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正法幢 摧破邪军
(2001年4月3日)
我今天晚上的讲题名叫《建正法幢 摧破邪军》。为什么要讲这个题?近二十年来,迷信活动逐步增加,特别是出现气功热,这五花八门的气功,以气功为名出现一些异端邪说,其中特别显著的就是*轮功,不单是扰乱了正法,而且破坏了宗教秩序。因此,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应该以慧眼观察,具足正知正见,要继承我们佛教的优良传统,破邪显正。什么是正的?什么是邪的?假如说不清楚,就不能正确地宣扬佛法,而让异端邪说占领市场,这一点值得大家注意。
一、破邪显正的意义
“建正法幢,摧破邪军”。什么是法幢?法幢是殿堂的庄严法器,在佛像两旁挂着,有些幢上还载有经文,法幢高悬就表示正法住世,佛法在世,可以利于人民、利于国家。正法是人天眼目,没有正法,人天就没有眼目,就长期在苦难中、在昏暗中。什么叫邪军?邪就是与正不相容,就像水火不相容。邪的根本在哪里?邪教的学说,它首先我见我慢很高,第七末那识的四种烦恼: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充分地表现在邪教的言论和行动中,这就恰恰与佛家讲的无我相反。昨天我讲了三法印,三法印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佛法以“无我”为中心思想,就是般若智慧。般若波罗蜜成就一切善法,菩萨行必须以般若为指导,功德就无量无边。要破邪才可以显正,这是我首先要讲的。
其次我们看到佛教的历史传统,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当时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异端邪说很多,在佛出世以后成道说法,经过佛说法,建正法幢,这些异端邪说纷纷被摧破。当时佛法如皓日中天,佛法盛行于印度就好像太阳出来,黑暗就冲破了。故立正法就能破邪,破邪也能显正。
在佛灭度后六百年间有龙树菩萨出世,龙树菩萨大家都熟悉,是弘扬般若学的第一代祖师。他宣讲《大般若经》,写《大智度论》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论。他以破为主,以破为立,以“无我见”、“真空见”破除我执、法执,扫荡教内外的一切偏见邪执,这个力量很大的。
他有一个弟子叫提婆,很是聪明,在皈依龙树菩萨以前就很有智慧。他因为羡慕龙树菩萨,想亲近他学法,就走到龙树菩萨那里,报名要参见龙树菩萨。龙树菩萨为了试一试他的智慧就派人端了一钵水出去,提婆菩萨看了之后就在身上摸一根针,把针放到水里去,针一下水就沉到底了。这钵水端到龙树菩萨面前,龙树菩萨看了以后就收他为弟子。这是什么意思呢?水就形容佛法像大海一样,教义很深。正是因为佛法无边,经藏如海,我就要深入经藏,像针一样直沉海底!就是这个意思。
提婆菩萨在龙树菩萨那儿学了一段时间,就辅助龙树菩萨宣扬毕竟空义,扫荡一切执着,扫荡外道邪说,因此就得罪了一些外道,外道辩不赢他。有一天提婆菩萨在树下坐禅,外道就利用这个时间行刺,用刀把提婆菩萨刺伤了。提婆菩萨在临死以前用血写了一部书叫《百字论》。他说:“你们可刺杀我的肉身,但是真理你们是破坏不了的、蒙蔽不了的。”所以佛教徒就要有这个精神:为显示佛法真理而殉身亦在所不惜!
中国的玄奘法师到印度留学十七年,除专研唯识法相以外,也学习了般若和研究了很多外道的书籍,深通大小空有的教义。这中间他也破了一些外道谬论,著了一部书叫《制恶见论》。后来玄奘归国之前,戒日王在曲女城举行“无遮大会”,玄奘立真唯识量,显示唯识的真理,万人中都没有人能破,受到印度全国人民的恭敬。小乘称之为解脱天,大乘称之为大乘天,受到全国人民和帝王的崇拜。
佛教的这个传统,从印度到中国历代都是继承下来了的。立正就要破邪,破邪方能显正,要邪正分明。为什么?因为佛法就是要使人由邪转正,走光明正道,这是一个基本原则。所以弥勒菩萨说菩萨要学五明(内明、声明、医方明、因明、工巧明)。深通内外这种学理,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传播真理、宣扬真理,故要广学多闻。
二、建正法幢
如何建正法幢?就是要建立佛法的正论。我们学了佛,佛教的正论、佛教的精华是什么?你不懂得,你怎样弘扬?怎样建立正法,破邪显正呀?
