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熄灭之时▪P4

  ..续本文上一页然而他拒绝了,说道:“你是那种人吗?为了害怕没有东西吃而经常带着食物在口袋里的人?”而后他解释:“如果你匆匆记下每件事,你会认为,忘记已记下来的并没有关系,因为一切都已在你的记事本里了。结果最后所有的法都将只在你的笔记本上而没有在你的心上!”

   17.佛书里说,如果你好好地听,你将会获得智慧。好好地去聆听,你的心必然会宁静且静止;用心聆听,别只用耳朵。一旦听到了,必须好好地将你所听到的当下便放进修行里面;那就是你领受到利益的时候了。如果不将它放进修行里,你所听到的将水远不会变成你真正内在的东西。

   18.从前,当达摩萨替特寺正在建塔时,在塔上工作的一些学生发生严重的争论,其中一人感到非常烦乱,便去告诉阿姜放;那时他正住在曼谷。当她结束了她的报告,他问道:“你知道碎石是什么吗?”

   她吓了一跳,回答:“知道!”

   “你知道钻石是什么吗?”

   “知道!”

   “那么你为什么不收集钻石呢?收集碎石对你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19.甚至在像泰国一样的一个佛教国家里,有些学佛的年轻人发觉他们的父母反对他们学佛,并且觉得他们应该花时间在更实际的方面。有一次,女裁缝师的父母想阻止她到马库特寺去参访,这使得她非常生气。但当她告诉阿姜放她的感觉时,他警告她:“你知这吗?你欠你的父母很大的情。如果你对他们生气,或是吼他们,便是对着你面前的地狱之火添加燃料;所以,小心。要提醒你自己:如果你冀盼父母能助长你的修行,为什么不选择由其他的人生下你呢?事实是,他们是你的父母,表示你同他们曾造过往昔的业;所以,当它们来临时,就面对你的旧业吧!没有必要经由争吵去造任何更多的业。”

   20.长久来,通灵在泰国流行着;甚至有些修学佛法的人也喜欢参与巫者的降神会。但阿姜放有一次说道:“如果你想从你的修行中得到结果,你必须决定佛陀是你惟一的依止;别去取其他东西作为依止。”

   21.如果你修习佛法,你不必要被任何其他人的力量或能力所震惊。无论你做、说或想什么,让你的心以理智作为根据来决定。

  22.真理存在于你内心里面。如果你所做的都是真的、正确的,你将会遇到真理;否则,你将只会遇到伪造和模仿的事物。

  

  学生和老师

   1.无论你做什么,总要想到你的老师。如果你忘记你的老师,你是在截断你自己的根。

  2.一个经常换老师的人,事实上他全然没有任何一位老师。

   3.有时人们会赠送护身符给阿姜放,而他会分发给他的学生——但很少给特别亲近他的那些学生。有一天,一位与他住了好几年的比丘,禁不住抱怨:“为何每次你得到好的护身符,从来就没有给我任何一个而总是给其他的每一个人呢?”

   阿姜放回答:”我早已拾了你许多比那更好的东西,为什么你不接受它们呢?”

   4.住离他们老师很近但却不了解他的禅修者们,就像咖哩壶里的一只匙:它将永不知道这咖哩有多甜、多酸、多咸、多丰富或多热。

   5.对于在处理甚至日常生活的小问题上都经常需要请求他们的老师给予忠告的学生们,阿姜放比喻道:“他们就好像小狗狗,一排便就必须跑到他们母亲那兄去要求舔舐干净;他们将永远不会自己成长。”

   6.粘着于他们老师的学生就像蚊子,不管你如何去驱赶他们,他们不断地回来而让你不得安宁。

   7.如果你想学习,你必须像一个小偷的想法一样,知道如何去偷取学问。这意思是,你不能只等待老师为你解释每一件事;你必须自己留意,他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因为他所做的每件事自有它的理由。

  

  

  住于世间

   1.阿姜满曾说:“人们都相同,但并不完全相同,然而最终分析起来都是相同的。”在你能了解他意何所指之前,你必须好好地想上一阵子。

  2.如果你想判断别人,就由他们的动机来判断吧!

   3.当你想教导别人变好时,你必须看看他们的良善能到得了甚么程度。如果你试着要使他们做得比他们所能做到的更好,那么你就是傻瓜。

  4.专注别人的错无益处,你更该做的是看好自己的过错。

  5.他人是好是坏,那是他们自个儿的事,还是专注在你自己的事上吧!

