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殊胜的净土法门▪P2

  ..续本文上一页

  生杂染,由五蕴身感触而染,带来痛苦。中国古人老子曾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可见古人已知道感触能染污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产生妄想执着。

  烦恼杂染,烦恼不断,束缚胸襟,使我们不知不觉造诸恶业。

  其实,何止这些染污,比如所知障(不明真理)也会成为染污的根源。我们学佛就是要去三杂染、三障,心不为烦恼所染,身不为业障所缚,慧不为无明所蔽,而达到身解脱、心解脱、慧解脱。

   净土宗的经典有《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和印度世亲菩萨所造的《往生论》,合称五经一论。当代佛学家王恩洋先生称“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为“六字经”。六字洪名,可以说包含融摄了三藏十二部教典的全部内容,也包括了无量的功德。

   释迦佛大慈大悲,应化世间,毫不保留、不求回报地为我们说法,讲述他自己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长时间修行证果的经过和经验,来避免我们走弯路,让我们少受痛苦。在机缘成熟时,叫着他弟子中号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无问而自说出这个稳当、方便、快捷的殊胜法门,普度众生。可见,这个法门甚深微妙,连大智舍利弗都问不出,绝不是有些不懂道理的人之所谓“村夫愚妇”之行。我们念佛,念念归真,现生中可得智慧,一切如意吉祥,临终蒙佛接引,决定往生西方,莲花化生,花开见佛。

  

  三、建立六信

  为何要念佛,为何有极乐世界?禅宗讲大疑大悟,小疑小悟。真理不怕质问,不怕辩论。俗人认为西方极乐世界飘渺虚无、学佛人迷信鬼神等等。其实,这是不了解佛法,轻易的定论,是不实际的。实事求是乃佛法的原则。《华严经》讲: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我们信是要正信,反对迷信;不是信仰虚无,而是信仰事实。蕅益大师提出了六信。

  第一信自。自,指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对自己要有信心。《华严经》讲:“心如工画师”、“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科学家讲能量不灭,佛学上讲心力不灭,言殊而理同。一切唯心造,如果没有心的力量,社会不会进展。牛顿见苹果落地,靠心力思维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靠心力一生有上千种发明,华夏子孙靠心力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佛家讲的心力指真实的心力,即佛性。《无量寿经》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真心恢复即成佛。极乐世界的建立是法藏比丘的愿心所感而成。古人云:“彼即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却。”佛是大丈夫,我们人人本是大丈夫,人人皆是佛,皆堪作佛。这是佛教高于和区别于其他宗教之所在。不要相信鬼神的力量,而要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创造美好的未来。我们专心一致念佛,必能感得他力——佛力加被。

   第二信他。他,指他力,这里指佛、菩萨的力量。在净土法门中,指念佛能获佛力加被、垂护、接引。佛之所以能证佛果,因为他具有大智、大悲、大愿、大力等殊胜功德。我们凡夫与佛相比较,差别太大,故要请求佛力加持,以佛为榜样,常随佛学,则一定早生西方,早证佛果。

  第三信因。世间上没有偶然生、自然生的事物,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有因有缘的。

  第四信果。信因果是佛法的基本原则。科学界也讲因果,但仅讲自然界表面的因果规律,而不深入地探究内心活动能让物质变化的因果规律。佛法认为:森罗万象的差别,皆由不同的因缘果报所致。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报,丝毫不爽。世出世间万事万物,一切均在因果范围内。唯识学讲的种子生现行;现行(行为)熏成种子(业因)而又生现行(果报),现行又熏成以后的种子。讲得很深,很透彻。世间人许多不懂因果、不信因果,而广造恶因,条件成熟必招恶报。遭报才悔,悔之晚矣。我们凡夫怖果,见到了果报才知可怕;而菩萨则不同了,他知道造恶因必招恶果,所以他怖因,念念回向,怕造恶因。学佛人绝不能违背因果。我们念佛,念念分明,这是到极乐世界的因,将来临终必定往生西方,花开见佛,这是果。

  第五信事。事实上西方极乐世界确实存在,与娑婆世界、地球和其他星球天体一样并存于太空之中。近代科学也证明了虚空是无穷无尽的。而现代科学能测量到的也只不过银河系的范围。极乐世界离我们有十万亿个银河系那么远,科学无法测量到,宇宙飞船更达不到。自然界中,光和电的速度最快,每秒钟可达三十万公里,这是科学家公认的,而天文数字则以光在一年的时间内经过的距离为单位,称为“光年”,数字已很庞大。而心力的速度更快,一念顷可到极乐世界。这远非一般世间学识所能窥测的。

