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雜染,由五蘊身感觸而染,帶來痛苦。中國古人老子曾曰:“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可見古人已知道感觸能染汙我們的心靈,使我們産生妄想執著。
煩惱雜染,煩惱不斷,束縛胸襟,使我們不知不覺造諸惡業。
其實,何止這些染汙,比如所知障(不明真理)也會成爲染汙的根源。我們學佛就是要去叁雜染、叁障,心不爲煩惱所染,身不爲業障所縛,慧不爲無明所蔽,而達到身解脫、心解脫、慧解脫。
淨土宗的經典有《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和印度世親菩薩所造的《往生論》,合稱五經一論。當代佛學家王恩洋先生稱“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爲“六字經”。六字洪名,可以說包含融攝了叁藏十二部教典的全部內容,也包括了無量的功德。
釋迦佛大慈大悲,應化世間,毫不保留、不求回報地爲我們說法,講述他自己經過叁大阿僧祇劫的漫長時間修行證果的經過和經驗,來避免我們走彎路,讓我們少受痛苦。在機緣成熟時,叫著他弟子中號稱“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無問而自說出這個穩當、方便、快捷的殊勝法門,普度衆生。可見,這個法門甚深微妙,連大智舍利弗都問不出,絕不是有些不懂道理的人之所謂“村夫愚婦”之行。我們念佛,念念歸真,現生中可得智慧,一切如意吉祥,臨終蒙佛接引,決定往生西方,蓮花化生,花開見佛。
叁、建立六信
爲何要念佛,爲何有極樂世界?禅宗講大疑大悟,小疑小悟。真理不怕質問,不怕辯論。俗人認爲西方極樂世界飄渺虛無、學佛人迷信鬼神等等。其實,這是不了解佛法,輕易的定論,是不實際的。實事求是乃佛法的原則。《華嚴經》講:信爲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我們信是要正信,反對迷信;不是信仰虛無,而是信仰事實。蕅益大師提出了六信。
第一信自。自,指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對自己要有信心。《華嚴經》講:“心如工畫師”、“心生則法生,心滅則法滅,心染則國土染,心淨則國土淨”。科學家講能量不滅,佛學上講心力不滅,言殊而理同。一切唯心造,如果沒有心的力量,社會不會進展。牛頓見蘋果落地,靠心力思維提出萬有引力定律。愛迪生靠心力一生有上千種發明,華夏子孫靠心力創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佛家講的心力指真實的心力,即佛性。《無量壽經》雲:“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真心恢複即成佛。極樂世界的建立是法藏比丘的願心所感而成。古人雲:“彼即丈夫我亦爾,不應自輕而退卻。”佛是大丈夫,我們人人本是大丈夫,人人皆是佛,皆堪作佛。這是佛教高于和區別于其他宗教之所在。不要相信鬼神的力量,而要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創造美好的未來。我們專心一致念佛,必能感得他力——佛力加被。
第二信他。他,指他力,這裏指佛、菩薩的力量。在淨土法門中,指念佛能獲佛力加被、垂護、接引。佛之所以能證佛果,因爲他具有大智、大悲、大願、大力等殊勝功德。我們凡夫與佛相比較,差別太大,故要請求佛力加持,以佛爲榜樣,常隨佛學,則一定早生西方,早證佛果。
第叁信因。世間上沒有偶然生、自然生的事物,一切現象的生起都是有因有緣的。
第四信果。信因果是佛法的基本原則。科學界也講因果,但僅講自然界表面的因果規律,而不深入地探究內心活動能讓物質變化的因果規律。佛法認爲:森羅萬象的差別,皆由不同的因緣果報所致。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報,絲毫不爽。世出世間萬事萬物,一切均在因果範圍內。唯識學講的種子生現行;現行(行爲)熏成種子(業因)而又生現行(果報),現行又熏成以後的種子。講得很深,很透徹。世間人許多不懂因果、不信因果,而廣造惡因,條件成熟必招惡報。遭報才悔,悔之晚矣。我們凡夫怖果,見到了果報才知可怕;而菩薩則不同了,他知道造惡因必招惡果,所以他怖因,念念回向,怕造惡因。學佛人絕不能違背因果。我們念佛,念念分明,這是到極樂世界的因,將來臨終必定往生西方,花開見佛,這是果。
第五信事。事實上西方極樂世界確實存在,與娑婆世界、地球和其他星球天體一樣並存于太空之中。近代科學也證明了虛空是無窮無盡的。而現代科學能測量到的也只不過銀河系的範圍。極樂世界離我們有十萬億個銀河系那麼遠,科學無法測量到,宇宙飛船更達不到。自然界中,光和電的速度最快,每秒鍾可達叁十萬公裏,這是科學家公認的,而天文數字則以光在一年的時間內經過的距離爲單位,稱爲“光年”,數字已很龐大。而心力的速度更快,一念頃可到極樂世界。這遠非一般世間學識所能窺測的。
第六信理。理與事相應。因果的道理我們應當毫不懷疑。假若一個人嗔心重,這是理,事實是他已與修羅道、畜生道相應,衣冠禽獸;假若一個人心地善良,悲心重,憐貧濟苦,行菩薩道,願心大,那他就是菩薩化身。這是我們不應懷疑的,這在《華嚴經》的法界觀講得很清楚。
四、淨土的依正莊嚴
依,依報,指所依止的環境。 正,正報,自己的果報身。