佛教经律论三藏,总拢来说四个字:教理行果。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是空谈。现在解释教理行果。
(一)教
教是什么?教是佛陀的言教,佛的教授、教诫。佛的言教就是教人要走正道,有个标准、有个方向。如何使人走入正道,就必须做到几个转,第一个要转恶成善;第二个转邪归正;第三个转染成净;第四个转识成智。
佛教讲五乘,从人天乘到佛乘,为什么能够成就佛果呢?都是逐步转来的。唯识学讲熏习,就是要熏习无漏种子、善法种子,改变你的恶种子、恶习气。善种增加,恶种减少,乃至到消灭;清净种增加,染污种就消灭;这个是转的过程。研究唯识学,由资粮位到妙觉位就讲这个内容,很重要。
恶就是损害他人。学了佛就不能损害他人,要利益他人,饶益众生。入了邪,就是误入歧途,邪执很深,邪气很重。结果误人误己,不能走正道。染,就是染污,包括烦恼无明都是染污,使内心不得清净。我们就要转染污成为清净。
识,一般讲就是一种分别。众生的分别离不开第七末那识、第六意识。末那识就是染污之根,由于染根,起的意识就有种种虚妄分别。对一切认识不清,无明很重,产生烦恼,从而造业。所以禅宗讲:要大死一番,就是把这个虚妄分别心消灭掉。死掉以后才能认识本来面目。这就是转识成智,即转八识成四智。
佛陀的言教目的是示人以正道,就有这么几个转。你们学了佛以后自己检查自己,你们转的程度有多高呀?学佛要走上正道就从转字开始,你在修学中转了多少呀?转变了多少习气?多少妄念?你可以自己检查,这很重要,是衡量自己学佛是否有进步的一个标准。
(二)理
理是什么呢?我按太虚大师的讲法把理分成三项。
1.五乘共法
五乘共法就是说从人天乘到佛乘,五乘都应该共同遵守的理,不能违反的原理和规律。这法是什么呢?就是因缘生法、因果法则。因缘生法是佛教基本教义(因、缘、果)。你不信因果那还学佛做什么?这个因缘生法,空间宽、时间长。空间宽,涉及法界,涉及整个宇宙的范围;时间长,过去现在未来,前前无始,后后无终。故因缘生法意义很宽广、很深奥。佛教小乘、大乘都是讲的因缘生法。中国各个宗派,从历史到现在,祖师们宣扬教理就讲几个缘起。例如:通于大小乘的就是业感缘起;唯识所讲的就是赖耶缘起;通于般若的是性空缘起;通于楞严、圆觉的是真如缘起;通于华严的为法界缘起;通于密宗的为六大缘起。
你们想一想,哪个宗派不讲缘起?这个缘起就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业报缘起、赖耶缘起、性空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六大缘起,缘起是佛法的中心,不管哪个宗派、大小乘都是阐扬这个教理。不管从那个角度来讲,讲起来都相通、都是圆融的。所以,我们学了佛以后不能否定因果。因果就是讲因缘生法,世出世间无因无缘不能结果。这一个教理就通于五乘。
2.三乘共法
什么是三乘(声闻、缘觉、菩萨)共法呢?就是三法印。小乘、大乘的教理都不能违反三法印。所以我们鉴别佛法的理论或者经典是不是正确的,就看他是不是讲的三法印,三法印是一面镜子。“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就是出离世间、修解脱道的基本思想。
3.大乘不共法
大乘唯识学、般若学、华严学、天台学等,都属于大乘不共法。唯识学讲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般若研究空,三空、四空、十八空、二十空等等,般若经中处处提到,阐示诸法毕竟空之义。与般若相应的、由般若思想发挥出来的有天台宗讲的三谛、三止三观。华严讲的教理法界观,即宇宙万物离不开一心,一心摄万物,万物归一心;万物之间又是互相容摄、互相有关系,所谓小中见大,大中见小;这一思想是非常微妙、精深博大的。
因此,关于理方面,归纳为:五乘共法,就讲因缘生法;三乘共法,就讲三法印;大乘不共法,即是唯识学所讲之“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般若所讲之“毕竟空”、天台宗所讲之“三谛圆融、三止三观”、华严宗所讲之“法界观”。这几种思想都概括了大乘的思想,研究教理就必须懂这些。
(三)行
行,就分为:人天乘行、解脱行、菩萨行。
人天乘,修五戒十善。声闻独觉乘,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解脱行。菩萨行发四无量心,修六度四摄,持三聚净戒。
(四)果
由行而证果,有修就有证,有行不会落虚空。所以大家要注意这个问题,不要认为我磕个头、插柱香、供杯水、施一分钱没有关系,实际上关系很大,有行就有果。一分分地积累,时间久了功德就是无量的。
人天乘修五戒十善证人天果;声闻乘证罗汉果;独觉乘证辟支佛果;菩萨乘就证佛果。有行就有证,这是真实不虚的。你要行,你能修行就有果。十地菩萨以上,都还要修行。十地菩萨都是证了道的,还要分分断惑,分分证真,断一分无明,证一分真如,一直至十地以后,经过等觉,到妙觉才圆满。学佛就要有这个精进的精神,不能有懈怠的精神。
以上内容是关于显正,我用佛家的教理概括地提一下。这是我们佛教的正论。你们有些读过佛学院的,会有初步的了解。不懂的希望受了戒以后要多学多闻,注重熏习。
三、摧破邪军
(一)破邪见
先引《无垢称经》的一首偈,这一首偈子,有立有破。偈曰:
说法不有亦不无,
一切皆得因缘立,
无我无造无受者,
善恶之业亦不亡。
“说法不有亦不无”,佛法的中心,一方面讲不有,一方面讲不无。不有就是空;不无就是有,所以佛法是建立在亦有亦空的中道理论上,一方面讲空,一方面讲有。空,就是毕竟空,性空无我;有,就是如…
《建正法幢 摧破邪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