  第六信理。理与事相应。因果的道理我们应当毫不怀疑。假若一个人嗔心重,这是理,事实是他已与修罗道、畜生道相应,衣冠禽兽;假若一个人心地善良,悲心重,怜贫济苦,行菩萨道,愿心大,那他就是菩萨化身。这是我们不应怀疑的,这在《华严经》的法界观讲得很清楚。

  

  四、净土的依正庄严

   依,依报,指所依止的环境。 正,正报,自己的果报身。

   我们从《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上知道,极乐世界依报和正报都十分庄严、清净,这是由于该土众生内心清净,慈善所感,而我们眼下的这个世界则不同了,由染污的心,共业所感。

  1、依报庄严

  仅就《阿弥陀经》而言,我们可将其依报庄严归纳为五种,《无量寿经》里更详细。

   (1)栏楯行树罗网庄严微妙。四宝合成,周匝围绕。

   (2)池阁、莲花妙。七宝八德池中各色莲花微妙香洁。

   (3)花乐供养妙。常雨天曼陀罗花,其土众生以花供养十方诸佛。

   (4)化禽说法妙。包括宣说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等法。

   (5)风树叶韵妙。微风吹动,行树及罗网等出微妙法音。

   2、正报庄严

  一升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亲闻弥陀说法。依止的是阿弥陀佛,大阿罗汉、大菩萨是我们的同学。校园是黄金为地,七宝点缀,无污染,无公害,极其典雅美妙。老师是阿弥陀佛,加上寿命无量,这样美好的条件下,很快就会成佛,而不需三大阿僧祇劫。

  

  五、三不退转

  《阿弥陀经》云:“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系梵语,汉译不退转,根据多含不翻等译经规则,此处阿鞞跋致含有多种意思,故只作音译,简单地讲,可分为三个不退。

  (一)位不退。一旦升到西方,九品莲花化生,不论哪一品,至少已达到了大乘真见道菩萨的果位,即不退位。密宗要修到大圆满的境界才能达到,禅宗要明心见性的境界才能达到。条条大路通长安,殊途同归,但净土法门确实是一条易行的捷径。修学其他法门,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这个时间从什么时候算起呢?要从证得五十二个位次的第一位,初十信位算起,到妙觉、佛果止。地球成、住、坏、空一次为一中劫,四个中劫才是一个大劫。我们一升西即证位不退,即越过第一大阿僧祇劫。升西之后到成佛也不需花二个大劫了,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恶缘,没有魔障,老师好、同学好、环境好,故成佛更迅速。

   (二)行不退。修其他法门在十住位以前都是进进退退,浪费时间,我们看看自己的行为就知道,有时勇猛精进一阵子,没几天又懈怠退堕下去了,甚至退得比进的距离大。在西方极乐世界只进不退,这是其又一殊胜的地方。

  (三)念不退。念,正念,指真空妙有的智慧。真空,指无我的般若慧。在西方净土,弥陀的法音充满,从不间断,且让每一个众生喜闻乐见,故邪念生不起来,定功深厚,保证了不下堕。

  

  六、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

  (一)正行和助行。持诵名号,是正行。礼拜、赞叹、观察、发愿、回向是助行。

  (二)资粮。《阿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里的善根福德因缘,就是资粮,即《观无量寿经》上讲的三福业。

  1、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慈心不杀包括不自杀,劝人不杀,积极放生、护生。十善业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贪、不嗔、不痴、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2、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戒为无上菩提本。我们皈依之后就要严持三皈五戒,受了八关斋戒、沙弥戒或菩萨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的,都要严格地去守持戒条。

  3、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一心只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应读诵净土五经一论,对同修要帮助,劝他勇猛精进,要发大悲心广度众生。以此作为我们往生西方的助行资粮。

   这次佛七,到今天就告圆满了。由于时间关系,我只很粗略通俗地向大家介绍了一下“殊胜的净土法门”这个话题。其实这个话题很长、很深广。中国公认的第一经《华严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算圆满。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与其他五十二同伦(这五十二同伦都是大菩萨),都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可见,大菩萨们都要念佛求生西方,足见西方净土和念佛法门的殊胜了。古来许多其他宗派的祖师大德,开悟以后都劝人多念佛,深知这个法门的不可思议。我们处在今天的这个社会,能遇上这个法门,很难得,很殊胜,也说明我们很了不起,有这个福报。遇上这个法门,能生信心,老实念佛,那更了不起。十方诸佛菩萨都会称赞我们,加被我们!我早年研习法相唯识,行却是在净土法门,现在也希望大家好好念佛,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现前增福添寿,临终人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正澄记录)

  

《殊胜的净土法门》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