相机和录音机离去,不曾再来打扰他。
留心你所吃的
1.我们人类拥有长的舌顽,这你是知道的。你坐在那儿,忽然间舌头就会伸弹出海:你想吃海产!而后,它伸出去瑕游世界:你想吃外国的烹饪!你必须训练你的舌头,让它缩回尺寸。
2.当你吃东西时,保持心在呼吸上,观想你为什么正在吃。如果你只是为食物的滋味在吃,那么,你吃的东西便能伤害到你。
3.他从美国旅行回来之后,有位学生问他,当他在那儿时是否尝到比萨。他说有,那比萨的味道非常好;这使随他去旅行的一位学生吃了一惊。
“你才吃了两小片啊!”他说:“我们想你并不喜欢它。”
“两小片已足够填饱我了,”他回答:”你为什么希望我吃更多呢?”
4.有一次,有位才随他研习很短一段期间的女士想调制些食物来供养他,为了确定他是否喜某些食物,她直接地问他:“师父,你喜歌吃怎么样的食物呢?”
他回答:“在取得到范围内的食物!”
5.那是一个周五的晚上,一群阿姜放的学生乘坐在一辆小型轻便的卡车后面,从曼谷到达摩萨特寺去。有其他的学生送了一篮的桔子请他们带着去供养寺里的僧侣们。上路不久,其中一位学生觉得这些桔子看起来好极了,于是提出了下面的理由作为借口:“我们都是师父的学生,是吧?而他不会希望我们饿肚子的,是吧?所以,任何人不拥有一颗桔子就不是师父的孩子!”
有些人遵守八戒,不可在午后用食,因此他们得以从中免过。纵使有一小部份人觉得去吃为僧侣们准备的食物不妥,但是,其他每一个人还是帮他或她自己拿了桔子。
当他们到达了寺里,他们告诉阿姜放所发生的事;他立刻申斥他们,说任何人取供养出家人的食物,在供养出家人之前吃食,都将会在下辈子转生为饿鬼。
其中有位妇女受到惊吓,她立即回应:“但是我仅只吃了一小瓣哪!”
阿姜放答道:“好,你就将要去当一个饿鬼了,在你还能之时,你最好还是让自己吃个够吧!”
6.一九七七年的雨期安居时,有一对夫妇几几乎每天晚上都从雷涌镇到寺里去练习禅坐。奇怪的是,他们在禅修的过程中无论发生什么,都会同时发生。
有一次,两人发觉他们都无法进食;因为他们有一种“食物是脏的”强烈感觉。虽然这种感觉持续了三、四天,却不会虚弱或饥饿,因此他们开始想知道,在禅坐中,他们到底到达了什么阶段。
当他们在下一次造访寺院时,对阿姜放提起这件事。他要他们禅坐,而后告新他们:“好,观想到食物上去看看它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元素,是吧?而你的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也一样是元素。你身体的元素需要食物的元素才能推持,因此为什么要对食物的脏,感到如此激动呢?你的身体甚至更脏呢!佛陀教导我们观想食物的污秽不净的当下,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去克服对它的妄想——而不是为了我们不能去吃。”
那样便解决了他们不能进食的问题。
修习佛法的人
1.阿姜放的学生——一位女裁缝师,受到一位顾客的批评道:“你修习佛法,是吗?但为什么你那么贪心,索费那么地高呢?修习佛法的人应该只拿仅够推生的收益才是。”
纵使知道自己的价格是合理的,她却无法找到一个好的回答;于是,下一回见到阿姜放时,她告诉他这件事。他答复道:“下一次他们那样说时,告诉他们:“嘿,听着!我并不是修习佛法去当傻瓜的!”
2.当我首次住进达摩萨替特寺时,凌晨拂晓,有时可以听到B— 52,从乌他保空军基地高高地经过头上飞行进入高棉进行轰炸任务。每次我听到,便开始想知道,当世界有那么多的不公正以致需要去战斗时,为什么我还在这里打坐呢?我向阿姜放提到这个,他说道:“如果你试着要去整顿这世界而不先真正地整顿好你自己,你内在的良善终将崩溃瓦解,而后,你将怎么办呢?对任何人——你自己或任何其他人,都将全然无益。”
3.我们一出生便被宣判了会死——只是不知道何时将轮到我们。因此,你别洋洋自得。就开始吧!在你仍然有机会之时,尽量地开展你所有的美德。
4.如果你想当一个好人,去确定自己知道真实的美善真正存在哪里。别仅只是动作上的行善。
5.我们都想要幸福快乐,但绝大部份的我们却对营造幸福快乐的原因不感兴趣;我们所要的只是结果。然而?如果我们不对原因感兴趣,这结果如何会来到我们跟前呢?