  6.有位阿姜放的学生向他报怨她在工作上所面对的一切问题。她想辞职,自己安静地生活;然而环境不许可,因为她必须供养母亲。阿姜放告诉她:“如果你必须与这些事物同处,那么就找寻出如何以一种超越它们的方法来生活;那是你能仍然存活的惟一方法。”

  7.对一位因工作压力而沮丧的学生的忠告:“当你做(处置)一件工作时,别让这工作做(处置)了你。”

  8.阿姜放的一位学生有着家庭和工作上的严重问题,因此他要她振奋起精神来:”任何一位有真实生命的人必须在生活上与真实生命的问题相面对。当你遇到障碍时,你必须起而对抗;假若你轻易地放弃,结果终你一生你都将会放弃。告诉你自己,你是由心木所造,不是由朽木而成。”

   9.阿姜放的学生——一位年轻的护士——必须忍受工作上许多闲言闲语的冲击。起先,她试着不理会它,但是当它发生得越来越频繁时,她开始失去耐性。

  有一天,当这闲话令她引发起强烈的感受时,她前去与阿姜放打坐。打坐的当儿,她看到她自己的影像不断地后退、后退,无尽无边地后退,仿佛她被拘在两面相同的镜子间。这想法使她想到,在她许多的前生里,她可能已经忍受过无数多相同的闲话;而这使她对她的情况更加难以忍受。因此,当她离座时,她告新阿姜放,她是多么厌倦于承受闲言闲语。他试着去安慰她,说道:“你知道吧!这种事情是这世间主要的部份;有赞美处,也会有批评和闲话。当你了解了这一点,为什么还要让自己卷入其中呢?”

   然而她的情绪是那么地激动,便辩解道:“师父!我并没有卷入它们,是它们前来卷我进去!”他回答:”那么,为什么不问问你自己——是谁叫你一开始时介入且出生在这儿的呢?”

   10.如果他们说你不好,提醒你自己,他们的话就仅及于他们的唇上,他们一点也不曾伸出来碰触到你。别人批评我们,而后便完全忘了,但我们却执持它且不断想到它;那犹如他们吐出一些食物,而我们却拾起来吃一样。若是那样,谁是傻瓜呢?假装你有两块石头压住你的耳朵,好使你不致被你所听到的事事物物吹走吧!

   11.有天,仿佛完全出于不意地,阿姜放问:”如果你的衣服掉落到一个污水坑,你会将它拾回来吗?”

   被他所问的这位妇女并不知他意指什么,但知如果没有小心地回答他的问题,结果会使她显得像个笨人;因此,她闪避她的答案:“看情况而定!如果它是我仅有的一套衣服,我必然将它检起;但如果还有一套,我可能就随它去了。师父,你这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喜欢听有关别人的坏事情,那么纵使你在他们行为的恶业中没有份,你仍然拾起了一些的恶臭。”他说。

   12.如果他的学生有任何人对某些事物有所怀恨,他会告新他们:“纵使像这么小的一些东西你也无法奉献吗?就当它是一份礼物来看吧!想想佛陀在毗轮安咀罗王子那生时,奉献了多少有价值的东西,而后问问你自己:“我的这个愤怒全然没有价值,我为什么不也奉献出去呢?””

  13.在你行动之前先想想。别当那种先行动而后才在事后想的那种人!

  14.小心“落井之仁”:这情形是你想去帮助别人,结果,不但你没有将他们拉上来,反而被他们拉了下去。

   15.当人们说某个事物是好的时候,那是他们的意见、看法,但对你来说,那东西真的始终都是好的吗?

   16.如果人们恨你,那就是你能脱离困境之时。你可以来去自如,不用去担心在你离开时,他们会想念你或变沮丧;而且,在你回来时,你也不必带任何礼物给他们。你可以自由的去做你喜欢做的事。

   17.想要胜过别人,除了带来怨恨和恶业之外别无什么。最好是胜过自己。

  18.无论你失去什么,就让它失去;但千万别失去了心。

  19.如果他们拿走了你的东西,告诉自己,就当那是一件礼物吧!否则,仇恨将无止息。20.他们拿走你的东西,好过你拿走他们的东西。

  21.如果它真的是你的,不管怎样,它必然会随你留着;如果它真的不是你的,为什么还要拼命去获得它呢?

   22.外在贫穷没有什么错,但要确定你并非内在贫穷。使你自己在心灵的珍宝——心量、道德和禅坐上丰富起来吧!

   23.有位学生对阿姜放抱怨:“我看别人,他们似乎拥有非常舒适的生活;我的生活却为什么那么艰辛呢?”他回答:“你的“艰辛生活”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十、二十倍的“舒适生活”为什么不看看比你更困苦的人们呢?”

   24.常常,当有任何一位学生在生活上面临困境时,阿姜放会教导他们提醒自己:“我能责备其他谁呢?不曾有人雇请我来出生,我是经由自愿来出生的。”

  25.每件事物的出现都有它的寿命,它不会持续到永远;当它的寿命终了,将会自己离开。

   26.在生命中拥有另一半是受苦。拥有一个好的另一半真的是受苦——由于全然地执着。

   27.感官娱乐就像是麻醉药:人们一尝就会上瘾。他们说,食用海洛英的习性很难破除,但这更为糟糕;它会深陷,直入骨内。那就是使我们出生的首要原因;使我们在生死中,世世代代不断地轮回。除了佛陀的教导这个药,无药能用来打破这个习性,清洗你的身体。

   28.有次,阿姜放的一位学生正遭到来自父母的压力,要她去找一位丈夫使能安定下来并拥有孩子。她问他:“他们…

《熄灭之时》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