我們從《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上知道,極樂世界依報和正報都十分莊嚴、清淨,這是由于該土衆生內心清淨,慈善所感,而我們眼下的這個世界則不同了,由染汙的心,共業所感。
1、依報莊嚴
僅就《阿彌陀經》而言,我們可將其依報莊嚴歸納爲五種,《無量壽經》裏更詳細。
(1)欄楯行樹羅網莊嚴微妙。四寶合成,周匝圍繞。
(2)池閣、蓮花妙。七寶八德池中各色蓮花微妙香潔。
(3)花樂供養妙。常雨天曼陀羅花,其土衆生以花供養十方諸佛。
(4)化禽說法妙。包括宣說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等法。
(5)風樹葉韻妙。微風吹動,行樹及羅網等出微妙法音。
2、正報莊嚴
一升到西方極樂世界,即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親聞彌陀說法。依止的是阿彌陀佛,大阿羅漢、大菩薩是我們的同學。校園是黃金爲地,七寶點綴,無汙染,無公害,極其典雅美妙。老師是阿彌陀佛,加上壽命無量,這樣美好的條件下,很快就會成佛,而不需叁大阿僧祇劫。
五、叁不退轉
《阿彌陀經》雲:“極樂國土,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系梵語,漢譯不退轉,根據多含不翻等譯經規則,此處阿鞞跋致含有多種意思,故只作音譯,簡單地講,可分爲叁個不退。
(一)位不退。一旦升到西方,九品蓮花化生,不論哪一品,至少已達到了大乘真見道菩薩的果位,即不退位。密宗要修到大圓滿的境界才能達到,禅宗要明心見性的境界才能達到。條條大路通長安,殊途同歸,但淨土法門確實是一條易行的捷徑。修學其他法門,成佛要叁大阿僧祇劫,這個時間從什麼時候算起呢?要從證得五十二個位次的第一位,初十信位算起,到妙覺、佛果止。地球成、住、壞、空一次爲一中劫,四個中劫才是一個大劫。我們一升西即證位不退,即越過第一大阿僧祇劫。升西之後到成佛也不需花二個大劫了,因爲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惡緣,沒有魔障,老師好、同學好、環境好,故成佛更迅速。
(二)行不退。修其他法門在十住位以前都是進進退退,浪費時間,我們看看自己的行爲就知道,有時勇猛精進一陣子,沒幾天又懈怠退墮下去了,甚至退得比進的距離大。在西方極樂世界只進不退,這是其又一殊勝的地方。
(叁)念不退。念,正念,指真空妙有的智慧。真空,指無我的般若慧。在西方淨土,彌陀的法音充滿,從不間斷,且讓每一個衆生喜聞樂見,故邪念生不起來,定功深厚,保證了不下墮。
六、淨土法門的修持方法
(一)正行和助行。持誦名號,是正行。禮拜、贊歎、觀察、發願、回向是助行。
(二)資糧。《阿彌陀經》上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裏的善根福德因緣,就是資糧,即《觀無量壽經》上講的叁福業。
1、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慈心不殺包括不自殺,勸人不殺,積極放生、護生。十善業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貪、不嗔、不癡、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
2、受持叁皈,具足衆戒,不犯威儀。戒爲無上菩提本。我們皈依之後就要嚴持叁皈五戒,受了八關齋戒、沙彌戒或菩薩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的,都要嚴格地去守持戒條。
3、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我們一心只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應讀誦淨土五經一論,對同修要幫助,勸他勇猛精進,要發大悲心廣度衆生。以此作爲我們往生西方的助行資糧。
這次佛七,到今天就告圓滿了。由于時間關系,我只很粗略通俗地向大家介紹了一下“殊勝的淨土法門”這個話題。其實這個話題很長、很深廣。中國公認的第一經《華嚴經》,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才算圓滿。楞嚴會上,大勢至菩薩與其他五十二同倫(這五十二同倫都是大菩薩),都發願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可見,大菩薩們都要念佛求生西方,足見西方淨土和念佛法門的殊勝了。古來許多其他宗派的祖師大德,開悟以後都勸人多念佛,深知這個法門的不可思議。我們處在今天的這個社會,能遇上這個法門,很難得,很殊勝,也說明我們很了不起,有這個福報。遇上這個法門,能生信心,老實念佛,那更了不起。十方諸佛菩薩都會稱贊我們,加被我們!我早年研習法相唯識,行卻是在淨土法門,現在也希望大家好好念佛,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現前增福添壽,臨終人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正澄記錄)
《殊勝的淨土法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