6.当我开始和阿姜放修习禅坐特,我问他,人们是否真的会在死后再生。他回答:“当你开始修行时,佛陀要求你只相信一件事:业。除了那之外的其他事情,不管你们相不相信,其实并不重要。”
7.在佛教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或许源自于“本生谈”——无论何时,你赠送一份礼物给宗教,或做一些其他有福报的行为,你都应该将这行为的功德回向给一个特别的目标。有时,阿姜放会告诉他的学生,在每次修禅时去做类似的回向;虽说他所推崇的回向要视特有的个人而定。有时他推崇阿育王在晚年所为:“在来生中,愿我能够统治整个的心。”
又有时他会说:“没有需要去做任何长的、拉长的回向。告诉你自己:如果我必得再生,愿我长逢佛陀的教示。”
但却不都总是会推崇如此的回向,曾有一位妇女告诉他,当她做功德时,无法想到任何的特殊目标去回向功德。他告诉她:“如果这颗心是充满的,若你不想,那就没有需要去做任何的回向。正如吃东西,不管你是否表达了一个吃饱的愿望,如果你继续不断地吃,你无法不饱。”
8.有一年,雨期安居前的不久——这时人们按照惯例下定决心去增进他们佛法的修习——有位阿姜放的学生趋近他说,雨期时她想要遵守八戒,但却恐怕不吃晚餐会使她饥饿。
他应道:“佛陀绝食,直到完全没有一点肉在身上——只有皮跟骨——致使他能发现到法来教导我们,然而看看我们,却连单单一餐不吃都受不了,那就是我们仍然沉浮在生死轮回中的原因了。”
结果,她决心自己在每个佛教的斋戒日——三个月雨期中的满月、新月、半月日——必得遵守八戒;她做到了。雨期终了,对于自己能够遵守决定她感到非常骄傲;但当下一次拜访阿姜放时,在她能够全然说出这个话题前,他评论道:“你知这吗?你很幸运,你的雨期安居只有十二天,其他每一个人的却是三个月。”
听到这,她感到非常不好意思,从此以后,每个雨期安居从头到尾她每天都遵守八戒。
9.有一位学生正在打坐,阿姜放在场;一个不留意中,她打了一只咬在她手臂上的蚊子。阿姜放评论道:“对于你的血,你索了一个高价,不是吗?这只蚊子只要了一小滴,而你却取了她的命作为交换。”
10.一位年轻人正与阿姜放讨论到第五条不饮酒的戒:“由于大多数人在喝酒时失去正念,所以佛陀禁酒,是吧?但是如果你留心地喝,那无妨,是不是呢?师父!”
“如果你真的留心,”他回答:“在一开始你就不会喝!”
11.对于破第五条戒,理由似乎多过于任何其他的戒。一天晚上,有位学生正与阿姜放谈话;那时,有一群人在他们周边打坐。“我无法遵守五戒,”他说:“因为我处在团体的诸多压力下。当我们在工作上有社交活动时,这群人中每个人都在喝酒;我必须和他们一起喝啊!”
阿姜放指着周边那些人说:“这个团体没有要求你去喝酒,你何不以接受他们的团体压力来作为替代呢?”
12.有位女裁缝师看到她的朋友在达摩萨替特寺守八戒。便也决定自己去试上一试。然而,在这午后,当她正穿过寺院时,经过了一棵番石榴树;这番石榴看起来好吸引人,于是她摘下一颗咬了一口。
阿姜放碰巧站在不远处,便说道:“嘿!我想你是在守八戒,那是什么在你吓里呀?”女裁缝师震惊地觉悟到她已然破戒,但阿姜放安慰她:“并不完全需要守八戒;但要确定你守这一条戒,好吗?你知这这一条戒是什么吗?”
“不知道,师父,是什么呢?”
“不做任何恶事。我希望你这一生都能坚守!”
13.有位妇女到达摩萨特寺去守八戒并打坐一个星期,但是第二天结束时,她却告拆阿姜放她必得回家,因为她惟恐她的家人没有她无法过活。他教她去除她所说的忧虑:“当你到这里时告诉你自己你已经死了。别无他法之下,你的家人必然会练习照料他们自己。”
14.有位中年人,在他第一次拜访达摩萨替特寺时很惊讶地看到一位美国比丘。他问阿姜放:“为什么西方人可以出家呢?”
阿姜放的回答是:“难道西方人没有“心”吗?”
15.有份曼谷的杂志曾经连载了一位用定力治疗疾病的在家禅修者的自传;有一次载及他如何地拜访阿姜放,被证明已经达到了禅那的境地。这听起来不像是阿姜放的作风;但在杂志刊出后不久,很多的人来到寺里,认为阿姜放就像这自传的作者一样,能透过打坐治疗疾病。有位妇人问他是否治疗肾脏病,他回答:“我只治疗一种病,心的病!”
16.一位学生请求允许保存一本《阿姜放的开示》笔记本;…
《熄灭之时》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